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學法|1992年《收養法》修改前,可認定收養的事實法律關係

2020-12-18 全娛太太

《中華人民共和國收養法》(以下簡稱《收養法》)實施以來,我國公民的收養行為逐步規範,但由於一些地區群眾法律意識不強,在《收養法》實施前後仍有一些收養行為未籤訂書面協議或辦理公證、登記,尤其是在1992年《 收養法》未明確規定收養關係何時成立的情況下,準確界定事實收養關係,有利於維護家庭關係穩定,保障各方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案例:1995年,甲、乙夫妻二人無子女且均已年滿35周歲,甲、乙二人與丙的親生父母達成口頭協議,約定由甲、乙二人收養5周歲的丙,但未籤訂書面協議亦未在民政部門辦理收養登記,丙跟隨甲、乙共同生活至 16歲便輟學外出打工,後丙與甲、乙關係惡化,雙方不再往來。甲、乙二人遂訴至法院,要求解除與丙的收養關係,並要求丙支付收養期間的生活費、教育費共計5萬元。另,甲與丙的親生母親系兄妹關係。

本案中,對雙方當事人之間的收養關係是否成立存在兩種意見。第一種意見認為,甲、乙與丙的收養關係不成立。1999年4月1日起施行的《收養法》第十五條第一款規定:「收養應當向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門登記。收養關係自登記之日起成立。」甲、乙並未辦理收養登記,故其與丙的收養關係不成立。第二種意見認為,甲、乙對丙的收養行為開始時,1999年《收養法》並未施行,根據法不溯及既往原則,《收養法》第十五條對本案不具有約束力。本案收養關係是否成立應依照修正前的即 1992年4月1日施行的《收養法》。根據1992年《收養法》第十五條第一款規定:「收養查找不到生父母的棄嬰和兒童以及社會福利機構撫養的孤兒的,應當向民政部門登記。」本案顯然不屬於該款規定的情形,故雖未辦理登記,但不影響雙方事實收養關係的成立。

筆者贊同第二種意見。本案中收養行為發生時,1999年《收養法》尚未實施,故應依照1992年《收養法》判斷收養關係是否成立。1992年《收養法》並未確立「 登記成立主義」這一原則,在送養人、收養人、被收養人均符合1992年《 收養法》規定的收養條件的情況下,應認定雙方之間形成了事實收養關係。

相關焦點

  • [法制問答]棄嬰事實收養的法律問題分析
    因此,我國《收養法》以有利於被收養的未成年人的撫養、成長,保障被收養人和收養人的合法權益,遵循平等自願原則,並不得違背社會公德為指導,對收養成立的條件和程序作了明確規定。當前,不少嬰兒出生不久便因種種原因被遺棄,此後又在沒有辦理相關法律手續的情況下被群眾救助並撫養,形成了事實上的收養關係,但因我國現行《收養法》並不認可事實收養,故在實踐中存在很多法律問題。
  • 未辦理收養手續,事實收養效力如何?
    隨著社會發展,從打擊拐賣兒童違法犯罪的嚴峻現實考慮,規範收養行為和保障兒童權益角度出發,我國對事實收養效力的立法態度由認可走向否定。199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收養法》實施前,事實收養的效力曾被認可。收養人與被收養人雖未辦理合法收養手續,但有證據證明雙方以養父母和養子女的關係長期共同生活,親友、群眾公認或組織證明,法院認可事實收養關係。1992年《收養法》實施後,針對不同收養情況:收養查找不到生父母的棄嬰和兒童以及社會福利機構撫養的孤兒,規定「應當登記」,沒有從根本上否定事實收養的效力。
  • 我國是否存在事實收養?事實收養是否符合法律規定呢?
    事實收養指雙方當事人符合法律規定的條件,未辦收養公證或登記手續,便公開以養父母養子女關係長期共同生活的行為。形成事實收養關係,須具備以下條件:(1)收養當事人雙方均須符合法律規定的條件。據此,凡符合前述條件的事實收養,國家承認其收養的效力,並予以法律保護。網友諮詢:法律對事實收養是怎樣規定的王東軍律師解答:收養法施行後發生的收養關係,審理時適用收養法。
  • 中國農村事實收養法律問題探究
    (二)法律與政策的衝突是事實收養產生的制度原因  建國後在很長時間裡,我國一直沒有一個系統、完整的收養法規,公民在成立收養時,由於無法可依,加之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末開始實行的計劃生育基本國策與之後制定實施的收養法之間因調整對象不同導致兩者在實踐中經常發生衝突,在客觀上造成了事實收養的存在。
  • 人大代表方燕:建議修改收養法,放寬只能收養一名子女限制
    3月3日,全國人大代表、陝西省律師協會副會長方燕在接受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採訪時表示,在即將召開的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她將提交修改收養法的建議。方燕。資料圖她建議對被收養人的條件、收養人的條件作出修改,增加對被收養人的長期保障機制等。
  • 全國人大代表方燕建議修改收養法:收養子女也應「放開二孩」
    &nbsp&nbsp&nbsp&nbsp全國人大代表、北京金誠同達(西安)律師事務所主任方燕表示,現在看來制定於1992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收養法》中的許多條款已經有些「過時」。她建議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收養法》中一些條款予以修訂,收養子女也應「放開二孩」。
  • 方燕:建議修改收養法 被收養人年齡放寬至未滿18周歲
    人大代表方燕:建議修改收養法 被收養人年齡放寬至未滿18周歲  央廣網北京3月8日消息(記者陳銳海)現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收養法》於1992年4月1日開始施行,1998年進行一次修正,上次修改距今將近20年。
  • 2017年事實收養能辦理收養登記嗎
    在很多事實收養關係中,被收養人的身份始終得不到承認。他們不能報戶口,無法辦理身份證。一般收養關係只有辦理了登記之後,才能成為合法的關係。那麼,事實收養可以辦理收養登記嗎?請從下文中進行了解。  一、事實收養可以辦理收養登記嗎  根據相關文件規定,事實收養的當事人可以到戶籍所在地憑收養公證書辦理入戶登記手續。  七類可辦理收養登記的事實收養情況:  1、1992年《收養法》實施前形成的事實收養,按相關文件規定,由當事人到戶籍所在地的公證機構辦理公證後,憑收養公證書到公安派出所辦理戶籍登記。
  • 上了族譜和戶口能否認定事實收養關係?
    陳某收養其弟弟的小兒子陳小某,並以兒子名義登記族譜和戶口簿,當時陳小某4歲,陳某36歲,陳某夫妻收養陳小某後,照料其生活起居,供其上學至初中畢業,陳小某成年後,染上網上賭博的惡習,陳某夫妻與陳小某因此產生矛盾,後又因生活瑣事矛盾加劇,陳某與李某因此起訴陳小某,要求解除收養關係。
  • 專家建議修改《收養法》放寬收養人必須「無子女」的限制
    《收養法》中規定,收養人必須無子女才可以收養孩子。對於這一要求,今年「兩會」期間,多位全國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提出了修改《收養法》的建議。現行《收養法》於1999年4月1日正式實施。今年「兩會」上,全國政協常委、民革廣東省委員會副主委李崴建議儘快修改《收養法》,廢除收養程序中的重重障礙,讓孤兒有家不再難。李崴在提案中提出,《收養法》的種種不合理條款導致棄嬰的數量增多。據2010年不完全統計,我國每年棄嬰10萬名,較上世紀80年代的5000名、90年代的5萬名大幅增加。同時也導致拐賣兒童案件增多。
  • 應儘快修改《收養法》,與生育政策相匹配
    《收養法》,包括放寬被收養人的條件、鼓勵收養殘疾兒童以及簡化收養關係訴訟解除程序等。去年兩會期間,方燕代表還曾建議放寬收養人只能收養一名子女的限制,同時建議「無子女」不必成為收養必備條件,以使《收養法》與全面放開二孩政策接軌。我們也認為,應儘快修改現行不合理的《收養法》。首先,現行《收養法》阻礙正常收養。《收養法》於1992年4月1日施行,1998年曾修訂一次,迄今已近20年,其思路與計劃生育尤其是一胎化政策一脈相承。
  • 收養子女也應「放開二孩」 全國人大代表方燕:《收養法》該修了
    據了解,現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收養法》(下稱《收養法》),是1992年4月1日開始施行,根據1998年11月4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五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收養法〉的決定》進行修正的。「上次修正距今將滿20年。」
  • 媒體:收養法17年未修改諸多規定已不符合當下需求
    與現實的收養需求相比,收養法顯得有些不適應了。收養法頒布於1991年,1998年作過一次修改,此後17年再未修改,如今有些內容有必要予以修改。降低收養人門檻●解除「無子女」「只能收養一個子女」等收養條件的制約家住湖南長沙的胡女士已經有一個上初中的女兒,但「單獨二孩」政策讓胡女士萌生了再要一個男孩的念頭。
  • 兩類事實收養可解決「黑戶」難題
    據了解,自1992年《收養法》出臺以來,棄嬰「黑戶」問題長期困擾事實收養家庭,許多事實收養家庭由於不符合收養規定,被收養棄嬰報不上戶口,導致其入學、結婚、甚至拆遷、繼承遺產等一系列合法權益無法保障,成為了建設和諧無錫進程中一個不和諧的音符。
  • 法律對辦理收養手續是如何規定的
    由於生活和工作壓力很大,我們不想自己生育孩子,想收養一個5歲的孩子,但是不知道我們的條件是否符合,以及怎麼辦理收養手續。請問,我國法律對此是怎麼規定的?  河南新動力律師事務所朱廣曉解答:現在像你這種情況很是多見。
  • 在民間抱養了一個男孩,孩子的生父母卻不願辦法律收養手續,該怎麼辦?
    孩子是超生的,至今快十四歲了一直沒辦收養手續,現在孩子的生父母卻不願辦法律收養手續。孩子的戶口在朋友名下,我朋友該怎麼辦?A5:送養人不配合辦理收養手續的,無法成立合法的收養關係。但確定收養關係是否成立,除了適用《收養法》等相關法律規定外,也應當考慮子女的意願,你朋友可以考慮通過訴訟確認事實收養關係。首先,送養人不配合辦理收養手續的,收養關係不能依法成立。
  • 丁桂華 滕修福:民法典解讀 從婚姻法及收養法到婚姻家庭編的主要亮點
    民法典婚姻家庭編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簡稱「婚姻法」,1980年9月10日五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通過,並於2001年修正)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收養法》(簡稱「收養法」,1991年12月29日七屆全國人大常委會二十三次會議通過,並於1998年修正)的基礎上,總結了20多年來的涉婚姻家庭關係的民事實踐和突出問題,進一步調整因婚姻家庭產生的民事關係。
  • 2021寧夏事業單位考試公基備考:《收養法》入編《民法典》新亮點
    2020年5月28日,由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這是新中國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體系中居於基礎性地位,也是市場經濟的基本法。   《民法典》共7編、1260條,各編依次為總則、物權、合同、人格權、婚姻家庭、繼承、侵權責任,以及附則。
  • 瑞士新《收養法》生效 同性戀獲許收養繼子
    【環球網報導 記者 趙怡蓁】瑞士資訊1月1日報導稱,根據最新的《收養法》,自2018年1月1日起,瑞士的同性伴侶和同居伴侶獲得了可以收養對方子女的權利。秘密收養法也有所鬆動,未來瑞士有望可以公開收養子女。此前,瑞士僅允許婚姻關係中的一方收養對方子女。
  • 【每日學法】《民法典》49大亮點全梳理
    《民法典》實施後,《婚姻法》《繼承法》《民法通則》《收養法》《擔保法》《合同法》《物權法》《侵權責任法》《民法總則》將同時廢止。民法是調整市場關係的基本法,各行為主體在市場經濟交往過程中應恪守公平、誠信理念,不得「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應當「重合同、守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