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濟南鄉師《國學講義》啥內容 這本教材上還有學生筆記

2021-01-07 齊魯壹點

【按】濟南鄉師,1929年8月在濟南北園白鶴莊(今明湖中學校)創辦,初稱山東省立第一鄉村師範學校,1934年改稱山東省立濟南簡易鄉村師範學校,1935年遷址濟南黃臺桑園,1936年改稱山東省鄉村建設專科學校附設鄉村師範學校。1937年秋,日本侵略者進逼山東,學校南遷,途中停辦。1929年11月,被譽為「摧不垮的戰鬥堡壘」「白色恐怖下的一顆紅星」「白區裡的一所紅色學校」的中共濟南鄉師支部建立。

多年前,在淄博張店的舊書攤上,我淘得一冊山東省立第一鄉村師範學校《國文講義》。之所以購買這冊《國文講義》,因在「中共濟南鄉師黨史陳列室」(濟南明湖中學校內),我未見到類似的物件。近日,重讀這冊《國文講義》,確知它為當年舊物,從中可得到一些歷史信息。

圖1.山東省省立第一鄉村師範學校1932年《國文講義》封面

這冊《國文講義》封面,寫有「雨村」的字樣,鈐「張克霖印」;扉頁鈐「張克霖」印。張克霖,何須人也?中共濟南市委黨史資料徵集研究委員會、中共濟南市天橋區委委員會編《堅強的戰鬥堡壘——中共濟南鄉師支部》收「濟南鄉師學生名單」,在「三級一班」中,有「張克霖,別號雨村,性別男,籍貫桓臺」。濟南鄉師創建於1929年8月,「三級」是1931年錄取的學生。自1930年「二級」開始,濟南鄉師的招生對象為初中畢業,學制四年,其中預科一年。「三級」共錄取學生73名,分兩個班,「三級一班」37人。結合封面「1932」的字樣,這冊《國文講義》,是1932年濟南鄉師「三級一班」學生張克霖使用的課本。

圖2.「張克霖印」和「張克霖」印

圖3.《堅強的戰鬥堡壘——中共濟南鄉師支部》濟南鄉師「三級一班」學生名單

有關張克霖的經歷,尚不得而知。在《國文講義》裡,金署海「我的書亡」後,有著鋼筆寫上去的一段文字:「我每次看著這篇信,總是流著很酸的眼淚。因為樸君的境遇,多少和我的境遇相仿,所以很自然的起了共鳴作用。但我只是流眼淚,而沒有樸君的勇氣,在此我不能不自慚形穢。不過處此這樣的社會裡,大部分人還不自覺。一個人終於是犧牲的,然而還能等侯等著社會自己改變嗎?凡一社會之創造,總免不了犧牲的。樸君這樣的人,現正需要著呢!1935.7.11,識」。這段文字,沒有署名,但從這冊《國文講義》寫上的其他字跡來看,當為張克霖所「識」。「我的書亡」是我(樸君)寫給朋友金君的信。信中講述了樸君的故事。樸君試圖通過拼命勞作來改變家庭的困境,在屢屢碰壁後,加入到了改變社會的隊伍。從張克霖這段文字來看,他的家境似乎與樸君相仿。他雖欣賞並贊成樸君的志向,卻「沒有樸君的勇氣」。關於張克霖的家境,《堅強的戰鬥堡壘——中共濟南鄉師支部》:「鄉師學生每月可領取津貼五元,用於下一個月的夥食還可略有結餘……家長是農民的佔84%,不少學生家境貧寒」。張克霖等濟南鄉師學生的家境貧寒,應該是相對的。濟南鄉師招收的是初中學歷的學生,當年能夠供得起子女完成初中學業的家庭,恐怕多少是有點餘錢的。

圖4.1935年,張克霖在《國文講義》「我的書亡」後,寫的一段文字

這冊《國文講義》,為石印本,筒子頁線裝,印有文字的共129筒,內頁書口印有「山東省立第一鄉村師範」。共收詩文、劇本21篇。

圖5.《國文講義》目錄之一

圖6.《國文講義》目錄之二

《國文講義》所收篇目為:

1.華漢著《文藝思潮的社會背景》。華漢(1902-1993),即陽翰笙,中國新文化運動先驅者之一。

2.朝鮮崔署海著《我的書亡》。未標註譯者,文後有「1930.2.23,譯」。

3.楊邨人著《兩個典型的女姓》(獨幕劇)。楊邨人(1901-1955),太陽社主要創建人之一。

4.郭沫若著《我們的文化》。

5.何大白著《中國新興文學的意義》。何大白(1895一1979),即鄭伯奇(鄭隆謹),1921年加入創造社。

6.日本林房雄著,林伯修譯《繭》。

7.馬彥祥著《<西線無戰事>序言》(三級一、二用)。馬彥祥(1907-1988)。小說《西線無戰事》,德國雷馬克著。

8.匈牙利拉慈古著,沈雁冰譯《復歸故鄉》(二級一、二用)。

9.馮鏗著《樂園的幻滅》(三級一、二用)。馮鏗(1907-1931),女,1929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左聯五烈士之一。

10.俄國高爾基著,張友松譯《二十六個男子與一個少女》(三級一、二用)。

11.魯迅著《雜感》(三級一、二用)。

12.郭沫若著《中國社會的歷史的發展階段》(選自《中國古代社會研究》)(三級一、二用)。

13.華維素著《給某夫人的信》(詩)(三級一、二用)。華維素(1901—1931),即蔣光慈,太陽社主要創建人之一。

14.俄國葉賢林著,郭沫若譯《變形》(詩)(三級一、二用)。

15..俄國呵裡辛著,郭沫若譯《逢衣人》(詩)(三級一、二用)。

16.日本森山啟著,陳白水譯《短命的女兒》(詩)(三級一、二用)。

17.日本中村正立著,陳白水譯《謝謝小姐的眼淚》(詩)(三級一、二用)。

18.王森然著《文學由象牙之塔到十字街頭》(三級一、二用)。王森然(1895-1984),名樾。

19.馮至著《烏鴉》(三級一、二用)。馮至(1905-1993)。

20.菊池寬著,田漢譯《父歸》(三級一、二用)。

21.趙景深著《文學與情感》(三級一、二用)。趙景深(1902—1985)。

註:(1)「三級一、二用」「二級一、二用」,是用小字印在內頁邊欄處。(2)《烏鴉》《父歸》《文學與情感》,篇名在「目錄」中為用筆添加,內容頁碼亦獨立編排。

圖7.《國文講義》中,華漢《文藝思潮的社會背景》

圖8.《國文講義》中,馮至《烏鴉》

張克霖在《國文講義》上,留下不少筆記(疑多為課堂筆記)。其中在郭沫若《中國社會的歷史的發展階段》一文的頁眉間,有二「筆記」。其一,「列寧說:『標語死板,意志當清』。」其二,「卡爾(馬克思)說:『區分種種時代工具的,不在於製造甚麼,乃在於怎樣(生產方式)用怎麼的生產工具去製造。生產工具不僅是人類的動力之發展的測量器,而且是在其中實行勞動社會關係之指示器』。」「筆記」其一,不知現譯為何。「筆記」其二,現譯為:「各種經濟時代的區別,不在於生產什麼,而在於怎樣生產,用什麼勞動資料生產。勞動資料不僅是人類勞動力發展的測量器,而且是勞動藉以進行的社會關係的指示器。」

圖9.《國文講義》上,張克霖「筆記」其一

圖10.《國文講義》上,張克霖「筆記」其二

1932年的這冊《國文講義》,為什麼會收錄如此內容?為什麼會岀現上述兩段「筆記」呢?事出是有因的。

據《堅強的戰鬥堡壘——中共濟南鄉師支部》,1929年11月,中共濟南鄉師支部建立。1929年8月至1932年7月,鞠思敏(1872–1944)任濟南鄉師校長。鞠思敏「是山東省著名的教育家,他熱愛國家,思想開明,治學民主,愛護學生,後人譽他為『山東的蔡元培』」。1932年7月錢振東繼任濟南鄉師校長(至1935年1月),「繼任校長思想正統保守,秉承反動政府的意旨行事……但仍有田佩之、武新宇、吳天石等一批進步教師先後應聘來校……在1932年冬的全校演講比賽上,入學不久的趙建民同學仍可以暢述他的進步觀點……鄉師在一定程度上還保持了鞠思敏校長從建校之初創立的民主治校風氣」。

我想,如果把這冊1932年的《國學講義》影印發行,應該是個不錯的主意,它不僅能為了解當年的濟南鄉師有所幫助,其中的一些文章現在也不易找到了。至於這冊的《國學講義》歸宿,我已經想好了,如果「中共濟南鄉師黨史陳列室」需要,就捐給它。

【附】一冊1933年入學的學生使用的濟南鄉師《地學通論》

此《地學通論》,為石印本,筒子頁線裝,印有文字的共60筒,內頁書口印有「地學通論」和「山東省立第一鄉村師範學校」。封面用毛筆寫有「地理通論」。

圖1.山東省省立第一鄉村師範學校《地學通論》封面

圖2.山東省省立第一鄉村師範學校《地學通論》內頁

此《地學通論》,封面寫有「王瑞璞」,頁內鈐「王瑞璞」印。據《堅強的戰鬥堡壘——中共濟南鄉師支部》所收「濟南鄉師學生名單」,在「五級二班」中,有「王瑞璞,別號琢璧,性別男,籍貫鄆城」。「五級」是1933年錄取的學生。「五級」共錄取學生72名,分兩個班,「五級二班」37人。可知,此《地學通論》,是1933年入學的濟南鄉師「五級二班」學生王瑞璞使用的課本。

圖3.「王瑞璞」.印

圖4.《堅強的戰鬥堡壘——中共濟南鄉師支部》濟南鄉師「五級二班」學生名單

此《地學通論》,為「自然地理學」,有:緒論,第一章天界地理學,第二章陸界地理學,第三章海洋地理學,第四章氣候地理學,第五章生物地理學。

又,此《地學通論》,封面鈐有「福(?)所得金石之印」,不知何人所鈐。

圖5.「福(?)所得金石之印」

2020.4.2

(文/圖 壹點文史研究院特邀專家 郇起鴻)

相關焦點

  • 中華書局引進臺灣國學教材 解讀教材內容及特點創新
    人民網北京10月21日電 (陳苑)中華書局正式引進臺灣地區高中必選課教材《中華文化基本教材》,並在此基礎上修訂出版教材《中華文化基礎教材》,於今年秋季在全國多個省份的30所中學進行試點推廣。教育部新聞發言人續梅日前表示,從目前了解的情況看,臺灣國學教材被部分學校引入後,大多是作為師生的課餘讀物。
  • 教師售賣ppt講義引爭議 稱授課講義為智慧財產權
    製作了課堂講義的ppt課件,教師不允許學生拿U盤拷貝,而是做成「列印本」明碼標價賣給學生。近日,筆者從滬上某高校了解到,有任課教師為了維護自己的智慧財產權,拒絕學生拷貝其所製作的ppt講義,卻將講義列印成冊,以每本20元的價格在課堂上出售。課堂講義該不該被當成商品來兜售?
  • 藤野先生所批註的魯迅「仙臺醫專講義」有新發現 時隔四十年研究員...
    人民教育出版社在2009年9月出版的義務教育教科書《語文》八年級下冊第10頁《藤野先生》課文注釋顯示:「那本《解剖學筆記》後在1951年從魯迅家藏三箱書中找到,現藏於魯迅紀念館(源自1980年原北京魯迅博物館研究員葉淑穗發表的短文補白)。」  7月22日,魯迅研究學者谷興雲教授發表了《魯迅「醫學筆記」是「失而復得」嗎——對仙臺講義問題的考辨》。
  • 臺版《四書》教材將引進出版 已行銷臺灣60年
    中華書局經典教育推廣中心主任祝安順昨天向早報記者介紹,即將出版的《中華文化基礎教材》是在臺灣版的《中華文化基本教材》底版上進行修訂後完成的。而臺灣地區的《中華文化基本教材》是一套擁有60年歷史的國學和傳統文化教材。臺灣地區從1954年開始在高中課程中安排有《中國文化基本教材》科目,與《高中國文》並列,屬於必修科目,並編有教科書,內容主要涵蓋傳統儒家的經典——「四書」。
  • 滬上高一學生新學期將使用全新統編版教材
    滬上一名高中語文特級教師直言,近年來,傳統文化越來越受到關注:「古詩文不能為教而教,而應結合時代意義,讓學生感悟傳統文化的魅力以及傳承至今的意義。」  滬上多位一線語文教師告訴記者,從本學期起,高二高三學生使用的上海版語文教材也有部分篇目作了微調。
  • 57年風雨兼程,桂城映月四小用「國學」讓學生立志明德!
    經過近二十年的穩步發展,平西小學在2012年提出「仁愛教育」全新發展方向,明確「明德明禮、修身立志」的辦學理念,摸索出一條「國學」特色發展之路。「現在一提起'國學',很多人都會想起我們學校。」羅興洪校長說道,「仁愛是中華傳統美德的精神根源,以培養'仁愛'精神為核心品質的國學特色教育,是為了讓學生立鴻鵠之志,懷仁愛之心,回報社會。」
  • 魯迅稱已遺失 魯迅博物館卻正在展出的「醫學講義」是真是假?
    人民教育出版社在2009年9月出版的義務教育教科書《語文》八年級下冊第10頁《藤野先生》課文注釋顯示:「那本《解剖學筆記》後在1951年從魯迅家藏三箱書中找到,現藏於魯迅紀念館。」是魯迅先生所說有誤,還是博物館展出「假講義」?北青-北京頭條記者發現,在魯迅研究界,這一「醫學筆記」早已引發了長達數十年的「失而復得」論和「追根溯源」論之爭。
  • 泛美教育集團教材研發:夢想指引教育 教材編織未來
    這是泛美教育集團從源頭對所設專業的知識和技能進行的一次有效的、引領性的教學科研創新。「近年來,我們一共開發了27本教材,分三大類,包括基礎文化課教材、專業理論課教材、專業技能課教材。作為一所航空類職業院校,我們開發最多的是專業技能課教材」。記者了解到,西南航院這樣的專業航空職業類院校更注重專業技能和綜合能力培養,為社會、企業培養優秀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 就這2本實用_西班牙語0基礎入門教材推薦
    《現在西班牙語》這一系列的教材已經足夠系統學習基礎西班牙語,是西班牙語入門學習者不可缺少的教材之一。《現在西班牙語》這本教材那麼細緻和系統了,或者說更適合我們中國人的思維,《走遍西班牙》這本書是由西班牙人編寫的,本書的側重點主要在於0基礎西班牙語入門,旅遊,聊天對話等,裡面的西班牙語聽力及口語部分是全書亮點,書裡聽力及口語部分的材料很地道且貼近生活,一句話總結:《走遍西班牙》這本書會帶著你從老外的思維模式來學習西班牙語
  • 北京市東城小學開展國學教育活動
    本學期,史家小學教師張聰代表本市,參加全國首屆語文教學大賽,其執教的《伯牙絕弦》一課,通過組合閱讀形式,把國學經典與教材文本相組合,榮獲本屆大賽特等獎。  區教師研修中心小學語文教研室主任蔣傑英介紹,今年3月,《弟子規新解》經北京市中小學地方教材審定委員會初審通過,列為地方教材。目前,《弟子規新解》已走進東城區30所小學。
  • 答谷興雲先生「對仙臺講義問題的考辨」
    一、對「講義」的提法先生例舉了近六十年來魯迅研究界、教育界對魯迅這部講義的各種不同的定名,如「解剖學筆記」「醫學筆記」「課堂筆記」「魯迅大學筆記」等等,先生除例舉其發表的刊物外,並一一說明其提法的不準確性。先生提出對此講義的提法應遵照「對魯迅本意和原作的尊重」,用「仙臺講義」是「既精準,又可顯示其獨特性」的。
  • 澳門學生用的這幾本教材,對內地而言真是太熟悉了
    一堂課、一次升旗、一本教材,都在澳門青年心中種下愛國的種子。老師講得好,學生講得更好在澳門鏡平學校高二的一堂班課上,老師生動地講著我國解憲法和基本法。以多種多樣的課堂形式推廣基本法,在澳門學校中已非常普及。
  • 《新概念英語》這本「過時」的教材,還有必要去學嗎?
    內容話題不貼近孩子生活新概念的教材系統是偏向成人化的,教材文章和例句都是成人的話題,很多孩子從新概念學到的文章內容和例句都很少能直接運用到生活中。第三.一).明確自己學習英語的目的如果你只是想要著重於打好英語基礎,學習英語語法,那麼新概念是一本很好的教材。可以用這本書做一個英語知識點的梳理,再配合其他與時俱進的閱讀資源,鞏固自己從新概念中學習到的基礎知識。
  • 國學經典悄然回歸蕪湖課堂 學生古詩文教育成為必修課
    二、基本原則:1、熟讀成誦: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對規定的國學經典內容力爭達到"認讀準確、誦讀流利"的目標。尊重學生個性差異,注重目標的多層次性。2、教學相長:教師在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的同時,要身體力行,廣泛學習國學內容,不斷提高國學素養,要求學生背誦的篇目教師先要進行研讀,力爭做到熟讀成誦。
  • 造價工程師教材2017版_2020年造價工程師教材2017版資料下載_築龍...
    為適應工程造價管理改革發展的需要,2017年版《全國造價工程師執業資格考試培訓教材》在保持整體框架不變的基礎上,依據2013年版《全國造價工程師執業資格考試大綱》的要求,內容作了部分調整,增補了最新出臺的涉及工程造價管理的法律、法規和相關規定;  同時,根據《關於全面推開營業稅改徵增值稅試點的通知》(財稅[2016]36號)的要求本套教材做了相應內容的調整。
  • 朱自清新文學講義現身上海灘
    經收藏者介紹,這是他收藏的朱自清《中國新文學研究綱要》油印本的部分內容。看到圖片,就已經讓我頗為興奮,因為《中國新文學研究綱要》油印本只聽說過,沒見過實物。更讓人感興趣的是,油印本上的批註是誰寫的?是朱自清先生的筆跡,還是朱自清學生的記錄?這也是收藏家想請專家解釋的疑點。
  • 煙臺高校向學生快遞16萬冊教材
    煙大為2萬學生免費寄10萬冊教材 近日,為方便學生在線學習,進一步保障本科生線上教學質量,按照疫情防控期間的有關要求,煙臺大學研究決定向本學期有教材需求的全體學生寄送紙質版教材。此前,學校教務處已組織收集了各大出版社的電子教材資源,供全體教師和學生使用。
  • 《三字經》這種「國學」,還是不學為好!
    從內容上看,《三字經》涉及的範圍很廣,內容比較全面。加上它三字一句的易讀文體,字義淺顯、易於理解的內容,使其能夠在眾多的蒙學教材中勝出,並流傳幾百年。清朝來華的英國傳教士馬禮遜對《三字經》還大加讚揚,認為相比《千字經》《百家姓》及《幼學詩》,《三字經》是「四種小冊子中最有趣味的」。
  • 來看看這本「揚州版」英語教材
    學生們以東關街遊玩為背景,設置了購買剪紙商品等場景,分別扮演售貨員和顧客,進行商品選擇、議價等日常交流。「東關街」「剪紙」「揚州包子」……記者翻開學生們正在使用的《啟航英語》看到,這本英文教材中充滿了濃濃的「揚州味」。記者看到,這本書裡面的揚州美食元素特別多。包括:大煮乾絲、文思豆腐、獅子頭等名菜。
  • 教材該被循環使用嗎?大家怎麼處理用過的教材?
    前些天,一則央視報導的關於教材的循環利用新聞登上了熱搜。數據顯示,近5年來,全國中小學課本及教學用書、大中專教材、業務教育課本及教學用書的零售數量,平均每年約28億冊,金額超200億元。即使目前二手書市場正在快速增長,但由於種種問題的限制,根據央視記者調查的數據,使用過的教材從廢品回收站、二手書商、二手書交易平臺等流通過後,依然還有93.5%的書籍,直接進入造紙廠,並沒有二次循環利用。優質的教材到底為什麼不能好好回收利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