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從歷史中走來,歷經千年風雨仍嫻靜婉約,風採依舊

2021-02-06 康巴漢子

京都,世界上最富有文化氣息的古城之一。擁有17處聯合國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1600多座佛教寺廟和400多座神殿。走到這裡有種蒼山如碧海,村莊似夢境的感覺。在這裡,時間仿佛就此凝固,大街小巷都遺留有唐人的浪漫,宋人的精緻,唐風宋韻似乎在這裡停住了腳步。

歲月的痕跡浸潤著街邊和式小木屋,那淡黃色的竹簾、精緻的門窗、散發出暖意的和紙燈籠,都是那麼精緻而匠心獨具。以自己獨有的格調訴說著過往歲月的變遷。夏風拂過,風鈴沙沙乍響,邊角磨損的窗簾被風吹起,房屋內不知有多少風情故事掩映其中。

走在京都悠長的街巷中,不論走到東西南北哪一條街,都能發現花木蔥蘢而古色古香的木房,錯落有致又極具美感。白川、清水、有禪、花見小路,無數用中文寫就的街道、招牌四處可見。小巷深處古書店內,中國的四書五經也能看到。一瞬間仿佛時間就此凝固,這裡是京都還是長安。

千百年前,日本多次派遣使者來中國長安,學習中國文學、天文、地理、服飾等,深受唐、宋文化的浸泡與薰染。於是便有了這座充滿唐風宋韻如詩如畫般的美麗城市,如同夢回唐朝一般。

京都,對歷史深懷敬意,對現代文明絕不盲從,因這裡有千年的美麗,渾然天成的風採,古香古色就是這裡的特色。時光流轉,歷經千年繁華,棲居在這裡的人們至今依舊帶著唐人的浪漫,宋人的風採。這裡的一切依舊是那麼祥和那麼安然。

京都,從歷史中走來,歷經千年風雨仍嫻靜婉約,風採依舊。

康巴漢子:康平,藝術評論家。近年來,專訪過國內數十位藝術名家,撰寫出近百篇影響廣泛的人物專訪和書畫藝術評論刊發人民曰報海外版、中國改革報、中國書畫報、中國收藏家、中華老字號、中國文化與產業、收藏與投資、香港中外美術研究等報刊雜誌和各大主流網絡媒體上,把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傳播到海內外,他被京城藝術評論界譽為"用優美文字去講述一個藝術家故事的人。」

相關焦點

  • 探訪跨越千年依舊韻味十足的京都
    這裡便是跨越千年依舊韻味十足的京都,也是《源氏物語》曾經恢宏上演的歷史舞臺。那些才子佳人纏綿悱惻的情愛故事,那個風雅絕倫、紛華靡麗的平安時代,如今就隱匿於這旖旎的山水之中,等待著我們去探尋和聆聽。廬山寺的中庭再現了平安時代庭園的旨趣,6月至9月綻放濃紫色的桔梗,佐以白砂、綠苔和古松,造就出小說中描述的美人居。
  • 洛陽古剎白馬寺,歷經千年輝煌依舊,狄仁傑墓冷清無人
    千年古剎白馬寺雖然歷經了千年的風霜,但是依舊輝煌,遊人絡繹不絕。圖為白馬寺內的古樹,傳說是玄奘法師親手所種,歷經千年風雨,健壯不在。樹幹被管理人員用木頭頂住,但依舊枝繁葉茂。圖為寺內的玄奘法師銅像。玄奘為探究佛教各派學說分歧,於貞觀元年一人西行五萬裡,歷經艱辛到達印度佛教中心那爛陀寺取真經。
  • 石室中學,承載千年歷史的古韻校園
    石室中學,這個歷經兩千多年的學校,依舊在成都這個千年古都中熠熠生輝。兩千多年前,漢晉帝時期,文翁任蜀郡太守,他看到蜀地的人民缺少教化,頗有蠻夷之風。於是他開辦官學,教化百姓。時過境遷,轉眼間,歷史更迭變換,多少朝代興衰,都如過眼雲煙,可石室,依舊屹立在城市中央。它從遠古走來,帶著歷史的風採。兩千多年,它從未停止過辦學和教育。兩千多年,它從未遺忘過初心。
  • 歷史裡的京都,千年建築的靜默史
    ——夏目漱石《虞美人草》在所有人眼中,能代表日本的不是首都東京,而是「千年之都」京都。古稱平安京的京都,名字裡便流淌著歷史的古樸與厚重。歲月更迭,京都猶如一壇陳釀,在時光的浸潤下越發醇香,充滿了古典的韻味。
  • 從歷史走來的千年之莒
    蜿蜒流淌的沭河,滋養著莒國故地千年生息與繁華,如今,這個飽經滄桑的歷史文化古城正向世人展現出獨一無二的文化魅力。想全面地了解莒地的歷史文化,非莒州博物館莫屬。莒州博物館解說員 王媛媛:根據《史記》中的記載,劉勰早年家境比較貧寒,7歲的時候,父親去世,20歲的時候,母親也去世,所以,他這一生也是歷經了諸多坎坷。早年,他對知識的渴求也體現在他四處遊學求學的這個經歷當中。
  • 探尋聊城水上古城,感受千年歷史演變
    被稱作「鳳凰城」的聊城水上古城,是一代代聊城人對外口中自豪的名片,也是聊城獨一無二的標誌。歷史的車輪在這一片氤氳千年華夏文明的土地上走過,一層又一層的歷史印記中,水上古城依然傲立於此。,風採依舊,感受這些照片背後一段經歷,一段故事的風雨。
  • 日本「國寶級」寺廟,唐玄奘大弟子所建,擁有上千年歷史
    再遊京都也隆冬,音羽山前落葉楓。水分三泉隨意飲,誠心祈福旭光中。京都是日本一座千年古都,比東京擁有更加濃厚的歷史,在公元794年到公元1868年間,都是日本的首都,見證了日本的發展,有著非常多的歷史遺蹟。
  • 潮汕永昌古廟——歷經千年滄桑,依然香火鼎盛
    漫漫河山,歷經歲月流轉變遷,依舊是初時模樣;古廟香火,掩映著善男信女的虔誠,心願依舊樸實。一座穿梭千年歷史風塵的廟宇,立於喧囂的棉湖小鎮之中,淡看紅塵煙火。永昌古廟,這座棉湖最古老的廟宇,你是否了解過它的歷史呢?
  • 風雨的晚秋,是一首婉約的詩,孤絕而悽美,但願餘生風清雲淡
    秋思總喜歡在這樣的日子裡,沐著秋雨、伴著秋風,去看看那些落寞的梧桐,去感觸她們隱藏千年的心事。也可以去那山林間走走,去聽聽腳踏落葉的聲音,那悽美的聲音穿透歷史就像一首婉約的詩。繁華三千終究是過眼雲煙,千年往事太過蒼白,那時光的長綾圈住的喜怒哀樂浸染血色,在淚水中悵惆萬年。
  • 義大利龐貝古城考古新發現 壁畫歷經千年依舊精美
    義大利龐貝古城考古新發現 壁畫歷經千年依舊精美龐貝古城在公元79年維蘇威火山的噴發中被毀。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發布時間:2018-08-04 13:41:30 【編輯:富宇】 義大利龐貝古城考古新發現 壁畫歷經千年依舊精美
  • 京都漫步:歷史不願重來 但"京都"千年從未改變
    (原標題:京都漫步:歷史不願重來 但「京都」千年從未改變)
  • 江南第一長橋:歷經千年風霜至今意境依舊,並非西湖斷橋
    不過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是江南第一長橋:歷經千年風霜至今完好無損,並非西湖斷橋,很多人可能覺得西湖斷橋是江南美景中的第一長橋,實際上這個位置另有其主。而在千年的歲月中垂虹橋多次被毀,最近的一次是在1967年的時候這座橋倒塌了。
  • 國內廊橋「天花板」在婺源,歷經八百年風雨依舊屹立不倒
    說到江西婺源,我們很多人可能會想到油菜花,婺源的油菜花在中國確實可以說是首屈一指,而在建築領域,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國內廊橋的「天花板」,也在婺源,全中國僅此一座,歷經八百年風吹雨打依舊屹立不倒,這座廊橋也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彩虹橋。
  • 世界第一風雨廊橋 歷經風雨涅槃重生
    世界第一風雨廊橋 歷經風雨涅槃重生
  • 雲南這座古鎮,歷經千年風雨,七百年土司統治,卻從未有過戰亂
    這裡曾經是中原進入雲南邊疆的必經之路,有「三川之門戶,南中之鎖鑰」的重要戰略地位。這種用傳統的「鏊」和「炭火」烤制的椒鹽餅,已經有近千年的歷史,古鎮居民的一天就是從這一口酥香開始的。「一座姚州城,半部雲南史」,這是人們對光祿歷史的簡短概括
  • 江西又一古村走紅,明清古建眾多,70多米「遊龍牆」風採依舊
    江西每個城市以前有很多的古屋老建築,但都在城市的進程中,被大規模拆毀了。但是到了21世紀,政府又開始大規模對這些歷史建築保護起來,排摸尋覓、登記造冊,大規模修繕,但是那些被拆除的,卻已經沒有了回天之力。今天就給大家說說江西樂平一處急需保護的古村落-湧山古村。
  • 王捷:風雨壓不跨,苦難中開花
    正是這股氣,支撐中國人民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鬥爭取得重大戰略成果,9月初黨中央在北京隆重表彰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湧現的先進個人和先進集體,並將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在抗疫中的精神概括總結為生命至上、舉國同心、捨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的偉大抗疫精神。
  • 教弩臺昔日曹公點將臺 歷經風雨跡猶存
    唐代詩人吳資一首五言詩,寫出了教弩臺1700多年的歷史演變。雖歷經無數風雨,但教弩臺始終屹立,成為合肥三國故地的歷史見證。 教弩臺,亦名點將臺,位於淮河路步行街東段北側。如今,教弩臺依然見證著這座城市的發展與壯大。   曹操在此築臺練兵 合肥古城在三國時代是北魏曹操抵禦東吳的軍事重鎮,曹操曾四次親臨合肥,部署防禦。
  • 建仁寺——京都最古老的禪寺,鬧中取靜
    長年的歷史積澱,豐富的歷史遺蹟,京都的每條街道都在蔓延的傳統日本文化、都在訴說著京都的前生今世。建仁寺有著恬靜悠然的名剎景致:東面,東山山麓滿眼綠色,心情舒暢;西面,鴨川流水潺潺不止,心曠神怡。雖然地處祇園的煙花柳巷之中,卻鬧中取靜。
  • 千年的歷史積澱,使京都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
    千年的歷史積澱,使京都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在日本第二組世界遺產系列郵票第三至六套小全張上,展現的都是古京都歷史遺址景觀,分別發行於2001年6、8、12月和次年2月。京都從公元794年起直至1868年明治維新,一直是日本天皇御所的所在地,全國的政治和文化中心(日本歷來不設法定首都,而以天皇所在地為實際的都城)。千年的歷史積澱,使京都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1994年,古京都歷史遺址被聯合國列為世界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