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小夥伴都知道,雞精和味精都是廚房裡日常的調味品,媽媽們不管是煲湯還是做菜都會撒上兩勺來幫助飯菜提提鮮。但是有不少的網友到現在還傻傻分不清楚雞精和味精之間的區別,總認為兩者是一樣的。今天就讓小編來帶大家了解一下雞精和味精的區別,以及它們之間到底誰更適合食用呢。
在傳統的印象裡,做菜無非就是放鹽、醬油、白糖等調味品,味精和雞精都是近現代才出現的食品調味料,這也讓很多人都有些擔憂,這些工業製品到底能不能吃,吃多了會不會對身體不好等等。那麼真相到底是什麼呢?
一、味精和雞精的區別
味精是由一種能夠分泌穀氨酸的細菌,被人工養育在工廠內,集中發酵得到的。其中味精為什麼能夠提鮮呢,原因在於它含有穀氨酸鈉,從而使人的味蕾感受到味道的變化。而它的原料也並不複雜,也是隨處可見的,就是玉米澱粉。所以味精算是玉米澱粉的繼承者,也屬於天然食品之一,並不像網友們胡思亂想的那樣,來自於化工合成。同時味精中不止有穀氨酸能滿足人體所需,還包括了鹽、糖、鐵等,這也是飯菜中加入了味精後味道層次更加豐富的原因。但是各位小夥伴千萬要記住,味精只能在菜快熟了才加入,不然一受到120度以上加熱,味精就會變成壞蛋,對我們的身體產生致癌作用。
雞精也沒有大家想的那麼恐怖,它就是一種複合調味料,但是其中不止有味精,還有雞肉粉等原料,所以大家也可以理解為雞肉味的味精。另外,雞精中的其它成分也都相對安全,大家可以把懸著的心放下來了。
二、雞精和味精吃多了會怎麼樣
如果在做菜時不小心加入過多的雞精,就會使人體在短時間內承受過多的穀氨酸鈉而無法消化掉,也會逐漸積累在身體中超過人體所能代謝的能力,最終危害人體健康,要是一次性吃太多還會引起食物中毒,嘔吐等,吃飯吃進醫院那可太得不償失了。不僅如此,吃太多還容易對身體有致癌作用。
而味精也不是一個善茬,攝入過多會抑制人的下丘腦分泌促甲狀腺激素,阻礙人體骨骼發育,所以長得不高也許是味精吃多了。而味精對小朋友的影響才是最大的,攝入過多會嚴重破壞他們腦神經和視神經的發育,從而致畸。
三、食用味精、雞精的注意事項
首先味精和雞精中已經包含了足夠的鹽分了,做菜時要是加入了這兩者就要再考慮一下加入的鹽是否應該少一些,同時在購買時,挑選純度較高或者品牌較大的味精和雞精,一般它們的含鹽量都會較少。其次雞精中的核苷酸能夠代謝出尿酸,而痛風患者就要減少對雞精的攝入,雞精味道雖好,但是痛風起來那也是哭爹叫娘的。不僅如此,開封後的雞精要密封好,不然富含營養的雞精就是天然的培養基,大量的微生物都會在裡面生長起來,從而汙染了食物。
最後,由於雞精本身的鮮味更加複雜,整體口感多層次因此更適合燉菜,但是味精只單純的擁有鮮味,所以用來蒸煮新鮮的魚或者涼拌菜裡加入一些味精,能夠使整個菜的口感更加棒。各位網友還有什麼雞精與味精之間的知識呢?一起在留言區裡留下精彩的評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