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6UP談論網際網路+時,官方究竟在談論什麼?

2021-01-08 天極網資訊

  【天極網IT新聞頻道】「+」,一個小學生最先認識的數學符號,最新在成年人的世界火了。「網際網路+」這個詞早在2012年便已在一家諮詢機構報告中出現,2013年被虎嗅等垂直科技媒體熱議,2015年兩會國家領導人提及該詞,「網際網路+」作為一個經濟概念被推進,全民開始討論、理解和實踐網際網路+,不過現在各方對其理解卻有著巨大的不同和爭議,人們在幾個不同層次在理解它,賦予了網際網路+完全不同的價值和意義。

  談工具—網際網路+第一層:網際網路只是傳統企業的工具

  標誌:電子商務

  傳統企業把網際網路當做工具來提升效率。

  電子商務就是最典型的第一代網際網路+,傳統企業慢慢學會了去網上售賣產品,去服務用戶,去做營銷。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傳統企業更加注重微信、微博這些社會化工具,建立公眾帳號做微信運營、開了淘寶店不夠再開一個微店。本質上都是把網際網路作為工具,消除信息不對稱、減少中間環節、提升效率。

  這一階段網際網路+最大的問題是,網際網路與實體經濟是競爭關係。就像蘇寧、國美為了應對網際網路衝擊努力去做電商,去被「網際網路+」之後,就會面臨著網上賣得多一點,實體店就賣得少一點。或者說京東賣得多一點,自家就會賣得少一點,這樣的競爭關係非常明顯。

  馬化騰前幾日提到網際網路+的幾個典型問題,比如做網際網路金融遇到了傳統金融機構的阻力,微信剛剛起來時與運營商關係搞得很緊張,滴滴和快的影響了傳統計程車產業,都是「網際網路+」第一階段面臨的典型現象,阻力巨大。這種網際網路+本質是市場的再分配,從傳統企業到網際網路企業,從不擅長應用網際網路的傳統企業到擅長被網際網路+的傳統企業,必然會遭遇阻力。

  這樣的網際網路+現象發生在網絡媒體、網絡音樂、OTT業務諸多領域,伴隨這些行業的是革命、顛覆、淘汰、替代這些非常激烈的詞語,網際網路與傳統經濟水火不容。這個網際網路+現象從網際網路第一天出現就開始存在,傳統企業一直在嘗試搞懂和運用網際網路只不過難以奏效。隨著移動網際網路讓生活與網絡、實體與虛擬經濟更緊密的結合,讓線上線下競爭空前激烈起來,不過,嘗試網際網路的傳統行業依然只是將其作為可選工具之一。

  談結合—網際網路+第二層:網際網路與傳統行業結合的新經濟

  標誌:在線經濟

  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網際網路企業開始走出傳統的「信息」邊界,向實體服務衍伸,BAT們紛紛投資傳統實體產業,同時自己的業務開始涉足到實體。同時,稍有實力和遠見的傳統企業亦開始投資網際網路業務,嘗試基於網際網路來重新設計自身業務。更多的是來自傳統行業的人與來自網際網路的人組建新團隊來開展業務。

  網際網路與傳統行業結合形成新經濟,整個過程利用網際網路思維、粉絲經濟、大數據諸多新技術來運營,業務模式完全基於網際網路,解決的核心問題是幫助傳統產業重構升級,還有一種說法是用網際網路去改造傳統產業。這個階段的網際網路+經濟對於傳統經濟更多是依賴關係,在供應鏈、實體生活服務、行業壟斷資源上都可能會遭遇壁壘。網際網路與傳統行業之間不再是水火不容,而是互相利用、互相滲透,探尋更多的新經濟可能。

  這個層次的網際網路+更多是中國特色,矽谷就沒有O2O這樣的熱門概念,因為傳統服務業相對成熟,教育、醫療、計程車、生活服務等等,並不存在網際網路的改造空間。它依然存在這「中心」,比如小米是中心,本質上並未重構供需關係,只是讓供需之間的對接更加有效率,提升了供給質量,改善了需求方的體驗。

  談重構-網際網路+第三層:徹底重構供需改變世界運轉方式

  標誌:共享經濟

  網際網路與傳統企業之間的關係不再是純競爭,不再是純協作,而是從根本上改變傳統世界的供需模式,形成新的經濟模式。幾個明顯的特徵在這個階段開始出現:

  1、共享經濟爆發:Uber為代表的共享經濟,基於移動網際網路的供需匹配,需求方可以實時地、便捷地、低成本地獲取,而生產者則可以快速低成本地把服務給到消費者。它成功地(至少看上去)去中心化,讓P2P模式遍地開花;它讓整個系統的閒散資源得到最大化利用。它受益於移動網際網路、LBS、行動支付諸多新技術。

  2、個體價值釋放:自由人的自由聯合,移動網際網路對個體的解放有過之而無不及,美甲師、廚師、按摩師、月嫂、修鎖匠,有些技能的人都可以通過App接單;教師、醫生、律師、記者諸多受僱於組織的人開始直接通過網際網路提供服務……就算普通人也有機會通過網際網路分享自己的時間和技能。與之相伴的是,上門經濟流行,你可以通過App選擇上門服務的按摩師。總之,每個人都可以成為供給者並且非常容易地找到需求方。

  這時候網際網路不再是傳統行業的工具,它的價值已不再是信息透明或者提升效率,而是精準地匹配供需關係。PC時代網際網路連接網頁,移動網際網路網際網路連接人,網際網路+則讓網際網路連接需求與供給。

  阿里移動事業群總裁俞永福前幾天討論網際網路+的邏輯就是在這一層。他認為,「網際網路+」的本質是供需重構。它不是「+網際網路」,只是物理疊加,改善存量;「網際網路+」是化學反應後創造增量。前者的價值是利用網際網路技術打破原有業務中的信息不對稱環節,從而實現效率重建。而「網際網路+」則做到了真正的重構供需,非網際網路與6up直達PS6838.Com網際網路跨界融合後,在供給和需求兩端都產生增量,從而建立新的流程和模式:供給端是「點石成金」,將原本的閒散資源充分利用;需求端則是「無中生有」,創造了原本不存在的使用消費場景,兩者結合,其實就是我們常說的「共享經濟」。從這個角度講,打車軟體只是「+網際網路」,但走到專車階段就變成了「網際網路+」,它的模式是將社會中更多的閒散車輛集中起來,成為商品資源進入商業流程,增加了供給;而乘客日常則在打車之餘,多了專車的選擇,需求也增加了。重構供需,因此是典型的「網際網路+」。

  俞永福「+網際網路」正是我所說的第一層,即只是將網際網路作為工具,網際網路與傳統經濟本質是競爭的階段。而以共享經濟為特徵的網際網路+則完全繞開了傳統經濟,傳統行業成為了網際網路的工具,傳統行業的從業者成為共享經濟組織的成員,個體價值被釋放出來。

  談智能—網際網路+第四層:人工智慧主導的後網際網路時代

  標誌:工業4.0

  網際網路不只是超連結表徵的Internet、不只是App代表的智慧型手機網絡,而是萬物互聯的物聯網、人人互聯的移動網際網路、需求與供給互相連接的實體經濟網絡共同組成的超級網絡。我們可以稱之為「後網際網路時代」,這時候已經沒有網際網路行業、網際網路人才、網際網路專業的存在了,基於網際網路分化出智能硬體、物聯網、人工智慧、大數據、機器人等更多的新技術和新產業。「網際網路+」則升級為科技+、人工智慧+、大數據+,它改變的不再是行業,而是整個世界的運轉方式。

  共享經濟、在線經濟、網絡經濟改變的需求和供給的對接,並沒有改變生產和消費本身,社會的分工協作關係本質還是沒有變化的。但網際網路+到了人工智慧主導的時代,所有一切都會被改變。能夠反映這個趨勢的是,工業4.0正在被歐洲部分國家推進,中國則是政府主導的「中國製造2025」戰略。

  工業4.0的理念是這樣的:未來製造業將成為信息產業的一部分,任何生產原材料都會具有信息屬性,進而可與移動網際網路、大數據、社交網絡和物聯網都結合起來,這些手段產生三個結果:

  1、全新的生產模式:中心化的工廠被分布式的生產替換,眾籌等網際網路催生的模式被嫁接到生產;

  2、全新的生產過程:生產中的物流管理、物料管理、人機互動、物理操作、材料生成、建模設計每一個環節都有機會應用新技術,比如3D列印、機器人、人機互動、遠程控制、自動生產等等,這將讓中小企業具備與大企業一樣的生產技術,人人都是生產者和消費者;

  3、全新的供需關係:市場調研-批量生產-渠道銷售的傳統模式被倒置,基於網際網路的C2B、大數據分析、P2P(共享經濟)諸多模式,形成新的生產供給和需求的對接。

  去中心化的分布式生產、解放個體和中小企業的個性化生產、提升效率解放雙手的數位化生產,是工業4.0的結果,工業4.0被視作最後一次工業革命。如果說它引發生產的變革,那麼機器人等新的技術則有可能改變人類的分工和協作關係,比如一些服務業可以被機器人取代,人們做的很多工作被機器人取代(本質是被人工智慧取代),這時候,整個世界的運轉方式、供需關係、生產模式,都將被徹底改變。

  馬雲在阿里巴巴北京年會並沒有提到網際網路+,不過他卻說了這樣一番話:

  第一次技術革命創造了一種經濟的模式,就是工廠。第二次技術革命,在上世紀以電、石油、煤為基礎,美國抓住一次機會,通過五十年的努力,成為了全世界最強大的國家,這時候誕生了公司。這次的技術革命,以IT、數據、網際網路的革命,徹底釋放了人的腦袋,我們追求的是智慧,五十年以後人類什麼樣的商業組織是最佳的,大家思考過這個問題沒有?

  我想,這個問題的正確答案,很可能會由人工智慧層的網際網路+決定。

類型:廣告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相關焦點

  • 當我們談論自由時我們在談論什麼
    當我們談論自由時我們在談論什麼,圖源網絡最近讀到連嶽的兩篇好文章,討論的是個人自由的問題,或者說,什麼是自由主義。連嶽用了十年時間才知道什麼是自由主義。在這十年間,他從一個談論時事和政治的公知變成了他自己心目中真正的自由主義者。這種真正的自由主義者用他第二篇文章的標題來刻畫最為恰切,就是「個人之上,再無其他價值」。連嶽用了談時事和政治的十年時間最終體認了個人自由這一終極價值,而我呢?我用不談政治的二十年時間也體認到了。道路不同,不妨礙我們走向同一個終點。
  • 當談論自由時,你能談論什麼?
    本書主題是探討自由對現代人的雙重意義以及逃避自由,首先拋出對於人,自由是什麼的疑問。在討論自由問題的人的因素,人渴望臣服以及貪求權力時,引人注目的問題便是:作為人類經驗的自由是什麼?渴望自由是人性中某種與生俱來的東西嗎?自由是什麼?
  • 當我們在談論「山貓精神」時究竟在談論什麼
    在看到這個詞被一次又一次地濫用、過度解讀之時,我不禁開始思考一個問題:情懷,究竟是什麼?是用LOGO甩你一臉的「豪奢」?是用車鑰匙標榜一個人的身份與階級?還是「面子」大於「裡子」的表面風光?當然不是,我只希望這些嘈雜的聲音不要淹沒真正的情懷之作,在這個拼刀法、博眼球的時代,我們太需要經過時間沉澱的真正情懷之作了。
  • 當我們在談論「山貓精神」時,我們究竟在談論什麼?
    在看到這個詞被一次又一次地濫用、過度解讀之時,我不禁開始思考一個問題:情懷,究竟是什麼?  是用LOGO甩你一臉的「豪奢」?是用車鑰匙標榜一個人的身份與階級?還是「面子」大於「裡子」的表面風光?當然不是,我只希望這些嘈雜的聲音不要淹沒真正的情懷之作,在這個拼刀法、博眼球的時代,我們太需要經過時間沉澱的真正情懷之作了。
  • 當我們談論臺灣的時候我們談論的是什麼
    去過臺灣多次 寫了不少遊記 卻沒有一篇談到過感受 最近在想 臺灣吸引我的是什麼好像並不是他們的溫良恭儉讓
  • Illusion公司小議 說到H-Game時我們在談論什麼?
    Illusion公司小議 說到H-Game時我們在談論什麼?當談論H-Game時,我們在談論什麼?要麼是H,要麼是Game,就看你談論其中哪一部分。很顯然,覺得是神作的,針對的是H的部分(雖然這部分做得其實也並不好);覺得是垃圾的,針對是Game的部分,那確實稱不上是個成功的3D遊戲。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如果你只談論H,或你只談論Game,實際上都只是從單一角度去觀察,未能得其大略。
  • 當我們在談論遊戲社區的時候,我們在談論什麼
    這項結論是由Newzoo提供的一套科學的評分標準算出的,其中包括了6個關鍵指標: 每月有效PC玩家:30%;電子競技獎金分布:25%;觀看電競時數(Twitch):20%;觀看的總時數(Twitch):15%;錦標賽數量:5%;Twitch同時流量:5%。 可見,在談及遊戲影響力時,有效玩家已經不再是唯一的評判標準了,觀看電競、直播的時數及流量同等重要。
  • 23區|當我們談論奢侈品我們在談論什麼
    什麼是Luxury?縱觀牛津高階辭典、劍橋高階辭典、韋伯斯特辭典這三本辭典,luxury的含義大致有三個重點:好的、貴的、非必需的。現代西方人一般認為,奢侈品品牌的起源,奢侈品品牌創造和製造的中心是古老的歐洲王室,特別是以鋪張揮霍方式生活的法國宮廷。
  • 當我們談論世間萬物時我們在談什麼
    我真正想與這個我深愛的7個月大的嬰兒談論的是什麼呢?我想和她談談僧帽水母。它擁有24隻眼卻沒有大腦,那是因為「沒有造物能承受如此全面的視覺」。敏銳讓我們對這世界體察更多,但過度的敏銳和敏感,「會讓你的大腦融化,讓透明的你一動不動懸於這世間」。我想和她談談豌豆。
  • 羅點點:當我們談論死亡時, 我們在談論「尊嚴」
    2013年6月25日,經過北京市民政局審查批准,羅點點又正式推動成立了「北京生前預囑推廣協會」。這標誌著羅點點「尊嚴死」事業又往前邁出一大步。7月,羅點點又牽頭出版了一本有關死亡的書:《死亡如此多情——百位臨床醫生口述的臨終事件》,她期望人們更多地去談論死亡,從而能更好地接受「尊嚴死」的理念。
  • 如何用英語談論周末
    美好的周末又到了,如何用英語和朋友談論你的周末,快來學幾句現成的!周末有什麼活動?Do you have any big plans for the weekend?周末有啥計劃嗎?Do you have anything planned for this weekend?周末計劃幹啥?
  • 當我們用一本書談論烹飪時,要談些什麼?
    那麼,朱彝尊究竟在這本《食憲鴻秘》中寫了什麼?本期書目《食憲鴻秘》,作者:[清]朱彝尊,版本:中國商業出版社,2020年1月當我們在一本書裡談論烹飪時,首先要談些什麼?大火、中火和小火究竟有什麼區別?燉煮和水煮的不同是什麼?木鍋蓋、紙鍋蓋、金屬鍋蓋、玻璃鍋蓋、萬能鍋蓋的使用有什麼不同?煎焙、攪拌、研磨的要訣是什麼……諸如此類,不一而足。但我們現在翻開的不是《料理圖鑑》,而是一位清朝文學大家所作的烹飪書。所以,大概率會出乎閱讀者的意料之外,卻又在情理之中。因為,朱彝尊首先和我們談論的是——水,也就是「飲之屬」。
  • 當我們談論網紅建築時,我們究竟在談論什麼?
    別致的形狀與精心打磨、光滑可反射天空的材質,使它在剛剛建成時便聲名遠揚。香港網紅自拍建築彩虹邨但這些由建築師們設計出的完美自拍「背景」對建築設計本身以及城市到底意味著什麼?甚至很多知名甲方也排隊多時,只求得到這位新興建築師的設計方案。
  • 霞姐專欄 | 當我們談論死亡時,我們在談什麼?
    死亡伴隨著恐懼,我們所有人似乎都沒有學會直面死亡,我們沒有勇氣談論死亡,甚至沒有勇氣去思考死亡。So! What is death? 死亡是什麼?Most of people have fear over death. But nobody knows what is death?
  • 當我們在談論盲盒的時候,我們在談論什麼
    當我們在談論盲盒的時候,我們在談論什麼.m4a10:25來自混沌研究所POPMART泡泡瑪特,這家以「盲盒」為核心產品玩法的內地潮玩公司,即將於2020年的最後一個月份裡實現在港股聯交所發行上市。正如很多的中國製造一樣,早期的泡泡瑪特也是以渠道商為主,後逐步滲透到供應鏈上遊,待到時機成熟之時,最終走上品牌之路。泡泡瑪特的創始人曾表示,當時店裡銷售飛漲的產品正是名叫Sonny Angel的日本潮玩IP。2014年,來自日本的Sonny Angel為經銷商泡泡瑪特帶來了超3000萬銷量。
  • 用「be going to」 和現在進行時談論未來計劃
    「Be going to」 結構和現在進行時都可以用來談論未來的計劃和安排,但在使用時要注意它們的區別:「be going to」 只能指一個大致的安排、打算,而現在進行時可以突出未來的計劃已經確定,細節已定。1.
  • 中國駐加拿大大使在加拿大《國會山時報》發表題為《當我們談論同...
    據中國駐加拿大大使館6月13日消息,6月11日,叢培武大使在加拿大《國會山時報》發表題為《當我們談論同中國做生意時,我們在談論什麼》的署名文章,介紹中國經濟和中加經貿合作前景。全文如下:上個月,深受加拿大人喜愛的快餐連鎖品牌蒂姆·霍頓宣布獲得了來自中國網際網路巨頭騰訊公司的融資。跨越寬廣的太平洋,來自中加兩國的兩家知名公司實現了強強聯手。
  • Oyster CEO 談論電子書的未來 | 愛範兒
    在接受 Verge 採訪時,Osyter 聯合創始人 Willem Van Lancker 談論了公司的最新發展,分享了對電子書未來發展的一些觀點。個性化推薦是關鍵Willem Van Lancker 把 Netflix 視為一個值得學習的榜樣。
  • talk是談論,shop是商店,那talk shop是什麼意思?
    那大家猜猜看,talk shop的意思是什麼呢?talk shop的意思是「to talk about your job with those you work with when not at work」,即「(與同事在工作時間外)談論自己的工作」。
  • 英國人為何總是談論天氣?
    奧斯卡•王爾德(Oscar Wilde)曾說,談論天氣是是拯救無趣英國人的最後一根稻草。比爾•布萊森(Bill Bryson)說,天氣話題最突出的特點就是無實質內容。為什英國人喜歡談論天氣?這一問題困擾了外國人幾十年。英國最新調查表明,94%的參與者承認在過去六個小時中曾談論過天氣,38%在過去一小時內提到過這個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