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福安——漉土鰍(撈泥鰍)

2020-12-21 福安新聞網


炸泥鰍

     福安新聞網(楊昌長)

撈泥鰍,福安方言叫「漉土鰍」。

  兒時的我,到田裡漉土鰍,一般都選在芒種至立秋的幾個節氣,因這時的土鰍相對肥碩,吃起來肉質鮮美、口感甚佳。秋分過後,土鰍「騰籽」(排卵)後大都骨瘦如柴,味道便大打折扣了。

  正午時分,是漉土鰍的最佳時辰。俚語說:「當晝(正午)日頭只曬頭,半晡(黃昏)日頭曬屁股」。日頭曬頭頂有鬥笠遮擋,日頭曬屁股及身上卻沒法遮攔。午時,土鰍大都遊到稻田間的冷水坑(山泉眼)裡避暑,而與山澗毗鄰的稻田裡的土鰍,還會在田塍水口順流而下,潛在坑澗邊沿的水草下面納涼。這時,你去漉土鰍,下手便不費多少周詳。

  漉土鰍,兒時的我常找一小夥伴做搭檔,因有個照應,漉土鰍便事倍功半。是時,我們便頭戴鬥笠,手拎笊籬、畚箕和水桶向田間進發。到了田塍,我們便將褲管挽到大腿上,小心翼翼地下到田裡,瞅準冷水坑,將笊籬伸進去,並迅速地漉起,見笊籬上有土鰍,便立刻倒入水桶中。有時,田裡的土鰍不多,我們就跑到與稻田挨著的坑澗邊,將畚箕布在澗水流經的水草下沿,然後一手抓畚箕,一腳朝上邊的水草徑直捅去,土鰍受驚嚇後便向下逃竄而竄進畚箕裡,我們冷不丁將畚箕撈起,土鰍便在箕中噼噼啪啪地跳著舞呢。每次漉土鰍,我們不但漉到了「戰利品」,而且也漉到了特有的童趣。當然,漉著、漉著,偶爾也有丟盔棄甲、落荒而逃的時候,那就是在坑澗裡漉到了水蛇,那東西雖無毒,但挺嚇人的,兒時的我看到它還是難免毛孔悚然。

  土鰍漉回家,最高興的莫過於我的父親了。他能喝幾盅老酒,土鰍燉蛋、土鰍煮麵,是他喜歡的下酒菜。在草臺戲班呆過的父親,用老酒和土鰍打牙祭後,晚邊便會乘著幾分酒興教我唱閩劇,什麼「小姐呀,落難吶!」、什麼「公子哎,相救啊!」嘰嘰呀呀的。兒時的我,總是搞不清什麼《江湖疊》、《雙蝴蝶》等閩劇曲調的。「文革」開始,上述靡靡之音是不讓唱了,父親就改教我唱京劇,「臨行喝媽一碗酒,渾身是膽雄赳赳」之類,是父親必教的曲目。由此,因了土鰍,我居然和樣榜戲中的主要人物幾乎都攀上了「親戚」,以至今日,偶爾亮相於卡拉OK,我還能哼上幾句。

  如今,鄉村也和城市一樣,提倡起了環保、生態、低碳,田間劇毒農藥不讓下了,土鰍又逐漸多了起來,尤其是高山農田禁施農藥,那裡原生態狀態下自然繁衍的土鰍,讓人瞅著,實在令人為之嘴饞哩。

福安新聞網www.fa-today.com 

相關焦點

  • 舌尖上的福安——黃花菜
    原標題: 舌尖上的福安——黃花菜  網絡圖片     福安新聞網(楊昌長)「快來嘍,快來!不然,黃花菜都涼了!」這種被廣泛用作催促的幽默語言,恐怕誰都「領教」過。然調笑歸調笑,這句話可從另一個層面說明了黃花菜確實很好吃,確實很受人們舌尖的「青睞」呢!  黃花菜,又稱「金針菜」,福安的農人喚它「金針花」。其實,黃花菜的正名(學名)謂「萱草」,雅名叫「宜男草」。萱草,你若是中醫世家,可以肯定「誰人不識韓荊州」。它屬百合科,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
  • 舌尖上的福安——紅糖花卷
    福安紅糖花卷形似春卷,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街頭特色小吃。其獨特的風味十分誘人。
  • 舌尖上的福安——跳跳蝦
    > 紅的辣椒、綠的香菜、白的姜蒜……這盤菜端上桌的時候,顏色煞是好看,而最神奇的是,浸泡在這些佐料裡的一隻只蝦,竟然都是活著的,有個別身強體壯精力旺盛的,還不停地彈跳起來,讓食客們嚇上一跳
  • 舌尖上的福安——穆陽扁肉
    穆陽扁肉又名餛飩,它肉皮薄、色鮮、粒實,吃上一口,感覺味道鮮美、而且富有潤性。早在上個世紀30年代就已經很有名氣了。教您製作:敲肉泥的瘦肉要鮮要純,不能帶有點滴的肥塊或膜片;在肉泥加工上,要用棍棰敲打;另一方面,用棍棰敲打不會切斷豬肉細胞,而是擴大細胞間的距離,有膠勁,口感特別脆嫩有味。
  • 舌尖上的福安——撩麥餈
    資料圖     福安新聞網(楊昌長)「夏至至,撿麥穗;兌光餅,撩麥餈」。這首耳熟能詳的兒歌,至今還迴響在我記憶的深處。  當硬鐵鐵的麥粒放到牙間嗑出咯嘣的聲響時,麥子便從真正意義上「粉墨登場」了。這時,兒時的我,最大的企盼就是到麥田裡去撿麥穗。  撿麥穗,跟在農民叔伯屁股後邊,左顛顛、右顛顛,巴不得他們粗心少長眼,落下的麥穗鋪滿田。實說在的,在人民公社時期,不少人出工不出力,布田(插秧)龍弄舌(不整齊),割麥打水射(很毛草),落了麥穗不可惜,樂得我等看著籮筐裡的麥穗匝密密。
  • 【味覺武夷】舌尖上的閩北美食:泥鰍燉芋子
    泥鰍個大肉肥,在山泉中吐出雜質,然後冼淨、瀝乾下鍋,煮泥鰍要冷山泉水下鍋,文火慢燉,這樣的泥鰍肉質鬆軟,口感特好,還可以逼出雜質,泥鰍燉半小時後把表面的雜質撈淨,先出鍋。芋子要選紅芽芋,紅芽芋產自排水、透水性能好的沙壤土。芋子洗淨,煮爛後剝皮,切塊。泥鰍和芋子煮熟後,先用鐵鍋,倒入土豬油,然後加姜蒜蔥,文火炒香後倒入沙鍋。
  • 臺灣老師傅首次披露臺灣泥鰍品種來源及選育歷程
    臺灣泥鰍顧名思義,引自於臺灣,雖這一品種在國內養殖雖已漸成規模,但業界對這一「漂洋過海」而來,跟傳統土鰍體型差異巨大的品種確切來源,卻一直沒有明確說法「其實20多年前,經過一年半的養殖,這種泥鰍也是僅手指那麼大」,上世紀90年代初便開始在臺灣養殖和選育泥鰍的陳文欽,見證了這一品種二十多年間,從指頭大小到如今4-5兩一條的演變歷程。陳文欽回憶,其實臺灣泥鰍的來源,並不像傳說那樣複雜,臺灣當初養殖的泥鰍,其實也是從大陸引進,且比較常見的品種——大鱗副鰍。二三十年前,經過十幾個月的養殖,這種泥鰍在臺灣也只有手指般大小。
  • 江蘇連雲港西山村泥鰍養殖塘水源汙染 每天能撈出死泥鰍數斤
    江蘇連雲港西山村泥鰍養殖塘水源汙染 每天能撈出死泥鰍數斤2014-04-22 14:22:00  水產養殖網中國江蘇網        瀏覽量: 1972 次 我要評論 &nbsp&nbsp&nbsp&nbsp&nbsp「我們是雲臺街道西山村的泥鰍養殖戶
  • 舌尖上的閩北美食:泥鰍燉芋子(內附做法)
    如今田裡沒泥鰍啦,也幾十年不下田捉泥鰍了,但小時候從奶奶那裡學來的手藝——泥鰍燉芋子有機會還是會展示展示的。泥鰍熬豆腐(或芋子),浦城人戲稱為「浦城佛跳牆」。這道菜的基本程序是:將泥鰍撈到沙鍋上,加上豬油、料酒、姜、蒜頭、辣椒、醬油等佐料,用文火燜,再加入芋頭或豆腐,加桂葉為香料,再煮即可。
  • 今日菜譜:石鍋泥鰍、豆豉剁椒蒸泥鰍
    1、有活力:泥鰍被撈起時,如果掙扎有力,反應強烈,則說明是鮮活的。2、眼睛凸起:眼睛凸起、澄清有光澤是有活力的好泥鰍。表皮呈青色,有透明黏液,且呈現出光澤的是鮮活的泥鰍。眼睛凹陷,魚皮黏液乾澀無光澤的,可能已經不新鮮了。
  • 泥鰍的功效 泥鰍這樣吃容易中毒
    泥鰍大家應該很熟悉吧,小時候一到下雨天水溝裡就會出現很多泥鰍,那時候都沒人吃不過現在吃泥鰍的人越來越多了。大家知道泥鰍的營養價值有哪些嗎?泥鰍的食用方法又有哪些呢?感興趣的朋友請看以下內容吧。泥鰍的功效瘦身養顏泥鰍的營養價值很高,首先就體現在它有瘦身養顏的作用。每100克泥鰍中的蛋白質高達19-22克,高於一般的草魚、鯽魚、鯉魚等常見魚類。泥鰍的脂肪含量很低,每100克中僅有3克左右。
  • 【舌尖上的福安】銅臉鐵底棉花心——繼光餅製作全過程
    在福安,「繼光餅」這種傳統叫法在福安仍然保存著。在我市的街邊小巷裡常能見到燒餅作坊,當中也不乏世代家族式老店,所燒的繼光餅原料僅用麵粉、鹼面、鹽巴等,是名符其實的健康食品,深受當地男女老少的喜愛。
  • 湯湖村溫泉 漉菜最佳時
    每天清早,葉南漁村的朱師傅,駕駛著機動三輪車,到圩鎮上收購當地的「矮婆菜(芥菜)」,載回漁村後晾曬,下午拿到附近的湯湖村,在溫泉水源頭 「漉」,完成「殺青」的步驟,然後連同溫泉水載回去再浸泡,待第二天華麗地轉身為客家「
  • 【舌尖上的渝北】「嘿食撈」火鍋,招牌菜是一根鴨腸!
    【舌尖上的渝北】「嘿食撈」火鍋,招牌菜是一根鴨腸!蔣婧 攝紅彤彤、油亮亮的火鍋翻騰著將嫩粉色的鮮鴨腸輕輕涮幾下一根根微卷的鴨腸裹挾著湯鍋的麻辣鮮香香味濃鬱的鴨腸讓人垂涎欲滴再沾上點辣椒麵兒
  • |拾味|福建福安
    福安人吃七層糕喜趁熱吃,故需將七層糕上覆上毛巾保溫,外面再蓋上塑料布防水,封個嚴嚴實實、密不透風。當有人要買七層糕時,便掀開覆蓋在七層糕外的毛巾和塑料布,也不秤斤論兩,全憑手感,用刀切下一小塊來。切下來的七層糕頂面呈菱形,底邊和高都約為6釐米,細數七層糕的縱剖面,果然可以數出七層來,底下兩層為紅色,第三層白色,第四層紅色,第五層白色,第六七層又是紅色,最頂上的第七層灑有芝麻。
  • 福建福安獨一無二的美食,舌尖上的滑動,勾起心中最深的記憶
    福安是位於福建省的東北部,因此在福建都是有著各種各樣的特色小吃,當你在體驗之後,都會讓你感受到這是近期最讓人幸福的一件事情,如果你去福安吃過這幾道 ,那麼你一定是特別幸福的人,但對於沒有去過的人來,等疫情結束之後,你的幸福也一定會來臨。
  • 三明沙縣芋餃登上《舌尖上的中國3》 看得你i直流口水
    因為時隔四年,讓萬千吃貨期待的《舌尖上的中國3》終於暖心回歸!  在近日播出的《舌尖3》第7集中,被三明人寄予厚望的沙縣芋餃終!於!出!現!了!  芋餃的皮本身無味,但非常軟彈,包入豬肉丁、蔥、香菇、筍乾還有紅菇,煮出來外韌內軟,鹹香軟糯。  說起沙縣美食,芋餃讓大家垂涎,但咱沙縣的各類傳統小吃更是不在話下!
  • 你會做好吃又美味的泥鰍嗎?
    泥鰍,屬鰍科泥鰍屬。對於大部分人來說,可能平常很少食用,泥鰍被稱為"水中之參",生活在湖池,是營養價值很高的一種魚,它和其它的魚不相同,無論外表,體形,生活習性都不同,是一種特殊的鰍類。那麼,泥鰍怎麼做才好吃呢?下面跟大家分享一下泥鰍的價值和幾種做法。
  • 福建福安的中秋餅,味道香酥,讓人念念不忘!
    但在廣式月餅流行的當下,福建福安人卻依舊鐘情著祖祖輩輩流傳下來的老味道。福安人習慣稱「月餅」為中秋餅,在中秋節這天,只有吃上最正宗的傳統中秋餅,才算過個完整的中秋節。福建福安的中秋餅,味道香酥,讓人念念不忘!小時候這麼大的一塊中秋餅,只有在中秋節的時候才能嘗得到,幾個小夥伴一起分享,一起嚼著甜甜的豆沙餡,鼻尖縈繞著芝麻的香味,這是小時候的記憶,也是我們對時光的美好回憶。
  • 葉南溫泉漉菜有來頭
    ●陳偉  據文史資料記載,唐宋時期,漢人先民從北方中原遷徙至粵東山區興寧,在葉塘山區一帶發現天然地上溫泉,人們開始運用溫泉進行食養,其中附近磐安圍有一個讀書人把剛收割的青菜拿到溫泉進行浸泡(古話稱「漉」),然後放在稻草編織的草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