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紅袍,怎麼泡出來是黃色的茶湯?

2020-12-16 小陳茶事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百家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李麻花

《1》

曾經在外面喝茶,路過聽到了這樣的討論。

A:好像巖茶的湯色都差不多。

於是,瞄了一眼桌上擺的茶湯。

嗯,是典型的中足火湯色,胭脂色,琥珀色。

B:不對啊,為什麼我的大紅袍,泡出來的黃色的?

與此相似的疑惑,相信不少茶友會在泡茶喝茶時,在心裡嘀咕過。

特別是剛入門的新人,更是容易遇到這方面的困擾。

泡出來的巖茶茶湯,顏色和平常看到的不一樣,正常嗎?

提到這茬,就要正式進入今天的話題,聊聊巖茶的湯色。

同樣是焙火的巖茶,為什麼湯色差距這麼大?

箇中原因,主要得從焙火程度說起。

《2》

巖茶的湯色深淺,與兩方面因素相關。

一是火功,一是發酵。

武夷巖茶的焙火程度以及發酵的深淺,會直接影響到茶葉內部的茶黃素、茶紅素等可溶於水的色素物質。

進而,導致了茶湯顏色的變化。

通常來看,武夷巖茶的湯色,以金黃或者橙黃,略微帶一些微紅。

一泡巖茶經過正常的蓋碗衝泡後,將茶湯倒入公道杯內。

輕輕搖晃湯水,能夠看到茶湯表面擁有「光圈感」。

如同傍晚時分,夕陽西下的江面。

波光粼粼,緩緩蕩漾。

茶湯表面的光圈質感,來源於多種因素協調作用的結果。

而回到正題,巖茶湯色的深淺變化,茶黃素和茶紅素起主要的主導作用。

一般而言,發酵程度重,火功高的巖茶。

茶湯顏色較深、較紅。

而發酵程度輕,火功低的巖茶。

茶湯顏色較淺,較黃。

不同發酵程度的茶葉,茶湯顏色擁有明顯的不同。

譬如,全發酵的正山小種紅茶,簡單的快出水衝泡。

泡茶時間只需短短幾秒,赤金黃亮的茶湯,便能夠呈現。

而在衝泡發酵程度比較低的白毫銀針時,哪怕悶上半天。

泡出來的茶湯, 顏色依舊看起來淡淡的。

可見發酵程度的高低,對湯色的深與淺,擁有直接的影響。

而焙火的程度,同樣會改變巖茶的色素物質。

武夷巖茶的焙火,其實質是一系列的氧化還原反應。

焙火的進程中,巖茶內的色素物質不斷在氧化。

火功越高的巖茶,湯色的深淺程度,自然逐漸在加深!

《3》

不同火功的巖茶,湯色有差別。

輕火、中火一類的巖茶,湯色是最淺的。

一般為淺黃色、淺赤金色。

淺淺的一抹顏色,在茶湯內散開。

如八月的清輝,色彩並不穠麗。

這是因為,焙火程度較輕的巖茶,內部的色素物質氧化較淺。

於是,正常的輕火茶湯色,顏色不會濃和深。

達到中火程度的巖茶,湯色更進一步。

整體的顏色狀態,以橙黃、橙紅等橙色係為主。

恍如五月的枝梢間,黃澄澄的熟杏。

中足火、足火的巖茶,更接近火燒雲的顏色。

以琥珀色、胭脂色多見,看著更為深沉。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大抵上,就是這樣的狀態吧。

而到了高火的狀態後,巖茶的焙火程度已經達到極致。

按正常的火功區分,高火茶,已經達到了病火。

滋味太過濃釅,不建議頻繁飲用。

至於高火巖茶的茶湯顏色,很有代表性——醬油湯。

顧名思義,指湯色如醬油色。

如上海的本幫菜,濃油赤醬。

《4》

大紅袍,水仙、肉桂,泡出來的湯色是黃色。

這樣正常嗎?

正常,並不算奇怪。

一款巖茶,泡出來的茶湯顏色比較淺。

這只能說明,它的火功比較低。

在沒有品質佐證下,不足以證明一款茶的好與壞。

巖茶的好壞,湯色可以作為參考。

但並不可以用其單獨的來判定。

單以顏色論英雄。

這背後的冤假錯案,可要太多了。

一款巖茶,它的湯色並不是越深越好。

與此同時,也並不是越淺越好。

正確的看待巖茶的湯色,客觀理性的要求。

應當是顏色的深淺與火功的高低,能夠匹配。

巖茶的茶湯顏色太重,達到了標準醬油湯色。

這樣達到高火的茶,臨界徹底將茶焙死的狀態。

滋味濃釅,茶葉內部的有益物質保留少,不適合長期喝。

而一款巖茶的湯色,太過於淺於淡。

並且幹茶的焦糖香聞起來極弱。

那麼,又存在走水茶的嫌疑,品質不高。

總體而言,正如同對巖茶的火功要求那樣。

不需要太高,也不能太低。

甚至於,根本沒有焙進火的茶,更是不能要。

巖茶的茶湯顏色,最最理想的狀態是,濃淡適中!

《5》

從武夷巖茶的茶湯,能夠看出哪些品質問題?

看巖茶的茶湯,一味的看湯色深淺,意義不大。

對判斷巖茶的核心品質而言。

仔細觀察巖茶湯水的明亮度、清透度,才是更直觀的方法。

一杯好茶,不論湯色如何。

茶湯清透明亮,不能出現雜質,色澤不能發暗,屬於最基礎的品質要求!

前文提到,茶黃素和茶紅素,是巖茶可溶於水的重要茶色素物質。

它們的組合,一方面構成了湯色的前提。

另外的一方面,影響到巖茶的明亮度。

當一款巖茶,發酵過重,茶葉內部的茶紅素含量偏高時。

衝泡出來的茶湯,顏色過紅,亮度偏暗。

茶湯偏暗,可並非好巖茶的表現。

這樣的巖茶,往往鮮爽度較差,品質得分不高。

一款巖茶, 不論湯色的深淺如何,都要求達到「明」、「亮」的狀態!

不過,當巖茶做青不足,發酵程度不到位,導致了茶紅素含量偏低。

這樣的情況,同樣並非好事。

因為茶紅素過分的低,直接導致的後果是。

巖茶的湯色不好出現,過分的淺色。

茶湯的口感喝起來,滋味青澀感明顯。

像一顆沒熟透的青梅。

根本沒有半分成熟、美好的風韻!

《6》

看湯色,不一定能絕對的看出好壞。

如何通過一杯茶湯,看出巖茶的品質高低?

這背後,是一門學問。

最科學妥當的做法,不是只盯著顏色的深與淺。

而是看湯色與焙火程度,是否相符。

茶湯的狀態,是黯淡,還是明亮?

整杯巖茶,湯水是清澈,抑或渾濁?

從切實可行的層面看,對判斷出具體品質, 更有幫助!

歡迎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李麻花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

相關焦點

  • 大紅袍屬於什麼茶 大紅袍怎麼泡
    熟悉中國茶葉市場的人都知道,大紅袍是中國十大名茶之一,是一種十分名貴的茶葉,但大紅袍到底屬於茶葉中的哪一類呢?平時這種茶葉又應該怎樣衝泡飲用呢?想進一步了解大紅袍,可以和小編一起去看看。大紅袍屬於什麼茶 大紅袍是烏龍茶的一種,而且是烏龍茶中的精品,這種茶葉主要出產在中國福建的武夷山,它也叫武夷山巖茶。據說這種茶葉的茶樹生長在武夷山的巖縫之中,那裡氣候獨特,茶葉質量特別好,而且滋味甘醇。質量好的大紅袍既有綠茶的清香也有紅茶的甘醇,是中國烏龍茶中質量最好的存在。
  • 大紅袍屬於什麼茶 大紅袍的功效與作用 大紅袍怎麼泡才正確
    大紅袍屬於什麼茶 大紅袍的功效與作用 大紅袍怎麼泡才正確大紅袍屬於什麼茶?
  • 泡出來的巖茶茶湯,顏色和平常看到的不一樣,正常嗎?
    於是,瞄了一眼桌上擺的茶湯。 嗯,是典型的中足火湯色,胭脂色,琥珀色。 B:不對啊,為什麼我的大紅袍,泡出來的黃色的? 與此相似的疑惑,相信不少茶友會在泡茶喝茶時,在心裡嘀咕過。
  • 大紅袍屬於什麼茶?怎麼泡大紅袍最好喝?比你知道的要複雜!
    大紅袍屬於半發酵茶類,由於大紅袍與鐵觀音都為烏龍茶類,因此大紅袍的製作方式與鐵觀音類似,其製作工藝包括萎凋、攤晾、搖青、做青、殺青、揉捻、烘乾、毛茶等工序。從香氣上看:大紅袍的茶香濃鬱,聞起來香氣清爽撲鼻,聞之茶香幽幽。對於焙火充足的大紅袍,其香氣聞起來含有花果的香味。焙火叫輕的則聞起來有些許蜜桃香氣。從滋味上看:大紅袍的茶湯入口甘爽鮮醇,入口十分的柔順。衝泡多次後,味道品飲起來仍然餘香濃鬱,茶葉尚存。
  • 一泡好的大紅袍,該做出什麼香?
    然後喝拼配大紅袍的過程,特別像抽盲盒。總之這做出來是一泡巖茶,而你只要負責欣賞就行。我們認識位老茶友,她是位山西的姐姐 ,已經喝了三、四左右的白茶。 周末時她特意過來和我分享,聊她遇到的幾泡大紅袍。「大紅袍都是做高香嗎?」「之前有朋友送我一盒大紅袍,裡面有好幾款不同的茶,結果泡出來都非常香。」「 有蘭花香、有梔子花香、有 茉莉花茶、有玉蘭花香……」聽完茶友的介紹,總覺得她是遇到了大紅袍版的十二花神。
  • 茶湯顏色暴露出來的小秘密,你知道嗎?
    如果我們把中國所有的茶葉都泡成一碗碗清澈的茶湯,將茶葉盡撈去,只留一個個古色古香的美麗茶碗,盛滿一泓泓各種色彩的茶湯,這場景一定是奼紫嫣紅,無邊春色了。對於外行人來說,看這一場熱鬧只能是大飽一把眼福。如果茶葉在加工時,原本的天然呈色物質被破壞,而花黃素或類胡蘿蔔素佔據多數,那麼茶湯就會顯出偏黃色。茶葉在發酵的整個過程裡,天然呈色物質會逐步氧化,從黃色到褐色又到黑色,茶湯的色彩隨呈色物質的佔比差異,呈現出來各種豐富的顏色。我們來看一看中國的六大類茶葉,它們各自呈現出來的是哪些色彩呢?
  • 大紅袍茶和正山小種哪個更好喝?大紅袍茶這樣泡好喝
    接下來沏茶君為大家介紹大紅袍和正山小種哪個更好喝,感興趣的朋友們來了解看看哦~大紅袍茶和正山小種哪個好喝大紅袍茶屬於半發酵茶類,其茶葉的外形是褐色的,但如果是比較乾燥的大紅袍則會有很黑的顏色。大紅袍茶衝泡後茶湯會呈現出暗黑色的效果,其口感更是非常獨特讓人回味,許多人喝大紅袍後都會喜歡其口感哦。
  • 大紅袍怎麼泡,大紅袍的泡法
    關於大紅袍的傳說相傳某朝代的皇后生病,久治無果。皇帝命太子到民間尋找治癒之方。途中遇老人遭老虎襲擊,出手相救。老人問如何報恩,太子將皇后久治無果的病情告知,老人將九龍窠茶葉送予太子,皇后飲用後病情痊癒。皇帝賜大紅袍一件為茶樹禦寒,封老人為護樹將軍。
  • 不苦也不澀,那為什麼還說這泡武夷巖茶大紅袍不好?
    翻出茶農寄來的茶樣——2017年的大紅袍,約了兩位朋友一同喝茶。然,泡出來的茶湯,剛一喝,就感覺不對勁。這泡大紅袍,品質不行!畢竟,這泡大紅袍,只一回合就能將它看得透透的,沒必要再浪費時間。原因嘛,就讓麻花重新開一泡瑞香,且來細說。《2》湯水渾濁,讓這泡大紅袍落了下乘!
  • 泡茶中,如何讓自己泡出來的是茶湯而不是茶水?
    喝普洱茶,特別是在衝泡手法上,講究要將茶衝泡的有質感,湯感厚重,茶湯入口最好要有喝米湯的感覺。但很多茶友確只能泡出來口感鬆散的「茶水」,這是為什麼呢?遇到這種問題我們該怎麼解決呢?今天咱們就一起來聊一聊。
  • 為什麼綠茶泡出來的茶湯那麼髒,鐵觀音泡出的茶湯那麼清澈?
    有人說綠茶泡出來茶湯比較混濁,看起來有很多沉澱物,感覺很髒。而鐵觀音泡起來,茶湯黃亮透徹,看起來就非常的賞心悅目。事實情況真的是這樣嗎?綠茶真的很髒嗎?答案當然不是這樣。綠茶中有茶毛,在衝泡的時候會顯得茶湯相對來說不是那麼晶瑩剔透,但這並不妨礙飲用。甚至可以說綠茶中的精華,綠茶中的營養元素,都在這樣的茶湯之中。鐵觀音屬於半發酵型的茶葉,對茶樹原料的要求是需要成熟開採,再加上要經過發酵程序,所以茶葉中基本上不會有茶毛存在。鐵觀音在衝泡的時候顯得就會茶湯比較清澈透亮。
  • 烏龍茶丨大紅袍
    製作出來的茶葉綠底紅邊,茶色明亮烏潤,湯色黃亮,味道上兼具了綠茶的清香甘鮮和紅茶的濃鬱芬芳。紅茶則是屬於全發酵的茶類,鮮葉是經過萎凋→揉捻→發酵→烘培→復培等工序加工制出的茶葉。因其茶湯的顏色和茶葉的葉底均為紅色,故被稱為紅茶。因為大紅袍是按照烏龍茶的製作工藝製作而成的半發酵茶,自然也就屬於烏龍茶。
  • 你泡的茶為什麼顏色不對,茶湯無味
    其實不然,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一個問題,有時候正準備泡上一壺綠茶,心情也不錯,但是那個口感和湯色真的能嚇死人,我明明買的是春茶這泡出來怎麼是黃色的,而且為什麼這麼苦,跟我在外邊喝的完全不是一個味道,更別提香味了!這其實不是茶的問題,恰恰是你用了剛燒開的水來泡茶,茶很已經被你折騰的面目全非,春茶本來就很嫩,這讓你一下煮熟了,茶湯品質也是不忍直視!
  • 茶友來信:為什麼我的武夷巖茶大紅袍,三泡就沒味了?
    在武夷巖茶中,山場、工藝、保存等諸多因素,制約著一款巖茶的品質,只有在這些因素萬事俱備情況下,才能得出一泡好喝的茶湯。一款巖茶,既不好喝,又不耐泡,這兩大點,就足以暴露其品質實在是太差了。就拿今天茶友遇上的大紅袍來說吧,才泡三衝就感覺沒味了,並且喝著還帶澀味,這樣的表現,足以說明其品質太差了。大紅袍,在武夷巖茶中,算是什麼樣的茶?那可是巖茶中的茶王呀!在很長的時期裡,大紅袍,都是巖茶中金字招牌一樣的存在。
  • 一泡大紅袍、水仙、肉桂能喝到幾種香?
    怎麼還會有骨頭了?」。說到巖茶有「骨頭」的感覺,還有一段有趣的小故事。兩百多年前的一天,乾隆皇帝處理完手邊的奏章,喝到了剛剛進貢的大紅袍,這種味道讓他一見傾心,於是提筆寫下「就中武夷品最佳,氣味清和兼骨鯁」,寥寥幾筆就精準地形容出大紅袍的精妙所在。
  • 大紅袍衝泡疑問解答大放送,走過路過不要錯過!
    那麼問題來了,為何我衝泡的大紅袍不是有酸味就是有焦味呢?或者說為何我衝泡的茶葉有泡沫呢,這些現狀是不是說明我購買的大紅袍是劣質品呢?當大家提出這些質問時,我便知道大家對大紅袍衝泡事項還是一知半解。不過不要緊,今天就為大家解疑答惑。
  • 九龍營養課堂:大紅袍應怎么喝?如何衝泡大紅袍?喝大紅袍禁忌?
    衝泡大紅袍水溫:大紅袍屬於半發酵的烏龍茶,一定要用初沸98攝氏度以上的水衝泡,特別是第一泡,若第一泡水溫低了,不但會影響大紅袍的茶湯濃度和香氣,還會導致大紅袍被泡死,後面泡不了幾泡就沒味道了,按照正常的喝茶速度建議每三泡加熱一次水
  • 大紅袍茶外交|這「半壁江山」,我從小喝到大
    說起武夷巖茶,想必大部分人第一時間想到的一定還是大紅袍。十三妹年輕時,就有人問:武夷山的娃都是喝大紅袍長大的嗎?? ?我自信的回答:當然啦,武夷山四處都能聞到「大紅袍」的味道。接見時,主席送給尼克森四兩小包裝的武夷山大紅袍茶葉,尼克森有些不高興,覺得毛澤東是東方大國的領導人,禮節上卻做得這麼小氣。毛主席身邊的中國總理周恩來,察覺到尼克森的迷惑不解神情,馬上上前解釋道:總統先生,主席把「半壁江山」都送給您了。尼克森聽了更加困惑不解:這是怎麼回事?
  • 走水焙的巖茶,為什麼茶湯會有些渾濁?
    好多沒有真正焙到火的巖茶,泡出來的茶湯都容易帶渾濁,這是怎麼回事?茶湯渾濁,不是好事。因為從肉眼看,就直觀感覺比較髒,有較多雜質。但沒有焙火的茶,泡出來的茶湯略微帶一點渾,那要看具體情況。毛茶的茶湯渾濁,和它沒有進一步精製有關。巖茶的加工,步驟很複雜。
  • 在衝泡碧螺春茶時,為什麼泡出來的茶湯,顯得渾濁不清澈?
    在生活中,我們往往有著這樣的經歷,一杯茶泡好後還沒來得及喝,放在那裡,等想起來時,茶湯竟然變得渾濁難看,甚至還有乳狀的物質析出來,完全沒有了,開始時的明亮清澈。不知道的人還以為茶湯變壞了,應該倒掉,其實不是那樣的,這叫「冷後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