四川省文物局實地勘察摩崖石刻被「妝彩重塑」情況

2021-01-13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8月16日電 據國家文物局網站消息,近日,網上和多家媒體報導了「四川多處摩崖造像被妝彩重塑、人為破壞」的消息,引發多方關注。報導稱「這些石刻造像多屬縣級、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甚至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當地稱是民眾自發所為。」得知這一消息後,四川省文物局立即派專人前往涉事地點對摩崖石刻類文物開展了全面的實地勘察,揭開石刻被「濃妝豔抹」的真相。

  經四川省文物局專業人員現場調查確認,涉事地區現有石刻造像類遺址13處,大部分在20世紀80年代被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世紀80年代末期至90年代初期,當地群眾自發捐資「妝彩重塑」,當時地方文物部門進行了及時制止;2006年至2013年間,這批石刻造像大部分被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或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間地方文物部門切實履行了監管責任,規範民間宗教活動,未發現「妝彩重塑」現象。各點情況如下:

  淨慧巖摩崖造像

  位於資陽市安嶽縣,現有龕窟18個、造像83尊、碑刻題記13通,主要為南宋造像,於1985年被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12年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經核實,該造像妝彩重塑為20世紀80年代末期至90年代初期由當地群眾自發捐資進行。2012年,該處已聘請專職文保員進行日常維護,安嶽縣文管所已聯合當地民宗部門對淨慧巖摩崖造像的宗教活動進行規範。近年來未發現妝彩重塑現象。

  木魚山摩崖造像

  位於資陽市安嶽縣,共有摩崖造像770尊,主要開鑿於中晚唐。於1985年被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07年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經核實,該處造像妝彩重塑為1986年由當地群眾自發捐資進行。2007年,該處已聘請專職文保員進行日常維護,近年來未再次發生妝彩重塑事件。

  玄妙觀摩崖造像

  位於資陽市安嶽縣,共有摩崖造像1293尊、唐碑4通、碑刻經文1卷,集中開鑿於盛唐至中唐時期。於1985年被公布為安嶽縣文物保護單位,1991年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經核實,該處造像在「文革」時期受損較重,1993年由當地群眾自發捐資對該造像進行妝彩重塑,縣文管所及時制止。除老君龕主像被補修妝彩之外,其餘文物造像均未妝彩重塑。2006年,該處已聘請專職文保員進行日常維護,並對玄妙觀摩崖造像安裝監控報警設施,加強日常監護。近年來,玄妙觀摩崖造像並未再次發生妝彩重塑事件。

1993年遭重繪的玄妙觀摩崖造像現狀

  庵堂寺摩崖造像

  位於資陽市安嶽縣,共有摩崖造像345尊,碑刻題記13處,主要開鑿於晚唐五代時期。該處造像於1985年公布為安嶽縣文物保護單位,2007年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經核實,該處造像的妝彩重塑於1985年由當地群眾自發捐資進行。當時縣文管所了解到情況後,及時進行了制止。除觀無量壽經變、十六羅漢、三身佛、千手觀音等幾龕被妝彩重塑外,其餘造像均未妝彩重塑。2007年,該處文物保護單位已聘請專職文保員進行日常維護。近年來,庵堂寺摩崖造像未再次發生妝彩重塑事件。

1985年遭重繪的庵堂寺摩崖造像現狀

  峰門寺摩崖造像

  網上所稱「封門寺摩崖造像」實名應為峰門寺摩崖造像,位於資陽市安嶽縣,開鑿於南宋,現存摩崖造像3龕23尊。1988年被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12年被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95年6月,當地群眾自發捐資,在峰門寺修建保護房30餘平方米並聘請當地工匠對龕內造像進行重繪。當縣文管所工作人員趕往現場時,主尊造像已被重繪,工作人員隨即對其餘造像重繪進行制止,並對群眾加強文物保護宣傳,安排當地群眾對峰門寺進行看護。除主尊造像外,其餘造像均保持原狀。2001年,縣文管所改制為文管局後,立即落實專職文物管理員對峰門寺等縣級以上文保單位進行看護,近年來未出現造像重繪現象。

1995年遭重繪的峰門寺主尊造像現狀

1995年遭重繪的峰門寺主尊造像,局部彩繪脫落漸露原貌

  千佛寨摩崖造像

  位於資陽市安嶽縣,共有造像3061尊,唐碑3通,題記26則,主要開鑿於盛唐至南宋時期。於1956年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經初步核實,該處造像南崖造像區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中期曾發生自然垮塌,其時由縣文管所組織對部分危巖進行了搶險加固,後當地群眾於20世紀90年代及2000年初期對個別造像進行了修補,被縣文管所制止。千佛寨摩崖造像所在區域由千佛寨森林公園管理所直接管理,同時還涉及相關寺院宗教活動管理問題。為加強千佛寨摩崖造像的本體保護,縣文物局派駐了專職文管員,安裝了監控及報警設備24小時守護千佛寨的摩崖造像,也在積極推動千佛寨的搶險加固工程項目的實施。同時,縣政府也在協調農林部門、宗教部門在各自職責範圍內加強千佛寨摩崖造像的管理工作。近年來,千佛寨摩崖造像未再出現信眾私自修補、重妝現象。

千佛寨摩崖造像現狀

  睏佛寺摩崖造像

  位於資陽市樂至縣,始建於隋,共有造像33龕1000餘尊,2013年被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1年當地群眾自發捐資修建簡易保護用房對造像進行保護,1992年又由當地群眾捐資對主造像進行貼金修飾,縣文管所聯合當地政府及時制止。睏佛寺摩崖造像除主尊造像以外,其餘造像未妝彩、重繪、貼金。目前,主尊造像表面金箔逐漸脫落,造像原貌逐步恢復,縣文廣新局已加強對摩崖造像的保護看護,安裝監控設施,進行實時監控,並加強對文物保護法的宣傳。

1992年遭重繪的睏佛寺主尊現狀

  1992年遭重繪的睏佛寺主尊造像局部,表面金箔和彩繪已逐漸脫落,原貌逐步恢復

  半月山摩崖造像

  位於資陽市雁江區,始鑿於唐貞元九年,2013年被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1年,時資陽縣文化局委託重慶大足石刻研究院對半月山大佛的佛足部分進行青石條堆砌雕造修復,巡查中發現佛足部分有人為刻畫痕跡,為防止進一步人為破壞,在佛像周圍修築圍欄、設置警示標語、安裝時實監控,確定一名義務文保員,隨時向文物管理部門及當地政府匯報文物安全情況。

  丹山塔

  位於資陽市雁江區,始建於宋代,於2012年被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該塔塔頂早年損毀,為防止進一步破壞,2017年四川省文物局聘請專家現場勘察後,根據專家意見採取臨時性保護措施,在塔頂搭建臨時性防雨棚。目前丹山塔保護設計方案已編制完成,按程序審批後將開展維修保護工作。

  巍峰寺

  位於資陽市雁江區,建於清代,於2002年被雁江區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二批區級文物保護單位。巍峰寺山門及西遊記石雕為20世紀80年代由當地群眾自籌資金建設,不屬於文物保護單位。2017年12月,當地群眾自籌資金對巍峰寺後建山門及西遊記石雕進行噴漆翻新。四川省文物局表示,將進一步加大巡視力度,保護文物本體及其周邊環境不受破壞。

  騎龍坳大佛

  位於資陽市雁江區,始建於宋代,為文物點。「文革」期間,該文物點破壞嚴重,造像基本損毀。1986年由當地居民自籌資金聘請工匠對該文物點進行妝彩重塑。目前由於山體出現危巖有滑坡危險,雁江區文管所聯合當地政府對該處文物點採取打圍、設置警示標識等措施,禁止遊人參觀。當地已經加大巡查和文物保護法規宣傳力度,向群眾宣傳正確文物保護理念,避免妝彩重塑現象發生。

  金鳳山摩崖造像(俗稱水月觀音)

  開鑿於宋代,位於廣安市經開區,造像共2龕,「文革」期間損壞十分嚴重。1983年被確定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994年3月,當地群眾自募資金對造像的殘缺部位進行了修補,並塗上紅、藍、青三色油漆,同時在文物保護單位附近擅自新建了部分佛像。廣安縣文物管理所發現後,立即將情況上報,縣人大、文化局、公安局等部門趕赴現場查處,並落實了一名文保員進行日常看護管理。2015年當地信眾對文物保護單位附近自建佛像部分進行重繪,文物保護單位(水月觀音等兩龕)未重繪。

  羅漢洞(東巖摩崖造像)

  位於內江市資中縣,建於宋代。1982年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該摩崖造像「文革」期間損壞嚴重,部分龕內造像頭部損毀,此次輿情中涉及該摩崖造像第三龕「拈花微笑佛」保存較完整。1998年,當地群眾自籌資金對羅漢洞內「拈花微笑佛」進行妝彩重繪,當時縣文管所立即將情況上報,鎮政府和文管所趕赴現場,對妝彩進行制止。2007年縣文管局落實一名義務看守員進行日常看守。目前該摩崖造像除第三龕「拈花微笑佛」外,其餘造像無妝彩重塑現象。

1998年遭重繪的羅漢洞(東巖摩崖造像)現狀

  據了解,國家文物局已下發通知,要求四川省文物局立即開展全面拉網式調查,全面加強有效管理,強化日常監管巡查,廣泛開展宣傳教育。

  四川省文物局表示,下一步將按照國家文物局要求,從以下幾方面加強文物保護與管理工作。

  一是主動排查,及時上報。目前四川省文物局已督促地方各級文物(文化)部門近期對轄區內所有文物保護單位及文物點進行現場排查並調閱檔案資料,明確各地區文物妝彩重修及人為破壞情況,整理資料後上報省局備案。

  二是聯合宗教部門,規範宗教活動,避免對文物本體及其周邊環境產生破壞。

  三是聯合宣傳部門,加強文物保護宣傳,引導群眾合理合法參與文物保護工作。

  四是加強日常管理,落實每一處文物保護單位的文物管理員(義務看守員),加強對文物管理員(義務看守員)的業務培訓,嚴格執行文物巡查制度,梳理管理漏洞,完善保護措施,提高文物安全防護意識,避免類似情況發生。

相關焦點

  • 四川省文物局實地勘察安嶽13處被塗妝石刻 其中大部分為縣級文物...
    8月16日,國家文物局官方微信公開信息稱,四川省文物局已對涉事的13處石刻造像遺址現場勘察,其中被塗石刻大部分在20世紀80年代被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千佛寨摩崖造像現狀國家文物局發布信息顯示,「四川多處摩崖造像被妝彩重塑、人為破壞」的消息,引發多方關注。
  • 四川多處摩崖造像被妝彩重塑 系當地群眾自發捐資所為
    近期,網上和多家媒體報導了「四川多處摩崖造像被妝彩重塑、人為破壞」的消息,引發多方關注。國家文物局官網通報,四川省文物局派專人前往涉事地點對摩崖石刻類文物開展了全面的實地勘察,經現場調查確認,涉事地區現有石刻造像類遺址13處,20世紀80年代末期至90年代初期,當地群眾自發捐資「妝彩重塑」,當時地方文物部門進行了及時制止;2006年至2013年間,這批石刻造像大部分被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或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間地方文物部門切實履行了監管責任,規範民間宗教活動,未發現「妝彩重塑」現象
  • 國家文物局:全面拉網式調查四川文物被妝彩重塑人為破壞情況
    「國家文物局」微信公號8月16日消息,近日,網上和多家媒體報導了「四川多處摩崖造像被妝彩重塑、人為破壞」的消息,引發多方關注。報導稱「這些石刻造像多屬縣級、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甚至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當地稱是民眾自發所為。」得知這一消息後,四川省文物局立即派專人前往涉事地點對摩崖石刻類文物開展了全面的實地勘察,揭開石刻被「濃妝豔抹」的真相。
  • 國家文物局趕赴四川廣元巴中走基層 調研摩崖造像安全防範解難題
    中國旅遊新聞網訊(王月婷 趙蝶) 記者從四川有關部門獲悉,為有效推進四川石窟寺及石刻文物安全防範及方案編制工作,近日,國家文物局督察司副司長劉銘威及相關處室業務人員專程趕赴四川廣元、巴中,調研了摩崖造像安全防範工作,四川省文物局副局長濮新陪同調研。
  • 江華陽華巖摩崖石刻搶險加固工程竣工驗收
    本網訊(通訊員 趙媛媛)陽華巖摩崖石刻位於江華瑤族自治縣竹園寨村,系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陽華巖摩崖石刻搶險加固工程(包括陽華巖摩崖石刻危巖體加固及本體保護工程兩個部分)已分別於2017年12月26日、2018年12月22日全部完工,根據《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文物保護工程竣工驗收管理暫行辦法》的有關規定,現工程竣工已滿一年,江華民族文旅廣體局組織完成了相關整改工作和保護工程文件資料的分類立卷歸檔。
  • 烏石山、於山摩崖石刻及造像:書法和石刻藝術的寶庫
    (市文物局供圖)福州新聞網9月22日訊(福州日報記者 吳暉)仁者樂山。當人們徜徉在烏石山、於山時,就會發現從唐代至今的各種石刻,數量眾多,種類齊全。篆書、隸書、楷書、草書、行書俱臻其妙。難得的是大部分石刻紀年明晰、書法遒勁、雕刻精湛,是不可多得的書法藝術寶庫,也是研究摩崖石刻、石雕造像以及福州歷史人物事件重要的實物資料。
  • 靈巖山現「靈巖」摩崖石刻
    山間曾發現唐代初期的石刻佛經板,山頂亦有唐昭宗年間的石刻「天佑二年」字樣。千百年來,因靈巖山石質上佳,多有石刻文物留存。 近日,市文物保護和歷史文化研究中心工作人員在靈巖山農民街熱心市民的指引與幫助下,於靈巖寺老山門左側近90度的懸崖峭壁上的林莽中發現一處民國年間摩崖石刻,石刻內容為「靈嚴」、「
  • 尋訪璧山茅萊山摩崖石刻
    今天,我和驢友小魏趁端午節放假,我們相行去遊茅萊山,可實地尋訪來,非常失望,什麼仙境喲,完全是蠻荒之地。不過,這荒林山崖裡竟然還藏著許多野菩薩和石刻,如果說茅萊山還有點仙氣的話,也許就該是茅萊山上的摩崖石刻了。茅萊山位於璧山縣大興鄉鎮境內,所謂的茅萊山不過是一處連綿的小丘陵山崗,它充其量其海拔只有四百餘米,只是相對大興鄉街來說高出二百餘米左右吧了。不過,茅萊山的廟子到是個古廟。
  • 天津市石窟寺(摩崖造像)調查保護工作全面鋪開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石窟寺保護利用工作的重要批示精神,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強石窟寺保護利用工作的指導意見》,天津市文物局於
  • 磨刀觀摩崖石刻: 斷崖上的藝術
    磨刀觀摩崖石刻(受訪者供圖)摩崖石刻是中國古代的一種石刻藝術,指在山崖石壁上所刻的書法、造像或者巖畫。
  • 千年石刻佛像經「土味修復」,真真是一波令人窒息的操作(組圖)
    近日,敦煌研究院榆林窟講解員許鑫(微博@許鑫NixUx)到四川省安嶽石窟想看千年石刻,卻被窟內佛教造像的「土味修復」驚呆了。看這修復前後的對比,把莊嚴肅穆的佛像,變成了穿紅戴綠的秧歌隊領隊。此事一出,網友炸了。
  • 自然巖壁線路開發進行時:古今文明交匯 古代摩崖石刻與現代攀巖
    洲際定線員在線解題 古今文明毗鄰而居開線團隊面臨的最大難題,就是如何在這塊巖壁上,在不幹擾摩崖石刻、有效保護文物的前提下,開闢符合此次比賽要求的高水平線路。謝衛成在實地勘察時間倒回到11月18日,作為賽事前期考察團主要成員,洲際定線員謝衛成與奉節主管部門共同商討巖壁開發計劃
  • 【安寧風物誌】溫泉摩崖石刻之一「雲窩」
    近幾年,對安寧文化歷史接觸的比較多了,才發現每一塊石刻後面都有故事可講,真恨不能乘著「月光寶盒」穿越時空,與這些古人邂逅一番,喝一口讓明朝三大才子之首楊升庵,感慨「不可不飲」的泉水,遊一遊曾讓四朝元老楊一清,戀戀不忘的「石淙流韻」。今天,讓我們跟隨一本《安寧溫泉摩崖石刻古碑集》回望那段歷史,品讀古人在這裡留下了的遺蹟吧。
  • 鐵剎山古蹟摩崖石刻遍體鱗傷 文物「120」火速出診
    鐵剎山古蹟摩崖石刻遍體鱗傷四個月前本溪市撥專款,由省拓片專家和市拓片工作者組成鐵剎山摩崖石刻拓片專業工作隊,進行搶救性實地拓片,如此巨大的整體性摩崖石刻拓片工程在全國尚屬首次,目前鐵剎山摩崖石刻拓片預期工程已經圓滿完成。
  • 鼓山摩崖石刻拓片展出 濃縮千年「東南碑林」精華
    早在1000年前,歷代名公巨卿、文人墨客在登臨鼓山,縱情山水間時,留下眾多彌足珍貴的摩崖石刻,賦予了鼓山情趣與靈性,成就了「中國東南碑林」之美譽。鼓山又以獨特的晶洞花崗巖幾乎完美地保留了這些文化瑰寶,堪稱「中國東南最完整的書法石刻藝術寶庫」,使之成為鼓山鎮山之寶和國家重點保護文物。  鼓山現存摩崖石刻年代上自宋代,下至清代以至當代,是福建古代石刻最多最集中的地點。
  • 四川白玉發現一處吐蕃晚期摩崖石刻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封面新聞記者 戴竺芯日前,經專家考證,四川省白玉縣登龍鄉邦邦村發現的一處石刻,被初步判定為吐蕃晚期的摩崖石刻摩崖石刻是人們在天然的石壁上摩刻的書法、造像或巖畫,是中國古代石刻藝術,是遠古時代的一種記事方式,盛行於北朝時期,直至隋唐以及宋元以後連綿不斷,有著豐富的歷史內涵和史料價值。據介紹,這次發現的吐蕃時期摩崖石刻,其風格與昌都、玉樹、石渠發現的各處吐蕃石刻造像非常接近。
  • 成都小藥王谷——飛鳳山藥師巖,可零距離觀賞千年摩崖石刻
    飛鳳山這是一條開鑿在懸崖上的掛壁小路,在長約兩百米的距離內林林總總匯聚著上千尊摩崖石刻,石像人物造型千姿百態,栩栩如生。摩崖石刻觸手可及藥師巖摩崖石刻始建於晚唐開成二年,距今一千多年,比建於公元八九二年的大足石窟還早六十多年,是難得的唐代造像精品。
  • 探秘福壽山摩崖石刻
    平川文旅公眾號 ID: gh_fe0ba9ff83af隨著小黃灣至903道路的建成,鸇陰古渡景區福壽山摩崖石刻也揭開了神秘的面紗。
  • 陽華巖摩崖石刻
    洞內有井水溪流,洞壁有摩崖石刻40餘方,清晰可辨認者有38方。這是一處物質文化遺產,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一處石窟國寶!石窟最為有價值的是摩崖石刻。其中唐朝大詩人元結的《陽華巖銘並序》,石刻長290釐米,寬93釐米,為此處最大碑刻。其題刻至今已有1400多年歷史,是永州地區現存最早的摩崖石刻。其開創了湘桂兩地自唐後摩崖石刻盛行之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