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粵式蒸品徵服上海白領
我覺得成功不是賺多少錢,而是能讓自己有空休息一下。 ——李穎璇
廣東人在上海
廣州仔在上海的生意經:發掘推廣粵菜的新思路
高樓林立的陸家嘴,上海最貴的地段。白天匆匆忙忙的上班族是這裡的唯一景色,而夜晚它五色的燈光又成為外灘經典的風景。有一家小小的精品粵菜在寸土寸金的金融區積攢了很多鐵桿粉絲。只外賣,主打粵式蒸品,只做真材食料是他的招牌。這個用心「蒸主義」的廚房主人是一位土生土長的70後廣州仔:李穎璇。
和很多年輕人一樣,他也曾對著電腦守著電話做著標準的辦公族,最終那顆不安分的心和對廚藝的理想,讓他選擇了自己創業,有了一個自己的廚房,有了一個自由的心。現在他的餐廳在陸家嘴白領間小有名氣,並且擁有了電子商務平臺。
文/圖 記者陳慶輝
廣州日報:你是土生土長的廣州人,為什麼會來到上海發展?
李穎璇:來上海是一個機緣和巧合。我之前在廣州就是做廣告行業,2002年時,我發現很多大企業的重心正慢慢轉向北京和上海,所以我就想到上海看看發展的環境。幾次出差之後,我覺得上海有吸引我的地方,我就想來上海試試看。來上海之後,我的第一份工作是戶外廣告媒體,我是業務總監。2004年時,進了當時上海頂尖的公司做電子商務和銷售管理。我開始懂得各種互動營銷,我突然看到一個很大的前景。在隨後的發展中,我發現民營企業有個問題,就是到了決策的時候,自己的建議都不能通過,最終都是老闆說了算,而不是客觀的團隊分析。自己創業的想法開始顯現。
我一直想推廣粵式美食
廣州日報:為什麼選擇餐飲創業?
李穎璇:在上海發展時,實際上腦子裡一直放著要做餐飲,我覺得餐飲業比較適合上海。為什麼呢?大家都知道廣州人很喜歡吃,但是廣州到處都有好吃的東西,選擇性很大。而幾年前的上海,要找到好吃的店很難,那時我就想,既然自己吃午飯很困難,那可不可以自己做一個很乾淨,別人吃得很舒服,讓更多人能接受的這種粵式營養的午餐呢?2011年,我的小店「珍寶畈」開張了。餐廳開業2年來經營得還算不錯,但今年最大的問題是餐飲業都在走下坡路,利潤由原來的30%下降到了10%~15%。
廣州日報:你的店以蒸品為主,有人覺得和「真功夫」的定位一樣,你覺得呢?
李穎璇:我覺得有很大區別。雖然都是蒸的,但是我們的菜品在品質和設計上更精緻。我的店主要針對白領,選點也都靠在高檔辦公樓聚集的地方,定位也比「真功夫」高端。實際上現在即使是上海遍地開花的茶餐廳也未必算得上地道的粵菜,而我想把正宗的營養好吃的蒸品推薦給大家,把廣東吃的文化發揚起來。餐廳開業的時候,我親自帶隊去陸家嘴派宣傳單,立刻把高端辦公樓的人吸引過來。我發現外資企業的人大部分喜歡吃粵菜,他們認為我們的出品很地道。
廣州日報:你的目標是什麼?
李穎璇:建立一個餐飲網絡服務平臺是我的目標。通過整合客戶資源,當累積到一定程度,大家對我的品牌有了信任度後,我們現在的網站,就可以轉變成很好的電子商務平臺。以後不僅通過網站推薦各種適應季節的粵式燉湯和菜品,還可以給客戶介紹保健養生的食品,這些都可以通過網站做互動。
廣州人與人之間很有親切感
廣州日報:想過回廣東發展嗎?
李穎璇:當然會。上海、北京、深圳是我首選的三個地點。廣州放在第四位,為什麼呢?因為廣州餐飲發展一直都很成熟,競爭也很激烈。粵式美味我首先還是選擇最想吃到這些美味的地方。
廣州日報:廣州和上海有什麼不同?
李穎璇:廣州的城市街坊文化更濃,廣州人樂於幫助周圍的人。這點在鄰居之間很有體現,鄰居家如果煲湯,通常都會叫對面一起喝湯。外地人到廣州很容易融入廣州。上海各方面都很有條理,但人與人之間就比較冷漠一點。在上海是享受城市的氣氛,在廣州是享受人與人之間的親切感。
廣州日報:你滿意現在的工作和生活狀態嗎?
李穎璇:還算不錯,不過只能打70分,離我的預期有點距離,所以我還必須努力。我的想法很奇怪,我的成功標準是希望以後自己能抽出時間休閒,學習其他東西,在另外一個地方休息一段時間。
(來源:廣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