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天皇立儲儀式,唐朝服裝搶鏡,有孩子為何還要立弟弟為皇儲?

2021-01-08 聞舞視界

8日,在日本東京皇宮進行的天皇德仁立儲儀式,吸引了很多國內網友關注,特別是日本天皇德仁、皇后雅子,以及儲君皇太弟秋筱宮和紀子妃的唐朝服裝,更是讓大家有一種看宮鬥劇穿越的微妙感覺。

確實,作為全世界唯一傳承了2000多年且從未更替的日本皇室,很多儀式和裝束仍保持著我國唐朝時期的規範,正因如此,在今天看來,我們才覺得既新鮮又陌生,甚至在旅遊界還流傳著看唐朝去日本的說法。

立儲儀式作為始自去年4月底,上皇明仁「退位禮正殿之儀」、「天皇繼位」等一系列皇室換代儀式的一部分,原本定於今年4月份進行,但恰逢疫情被迫延期至今,而且規模也從原定的350人規模,縮減至不到50人,並且取消了原定的「宮中饗宴之儀」及公眾籤名簿。

多說一句,即便是在傳承了126代的日本皇室,相比於立太子這種常見的皇位繼承方式,立弟弟為儲君的情況也非常少見,在日本憲史上更是首次出現。

不過,很多網友看完日本天皇的立儲儀式後,也非常困惑,天皇德仁有女兒敬宮愛子內親王,為何還要立弟弟秋筱宮文仁親王為皇嗣呢?今天,就來跟大家說說日本皇室的傳承問題。

立儲儀式在日本皇室的正式叫法為「立皇嗣宣明之儀」,是日本皇室正式向外界宣告下任天皇繼承人的儀式。跟大家熟悉的歐洲王室男孩女孩都是傳後人不同,根據日本皇室戰後制定的《皇室典範》規定,日本女性皇族無法繼承皇位,成年後也不像男性皇族能創設宮家,而降嫁後便自動脫離皇籍成為平民。

也就是說,在日本皇室,只有男性皇族才具備天皇的繼承人資格。由於日本皇室人丁不夠興旺,特別是在明仁天皇時期,皇太子德仁和弟弟秋筱宮都遲遲沒有兒子,一度令日本皇室傳承人問題成為焦點,進而引發了女性皇族能否繼位的爭議。

隨著秋筱宮文仁親王和紀子妃第三胎生下了悠仁親王,日本皇室的繼承人問題才得以緩解,不過,關於是否允許女性皇族繼位的爭論卻沒有中斷,雖然此前的皇太子、現在的天皇德仁支持女性繼位,但秋筱宮一直秉持反對態度,至今,女性皇族繼位依然無法通過。

正因如此,日本皇室的繼承人也非常匱乏,特別是與動輒幾百人甚至上千人擁有繼位資格的英國王室不同,現在具備日本天皇繼承資格的只有三個人。除了剛剛通過立儲儀式,被天皇德仁指定為儲君的第一順位繼承人秋筱宮文仁親王,第二順位繼承人就是文仁的兒子悠仁,他也是日本皇室唯一的未成年男性皇族。

第三順位繼承人就是上皇明仁的親弟弟、天皇德仁的親叔叔常陸宮正仁親王,正仁親王生於1935年,如今已是85歲高齡,連出席立儲儀式都得坐輪椅亮相,而且至今沒有子女,不出意外的話繼位可能性幾乎為零。

由於繼承人缺乏,延續2600多年歷史、傳承126代的日本皇室迫不得已之下,甚至對繼承人的出訪做了特別規定,嚴謹文仁和悠仁父子同時搭乘一架飛機。這一點看似是外界對日本皇室的調侃,卻在去年文仁與悠仁出訪歐洲時得到了確認,父子兩人分乘兩班飛機抵達,印證了外界的這一說法。

如今,日本天皇在國民心目中的地位雖依舊很高,但在二戰後天皇的絕對統治權和最高統帥地位卻被剝奪,只具有象徵性意義,且沒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不受日本的戶籍法律管理。

相關焦點

  • 天皇年輕力壯,為何就迫不及待立5歲女兒為皇儲,接著傳位給她
    日本皇族對天皇傳位有著嚴格的制度,一般是傳男不傳女,傳內不傳外,傳大不傳小。因此在天皇史上,女天皇屈指可數。但是,日本歷史上的明正天皇,卻在5歲之時就繼承了皇位,這是怎麼回事呢?再生幾個孩子,都是沒有困難的。因此,興子出生後不久,便被封為興子內親王。興子的母親德川和子,是德川幕府第二代將軍德川秀忠的女兒。也就是說,她是德川家康的孫女。當時的日本皇室混得很不得意,不光有名無權,還窮困潦倒。因此,只能靠有實力的大名獻金度日。
  • 日本皇宮舉行儀式 宣告天皇弟弟為第一皇位繼承人
    「立皇嗣宣明儀式」,正式宣告現任天皇的弟弟秋筱宮文仁親王為第一皇位繼承人。  綜合日本《朝日新聞》等媒體報導,當天,日本天皇德仁正式向國內外宣布了秋筱宮文仁親王為「皇嗣」的地位,而秋筱宮的長子悠仁則成為第二皇位繼承人。日本皇族代表、首相菅義偉等數十人出席儀式。
  • 日本天皇攜皇后出席活動,弟弟文仁變「皇太子」,未來或有女天皇
    自從今年5月繼承登基為日本新天皇后,相比皇太子時期,德仁和皇后雅子出席的皇室活動屈指可數。今天,日本天皇德仁和皇后雅子就乘坐火車,離開了東京前往新潟縣參加日本國家文化節。據了解,德仁天皇活動減少的原因主要是身份的變化,此前他作為皇太子承擔的皇室公務活動,已經轉移到了承擔皇儲職責的弟弟秋筱宮文仁親王身上。當天,日本皇后雅子著裝幹練,搭配的紗巾也非常有韻味,與德仁一起微笑著同送行人群打招呼,毫無架子。1960年2月出生德仁,上皇明仁與上皇后美智子長子,昭和天皇的孫子。
  • 趙匡胤明明有兒子,為何就不立兒子為太子?反而把皇位給弟弟?
    大家都知道,趙匡胤死後,弟弟趙光義繼承皇位,是為宋太宗。有人就產生一個疑問,為何趙匡胤不立自己的兒子呢?趙匡胤一共有四個兒子,長子滕王德秀,次子燕王德昭,三子舒王德林,四子秦王德芳。趙德秀和趙德林都早夭,所以實際上趙德昭就是長子,趙德芳就是次子。
  • 日本天皇繼承人僅剩2位,為保血脈延續,皇儲和王子分開乘坐飛機
    而他們因為皇位引發的鬥爭,皇帝也是十分憂愁,晚清同治因為太年輕沒有留下什麼孩子,但是他卻有著許多的親叔叔,並且他的親叔叔都有著許多的兒子。古代之中,皇帝立儲是一件非常麻煩的事情,可這件事情放在日本就不一樣了,因為在日本,他們往往愁的是沒有兒子,到了這一代的時候,除了天皇本人之外,男性的繼承人也就只剩下兩個,他們為了能夠保證皇室的血脈,甚至謹慎到出行都要兩個人分開乘坐兩架不同的飛機。
  • "正大光明"匾關乎皇帝立儲 雍正藉此秘密立乾隆
    由於不少影視劇中對藏於這塊匾後的秘密立儲匣多有渲染,因而使「正大光明」匾平添了很多神秘色彩。「正大光明」四個字源自何處?清代順治皇帝為何在乾清宮題寫這塊匾額?清代有幾位皇帝是秘密立儲的?「正大光明」匾的後面置放過幾次秘密立儲匣?  「正大光明」語出何處?  乾清宮自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後,沒改宮名,延續至今。
  • 雍正為什麼要秘密立儲?『正大光明』匾後放置過幾次立儲匣?
    歷史上,在雍正發明秘密立儲的制度以前,皇位一般都是遵從嫡長子繼承制。所謂的嫡長子繼承制,就是必須由正妻所生的長子繼承皇位。可是如果嫡長子的才能不是很強,而其他庶出的皇子由頗有才幹的時候,就會出現爭奪皇位的殘酷戰爭,如唐朝的李世民與李建成。
  • 日本第一位女性天皇推古天皇,為擺脫蘇我氏控制朝政立聖德太子
    日本第一位女性天皇推古天皇,為擺脫蘇我氏控制朝政立聖德太子日本在中國秦漢以前,全國分為百餘個小國,部落族長一般稱為王。日本第一個女王卑彌呼即為倭奴闊女王,倭奴國國王稱王而不稱「天皇」,這可以後漢光武帝時,倭奴國王派使進貢,光武帝賜於金印「漢委奴國王」為證;後來倭奴國與狗奴國為爭奪地盤,進行了激烈的戰鬥,結果兩敗俱傷。卑彌呼女王死後,由卑彌呼的同族女子繼承王位,即日本第二個女王。
  • 乾隆為何不願立太子?有三點理由 最後一個原因讓他痛心
    雍正秘密建儲制度實踐的結果,就是在他臨終時開啟鐍匣,宣布皇四子弘曆為皇太子,即後來的乾隆皇帝。雖然雍正自稱秘密建儲有很多好處,但對天下臣民來說畢竟是新鮮事物,大家總覺得流行了幾千年的立太子制度才是正道。為了讓眾人接受秘密建儲制度,乾隆也是向大家反覆解釋,頗費了一番心思。
  • 活動預告 | 日本人為什麼依舊需要天皇?
    但農家出生的人能當上天皇嗎?也就是說菅義偉如果放棄當首相,他能繼任日本的天皇嗎?顯然不能。那為什麼不能。因為天皇家是萬世一系的。但真得是萬世一系的嗎?從第一代的神武天皇到今天的第一二六代的德仁天皇,都出自一個血脈嗎?顯然不是。但非天皇家的人為什麼又能當上天皇?從這一意義上說將來日本天皇家,也能讓外來人當天皇嗎?顯然又不能。那天皇家將來怎麼辦?
  • 日本削減新天皇即位禮饗成本:減人減場 採用立餐
    【觀察者網 綜合報導】據日本共同社11月20日報導,日本政府20日在首相官邸召開了討論皇位繼承等一系列儀式細節的「儀式典禮委員會」(委員長為首相安倍晉三)第二次會議。為簡化新天皇即位後招待國內外賓客的「饗宴之儀」,會議決定與上次相比將縮小出席者範圍,部分採取立餐形式並減少場次。其目的在於減輕皇族的負擔。會議還決定,向國民展示新天皇即位的巡遊「祝賀御列之儀」所用車輛將新購安全性能優異的敞篷車。
  • 康熙皇帝立下皇太子弊端很多,但是他為什麼還要立下皇太子
    所以我講第三個問題三,癥結所在,我總結了四條,我們一塊看一看可以討論第一康熙立儲諸多弊端。寧康幾歲?虛歲兩歲,周歲才一歲,您就給他立除了,他得病死了怎麼辦?他後來得了腦炎傻了怎麼辦?得了小兒麻痺殘疾了怎麼辦?都是不可預料的,而且你康熙那時候歲數也不大,你這時候你就立皇太子,立了之後你就廢。
  • 日本皇宮舉行儀式,宣告德仁天皇弟弟為第一皇位繼承人
    海外網11月8日消息,當地時間8日上午,日本皇宮舉行「立皇嗣宣明儀式」,正式宣告現任天皇的弟弟秋筱宮文仁親王為第一皇位繼承人。綜合日本《朝日新聞》等媒體報導,當天,日本天皇德仁正式向國內外宣布了秋筱宮文仁親王為「皇嗣」的地位,而秋筱宮的長子悠仁則成為第二皇位繼承人。
  • 娶侄女為後,搶侄子皇位,從「壬申之亂」看日本皇位繼承有多亂!
    在663年(天智天皇2年)的白江口之戰中戰敗後,當時天智天皇開始全面向大唐的學習,天智天皇推行大化改新,並參照《唐令》頒布了《近江令》,這也是日本走向法制化道路的開始,在日本發展史上有著重大的歷史意義。在672年,天智天皇病逝前,關於天皇的皇位繼承人有兩個人選:一個是自己的親弟弟大海人皇子,另一個是自己的兒子大友皇子。
  • 日本政府宣布將於11月舉行天皇「立皇嗣之禮」
    秋筱宮親王在接受採訪(圖源:NHK截圖)去年(2019年)10月22日,日本天皇德仁在東京舉行即位典禮,日本正式進入「令和」時代。而事關天皇皇位第一順位繼承人的立「皇嗣」典禮時間卻一直懸而未決。據日本廣播協會(NHK)報導,日本政府近期宣布,將於本月8日召開了儀式委員會議,正式確認天皇弟弟、秋筱宮親王立「皇嗣」的儀式時間為11月上旬至中旬。「立皇嗣之禮」是秋筱宮親王成為日本天皇皇位順位第一繼承人的儀式,原定於今年4月舉行,但由於新冠肺炎在日本蔓延,日本政府決定延期舉行儀式。
  • 清廷立皇儲的傳位詔書放置於正大光明匾後,就不怕被偷換了嗎?
    清廷立皇儲的傳位詔書放置於正大光明匾後,就不怕被偷換了嗎?首先要說明,清朝皇帝的傳位詔書,放在正大光明匾後面,就是秘密建儲制度。這有象徵意義,因為正大光明四個字是入關後第一個皇帝順治手書,代表了清朝正統,而正大光明四個字也代表了大公無私,光明磊落。這道詔書是要在皇帝臨終或者突然死亡時公布的,所以存放的地點必須明確,不能是個誰都找不到的地方。也不能僅有一兩個人知道,否則詔書是真是假誰也說不清楚。故而,無論詔書放在哪裡,都是眾人皆知的,那就都有被替換的可能。
  • 064 嵯峨天皇:不僅僅是文藝範兒的天皇
    前文提到,平城天皇於810年退位,由於當時神野親王是皇太弟,所以即位成了天皇,國號是「弘仁」。嵯峨天皇在位的時候,認為唐朝各方面都是先進的,因此大力提倡學習唐朝。首先,宮廷儀式、服飾都改為唐式;其次,公文全部使用漢文;甚至於錄取官吏的考試也都用中國的漢詩文作為寫作內容。
  • 日本天皇御用「黃櫨染御袍」染色配方來自我國唐朝
    日本天皇御用「黃櫨染御袍」日本當地時間22日下午1時許,德仁身穿傳統服裝「黃櫨染御袍」,登上象徵皇權的「高御座」,由古裝侍從呈上作為皇位象徵的劍和璽為何是看似土色的「黃櫨染御袍」而不是正黃古代帝王專屬的「黃袍」,在大眾印象中通常是如黃金般的亮黃色,不過日本德仁天皇即位時,就穿著一襲看似土色的「黃櫨染御袍」,讓人好奇為何日本的「黃袍」不是正黃色?黃櫨染御袍看起來不太像是「黃袍」,反而更偏向赭色或橘色。
  • 誰會是下一任天皇?日本曝重要決定,引全球矚目,天皇繼任者已定
    眾所周知,天皇是日本二戰中的頭號責任人,在天皇的驅動下日本橫掃亞洲,犯下了無數滔天罪行,然而在二戰結束之後,天皇不僅逃脫了審判,天皇制還在日本得以保留下來。直到今天不少日本人還是十分敬重天皇,今年5月份,日本德仁天皇在位於東京的皇宮舉行了即位儀式,成為了日本第126代天皇,日本也正式迎來了令和時代。
  • 天皇制度為何能在日本延續兩千五百多年?又是誰讓天皇走下神壇?
    日本是最古老的君主制國家之一,這種制度至今仍在延續。那麼,天皇制度為何能在日本延續兩千五百多年呢?答案要從很久很久之前說起。據說,日本的第一位天皇登基於公元前660年。他的諡號是神武天皇,是太陽女神—天照大神的後裔。自日本誕生以來,天皇的身上就籠罩著一層神話色彩,日本民眾視其為神靈的化身,認為其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