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數據出了:全國房地產市場已到重磅拐點?

2020-12-12 地產情報站

這一年過得真快,好像上次跨年還歷歷在目,這眼看著2019年的12月就已過半。對於房地產行業來說,今年是跌宕起伏的一年,也是暗含生機的一年。

時間從不為任何人停留,跟站長一起看看國家統計局根據1-11月網籤量給出的最新數據,這反映了70個大中城市樓市的真實市場,從中可以看出,市場已經到了一個特殊的點位。

房價到底了

從1月到11月,一線城市方面,北京、上海和深圳新房房價分別上漲1.7%、0.3%和0.2%,廣州下降0.5%。北上深依然在走慢牛,其中北京新房漲得最多,畢竟配套和資源擺在那兒呢。而且因為房屋總價高,潛力大,買房的收益還是比銀行利息和貨幣基金高出許多。

二手房方面,北京和廣州分別下降0.4%和0.2%,上海持平,深圳上漲1.4%。深圳漲得最多,因為深圳是粵港澳大灣區的中心城市,經濟發展速度快,而且政策方面最寬鬆,再加上減免豪宅稅成本大降,漲得多也很正常。

二三線樓市方面,31個二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環比上漲0.2%。二手住宅銷售價格環比上漲0.1%,漲幅與上月相同。35個三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銷售價格環比分別上漲0.5%和0.3%。

從不同城市的總體變化看,樓市冷熱不均,但市場總體穩定。除了深圳,一二線大部分城市二手房價有所回落。這是因為二手房東也得回款過年,或通過賣房再買房改善住房,因此急於出手,導致整體市場降幅較大。可以說目前是今年價格最低的時候,樓市近期已經很難再大幅下降。因為從數據看,房企融資到帳大增,有餘糧了。

房企有餘糧了

為了生存,房企是各有妙招,有的去香港IPO,有的發債劵。

在房地產市場環境並不樂觀的現狀下,今年赴港上市的房企大多為地方性的中小房企。因為現在房企的生存法則就是刷規模,也就是多做項目,提升整體利潤,靠資金推動多周轉保證利潤。如果沒有資金周轉,就沒辦法做大做強,所以很多房企都視IPO為融資妙招。

海外債券方面,12月以來,房企海外融資計劃密集發布。統計顯示,截至12月11日,融信中國、華潤置地、力高集團、佳源國際等多家房企公布的融資計劃金額已超過20億美元。除華潤置地外,房企融資成本普遍較高。

中國指數研究院(下稱「中指院」)統計顯示,1月-11月,房企海外債券發行規模為4603.4億元,同比增長33.6%,較去年全年增長21.8%。為什麼大家都出國找錢呢?這是因為境內融資收緊,房地產行業境內融資門檻大幅提高。

不管方法如何,很多企業確實解決了資金問題。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11月份,房地產開發企業到位資金160531億元,同比增長7.0%,增速與1-10月份持平。其中,國內貸款23013億元,增長5.5%;利用外資161億元,增長57.5%;自籌資金52511億元,增長3.7%;定金及預收款54482億元,增長10.0%;個人按揭貸款24395億元,增長13.9%。

年底全國房子以價換量

總體看,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微漲,銷售金額大漲。可見房子降價走量這招還是很好使的,畢竟消費者都喜歡省錢。

具體來看,1-11月份,東部地區的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山東、廣東、海南10個省(市)商品房銷售面積共58394萬平方米,同比下降1.3%,銷售額共73341億元,增長7.1%。

中部地區,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省商品房銷售面積共42441萬平方米,下降0.3%,1-10月份為增長0.6%;銷售額共30314億元,增長5.6%,增速回落1.2%。

西部地區,內蒙古、廣西、重慶、四川、貴州、雲南、西藏、陝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12個省(市、自治區)商品房銷售面積共41238萬平方米,增長3.8%,增速持平。銷售額共29943億元,增長10.6%,增速加快0.5%。

東北地區,遼寧、吉林、黑龍江省商品房銷售面積共6832萬平方米,下降4.5%,降幅收窄0.5%;銷售額共5408億元,增長3.4%,增速加快0.1%。

總體看,2019年1-11月份,商品房銷售面積148905萬平方米,同比增長0.2%,增速比1-10月份加快0.1%。商品房銷售額139006億元,增長7.3%,增速持平。其中,住宅銷售額增長10.7%,辦公樓銷售額下降11.3%,商業營業用房銷售額下降13.5%。

站長要提醒的是,隨著市場降溫及棚改等政策支持逐漸退出,三四線城市面臨著供需失衡的問題。尤其隨著市場熱度逐漸下滑,購房者觀望情緒變濃,且大部分三四線城市作為人口淨流出城市,本地購買力不足。供應過多疊加購買力不足,導致庫存逐步攀升。

三四線城市宜加快產業結構優化調整,更新產業布局,推動地方經濟發展。開發商宜進一步以優惠促銷來吸引消費者,拉動項目去化率。

房企低調拿地享受紅利

就土地而言,並不是冷到家了,很多房企還是在買買買,只不過速度稍微有點下降。

1-11月份,東部地區的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山東、廣東、海南10個省(市)房地產開發投資共63770億元,同比增長8.3%,增速比1-10月份回落0.1%。

中部地區,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省共投資25102億元,增長9.7%,增速回落0.3%。

西部地區,內蒙古、廣西、重慶、四川、貴州、雲南、西藏、陝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省投資共27455億元,增長15.3%,增速回落0.4%。

東北地區,遼寧、吉林、黑龍江省共投資4939億元,增長8.9%,增速回落0.6%。

截止到2019年11月底,一二線城市合計賣地金額高達3.0285萬億,同比2018年上漲21%,創下歷史新高!其中出現了13個千億賣地城市,刷新歷史同期紀錄,杭州賣地金額最高,達2538億,蘇州賣地1656億,上海1666億。

房企們嘴上說著「市場寒冬來了」,嚷嚷著「活下去」。但行動卻很誠實,很多企業還是在一線、二線城市買爆土地,大幅囤地,坐享未來人口紅利和市場份額。

生意場很流行《孫子兵法》,這招叫兵不厭詐。成功人士之所以成功,就因為人家都是人精,公開說話,有的是專門給競爭對手聽的,有的是專門給吃瓜群眾聽的,調動別人情緒,實現自己目的。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聽大佬們講話也得仔細思量。對於剛需,12月就是房價最低的時候,上車的良機。

#致敬真實2019鯤鵬大會#

相關焦點

  • 2018年全國房地產市場報告
    對於房地產領域進行深度研究,包括總結行業現狀,預測未來政策變化與市場走向等,能夠更好地啟示企業運作。12月27日,貝殼研究院年度峰會「貝殼思享會」在北京舉辦,會上重磅發布了《2018年全國房地產市場報告》。
  • 拐點提前到來?社科院表態:建議兩類城市率先開徵房地產稅!
    其實很多人也注意到一個問題,上述得出的結論主要是以目前每平方米使用面積的月租金和每平方米建築面積房價計算的,而這兩個數值並不會完全固定,存在一定變量,尤其房價!這些年房價變動情況和租金數據對比完全呈現出一條腿長,一條腿短的狀態,房價高成了不用說出口也會達成共識的存在。
  • 2007年末:「拐點論」鼓譟市場
    2007年末:「拐點論」鼓譟市場  用王石的話說,「這次調控不同以往」。雖然目前還未有房地產企業資金鍊斷裂的情況。  在房地產開發商忙於「搶錢」、「圈地」的2007年,國家對於地產業的調控政策,也越來越精準而有力。
  • 從一個鬼城的蛻變:看中國房地產市場基本面的演進
    只要城市化的第一和第二階段尚未結束,房地產的基本面價值的演進就不會結束,人口年齡結構就不是房價的主要影響因素。」鄭東新區的蛻變是許多二三線城市正在發生的基本面演進的縮影。我們在討論資產泡沫的同時,同樣不可忽視中國房地產市場的基本面演進的能量。鄭東新區,建於2000年,距離鄭州市老城區僅隔一條中州大道。
  • 義大利疫情已到拐點 是否能「鬆口氣」了?
    原標題:疫情拐點出現 義大利「松」了口氣經濟觀察網記者歐陽曉紅 義大利是否走出致暗時刻?目前看其似乎「松」了口氣,市場亦比較給力。如果按照義大利官方統計口徑,31日、30日的現有確診(陽性)新增病例則分別為21071648;較27號的4485人現有陽性新增病例,降幅逾五至六成。據義大利衛生部數據顯示,截至3月31日,全國累計COVID-19病例105792人,現有陽性確診病例77635人;治癒15729人;有症狀的住院病例28192人;ICU有4023人;45420人居家隔離;死亡人數12428。
  • 房地產的拐點來了嗎?2019鄭州樓市走向何方
    (原標題:房地產的拐點來了嗎?姜鵬飛表示,自2016年10月,房產市場經歷了「史上最嚴的宏觀調控」,限購、限售、限貸、限價的「四限」之下, 房地產的「高燒」逐漸退卻,市場降溫回歸理性 。鄭州在這兩年嚴厲的調控政策之下,市場已經穩定,在此基礎上, 「2019年限價、限籤可能會有所放鬆。」
  • 2007房地產拐點欲來 小常識:什麼是拐點?
    2007房地產拐點欲來 小常識:什麼是拐點? 房地產門戶房天下   2007-03-13 11:40 「拐點」是一個數學名詞
  • 房價「極點」到來 「拐點論」才具有實質意義
    與數據相反的是,現在部分城市房價下降帶來的「房價出現拐點」論一浪高於一浪,房價是漲還是跌,撲朔迷離。   歲末年初,中國房地產市場在經歷了加息、二套房新政等多輪調控之後,市場格局發生了微妙的變化。耐人尋味的是,某些專家和地產大鱷對樓市「拐點」的解讀。
  • 房地產存量市場相當於三年GDP總和,今年房價會爆發嗎?
    在樓市中,一向有這樣的觀點:房價之所以上漲,是由於住宅市場的供應明顯不足。然而,真想果真如此嗎?事實上,與人們的印象完全相反的是,儘管樓市一直在去庫存,但是中國樓市的庫存卻仍然很高。據凱輝高德總裁談子信的數據,當下中國房地產市場,每年的新房還在以10萬億左右的規模在增長,其中30%繼續成為存量地產。換算下來,目前中國房地產存量市場總面積已經超過100億平方米,資產價值約為245萬億元,相當於我國三年的GDP總和。如果數據屬實或接近真實的狀況,那這算不算另一種產能過剩呢?
  • 瑞穗:中國高增長拐點已現 結構轉型勢在必行
    房地產市場與就業市場是最為重要的兩個指標。自2011年以來,美國房地產市場復甦,今年早期雖受惡劣天氣影響有所反覆,但近來房地產開工、銷售的恢復顯示房地產活動將走出低迷。與此同時,就業市場積極向好是美國QE退出的關鍵指標,5月美國非農就業人口增加21.7萬,好於預期,且失業率降至6.3%,亦是2008年9月來新低。鑑於經濟良好表現,今年量化寬鬆退出步伐加快,且加息也有望提前。
  • 2021中國房地產市場十大猜想
    根據2020年房地產市場的銷售數據和房價表現來推斷,2021年全國範圍內的房價上漲是一定的。 雖然12月的數據還沒有出來,但是基本上可以肯定,2020年房地產市場的銷售面積和銷售金額全部都會創造歷史新高。別忘了,2020年我們國家可是遭遇了百年一遇的疫情衝擊,房地產市場幾乎是完全冰凍了一個月。
  • 引發日本房價泡沫破滅的類似大招出臺,今年是否成為樓市大拐點年
    房地產泡沫是否會破,暫時不得而知。但是,種種跡象表明今年可能是房地產的大拐點年。 看房價是否到達大拐點,首先應該看成交量的變化,先不說城鎮居民戶均住房已經達到了1.5套,住房擁有率高達96%。
  • 信用擴張拐點已現,短期貨幣政策料將維持穩中緊
    分析人士表示,本月數據確認了信用擴張拐點的出現,但社融拐點仍難確認,短期貨幣政策料將維持穩中緊平衡態勢。他們並認為,11月社融數據基本符合預期,信貸總量和結構繼續向好,企業中長期貸款帶動信貸增長。預計今年全年新增貸款規模或略低於20萬億的目標,年內新增社融總量將控制在35萬億左右。數據發布後債券市場保持平穩。
  • 大數據看很火爆的越南房地產市場
    越南房地產市場正全速前進!   越南從2009-2013年房地產泡沫經濟復甦後在經濟蓬勃發展的推動下,房地產價格近年來一直強勁上漲。根據世通海外的數據,2017年第四季度胡志明市一級市場公寓價格在2017年第四季度上漲3.6%。二期市場公寓價格同期同比上漲0.5%。
  • 深圳萬人哄搶樓盤 官方警告:房地產已成金融行業最大「灰犀牛」
    據媒體不完全統計,全國各大城市的房價均較最高點跌幅超過了10%,甚至有的地方跌幅已經超過了20%。而正是在此背景下,全國第一個鼓勵降房價的省會城市就來了,據多家媒體報導,哈爾濱市將公布「樓市新政」——印發《關於疫情期間促進我市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相關政策的通知》,一共14條。
  • 汪志強:保障房拉低均價 輕言樓市拐點為時尚早
    月全國70個大中城市中,有52個城市的新建商品住房價格環比下降,房價持平的有16個,僅2個城市環比上漲。新華社發文稱,各種數據顯示,在房地產調控的持續作用下,全國房價回落的趨勢仍在繼續,房價出現下跌的城市範圍不斷擴大,樓市由升轉降的拐點已經確立,全國性下調通道開啟。(1月19日《每日經濟新聞》)    雖然從環比數據來看,全國整體房價連續3個月下跌,但從同比數據來看,全國70個大中城市中,房價同比上升的城市仍佔絕大多數。
  • 日本房地產市場「冰火」兩重天
    分析人士認為,日本房地產市場呈現出熱冷互顯、「冰火」兩重天的奇特現象。  隨著日本經濟緩慢復甦,東京申辦奧運會成功之後,需求增長,東京房地產市場的銷量與價格逐步回升。特別是日本央行長期實施超寬鬆貨幣政策,導致近年來日本大城市房價的上漲勢頭加快。
  • 日本房地產市場大起大落的終極邏輯-虎嗅網
    從數據上看,2010年城市化率是90.7%,比第一次危機爆發時城市化率明顯提高。實際上,第二次危機後,特別是2000年城市化率大幅提升,主要在於行政區劃調整和町村老齡人口去世造成的被動提升,而非人口真實流動,無法形成有效需求,房地產市場仍無起色。
  • 透過數據看房地產發展與中國經濟的矛盾
    通常學界認為,基尼係數0.4是警戒線,一旦基尼係數超過0.4,表明財富已過度集中於少數人。我國的貧富差距主要原因集中在城鄉之間、地區之間發展不平衡。這也是導致房地產市場分層的根本原因。4、從房價收入比來看,2018年全國房價與家庭收入中位數比11.5,一線城市深圳高達35左右,位列世界前三無疑。二三線城市比肩洛杉磯。
  • 人口質量決勝未來——地產大數據之人口結構篇
    最後一部分我們結合大數據和人口普查數據,對全國重點50大城市的人口年齡結構進行了排序,擁有更好人口年齡結構的城市,將會在地產市場擁有更強的支撐。對於房地產行業,人口年齡結構變化的影響有:1、置業人口(25-44歲人口)見頂對開工投資會產生壓制;2、新房市場增長的主要推動力來自於置業人口增長,但會隨著貨幣因素強化,人口結構及經濟基礎好的市場擁有更好的韌性;3、置業人口回落對應增量下降後,存量房市場迎來較大的拓展空間;4、人口越「年輕」,購房加槓桿空間越大;5、置業人口拐點不一定對應房價拐點,但我們統計大周期中大多數經濟體撫養比和房價呈現強負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