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才子的詠梅詩,只有一個梅字,卻獨闢蹊徑,令人愛不釋手

2020-12-16 品詩賞詞

寒冬臘月、草木凋零,北風勁吹、冰雪難融,獨有梅花在霜雪中凌寒獨自開,又堅強地傲立枝頭。她仿佛就是一位天使,即使在寒風中梅花落盡千千片,也昭示著春天即將來臨,更呼喚著人們盡情地擁抱大自然。

古代無數文人墨客都很欣賞、並吟詠梅花,辛棄疾曾著意尋春不肯香,香在無尋處;偉人更是深情讚美,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另一位詩人描寫梅花卻與眾不同,下面介紹南朝才子的詠梅詩,只有一個梅字,卻獨闢蹊徑,令人愛不釋手。

梅花落

南朝:吳均

隆冬十二月,寒風西北吹。

獨有梅花落,飄蕩不依枝。

流連逐霜彩,散漫下冰澌。

何當與春日,共映芙蓉池。

吳均,字叔庠,南朝梁代的文學家。他出身貧寒,性格耿直,卻勤學好問、且有俊才。吳均的詩作清新工整,為文清拔,工於寫景,自成一家,並開創一代詩風。讀者最熟悉他的《與朱元思書》,作者以簡潔而傳神的文筆,描寫富春江的秀麗景色,讀後仿佛如臨其境。

這首詠梅詩,不寫梅花傲雪盛開,而寫其在寒風中飄落。作者寫其飄落,卻又無哀傷之意,詩句中反而充滿了對梅花的讚美之情。

一年冬天,天氣極其寒冷,北風蕭蕭、枯葉飄飄。時值歲末,詩人卻流寓他鄉,羈旅孤獨。白天總算還有一縷暖陽,夜晚卻霜寒衾冷、難以入眠,更覺得分外想家。

首聯交代時節特徵,並渲染出悽冷的氛圍,「隆冬十二月,寒風西北吹。」寒冬臘月、北風勁吹,到處都是悽清寒冷的場景。滿地的枯草和落葉,曾經在河畔、溪岸盛開的各色鮮花早已不見蹤影,天冷風大,甚至連遊客都很少看見。

經過前兩句的鋪墊,接下來詩人開始描寫梅花,「獨有梅花落,飄蕩不依枝。」萬物都一片蕭瑟、又不舍離去時,梅花卻特立獨行,在寒風中不再依附梅枝,而是盡情飄蕩而去。

一個「獨」字,彰顯出梅花的超凡脫俗,她並非不珍惜生命,而是更有恬淡豁達的情懷,也坦然面對輪迴,無怨無悔。「不依枝」三個字,也彰顯出其瀟灑飄逸的品性。

五、六兩句進一步深入描寫梅花的獨特風採,「流連逐霜彩,散漫下冰澌。」梅花在空中歡快地飛舞,她樂此不疲地追逐著霜花的色彩,又無拘無束地附著在水中流動的冰凌上。

霜彩,霜的光澤;冰澌,解凍時隨水流動的冰。這兩句寫梅花飄落時的情狀,極其生動形象,詩人仿佛也幻化為一片梅花,並親自體驗其在空中飛舞的樂趣。

尾聯又一筆宕開,「何當與春日,共映芙蓉池。」詩人深情地期待,當春日暖陽時,滿天飄落的梅花,可以妝點著荷花池,更帶來無比絢爛的美景。

何當,指什麼時候才能夠。詩人明知這是不能實現的幻想,卻又設疑問,巧妙地渲染了梅花俏麗、而又不爭春的可貴品格。

縱覽吳均的這首詠梅詩,描寫細膩,想像神奇,充分彰顯出詩人獨特的詩歌風格。開篇雖然稍顯平淡,卻很好地渲染出一種悽冷枯寂的氛圍。中間四句就具體描繪出梅花的飄逸與不羈風格,也暗示出作者不隨波逐流的胸襟。

尾聯一語雙關,既表達了作者對梅花的憐愛與讚賞,也啟迪人們,美好的生活都來之不易,總有很多人默默奉獻。梅花不畏冰雪,在最嚴寒刺骨的時刻,帶給人們極大的鼓舞,而當春夏季節,花兒璀璨綻放時,她卻又化作春泥,再次奉獻一片愛心,豈能不值得人們的熱情讚賞?

相關焦點

  • 這首詩處處寫梅,卻見一個梅字,兩句寫盡梅花風姿,無人能及
    經典的詠梅詩很多,如「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但寫得最傳神的當數林逋的《山園小梅》,他眼中的梅含波帶情,筆下的梅更是引人入勝,無人能及。林逋作詩隨就隨棄,從不留存。即使留存下來的詩也不為人所知,但這一首卻家喻戶曉,可見他對梅花的情有獨鍾。
  • 小詩人寫下一首唯美的詩,通篇都在讚美梅花,但是卻不著一個梅字
    人們之所以會喜歡梅花,除了它獨特的個性之外,還有就是那種頑強的精神,天氣越是寒冷,開出來的花就更加的豔麗,香味也更加濃鬱,所以人們都希望自己可以擁有這樣的一種精神,為此文人更是孜孜不倦地讚美梅花,寫下了無數經典的詠梅詩。
  • 這首詩作為詠梅詩中的翹楚,卻無一字寫梅,無一字寫雪,堪稱絕妙
    說起詠梅詩,我們想到的,是王安石的「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是盧梅坡的「梅雪爭春未肯降,騷人閣筆費評章」,也是王冕的「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塵」。眾多的詠梅詩,將梅種進了人的精神裡,春夏秋冬,永垂不朽。
  • 韓偓獨闢蹊徑的作品,只有寥寥28字,卻令人遐思
    這就是很多經典作品的偉大之處,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體味,一個時代又有一個時代的感受。下面介紹的是韓偓獨闢蹊徑的作品,只有寥寥28字,卻令人遐思。已涼唐代:韓偓碧闌幹外繡簾垂,猩色屏風畫折枝。怨婦的視線由闌幹而繡簾,又轉到屏風,女主人公的情感也隱約地透露,她始終在期待著情郎的出現,盼望著他能給她一個驚喜,從屋外進入闌幹,然後揭繡簾而入。多次的失望,讓她收回了視線,最後進入眼帘的卻是折枝圖。紅顏薄命如花期之不長,然花落尚能再開,而青春韶華卻是一去而不返。思念及此,能不心酸淚下?
  • 這首詠梅詩通篇不著一個梅字,把梅花高貴的品格,描寫的淋漓盡致
    梅花代表的是一種品格,尤其是古代的文人墨客,更是以寫下了無數讚美梅花的詩句,這其中尤其是以陸遊的《卜算子.詠梅》,最為人們的津津樂道,更是把梅花這一看似普通的植物,描寫的極其的傳神,並且把梅花那種高貴,也描寫的令人拍案叫絕,這也正是詩人對於梅花的喜愛,同時也是梅花所傳遞出來的一種精神
  • 梅花盛開的季節無梅可賞,元代才子寫下一首詩,通篇充滿了憂愁
    唐詩和宋詩裡面就有很多的詠梅詩,一些經典的作品寫得極為唯美,充滿了詩情畫意,譬如王安石的《梅花》;林逋的《山園小梅》;張謂的《早梅》等等,那都是詠梅裡的名篇,這些作品無一不例外地讚美了梅花高尚的品格。筆者今天要向大家推薦元代才子劉因的這首《觀梅有感》,這首詩有別於其它的詠梅詩,它並不是直接讚美梅花,而是通過一種極為細膩的筆觸,先是描寫了殘酷的戰爭,以此為切入點,再結合梅花獨特的個性,從而寫出了這麼一首有內涵的詩。對於這樣的作品,我們只要深入地去了解,則是會現整首詩不僅意境唯美,同時寫得也是很有韻味。
  • 宋代詩人愛雪愛梅又愛詩,連名字都帶梅字,《雪梅》詩成經典名篇
    王安石的兩句「遙知不足雪 ,為有暗香來」意為潔白的梅花不畏嚴寒,遠遠就飄來一股香氣,雪和梅交相輝映的情景躍然紙上,令人心曠神怡。在白雪皚皚的季節,讓我們欣賞宋代詩人盧梅坡的一首既有雪又有梅的詩篇,絕對讓你賞心悅目。
  • 您以為最好的詠梅詩是哪一首?
    一說起梅花歷朝歷代的詠梅詩,估計每個人都能吟誦幾句,不用費力去想就可脫口而出:驛外斷橋邊、疏影橫斜水清淺、寒梅著花未、她在從中笑......最早在詩經中就有梅的形象,到了南北朝開始出現大量的詠梅詩,後來有很多詩人酷愛詠梅,我們能看到不少詩人有動輒百首的組詩。老街隨便挑幾首不同年代的詠梅佳作,一起看看哪一首詠梅詩最好?
  • 6個朝代6首經典「詠梅」詩,都有一個特點!全詩無「梅」字
    我們在6個朝代當中,各選了一首優美的「詠梅」詩,說也奇怪,這6首詠梅詩不約而同都有一個特點,全詩無「梅」字,這是一個什麼神仙操作!不相信?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早梅》唐代:齊己齊己是唐朝著名的詩僧,他在大雪的清晨出門看到一枝梅花傲立風雪,寫下這首《早梅》幾乎所有的樹都被寒冷的天氣凍得快要折斷了,只有梅花深深地紮根在地下,恢復了生機。前面的村莊都被深深的大雪覆蓋了,但昨夜,有一枝梅花卻獨自綻放!
  • 周敦頤很清新的一首詩,意境優美,讀完令人愛不釋手
    詩人們雖然感嘆春色漸行漸遠,但清風還在呢喃、綠草仍散幽香,陽光灑滿大地,令人心曠神怡,可以靜坐清風裡,品賞春暮之美!宋代詞人趙長卿曾慨嘆,「過盡徵鴻來盡燕,一春憔悴有誰憐」;宋代的另一位才子也寫了一首詩,卻帶給我們另一番體驗,清新恬淡,意境優美,讀完令人愛不釋手。
  • 杜牧很美的一首詩,從開篇美到結尾,把梅花寫得令人陶醉!
    王安石《梅花》「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王冕《白梅》「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塵」;林逋《山園小梅》「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諸如此類詠梅詩,在我國古典詩歌中不勝枚舉。雖然歌頌梅花的高尚品格,是詠梅詩的主流,在詩歌意蘊上也更有意義。但並不是說那些只是讚美梅花形象美的詠梅詩,就難登大雅之堂。
  • 王冕種梅畫梅,這兩首詠梅詩也堪稱名篇
    從古人留下的作品來看,陸遊寫有梅花詩約兩百多首,他是絕對的第一愛梅之人。 按照現在的話來說,王冕可以說是梅花的專門家了,他愛梅花不是像林和靖那樣的搞梅妻鶴子,他是愛梅、種梅、賞梅、畫梅、寫梅詩一條龍。 王冕為人也有梅花一樣的品格。他出身貧寒,幼年替人放牛度日,後來自學成才。
  • 初中課本的文天祥詠梅詩,無一生僻字,巧引《詩經》讓人肅然起敬
    過零丁洋宋代詩詞大家愛詠梅,如王安石的「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陸遊的「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李清照的「梅定妒,菊應羞。牆角數枝梅文天祥同樣愛詠梅,他的詠梅詩,其中的一首七言絕句入選了初中語文課本,而且還有相應的考題。
  • 明代一道士隱居山中,看到雪中綻放的梅花,寫下一首經典的詠梅詩
    筆者今天要為大家推薦明代道源一首很經典的詠梅詩《早梅》,這首詩寫得生動有趣,寥寥數語便是寫出了梅花獨特的風姿,還有詩人內心的最真實的感受。儘管詩人只是一位默默無聞的道士,但是這首詩情感細膩,字裡行間充滿了詩情畫意,如此唯美的一首詩,那也是最能夠體現出詩人獨特的才情,還有他對於梅花的喜愛。
  • 劉克莊這首詠梅詩,無一梅字卻句句不離梅
    這些詩句描寫的是梅花的特質之一,那就是傲寒凌霜,百花都是苦爭春,只有梅花在冬日獨自綻放著自己的美,獨具一格。林逋在《山園小梅》中有寫「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崔櫓在《岸梅》中有「惹袖尚餘香半日,向人如訴雨多時」的詩句;陸遊在《卜算子·詠梅》中也有「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的詞句。
  • 讀一首詩林逋《山園小梅》,一自暗香疏影句,世人見梅則吟之
    後人賞梅,則必吟暗香疏影之句,然後必然會想到「梅妻鶴子」的林和靖。同樣,說到林和靖,必然會提到他的梅花詩。梅花與林和靖,可謂是相互成就,相得益彰。林逋愛梅成癖,乃至於終身不娶,以梅為妻。林逋隱居孤山,植梅養鶴,每每為梅花寫詩。因為對梅花喜歡之深,所以能獨得梅花之極美極妙處,吟詠成詩,則備極其妙。
  • 明代大才子12歲抬頭望月,寫一首妙詩,無一生僻字卻令人拍案叫絕
    說起明代才子,人們首先會想到唐伯虎。唐伯虎是能寫詩,能作畫,這樣的才子在明代其實還有很多,比如徐渭,被稱為東方的「梵谷」。此外,還有東方的莎士比亞湯顯祖。明代是一個才子輩出的朝代。之所以才子輩出,是因為這一時期的主流思想發生了重要改變。
  • 宋代才子的一首禪詩,以動寫靜,全文未提一個禪字,卻禪意濃濃
    心情鬱悶時,覺得一切都令人煩惱;而心情舒暢時,卻感到整個世界都如此親切可愛。修行和禪悟,可以幫助人們看清方向;沉靜與穩重,也讓自己更加成熟,不會隨意地抱怨,更能用平常心對待得失。下面分享南宋才子的一首禪詩,以動寫靜,全文未提一個禪字,卻禪意濃濃。
  • 梅蘭芳墓地與大「梅」字石刻(組圖)
    梅蘭芳大師名瀾,字畹華。他對萬花山情有獨鍾,其墓地安於此就是自己選定的。原因有二:一是梅蘭芳對這裡的美景非常滿意,特別是「畹華」與「萬花」諧音,其乃天意;二是這裡和他青年時代親手刻的大「梅」字遙遙相對,可以日夜相望。於是「就此吉壤,預起佳城,四周基址,樹以短碣,刻綴玉軒三字……」。梅的第一位夫人王明華病故後即安葬在此。  梅先生生前對生死很達觀,曾表示死後火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