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拉麵人敢想敢幹「創」出新動能

2020-12-24 青海省人民政府

  過去,海東農民外出打工,掙票子、蓋房子、娶妻子、生孩子、下館子;如今,他們返回家鄉,換了腦子、闖出路子、建了廠子、創了牌子、活出樣子。從一碗拉麵養活一個貧困縣,再到回鄉創業帶領鄉親致富,青海拉麵人敢想、敢幹的精神,為「創」時代集聚新動能。

  「一碗拉麵讓我們噙著眼淚出去,再笑著回來」

  雖近不惑之年,本來可以在深圳扎穩腳跟過不愁吃喝的好日子,但馬宏雲偏不。以前兩三年回一次老家,到後來一年回兩三次,再到去年乾脆不走了。

  十三年的時光,馬宏雲的成長軌跡,折射出青海拉麵人從外出創業起家,再回鄉二次創業的光影。

  這一次,馬宏雲還做餐飲。

  不同的是,他不再單打獨鬥,而是跟合伙人馬元祥升級換代了家鄉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的老牌餐飲「海盛餐廳」。

  「跟元祥談到升級餐廳時,我們的想法不謀而合。」馬宏雲回憶,與其說是機緣巧合,不如說這是他一直埋藏在心裡的一個想法。機會來了,怎能叫它溜走?

  在深圳打拼多年,馬宏雲身上的闖勁深深感染著在老家開餐廳的馬元祥。他倆,一個帶著最前沿的經營理念,敢拼;一個有著多年良好口碑和客源,敢做。

  於是,去年夏天,民和這座小縣城最老牌的餐廳搖身一變,成了老城裡最有吸引力的茶餐廳。裝修風格、菜品設計、服務質量,全部升級。

  「我倆心氣兒都比較高,既然改頭換面,就要全新的開始。」馬宏雲和馬元祥的想法高度一致。開業後,當月的營業額遠遠超出他們的預想,慕名而來的客人越來越多。

  誰知,茶餐廳穩定後,他們的合伙人名單發生了變化。

  名單上的人沒少,而是多了一位:調料大王馬白克。他們組成的鐵三角又幹了一件讓親友驚訝的事——在縣城新區的背街開一家拉麵旗艦店。

  縱觀新區、老城,能趕得上拉麵發展趨勢的店少之又少,有了茶餐廳「供給側改革」的經驗,他們的拉麵旗艦店繼續沿用「海盛」的品牌,一開業就紅遍全城。當初南下,誰也不知道會不會成功。

  如今回鄉,誰也不敢保證就能再次成功。他們深知,如今的家鄉也在變。他們感恩,如今的家鄉值得留。

  「一碗拉麵教會我們知進取、懂感恩」

  在馬來西亞享受舌尖上的「化隆拉麵」,這是「海尼爾牛肉麵」創始人馬黑買編織了二十年的夢。

  一步步走來,他愈發明確,知進取、懂感恩的力量有多大。

  一碗拉麵能賣多少錢?7元、8元,還是20元、30元?估計還得看所在城市、所在地段。

  無論價格多少,開麵館在多數人眼中總歸是小本生意,餬口應該不成問題,但要靠此創業成功並富裕起來好像不太容易,可偏偏有人做到了。

  上世紀90年代,家鄉糧食收成不好,每天都吃不飽,年少的馬黑買只能向別人借一點錢,跟著親戚一起去了廈門,在一家拉麵館中當拉麵匠。

  幾年後,勤懇好學的馬黑買迎來了人生第一個龍門:在老鄉的帶領下出國去菲律賓打拼。這次的經歷讓馬黑買大開眼界,學到了不少生意經。

  三年合同期一滿,他和老鄉揣著100多萬元回到了廈門。

  既然有了本金,是不是能自己試著開一家拉麵店?有了底氣的馬黑買終於如願,成了拉麵店的小老闆。這是他跳的第二次龍門。

  這一跳,他才算是真正進入了拉麵經濟的核心圈。生意越來越好,馬黑買腦海裡關於拉麵品牌建設和回鄉創業的想法就越來越多。

  2015年,馬黑買和另外4個股東合夥創立了「海尼爾」品牌,在廈門和西寧開了19家連鎖店。現在他所有拉麵館的日營業額可超六十萬元。

  從在外鄉白手起家,到回鄉創業日進鬥金,成功創業僅靠一碗拉麵,這是馬黑買年少時想都不敢想的。

  事實上,在化隆回族自治縣,像馬黑買這樣靠拉麵起家,回鄉再創業的大有人在。化隆縣就業服務局局長趙鴻給出的一組數據足以證明:

  目前,化隆縣1.5萬家拉麵店遍及全國271個大中型城市和11個國家(地區),其中返鄉創業戶數達1400餘戶,涉及餐飲服務、牛羊肉冷藏配送、建築建材、牛羊育肥等23個行業,帶動農村剩餘勞動力、下崗職工5000多人在相關產業基地就業。

  「還是這碗面,帶著我們闖出一片新天地」

  比起其他拉麵人,化隆回族自治縣扎巴鎮窯洞村的馬青雲的奮鬥史更多元:當過警察、開過拉麵店,如今又回鄉投身拉麵產業鏈,做起網際網路+。

  正如他自己所言:這一切的緣由,還是這碗濃香四溢的拉麵。

  當「拉一代」逐漸退居幕後,青海拉麵經濟的大旗開始由年輕人扛起。

  和父輩不同的是,在「拉麵神話」的光環背後,他們對這一行業的未來感到深深的擔憂:品牌觀念淡薄、產業結構混亂、服務意識差……

  馬青雲就是陷入深思中的一員。而他深思後的舉動便是脫下警服,辭去公職,「下海」創業。

  馬青雲的家人都在外地開拉麵店。辭職之後,家人希望馬青雲也開一家拉麵館,因為有家人幫扶,上手容易,來錢也快。

  真正成為拉麵人後,馬青雲的思路越來越寬廣。他發現,分布在全國這麼多家拉麵館每天的牛肉需求量達數百噸,各種蔬菜、調味品、奶製品的需求更是無法計算。為全國化隆拉麵店提供平臺服務,使之形成產業鏈,既能加速品牌化建設,又能帶動閒置勞動力,何樂而不為。

  為此,經過一年多的籌備,「拉麵服務中心」正式成立。

  以西寧拉麵服務中心為核心、全國15個拉麵服務站為依託,面向全國開展拉麵信息推送、清真食材配送、餐具廚具供應、相關政策發布、工作人員培訓等服務。

  「為了更好地對兩萬多家散布在全國各地的青海拉麵館開展統一針對性服務,我們還吸收了各地的大型拉麵企業力量,欲以示範效應帶動整個產業邁向品牌化、連鎖化道路。」馬青雲說。

  由拉麵電商中心延伸而出的中央大廚房推動我省特色產品銷售,更是帶動了當地特色產業發展。

  實踐證明,拉麵經濟的發展,實現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贏,部分從事「拉麵經濟」的群眾也逐步成長為致富帶頭人。

  我省下發的《關於進一步推動青海拉麵經濟發展促進就業創業的實施意見》,更如一劑定心丸,積極引導拉麵經營戶返鄉創業,呈現出「人回鄉,業回創,錢回流,企回遷」的發展格局。(周建萍  )

相關焦點

  • 【走黃河兩岸 看脫貧攻堅】一碗拉麵 創出新格局
    【走黃河兩岸 看脫貧攻堅】一碗拉麵 創出新格局 2020-08-04 16:4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敢愛敢夢敢創——創購商品三周年明星盛典圓滿落幕
    敢愛·敢夢·敢創創購三周年2019年是創新型「C2B+F」批零結合電商平臺創購商品成立的三周年,三年時光,是創購商品成為電商平臺龍頭標杆的奮鬥史,也是創購商品與廣大用戶相伴成長的溫馨歲月。2019年5月26日,「敢愛·敢夢·敢創」創購商品三周年明星盛典在中國孝文化名城孝感隆重舉行。
  • 青海化隆縣「拉麵經濟」「創新驅動」拉出脫貧致富面
    如今,一碗拉麵已經成長為「拉麵經濟」。目前化隆縣有近11萬人、在全國280多個城市開辦拉麵實體店達17400多家,年產值達130億元已成為青海化隆縣脫貧致富的龍頭產業。  青海拉麵經過30年的培育和發展,已經成為化隆縣各族群眾的「精準脫貧面」、「民族團結面」、「社會和諧面」、「致富小康面」。也得到了各級黨委、政府的關心關愛和大力支持。
  • 「青海年·醉海東」拉麵精英雲集青海化隆爭霸演繹中國拉麵英雄匯
    著力發展拉麵經濟是助推脫貧攻堅的重大舉措。弘揚敢為天下先拉麵人奮鬥精神,展示高原特色地域民俗文化和拉麵餐飲行業風貌,持續鞏固各民族和諧發展的大好局面。「1月29日在中國「拉麵之鄉」青海省化隆縣成功舉行中國拉麵精英爭霸賽。
  • 「拉麵經濟」釋放致富動能
    海東市拉麵產業從業人員集中的化隆、循化兩縣,「拉麵經濟」人均收入佔到了農民人均純收入的50%以上。如今,這碗拉麵已經不單單是一碗「脫貧面」,更是一碗「致富面」。  海東市就業局局長馬金星告訴經濟日報記者,海東市勞務大軍中平均每3人中就有1人從事與拉麵相關的工作,全市每2個農村家庭就有1人外出從事拉麵工作。
  • 今日視點:「拉麵經濟」拉動18萬青海人富起來
    2016年3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青海代表團審議,有代表談到精準扶貧,介紹青海扶貧攻堅舉措,包括勞務輸出過程中形成了像「拉麵經濟」這樣的品牌。總書記詢問青海拉麵的由來、與蘭州拉麵的區別、經營拉麵人員的情況等。
  • 【河湟美食】青海拉麵
    「青海拉麵」起源於西北地區的「家常拉麵」,是4000年前「喇家面」的傳承。「三遍水、三遍灰、九九八十一道揉」是它的精髓,出面靈動,似有生命,入口爽滑,易於消化。
  • 一碗拉麵託起18.7萬青海人的致富夢
    在比賽現場,拉麵人精益求精力爭做到最好。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上海與青海,一衣帶水。青海拉麵人在大上海留下艱苦創業的身影,他們說,想抓住「阿拉上海人」的味蕾可不容易;他們還說,能在上海這樣的國際化大都市創業值得終生銘記。
  • 青海化隆拉麵:從「脫貧面」到「致富面」
    青海化隆拉麵人韓海明將一團面重重甩在案板上,揉好後上下左右三拉兩纏就抻扯出一把毛細拉麵。   一碗拉麵盤活了整個青海化隆縣的經濟。化隆縣位於青海省東部乾旱山區,山大溝深,當地村民生活艱苦。改革開放後,不甘貧窮落後的第一代化隆拉麵人決心走出去闖一闖。1988年,廈門首家化隆拉麵店開張營業。從此,化隆拉麵人親幫親、鄰幫鄰,化隆拉麵在全國各地出現。
  • 敢出色薄荷綠 惠普小Q萌出新高度!
    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印表機都開始走高顏值路線了,難道真的是受看臉時代的影響,惠普小Q更是萌出了新高度,清新的薄荷綠、時尚的電光藍、典雅的中國紅,每一個都美得讓人心動。惠普小Q   惠普小Q不光是敢出色,就連機身設計都發生大改變。
  • 蘭州有各種牌子牛肉麵,怎麼就沒有「蘭州拉麵」?
    沒有去過蘭州之前,就知道有「蘭州拉麵」,不客氣的說,想像中的蘭州其實就是一碗拉麵或滿大街的「蘭州拉麵」館。然而真的到了蘭州卻找不到掛「蘭州拉麵」牌子的麵館,而麵館都是某某「牛肉麵」。原來蘭州沒有「蘭州拉麵」啊,原來那是對外的拉麵品牌,也有人說是青海人幹的,他們冒充蘭州人滿世界開「蘭州拉麵」,與蘭州沒有半毛錢關係,而在蘭州卻不敢開「蘭州拉麵」。
  • 「山竹」一走,青海拉麵人就行動起來
    超級颱風「山竹」走後,在深圳的青海拉麵人坐不住了。9月18日,他們走上街頭,免費為忙碌的環衛工人送水送餐,與當地群眾一起清理街道。清理街道。為環衛工人送餐。青羚網訊超級颱風「山竹」走後,在深圳的青海拉麵人楊毛沙坐不住了。9月18日,他帶著家人、員工和幾位老鄉走上街頭,免費為忙碌的環衛工人送水送餐,與他們一起清理街道。楊毛沙32歲,是海東市化隆回族自治縣甘都鎮上四合生村人,在深圳光明區開拉麵館十多年了。
  • 享譽全國的「蘭州拉麵」,竟是青海人起的名,它的特色你知道嗎?
    享譽全國的「蘭州拉麵」,竟是青海人起的名,它的特色你知道嗎現如今中國各大地方都有所謂的「蘭州正宗牛肉拉麵」,但是作為一個地地道道的蘭州人,我得為它正一下名。「蘭州拉麵」這個名字是青海人起的,我們本地人不叫這個名,我們叫它牛肉麵或是牛大。簡單介紹一下:牛肉麵,是一道常見的麵食,也是蘭州的傳統名食。它具有「一清、二白、三綠、四紅、五黃」的特徵,且色香味美,譽滿全國。全國各地都會有「蘭州正宗牛肉拉麵」的招牌,但其實都並不正宗,蘭州牛肉麵只有在蘭州才能達到原汁原味。
  • 總書記今天聊到的青海拉麵和「拉麵經濟」
    3月10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青海代表團參加審議。審議過程中,有代表談到精準扶貧,介紹了青海扶貧攻堅舉措,包括勞務輸出過程中形成了像「拉麵經濟」這樣的品牌。總書記詢問青海拉麵的由來、與蘭州拉麵的區別、經營拉麵人員的情況等。聽說現在青海有2.8萬家拉麵店,有18萬人在全國各地從事拉麵經營,不少人都由此成為了企業家,總書記對此表示肯定。
  • 青海拉麵 從街頭小攤登「大雅之堂」
    ,滑利爽口的拉麵,翡翠似的蒜苗香菜,散發著濃香的牛肉塊,紅紅的辣椒油,一碗碗清白紅綠銀絲面勾起了人們的食慾……連日來,在第2屆金芒果地理標誌產品國際博覽會(以下簡稱「金芒果地標會」)上,「青海拉麵」展廳裡,圍滿了長沙當地市民和國內外遊客,很多人紛紛拿出手機拍攝。
  • XT5新美式敢創空間登陸華貿中心
    繁華都會充滿奇思妙想,鱗次櫛比的樓宇間挑戰無處不在。想要挑戰自我的智慧與膽識,不必遠離都會中心。凱迪拉克XT5新美式敢創空間五重挑戰,為勇敢的你量身定製!2月11日-2月14日,就在北京朝陽區建國路81號華貿中心廣場。
  • 飛上「雲端」的青海拉麵
    一碗小小的拉麵已經成為當地各族群眾脫貧致富的大產業。  隨著拉麵產業的發展壯大,如今,青海拉麵正通過電商平臺飛上「雲端」……  記者在化隆縣「青海拉麵產業電商服務中心」看到,湯料、清油、麵粉、牛羊肉等拉麵食材和標準統一的各式拉麵餐具、廚具整齊有序擺放。智慧拉麵平臺大數據電子屏實時顯示出全國上萬家化隆拉麵館在線運行情況。
  • 看完名創優品的產品,不少女生都想吐槽,不敢再踩雷了
    近幾年很多大品牌的東西都受到了喜愛,名創優品當然也有一席之位了,但當大家看完名創優品的產品,不少女生都想吐槽,不敢再踩雷了,一起吐槽一下名創優品那些不好用的雷區吧。這款洗面奶小編大力推薦,這款半畝花田胺基酸洗面奶乾爽不緊繃,膚色細膩均勻,用完後皮膚會感到光滑柔嫩,完全沒有油膩感,味道也很好聞,毛孔變小,改善了黑頭,控油去脂能力也很棒。
  • 青海·廣東兩省拉麵行業職工職業技能競賽在廣州舉辦
    2019年12月30日,由青海省總工會、廣東省總工會舉辦的以「青粵拉麵香、攜手奔小康」為主題的青海·廣東兩省拉麵行業職工職業技能競賽在廣州市舉辦。青海省委常委、省總工會主席馬吉孝,廣東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省總工會主席呂業升等領導出席並啟動比賽。來自廣東、海南、福建、廈門等省、市的30支青海籍拉麵團隊、120名選手參賽。
  • 拉麵人的拉麵情
    2015年,他在青海省海東市平安區註冊創辦了「諾爾曼」拉麵品牌,此後在西寧市、大通縣、海東市樂都區等地陸續開了6家拉麵館。  「上大學時,學校周圍就有青海人開的牛肉麵餐廳。對於我的同學們來說,一碗麵很普通,可我對這一碗麵有很深的感情。大學畢業,我就有了回家鄉創業做拉麵的想法。」韓曉峰說。  畢業那年,韓曉峰跟父親韓進錄說了自己的創業想法,韓進錄支持他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