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臘月、草木凋零,北風勁吹、冰雪難融,獨有梅花在霜雪中凌寒獨自開,又堅強地傲立枝頭。她仿佛就是一位天使,即使在寒風中梅花落盡千千片,也昭示著春天即將來臨,更呼喚著人們盡情地擁抱大自然。
古代無數文人墨客都很欣賞、並吟詠梅花,辛棄疾曾著意尋春不肯香,香在無尋處;偉人更是深情讚美,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另一位詩人描寫梅花卻與眾不同,下面介紹南朝才子的詠梅詩,只有一個梅字,卻獨闢蹊徑,令人愛不釋手。
梅花落
南朝:吳均
隆冬十二月,寒風西北吹。
獨有梅花落,飄蕩不依枝。
流連逐霜彩,散漫下冰澌。
何當與春日,共映芙蓉池。
吳均,字叔庠,南朝梁代的文學家。他出身貧寒,性格耿直,卻勤學好問、且有俊才。吳均的詩作清新工整,為文清拔,工於寫景,自成一家,並開創一代詩風。讀者最熟悉他的《與朱元思書》,作者以簡潔而傳神的文筆,描寫富春江的秀麗景色,讀後仿佛如臨其境。
這首詠梅詩,不寫梅花傲雪盛開,而寫其在寒風中飄落。作者寫其飄落,卻又無哀傷之意,詩句中反而充滿了對梅花的讚美之情。
一年冬天,天氣極其寒冷,北風蕭蕭、枯葉飄飄。時值歲末,詩人卻流寓他鄉,羈旅孤獨。白天總算還有一縷暖陽,夜晚卻霜寒衾冷、難以入眠,更覺得分外想家。
首聯交代時節特徵,並渲染出悽冷的氛圍,「隆冬十二月,寒風西北吹。」寒冬臘月、北風勁吹,到處都是悽清寒冷的場景。滿地的枯草和落葉,曾經在河畔、溪岸盛開的各色鮮花早已不見蹤影,天冷風大,甚至連遊客都很少看見。
經過前兩句的鋪墊,接下來詩人開始描寫梅花,「獨有梅花落,飄蕩不依枝。」萬物都一片蕭瑟、又不舍離去時,梅花卻特立獨行,在寒風中不再依附梅枝,而是盡情飄蕩而去。
一個「獨」字,彰顯出梅花的超凡脫俗,她並非不珍惜生命,而是更有恬淡豁達的情懷,也坦然面對輪迴,無怨無悔。「不依枝」三個字,也彰顯出其瀟灑飄逸的品性。
五、六兩句進一步深入描寫梅花的獨特風採,「流連逐霜彩,散漫下冰澌。」梅花在空中歡快地飛舞,她樂此不疲地追逐著霜花的色彩,又無拘無束地附著在水中流動的冰凌上。
霜彩,霜的光澤;冰澌,解凍時隨水流動的冰。這兩句寫梅花飄落時的情狀,極其生動形象,詩人仿佛也幻化為一片梅花,並親自體驗其在空中飛舞的樂趣。
尾聯又一筆宕開,「何當與春日,共映芙蓉池。」詩人深情地期待,當春日暖陽時,滿天飄落的梅花,可以妝點著荷花池,更帶來無比絢爛的美景。
何當,指什麼時候才能夠。詩人明知這是不能實現的幻想,卻又設疑問,巧妙地渲染了梅花俏麗、而又不爭春的可貴品格。
縱覽吳均的這首詠梅詩,描寫細膩,想像神奇,充分彰顯出詩人獨特的詩歌風格。開篇雖然稍顯平淡,卻很好地渲染出一種悽冷枯寂的氛圍。中間四句就具體描繪出梅花的飄逸與不羈風格,也暗示出作者不隨波逐流的胸襟。
尾聯一語雙關,既表達了作者對梅花的憐愛與讚賞,也啟迪人們,美好的生活都來之不易,總有很多人默默奉獻。梅花不畏冰雪,在最嚴寒刺骨的時刻,帶給人們極大的鼓舞,而當春夏季節,花兒璀璨綻放時,她卻又化作春泥,再次奉獻一片愛心,豈能不值得人們的熱情讚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