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賣印度F16生產線是扼殺其產業,30年前同樣手段運10下馬

2020-12-15 核子獵潛艇

上海航空工業公司於1985年與美國麥道公司籤訂合作生產MD-82的協議,共來料組裝35架MD-82飛機,其中5架返銷美國。1992年6月22日中國上海航空工業公司與美國麥克唐納·道格拉斯公司籤訂合作生產MD-90型飛機的合同。原定生產40架MD-90飛機,最後商定向麥克唐納·道格拉斯公司買20架,僅製造2架MD-90後即中止該計劃。

最大原因是麥克唐納·道格拉斯被波音兼併,麥道飛機下馬。從商業角度怎麼看都是一個嚴絲合縫的理由。但是國內很多人認為這是美國給中國挖了一個坑,埋葬了中國大飛機夢。給剛起步的中國航空扼殺在搖籃當中。因為麥道的到來直接讓運-10下馬,據說當時為了趕時間。在上飛獲得麥道項目後,運10立馬從資產變成負債,從拆運10生產線的勞動競賽,到把運-10的 03機體變成工人練習鉚槍的靶子。

運-10的下馬可以說是很多錯綜複雜的原因,從後來運-10總設計師程不時在央視訪談節目中說出了運-10下馬的原因和過程,十分的讓人心酸。年邁的老人在晚年依然不忘航空報國,開博客訴說中國航空夢。

後來總結運-10下馬三大原因:1,引進麥道與運-10衝突。當初據說麥道看中的是西飛,而不是上飛。可以說上飛爭取到了這個項目,必然讓已經讓初始階段的「幼兒 」運-10扼殺在搖籃裡。為了趕時間拆除了運-10生產線。假如麥道當初引進西飛而不是上飛,也許這個問題就可以避免,即使麥道撤退工人和先關技術也可以用在運-10發展上。可惜運-10據說後來連圖紙都沒保存完整。

2,說運-10因為國內技術基礎薄弱,很多配件都是用波音備件和波音-707發動機。中國當時根本無法發展大飛的說法根本就立不住腳。昌飛,貴飛,哈飛哪一個技術先進?除了沈飛和成飛由於殲擊機計劃日子好過之外。另外幾個飛機場那個不是技術落後咬牙堅持下來?今天另一大航空製造商空中巴士也是1970年才成立,與運-10在時間上幾乎相當。

看下今天中國航空業哪一個機型不是走的仿製到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道路?為何運-10就被指責那麼多的弊端?與運-10一起起步的空客當今已經與波音平分秋色,共享市場。可我們的代價是讓出了30年的航空市場。雖然已經重拾產業起步,但是還得付出幾十年的努力。

,3,要說美國當時沒有一點陰謀,這個完全不可信。當時國內對美國企業了解不深,麥道已經是日薄西山。機型已經屬於落後產業。因此,生產線賣給中國之後時間不長就出售給了波音,以此為藉口終止了於中國合作。自此中國大飛機產業完全空白。

據說當年美國人在《財富》雜誌上吹噓自己是怎麼做成10億美元的生意的,說"因為上海搞過運十,我們才與上海合作,如果不扳倒運十,美國飛機就不好打進中國"。

今天一幕又在印度上演,同樣的產業基礎薄弱。同樣的急需發展,同樣的購買生產線。也是同樣的沒有核心技術。F-16雖然生產線出售給了印度,充其量只是一個低端產品部分的組裝者。可以預見10年之內印度不可能擁有自產的F-16。10年後印度等生產出F-16後,三代戰鬥機就開始面臨全面落後、淘汰局面。最可怕的是,很可能一旦美國停止生產發動機,航電等系統。合同約定的技術靜止狀態就會被執行。美國合情合理的斷送印度航空夢。

作者:核子獵潛艇(楊斌國)原創寫作,沒有授權,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美國賣印度F16生產線是扼殺其產業,30年前中國也購買過麥道
    最大原因是麥克唐納·道格拉斯被波音兼併,麥道飛機下馬。從商業角度怎麼看都是一個嚴絲合縫的理由。但是國內很多人認為這是美國給中國挖了一個坑,埋葬了中國大飛機夢。給剛起步的中國航空扼殺在搖籃當中。因為麥道的到來直接讓運-10下馬,據說當時為了趕時間。
  • 學者:運-10下馬非常可惜 絕不能低估美歐扼殺中國大飛機的決心
    資料圖:圖為美國《航空周刊(Aviation Week)》報導的停放在上海大場機場中國商飛製造基地的中國第二架運-10原型機(B-0002)。自1986年項目下馬後,運-10飛機一直在此停放,作為「永不放棄」的象徵,激勵中國民用飛機製造業前行。2017年12月,隨著廠區規劃調整,中國商飛決定通過陸路將運-10轉運到浦東廠區,繼續陳列展示。
  • 回顧運十下馬:銷毀資料和生產線太令人痛心
    原標題:太令人痛心,回顧運十下馬—— 運十本應維持小批量生產試飛,銷毀資料和生產線犯了大錯作者:候知健直到下馬階段時,運10從來沒有達到過當時的「國際先進水平」,嚴格說就連美國50年代水平(波音707首飛於50年代中期)也遠遠沒有達到。比如僅以最基本的壽命來說,唯一一架可飛行的運10樣機,僅有200小時安全壽命,只能保證做完一些基本試飛科目。事實上在從首飛到下馬的5年內,02號樣機最後也只飛了130個起落,共計170個小時。
  • 這國花費巨額添置軍備武器,100億美元直接搬回美國F16生產線
    前段時間印度和美國籤署了購買100架捕食者c的訂單,但是訂單上驚人的80億美元的數額著實是讓人目瞪口呆,印度一直以來對軍用設備的開銷在是令人矚目,今年在空軍方面的開銷就已經超過了200億美元,讓人不禁懷疑印度到底哪來那麼多的經費。
  • 運-10下馬竟有這種秘聞,為何重點投入的項目被下馬
    多年後,歐洲空客已經成為挑戰美國波音的巨人,但咱們的大飛機產業卻因運-10的下馬不得不重新開始。 不過在運-10翱翔藍天之際,時刻關注中國航空工業的美國媒體卻給運-10「抹黑造謠」,說運-10的氣動布局照抄波音-707。即便波音老總親口澄清,這些美國媒體仍各持己見,胡說八道。
  • 值此「運十」下馬三十一周年之際 再度回望其研發歷史
    1985年,「運十」宣布下馬,距離今年已經過去了三十一個年頭。當年,中國「運十」大飛機研製工程經毛澤東主席決策,於1970年8月上馬,又稱「708工程」。出於物質和技術力量的優勢,該工程主要放在上海,同時全國許多地方和單位也都參與其中。
  • 荔枝軍事:C919首飛與運10的世紀對話 歷史在今天改寫
    C919還會不會重蹈運10的覆轍?   運10的下馬與C919工期的拖延有相似之處,但大環境已經不同   上世紀80年代,國民經濟結構處於大調整時期,國防也讓位於經濟建設。大批高精尖項目下馬,但是保留了一些事關生死存亡的打仗必備項目。
  • 五千萬條褲子換的運10客機被迫下馬,回顧那些年中國下馬的武器
    但有些裝備從立項研製到被迫下馬,都不為人所知。但就是這些下馬的裝備,對後來某些重要軍備的發展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一、反導先鋒-640工程(承上啟下)640工程是我國在上世紀60年代開發的洲際飛彈防禦系統。因國家在1964年下達這個研製命令,所以被稱作「640工程」。當時提出的攔截指標是:識別高度80千米;攔截高度1500米/秒。
  • 第一代國產大飛機運-10下馬:性能不及美國貨,廠房被取代者使用
    而在進入70年代之後,隨著我國和美國關係的緩和,美方表示可以向我國出售一批新型民用客機來填補國內民航客機市場的空缺。如果條件允許的話,美方甚至可以自己出資在我國修建廠房進行客機的生產組裝工作。這顯然一個非常大的誘惑,為了能夠推進國產噴氣式運輸機的研發,我國在向美國採購了一批波音707客機。
  • 渦扇8發動機接近成功 但因運10飛機下馬而夭折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我國在研製運10型大客機時,就著手研製為其配套的渦扇8型渦輪風扇發動機,並且空中試驗取得成功,但後因運10型飛機下馬而夭折。大家都知道,我國航空發動機製造業是從上世紀50年代起步的,至中蘇關係破裂,已能仿製多種型號的蘇式發動機,包括渦噴發動機、活塞式發動機,唯獨沒有渦輪風扇發動機,這是因為當時蘇聯發展此類發動機也是剛剛起步。
  • 當初運-10為什麼被下馬?都是造不如買的風氣惹的禍
    中國大飛機項目在幾十年前就有計劃,也在研發,只是中間發生了一些意外,所以大飛機計劃被延遲和取消,這些意外裡面有很多原因,最主要的還是自身技術的原因,自身技術水平不足以研發大型飛機,最後在其他因素的共同影響下,最終大飛機項目下馬,還有一些其他的科研項目其實也是一樣,原因有很多種,一些其實不便多說。
  • 路風:運-10下馬丟掉的是技術能力賴以發展的開發平臺
    【編者按:任何業外人士一旦開始了解中國航空工業的歷史,就會發現1970年上馬、1980年試飛成功而又於1985年被迫下馬的運-10項目是一個繞不過去的歷史事件。運-10是堪比「兩彈一星」的國家重大項目,分析其成敗的前因後果可以為中國航空工業以及其他工業部門的未來發展提供鏡鑑。
  • C919試飛 此前的運10為何最終難逃下馬命運?著實令人惋惜
    三生三世 2017年5月5日,我國自行研製的大型噴氣式客機C919正式試飛,當其一飛沖天令國人振奮的時刻。很多人不禁想起了當年的運10大型飛機,對比現今的C919,除了興奮之外,更多的人是一聲嘆息。如果時間能夠倒流,我國當時能夠把握住運10,很可能現今的大型客機市場就有我國的重要份額。
  • 報告披露運十下馬原因 復飛是開發大飛機捷徑
    但是,這樣一個為世人尊崇的項目卻在1985年因「缺3000萬元經費支持」而被迫下馬。  「運十下馬是一大教訓。」國務院大飛機專家論證組成員、北京大學教授路風在其撰寫的《中國大型飛機發展戰略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中認為。  「如果在運十飛機平臺上搞大飛機,無異於選擇一條捷徑。」當年運十的副總設計師程不時接受《法制晚報》採訪時表示。
  • 運十的研製與下馬:3000萬資金缺位導致項目擱置
    美駐華空軍武官親自參觀「運10」之後說:「凡是熟悉波音飛機的人,站在機艙門前看一眼就明白,『運10』不是波音飛機的複製品,機翼構型明顯不同。」那些數據顯示著「運10」的飛行紀錄:最遠航程8600公裡,最大時速930公裡,最大起飛重量110噸,最高飛行升限超過11000米。
  • 當年美國用MD-82擠掉運10,如今這樣對C919,航發依舊被卡脖子
    雖然運-10的下馬有各種原因,但最主要的一是經費不足,二是為和麥道聯合生產的MD-82讓路。雖然通過聯合生產,我們也見識到了當時國際化的飛機生產技術和工藝,但是如何設計大飛機,這是圖紙上永遠不會寫的,美國人也是永遠不可能相授的。而因為運-10的下馬,大飛機設計團隊天各一方,國產大飛機設計能力至少中斷了20年。
  • 從運10到C919,中國大飛機經歷了多少磨難?
    雖然運10採用了部分美國零件,比如使用了美國發動機,但其國產化程度高達96%,配套的國產發動機渦扇8於在1982年4月在波音707上試飛。但因要與美國麥道公司合資,而美方的前提條件就是運10下馬,另外應美國方面的要求,還拆毀運10第三架原型機及其生產線,並將在研發運10過程中形成的技術團隊解散,徹底摧毀了中國研發大飛機的能力。
  • 35年前,中國最先進大飛機運-10,是如何被忽悠瘸的
    僅憑一塊小小的晶片,就把中國的半導體產業,把所有手機製造企業緊緊攥在手心裡,生死懸於一線之間。 1985年2月,累計試飛130架次,累計飛行170小時,未出現過任何問題的運-10被迫停飛。 關於運-10的落寞下馬,原因眾說紛紜。
  • 基礎工業薄弱,研發步履維艱—運十下馬的是是非非
    談到國產大飛機,運10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這個項目承載著太多的期待,但最終命運卻令人扼腕。關於運10的爭論持續了很久,即使幾十年後,國產大飛機項目已經步入正軌,ARJ21投入商業運營,C919穩步推進,但網上的爭論仍然沒有停止,不少網友還在糾結當年的運10是否應該下馬。
  • 「運十」項目被擱置 拋棄自主大型客機產業
    運十創造了中國航空工業史上的上百項紀錄,其中最大載客量179人,最大起飛重量110噸,最大飛行高度12000米,最大航程8300公裡,最大時速974公裡/小時,都是當時的最高紀錄,其機體國產化率也達到了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