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最神聖」的一棵樹,佛陀在樹下頓悟成道,如今成為熱門景點

2020-12-17 劉小順

眾所周知,古印度是佛教的發源地,曾經我國著名的唐僧玄奘西天取經就是為了到達古印度,因此印度現在留下了大量珍貴的佛教遺蹟。

在印度的眾多佛教遺蹟中,佛陀頓悟成道的菩提樹是最著名的「聖地「之一,很多佛教信徒以及遊客來到印度旅遊,都會到這棵菩提樹來參觀遊覽。

菩提樹所在的地方名叫」菩提迦耶「,位於印度教聖地瓦拉納西東南200公裡,迦耶城附近。

菩提迦耶的標誌性建築物是「大菩提寺」,也叫「瑪哈菩提寺」,裡面主要供奉著高大的金剛寶座塔,由於寺廟建築高大,特別顯眼,遠遠就能看見。

而在金剛寶座塔的後面,就是那株曾經見證過佛陀悟道的菩提樹,正是在這棵樹下,古印度國悉達多太子終於悟道成佛,從此佛陀誕生了。

因為菩提樹是佛陀悟道之地,佛教徒都認為在這裡可以得到無上的智慧,所以每年會有大量的佛教徒從世界各地來到「菩提迦耶」朝聖。

更是有人日日夜夜在此打坐冥想,希望能在這裡也像佛陀一樣悟得正道,無比虔誠。

另外,作為印度最著名的「佛教聖地」之一,這裡濃濃的佛教文化氣息也吸引了大量遊客,使得「菩提迦耶」也成為了印度最熱門的旅遊景點之一。

不管你信不信佛,是不是佛教徒,其實只要來到這棵神聖的菩提樹下,肯定就會讓你獲得內心寧靜,對於浮躁的現代人來說,也算是相當難得的一種旅行體驗了。

相關焦點

  • 在印度的佛陀悟道聖地,菩提伽耶如今是旅遊勝地
    印度是佛教的發祥地,所以在這裡有很多的佛教聖地,其中最為神聖的該是菩提伽耶。這裡便是 釋迦牟尼大菩提樹下打坐靜思,發苦思冥想了七七四十九天,終於在一個月圓之夜悟得了正道,成為佛陀的地方。菩提伽耶最著名的佛寺是被列為世界遺產的摩訶菩提寺,這是一座形如金字塔的金剛寶座塔高約50米的佛塔,而這也並不是最早的時候模樣,如今我們遠遠看到的是後來修復的模樣。從遠處看去,頂部呈圓柱形,上立一銅製螺旋形圓頂,在十三世紀時為了避免被伊斯蘭教徒破壞,佛教徒將塔掩埋成一個土丘,直到1881年由英國考古學者挖出。
  • 釋迦牟尼當年在菩提樹下靜坐七天七夜,頓悟成佛的菩提樹還活著嗎
    說起菩提樹,我們就要說說印度、尼泊爾、斯裡蘭卡三個國家,而且他們都是信奉佛教的國家,它們都地處南亞,都把黃白色樹皮的菩提樹視為「佛門聖樹」。南亞一帶古菩提樹很多,其中最著名的有三棵。有趣的是,這三棵菩提樹位於斯裡蘭卡中北部,在首都科倫坡東北205千米處。
  • 佛陀成道處——摩伽陀國伽耶城邊菩提樹下成佛寶塔
    摩伽陀國的伽耶城,是2500年前釋迦牟尼悟道成佛的地方,位於今印度北部恆河支流帕爾古河岸,比哈爾邦中部格雅城南11公裡的地方,東距加爾各答約150公裡。伽耶城也因此成為全世界的佛教聖地,而名聞遐邇。據傳大菩提寺佛塔最初為阿育王所建,後來被毀;到十二、三世紀,又由緬甸國王重新修建,現存的大菩提寺佛塔高50米,外觀9層,內部實際為2層,主體為石質結構,坐西朝東,形如金字塔;底層方形,由下而上逐層收縮;頂部圓錐形,最上方立有一個銅製螺旋形球頂;塔上供奉有形態各異的佛像,塔內供有金身佛像一尊,光彩照人,十分莊嚴。主塔的四角方向,有四個與主塔形制相仿的小塔,這四個小塔高度相同,與主塔相呼應,相映成趣。
  • 行走印度:鹿野苑掩於廢墟 菩提樹幾度輪迴【2】
    菩提樹下,悉達多頓悟成佛   備受尊崇的大菩提樹位於摩訶菩提寺中。昔日佛祖打坐的方寸之地,如今已成聖地。這座巍峨的寺廟高52米,形如金字塔。頂部有逐層漸小的傘蓋,四面的佛像浮雕精緻莊嚴。整個大殿由石頭雕造,朝拜者一進佛殿,就能看到高臺上金色的釋迦牟尼大佛。
  • 印度九大佛教朝聖地,印度佛教徒的朝聖之旅
    一、菩提迦耶菩提迦耶在印度東部,它因釋迦牟尼在菩提迦耶的一棵菩提樹下盤坐頓悟而成佛。身為佛陀頓悟的聖地,菩提迦耶是所有佛教徒的心靈故鄉。《佛說八大靈塔名號經》中記載:「摩伽陀泥連河側 菩提樹下成正覺」。當佛陀為了修行,六年的苦行後在菩提樹下頓悟成佛。而這棵菩提樹仍然存活,但如今這棵菩提樹是從斯裡蘭卡阿努拉德普勒的菩提樹上取的枝條插種而成。
  • 西部散文:一棵樹
    一棵樹也不是一棵樹。因為張掖西大湖影視基地的開發和建設,一棵樹,漸次成了一個地方的象徵,繼而會成為遊客爭先涉足的熱門景點。但我說的一個棵,不是重慶的一棵樹,重慶的景點只是以「一棵樹」「命名的,或許這裡本來就沒有樹,或者有更多的樹。今天我說的張掖的「一棵樹」,就在西大湖東邊,生長在烏江鎮平原村村一家農戶獨居的院落裡。其實,這裡不只是生長一棵樹,只是其它的樹與這棵百年的參天大樹相比,資歷不夠,不能相提並論而已。這一棵樹是四人合攏才抱住的大楊樹。
  • 佛陀說法聖地——印度靈鷲山
    現有的印度尼泊爾朝聖十二大聖跡線路,是在多年的重走佛陀之路——印度尼泊爾朝聖行禪修行實踐中體悟梳理出來的,創新性地開闢了一條由最科學的佛陀朝聖線路。這條朝聖線路查閱了大量的佛教經典,徵求許多國內外高僧大德的開示。這條朝聖路線成功地開闢,對於重走佛陀之路——印度尼泊爾朝聖禪修行具有重要的作用,對於圓滿朝聖佛陀,體味佛陀正法和修行具有重要意義。
  • 普吉島旁的小眾海島,砍了一棵樹就成為景區,如今成浮潛聖地
    但是對於很多喜歡旅行的人來說,已經不再滿足這樣的大眾景點了,普吉島旁邊有一個小眾海島,砍了一棵樹就成為景區,如今成浮潛聖地,這就是皇帝島。剛剛來到皇帝島的時候,就感到非常驚訝,雖然去過很多海灘,但是從來沒有見過這麼清澈的海水,可以清楚的看到海底的礁石。
  • 釋迦牟尼成佛地—印度菩提伽耶 摩訶菩提寺
    世界佛都菩提迦耶,佛陀曾在這裡苦修,直至受到牧羊女乳糜的供養後度過尼連禪河,來到菩提樹下的金剛座上冥想七七四十九日之後正得大覺,頓悟成佛。菩提迦耶的大正覺塔,是佛陀成道的象徵,這裡還有全球最大的金剛寶座塔。菩提伽耶摩訶菩提寺2002年被列為世界遺產。
  • 懷念佛陀 朝拜釋迦牟尼成道聖地菩提迦耶
    菩提迦耶周圍有佛陀成道後最初七周所經行的七處聖地(圖片來源:鳳凰佛教 攝影:曹立君) 菩提樹(圖片來源:鳳凰佛教 攝影:曹立君) 菩提伽耶又稱菩提道場,是四大聖地中最具重要意義的聖地,這裡是佛祖釋迦牟尼成佛之地,故這座小城成了佛教信徒心目中的聖地。
  • 朝聖是一場頓悟 淺談印度朝聖的意義
    佛旅網印度朝聖之旅歷時十五天,依據《佛說右繞佛塔功德經》之開示,以印度恆河流域為核心,跟隨佛陀足跡,貫穿印度北部、東部和南部地區以及尼泊爾藍毗尼,以佛教順時針的方式繞聖地一匝,歷經佛陀一生最光輝的時刻故諸位此行,何等神聖。既稱神聖,已然不同平常之旅。何異旅行,諸君須明。——體恆法師·2012印度尼泊爾朝聖之旅佛陀的聖地沒落於此,佛子應勤修行以求解脫,才不枉聖地朝聖之行。真的佛子,應對佛教有真感情。朝聖不能以旅遊的心態,隨意嘻笑怒罵,挑三撿四,否則耗損福報,亦錯失累積福報之機緣也。
  • 菩提伽耶:佛陀成道聖地感受信仰
    殘存的古代石欄,雕鏤精工,構圖樸美,有女首的馬、魚等圖案,這些是印度神話傳說的內容。塔的西側是著名的菩提樹,佛陀即在此樹下得道成佛。《修行本起經》說:「高雅奇特,枝枝相次,葉葉相加,花色蓊鬱,如天莊飾。天幡在樹頂,是則為元吉,眾樹林中王。」菩提樹受到佛教徒敬仰,其枝也曾多次代表佛陀被送往世界各地的佛寺供養,繁衍滋生。阿育王時代,他的女兒僧伽密多折下一段菩提樹枝,帶往斯裡蘭卡種植。
  • 圖解佛陀成道 !
    經論記載,佛陀成道之前,苦行經年,骨瘦如柴,後接受牧羊女供養之乳糜,體力恢復,端坐菩提樹下,夜睹明星,悟道成佛。從此,佛陀開始了長達四十九年化導眾生的慈悲歷程,直至生命的最後時刻。佛滅度後,後世信眾為了紀念佛陀,在每年的臘月初八這一天,以各種米和果物煮成粥來供佛,寺院更是形成了在這一天為眾生施粥祈福、舉行紀念法會的傳統。圖為夢象受孕:佛陀的母親摩耶夫人夢見白象而受孕。
  • 「佛」捧紅的一些樹,這些樹被譽為「佛教」聖樹!
    無憂樹(佛陀誕生此樹之下)據《釋迦牟尼傳》記載,佛祖的母親摩耶夫人在回娘家生產的途中經過藍毗尼花園的一棵無憂樹下時,佛祖便從其右肋降生了,後來釋迦牟尼創建了佛教,為勞苦大眾解除苦難,故人們把這種樹稱為"無憂樹",在佛教的發源地印度,無憂樹被尊為聖樹。
  • 印度十大熱門景點排行
    泰姬陵是印度穆斯林藝術最完美的瑰寶,是世界遺產中的經典傑作之一,被譽為"完美建築",又有"印度明珠"的美譽。法特浦·西格裡古城法特浦·西格裡古城位於印度北方邦阿格拉市西南面40公裡處的阿格拉縣。法塔赫布爾·西格裡的意思是"勝利",故後來又命名為勝利宮。整個法塔赫布爾西格裡城是按照阿克巴國王的審美觀建造的。
  • 佛陀一生最重要的八個階段——八相成道
    「成道」是「八相」中最重要的內容,又是釋迦牟尼「一代時教」的起點,亦稱「八相示現」。據傳,釋迦牟尼在過去世早已由古佛點化成道,為了度化眾生,化身「示現」八種相狀,應時對機地降生人間以成就其成佛之世的修行。《佛本行集經》等詳其事,介紹「八相」的內容。 一、降兜率
  • 恭迎佛陀成道日 蟬友圈這碗別具匠心的「豆漿臘八粥」 是給來年最吉祥的祝福
    菩提迦耶正覺塔菩提樹下金剛座·佛陀曾於此成道2020年元旦·蟬友圈朝聖團朝禮佛陀成道處菩提迦耶佛陀成道日·我們在佛陀的故鄉 2020元旦印度朝聖佛陀成道·牧羊女供養乳糜
  • 印度朝聖之鹿野苑:佛陀初轉法輪,始建僧團之地
    佛陀成道後,開始了四十年不間斷的弘揚佛法,教化眾生的活動。他最初說法,是到波羅奈城的鹿野苑,化度隨侍過他的五個侍者阿若喬陳如等人。佛陀在鹿野苑的第一次說法,在佛教史上稱為「初轉法輪」。除此之外,佛陀在很多地方都有講法,記載比較清楚和停留較長的地方還有:王舍城(竹林精舍、靈鷲山),舍衛國(祇園精舍),吠舍離等地。
  • 印度總統莫迪強調印度是佛陀「耕耘的土壤」
    菩提樹(圖片來源:資料圖) 印度總理莫迪9月3日在菩提伽耶參加首屆全球印度教、佛教論壇中指出,儘管個人宗教實踐不存在問題,但衝突往往來源於宗教不能相容,以及強加觀點於他人的極端方式。 通過發掘古印度與佛教的關聯性,莫迪總理在此次論壇中將「避免衝突」稱為化解衝突最有效的機制。這種推廣是莫迪擴大印度文化和佛陀關聯的努力的一部分;佛陀曾在印度北方邦及比哈爾邦東部弘法布教、創立僧團。 在來自超過12個國家的100位代表參與的特別集會前,莫迪發表了20分鐘的演講。
  • 佛陀成道處 菩提伽耶25歲佛陀等身像【見者得解脫】
    ——《入行論》這尊供奉在菩提迦耶佛陀成道金剛座處的正覺大塔內,最為殊勝的釋迦牟尼佛25歲等身像,被稱為世界比例最完美的佛像,與大昭寺的釋迦牟尼12歲等身像覺沃佛像和小昭寺8歲佛陀等身像,皆為佛陀在世時親自指導塑造,親自開光加持的三尊無與倫比的等身像,與佛真身無二無別,具有不可思議的巨大加持力,凡見者如睹世尊真容,見聞頂禮供養功德不可思議、必成正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