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知乎向「錢」走

2020-12-23 中金在線

2020,知乎向「錢」走

關注中金在線:
  • 掃描二維碼

    關注√

    中金在線微信

在線諮詢:
  • 掃描或點擊關注中金在線客服

  「知乎並沒有『以賺錢為恥』的文化。這種文化既不現實,也不高尚,更不值得推崇。」知乎CEO周源如是說。

  目前為止,擺在知乎面前的有兩大難題:一是精英圈層的高質量內容需求和日益增長的下沉用戶之間的矛盾,二是以知識付費為主的變現模式不足以支撐平臺的商業能力。

  眾所周知,知乎是一家「慢公司」,對待原生優質內容的態度十分謹慎。不過最近幾年,它也在小心翼翼地推進商業化,雖有讚許之聲,卻也沒少挨罵。

  「慢知乎」,快步走

  回顧過去的2019年,知乎做了很多加法,把主要精力都放在「變現」上。就比如招募MCN機構、短視頻、好物推薦、直播、電商……都是其對商業變現的探索。

  這些嘗試中,或多或少都能看到一些其他「大眾」平臺的影子——「圈子」被稱為知乎版微博超話,「直播」試圖跟隨抖音快手打造知識秀場,「小藍星推薦」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國內種草社區「一姐」小紅書......    圖片來源:知乎小藍星推薦

  「知乎決定做這些內部孵化並不是前瞻性的,從MCN的發展情況來看,目前的效果並不理想。」有籤約作者認為,「MCN招募計劃被提出時,官方就沒有把商業邏輯想的很清楚。」

  2019年,知乎開始全方位提速,但步調卻明顯有些慌亂。

  這種慌亂源於早期定位上的衝突,既要賺錢牟利,又要保證頭部大V的內容質量。一位重度知乎用戶這樣評價:「我認為在中國商業的語境裡,內容社區都逃脫不了一個規律:平臺內容層次的格調能探多低,能容納多大體量的人共存(穩定日活),它商業化的上限就有多高。內容社區的格局,除非把『內容』的定位從它現有的業務盤中弱化,把『商業』這一層扶正為主體,那麼它才有可能突破原有的上限,這樣大眾化的知乎才是資本喜歡的體量。但那個時候,知乎肯定也不是知乎了。」

  換句話說,資本裹挾之下,知乎不得不走上一條大眾化的道路。    圖片來源:知乎

  隱晦的商業化嘗試

  對於早期的知乎來講,「如何商業化」以及「商業化到達何種程度」都很是忌諱。2015年,也就是知乎開始試水商業化的前夜,知乎官方還曾封停了與「二十四幀」有關的多個帳號。知乎表示,「知乎致力於提供一個認真、專業、友善的問答社區,所有以盈利為目的,發布影響用戶體驗,並擾亂社區秩序的信息或相關行為都是不可容忍的。」

  但是隨著資本的介入,知乎必須考慮投資人對回報率的要求。

  起初這種嘗試相當隱晦。

  2016年,知乎首先推出測試性產品「值乎」,隨後原生廣告也開始上線;5月,發布知識付費產品「知乎Live」;9月,發布「知乎書店」,連接電子書發售和社區討論。

  當時,在知乎的理想中,知乎live、值乎、電子書分別滿足用戶不同的使用場景,從而在原來單一的問答社區之外創造「增量市場」。同時,知乎live、值乎、電子書與問答社區的內容可以實現「良性循環」。

  到2017年,知乎才進入正式商業化階段,主要探索廣告和知識服務兩大收入模式。

  在廣告方面,知乎已經擁有原生文章廣告、展示廣告、原生問答廣告(包括品牌提問、親自答、Live特別現場)等產品,線下則以鹽Club、鹽沙龍為依託,並將上線新的曝光類硬廣產品「品牌專區」。

  在知識服務方面,知乎完成了「知乎大學」的戰略升級。去年上半年,知乎將知乎live和知乎書店兩個知識服務團隊整合,成立了新的知識市場事業部。

  據了解,知乎大學由課程、書和訓練營三個體系共同組成。

  課程體系包含Live小講和私家課,從音頻到視頻,從小體量到大體量、從短時分享到長期體系化的初步覆蓋,同時將更有針對性、更強調互動與反饋;書的體系包含知乎書店的電子書、有聲書,及知乎·讀書會,以書為基礎幫用戶構建完整的知識邏輯;訓練營則更加深度,旨在提供輕型培訓服務。

  在內容輸出形式上,也形成了圖文+音頻+視頻的矩陣。目前,能獲得這些服務的知乎超級會員也已開始售賣。    內容領域大聯盟

  CEO周源曾這樣形容知乎的商業化之路,「我們的商業化做得越好、越強,解決各種各樣跟你相關的社會問題就會越多,你的價值就會變得越大,這裡存在目的和手段的差異。」

  然而現實卻一次又一次地將知識社區的商業化進程打回原形。2018年底,知乎曝出「裁員危機」,早先押注的短視頻項目「即影」也在今年4月宣告解散。

  業內人士認為,廣告和付費固然都是主流的網際網路商業模式,但在「精英感」的知識社區,這無疑是對用戶體驗的巨大傷害。

  不管怎樣,知乎都已經走上了一條複雜的變化之路。今年8月,知乎拿到最大一筆融資4.34億美元,由快手領投、百度跟投,騰訊和今日資本原有投資方繼續跟投,這次的融資也被業內戲稱為網際網路的一次「反字節跳動聯盟」。

  站在投資方的角度,知乎專業深度的圖文內容,對於百度的流量和快手的短視頻內容各自互補。而站在知乎的角度,接受快手和百度的投資,除了對於資本因素的考慮,也是知乎在尋求內容上的聯盟。

  11月29日,知乎在接受快手注資後,首次與快手垂直領域合作推出「快知計劃」,以鼓勵更多知識生產者。快手承諾將給單個優秀作品提供最高20萬元的獎勵,並將和知乎11月初開啟的扶持科學領域創作者的「致知計劃」結合。

  內容付費與直播、電商、廣告一起,已經成為快手內容創作者的主要變現途徑。而知乎剛剛搭上快手的這趟快車。

  快手成為2020年央視春晚獨家紅包互動合作夥伴,知乎在新年到來之際,也開啟了屬於知友們的「紅包派對」。

  「紅包派對」的其中一個目的,正是為了鼓勵創作者。知乎市場團隊稱,「如果2019年你在知乎創作豐富,會有額外驚喜掉落」。

  知乎用戶「夕雪」還通過嚴謹的數學模型得出如下結論:對於創作者來說,由於有先前的個人紅包補貼,創作者相對容易提現,以此可以大幅留住創作者。

  賺錢這事兒,急不得

  知乎最有力的武器是高質量內容。儘管最近幾年出現一些負面評價,知乎依然是很多人尋求專業問題解答的首選。知乎大V半佛仙人對知乎的評價極高:「知乎的內容質量,討論質量,是中文網際網路領域最好的,沒有之一。」

  11月26日,知乎瞄準內容上線「知乎故事大賽」,也更加頻繁增加了對創作者真金白銀的投入——大賽為15名獲獎者準備了總額為500000元的現金獎勵,同時還有開設知乎鹽選專欄,影視、出版等商業化權益。    圖片來源:知乎

  鹽選專欄屬於「鹽選會員」的付費內容,「鹽選會員」是知乎今年3月上線的全站會員體系,涵蓋高價值的付費內容權益、社區功能權益及會員身份權益三大維度。

  從故事大賽的主頁面可進入職業故事檔案,收錄的故事來自知乎鹽選專欄,由知乎或全民故事計劃等故事大賽合作方出品,需要付費或充值鹽選會員才能解鎖全文。

  鼓勵內容創作的故事大賽,的確也有引導用戶關注鹽選專欄,拉動會員業務收入的目的。據PingWest 品玩消息,「故事大賽」這個項目,正是由知乎內部的會員事業部負責。

  相比之下,故事大賽對知識付費內容的引導,更貼近用戶價值取向、是用戶樂於接受的變現方式。正如豆瓣中,圖書購買連結、豆瓣時間的書影音類課程、自製文創周邊,都是文藝青年願意積極消費的產品或內容。

  但無論知乎的商業化嘗試,是否符合大眾眼中的平臺調性,知乎的每一步依然很難。

  關於知乎接下來的商業化,一位投資人表示,「大家在今年的融資後,也基本都佛系了,總之急不來。」

  綜合自:刺蝟公社、北京商報、同花順財經、和訊名家

  桌球一言

熱門搜索

為您推薦

相關焦點

  • @知乎,精英社區走下神壇是一種什麼體驗
    可惜的是,隨著用戶體量的不斷增加,精英社區也會不斷的壯大,很可能走著走著就丟掉了原來的初心。曾經的高端社區知乎就漸漸脫去了「精英」這個核心標籤,慢慢走下神壇,成為了一款知名度逐漸擴散的娛樂化app。像這類垂直度很高的精英社區,一般不會做到像知乎和B站這樣的體量,但路走得很平穩,不會大起大落。
  • 賈躍亭姐弟掏空樂視:錢全抽走了;今日頭條給知乎挖牆角,雙方回應...
    同時財報還披露,賈躍亭及其姐姐賈躍芳分別從樂視網抽走了260萬元、4.337億元對樂視網的借款。這樣一來,賈躍亭、賈躍芳已經將套現時承諾借給樂視網的無息借款,全部都拿走了。昨日知乎大V「惡魔奶爸」的朋友圈截圖引發熱議,截圖中惡魔奶爸稱:「今日頭條今年一口氣籤了300多個知乎大V,剛把我也籤了,而且是給錢的,年收入比普通白領高。
  • 知乎上的人是怎麼賺錢的?
    前面我們分享了知乎目前的一個用戶群體分析以及平臺的獨特性,大家知道了為什麼這麼多人做知乎的原因,既然知乎這麼值得操作,很多自媒體創業的人都轉戰知乎了,那麼在知乎上的人到底是怎麼賺錢的呢?,那麼怎樣才會 有這個收入呢,當你的知乎達到1W粉並且你的問答能夠持續得到曝光點讚,還有就是你在知乎領域非常的垂直,這樣哪怕你只有幾千的粉絲,也會有人找你合作的。
  • 知乎十年,獨一無二
    2012年底,知乎舉辦了多場關鍵的內部討論會議,進行「小眾」與「大眾」之爭。最後,知乎正式決定它將會成為一家「滿足更多人需求」的公司。於是在2013年,知乎向公眾開放註冊,不到一年時間,註冊用戶迅速由40萬攀升至400萬。
  • 知乎開啟「2020請補票」活動 用影視註解時光
    危機與生機並存,絕望與希望共生,2020年對於影視圈來說是不平凡的一年。近日,知乎公布了2020小藍星年度影視、影人獎,涵蓋電影、電視劇、綜藝三個領域,盤點過去一年影視圈為觀眾帶來的感動和驚喜。同時,知乎全面開啟「2020請補票」活動,邀請網友通過「銀幕這一年」圓桌討論、「二十四格影像記」視頻創作、「熒幕迴響」及「臺前幕後」四種方式,對2020年電影、電視劇、綜藝發展脈絡進行回顧梳理。
  • 知乎十年:「向上」還是「向下」
    「2011-2020是怎樣的十年?」知乎給出了「向上」的答案。近日,知乎聯合多家媒體共同發布了一支2011-2020大事記短片《向上的答案》。通過盤點知乎上時事、科技、航天、體育、文娛等不同領域的年度熱門討論,多元化呈現過去十年間中國乃至世界的變化、用戶情緒地圖和價值觀變遷。看起來,知乎很在意自己的十年。早在短片上線前,知乎官微就發布了一條帶有#知乎十周年特別企劃#關鍵詞的微博,不少人才驚聞「知乎原來十年了」。隨之而來則是更大的疑惑:十年之前,沒人認識知乎,而十年之後,認識知乎竟然越來越難了。
  • 知乎十年,「鐵甲」依然在
    2013年4月1日,知乎正式開放個人用戶註冊,不到一年時間,註冊用戶迅速由40萬攀升至400萬;2017年9月,知乎進一步開放機構號註冊。就像城市發展過程中,隨著人口增加,會遇到交通擁堵、霧霾等難題一樣,關於知乎的爭議聲也不斷傳來,諸如「抖機靈」、「編故事」、「知乎體」、「知乎變異」等聲音,至今未休止。時間走到2020年,知乎早已是突破2億用戶的社區平臺。
  • 請回答2020 知乎發布「十周年特別企劃」
    2011年-2020年是怎樣的十年?謝邀,這裡是知乎的答案。近日,知乎啟動「十周年特別企劃」,從大事記視頻、十年100問、十年十大盤點、十年軌跡、小藍星推薦榜、鹽選內容推薦等多個維度,回望十年間與用戶的共同記憶,以溫故知新的方式,迎接下一個十年的到來。
  • 知乎VS今日頭條:賺錢 應該是神聖的 不容褻瀆
    這次知乎VS今日頭條事件,其實也是數字成分在裡面,只不過群眾們腦補居多。1從整個知乎的環境來看,就算走了300位大V,還有N多的大V存在,知乎上隱匿的牛人太多(不一定是大V)。而且,知乎也不是以補貼為主的平臺,按照今日頭條的這種土豪式挖掘方法,知乎融資的那點錢,怕是全部補貼給平臺上的大V們都不一定夠。
  • 知乎為什麼有錢途,自媒體人必看
    2.知乎是個什麼東西 3.做知乎有什麼意義 一 知乎的背景 特點:流量大且精準。 A: 2020年是更加注重打造個人IP的新時代,每個人都在做自己的內容定位,做自己的私域流量。 我們可以通過知乎這個平臺獲取流量,讓他成為我們用戶沉澱的貯存池,再將讀者引導到我們自己的個人微信和公眾號。
  • 小眾失去知乎 B 站
    知乎創始人、CEO周源曾在內部公開信中闡釋知乎的目標:「知乎要實現的智能社區,既擁有社區中人際互動所帶來的認同感和信任感,又具備AI驅動的精準性和規模性。」知乎希望廣告和知識付費成為商業化的雙引擎,但在知乎,同時走這兩條路十分困難。
  • 十年知乎,一體兩面
    2020 年 1 月,知乎「好物推薦」功能全量開放,這同時解決了兩個問題:一是在知乎回答看到商品後,不能及時跳轉到購買連結,導致決策鏈條斷開;二是答主推薦商品後往往需要讀者自行搜索,其中可能弄錯關鍵字或被相近的冒牌誤導。更重要的是,它給部分專業答主帶來的收益是清晰可見的。
  • 知乎向左快手向右,內容社區的決定性戰役在「調性」?
    近來,知乎和快手懟上了。 有網友在知乎上發快手點評,沒想到被快手員工「扒皮」。接著此事引起軒然大波,快手接連應對不當,危機公關釀成了更大的危機。一時間,反對快手已經成為知乎上的政治正確。 快手和知乎仿佛兩個國度。而這些分裂的社區們折射出的,恰恰是很多人的生活軌跡: 早晨,在擁擠的地鐵上刷知乎,圍觀撕逼。
  • 知乎派新知「網紅」是如何養成的
    這部短片不僅是簡單的用戶故事分享,也從側面映射出知乎的價值:在知乎分享思考和見解,發現更大的世界,變成更好的自己。知乎派新知「網紅」的誕生隨著網紅傳播熱度的持續走高,這一群體的影響力也越發凸顯。網紅經濟入口擴張、門檻降低,在巨大的利益吸引之下,大批網紅如雨後春筍般湧現,但高開低走。
  • 「真實」的知乎有多虛偽?
    拋開知乎的價值觀不說,知乎缺乏監管也是事實。2015年6月前後,知乎用戶「ck小小」發文,稱自己是一名患有先天性心臟病的女大學生,手術失敗,生無可戀,不願繼續靠藥物維持生命。「ck小小」公布了自己的支付寶帳號,接受網友的捐贈。知乎大V「童瑤」隨即推薦該文,稱自己去看望了「ck小小」,希望大家為其募捐。
  • 大V被扒,揭露知乎打壓自媒體變現的內幕
    前不久,知乎大V張佳瑋被網友爆出存在接軟文、洗稿等行為,一下子掀起了滔天巨浪。扒皮文章獲得3K贊同眾所周知,接私活發布商業軟文一直是自媒體主要變現手段之一,但知乎卻長期對此採取比微信、微博等平臺更為嚴苛的打擊手段。
  • 知乎向道,小紅書師法
    當然,作為平臺方的知乎,在商業化變現上也同樣乏力,前有知乎Live,今年又上線了打包模式的鹽選會員,但知乎的主要營收依然還是廣告模式,由它帶領的知識變現風潮,現在看來越來越被驗證為一道偽命題。就在上月,知乎以發布不友善內容、抱團騷擾他人為由,永久封禁 6 位大V。而這些大V正是反彈的那批傳統知乎精英派。知乎再次被推上輿論口,是平臺價值觀的分裂。其實,毋寧說蟶子聖子們在討伐張佳瑋等KOL「注水」知乎,不如說是他們在上訴知乎官方運營管理的不作為。而知乎的不作為(標題裡的「無為」),可能是從更大用戶範圍考慮,知乎已經不敢大動筋骨。
  • 職業故事,知乎的獨家好生意
    他們一起去越南領事館填寫資料,讓越方人員去核對真實身份,核對出真實身份後給予護照和辦理居留在中國所需的手續步驟,一行人又是體檢,又是登記結婚,又是前往出入境管理,忙活了好一陣子,花了不少錢,讓芳姐忍不住心疼。如果不是對自己母親生活的細緻觀察,廣西的「晚霞中的燦爛少年」也寫不出這樣瑣碎而真實的故事。
  • 從「謝邀」到「知乎宇宙」,知乎公布十年十大盤點_發現頻道_中國...
    近日,內容社區知乎在十周年之際發布了一系列「十年十大」盤點,囊括了十大知乎梗、十大知乎腦洞、十大知乎故事、十大領域問答四個不同名單。從全網皆知的「謝邀」「剛下飛機」等知乎梗,到「假如被蝸牛追殺」「吃一勺xx」等知乎腦洞,再到知乎版「我不是藥神」「與命運抗爭的程浩」等知乎故事,這些盤點背後,凝結了十年間,知乎用戶的共同記憶、習慣與精神,構成了一種屬於知乎的「本質意志」。
  • 人均1000萬的知乎高知分子是如何裝逼的,看了你也去知乎裝個985
    用戶(網際網路精英)C:謝邀,咱知乎網友難得一聚,來來來走一個!用戶(985高材生)A:不瞞你們說,知乎越來越像貼吧,有好幾次,我說自己是985,竟然有人說我是裝X,我就搞不懂了,985不是知乎平均水平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