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言「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其中有何講究?

2020-12-21 戲說那歷史

你的耳邊一定少不了俗話和老話,這些話被長輩當作金科玉律奉行。如果調皮的你曾違反過,一定會記得他們當時的氣憤和無奈。一堆老輩人傳下來的幾句話,真的有用嗎?就像曾經落滿灰塵的紫禁城,那是一個時代,而那個時代必將一去不復返。我們還要遵循那些俗語和老話麼?

似乎是要的。那這又是為什麼呢?其實啊,老輩人的閒言碎語雖然惹人厭煩,但卻是他們大大半輩子走南闖北積攢下的經驗之談。酸甜鹹淡,長短黑白……人生這條路他們走過,江湖世俗他們也經歷過。所以,那些俗語和老話多多少少還是對我們有啟發意義的。但時至今日,往日的鄉村已經坍塌,昔日的人心也已經遠離。我們還能回到當初麼?

當然能了,只要我們把曾經熟悉的俗語傳下去,不就可以了麼?說到這兒,我們要一起來重溫那句俗語:「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相信大家都會很熟悉,也會很有感觸。那這幾句話的深層含義又是怎樣的呢?

先來看看這話的前半句——「一人不進廟」。這是為何呢?話說這要聯繫到當時的社會風俗和習慣了。其一,廟宇通常都會有金銀飾物和器皿來供奉,並且,也少不了初一十五的香火錢。如此,若是只孤身一人進到殿內,萬一隨後發生了失竊,那麼曾經孤身進廟的人便很難說清了。其二, 正是廟裡通常頗有資財,一旁塑的雕像也高大。如果一人只身前往城外荒郊野外的廟宇,少不了和棲身在其間的強人流民有所接觸。雙拳難敵四手,萬一被搶劫和毆打,也是很危險的。所以,這才是對這句話的解讀。

至於這句俗語中間的部分,是說兩人最好不要一起到井口邊。這卻要如何解釋呢?原來,井邊溼滑易倒,並且容易顧影而自憐。兩人坐在井邊,萬一其中一人不慎失足,另一人又如何能解釋得清楚呢?

這句話的最後半句呢,就是不要三個人一起去抬樹。這裡的「抱」便是合抱,也就是一起抬的動作和姿勢。相信大家都曾聽過三個和尚的故事,這也是一樣的道理。砍倒的樹有兩頭,自然各需一人去抬。但是,恰恰是第三個人會無所事事,怎樣幫忙使勁都行,但一般都不會做有用功。

所以啊,以上這幾句俗語還是很要人生道理的。畢竟老輩人也曾走過千山萬水,也曾穿過人山人海。江湖,我們不曾駐足,他們卻曾翻騰過。對於那些老話和俗語,你還會抗拒和厭惡嗎?讓我們一起保護並傳承它們吧

相關焦點

  • 古語說「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下句更發人深省
    古語說「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下句更發人深省眾所周知,中國是一個擁有五千多年悠久歷史的泱泱大國,經過了千百年的沉積,我國積澱了許多源遠流長的深厚歷史。我們的每一個成語,每一個句子都值得我們去細細推敲,細細品味。
  • 俗話說,「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是什麼意思?
    防人不是害人,也不是不信任,而是保護自己,古人注重自己的性命,也不是貪生怕死,而是為了自己的家人,「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古往今來,不少英雄豪傑死於小人之手,正所謂明槍易躲暗箭難防,正人君子做事光明磊落,而小人陰險毒辣,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寧可得罪十個君子,也不得罪半個小人,正如範仲淹所說的,人的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死於小人之手,是古人所不齒的,枉費了一世英名。俗話說:「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到底幾個意思?
  • 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 三人不抱樹
    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 三人不抱樹
  • 農村俗語「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是什麼意思?
    農村俗語其實就是老一輩用他們長時間的經驗總結出來的比較通俗的話語,它們為什麼會那麼廣為人知,其實也是有原因的。要是全是枯燥乏味的長篇大論,很難普及大眾,為人所接受;而農村俗語通俗易懂,耐人尋味,看起來簡簡單單,其中卻蘊含著深層的含義和很好的教育意義,今天子曰就為大家帶來一句農村俗語「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你知道它的含義嗎?
  • 老話說: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到底是什麼意思
    在農村有很多老話、俗語,沒有記載於書本之上,大多都是祖先們根據自己的經驗總結下來的,而是由人們口耳相傳,一代代流傳至今。時至今日,仍然有很多俗語經常被我們在日常交流中使用,給人風趣幽默之感。下面我們要說的也是一句老人傳下來的俗語「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這句話,到底有什麼含義呢?先來看一下「一人不進廟」,關於它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獨自一人進廟,非偷即盜。在古代,廟宇的主要用途就是供奉神靈,它是人們求神拜佛的地方。古人一般都是很迷信的,因此對於神靈之說,也比較相信。
  • 農村俗話:「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有道理嗎?
    農村的老人也喜歡借這些東西來告誡毛躁的年輕人,好更好的生活處事,其中俗語「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是什麼意思?又是有什麼道理呢?1、一人不進廟以前的廟宇大都是建在比較偏僻的地方,可能是方便僧侶們修身養性吧,但正是因為如此,周邊由於沒有其他好住宿的地方,去上京趕考亦或者是外出遊玩忘了時間的人也就只能去寺廟借宿了,雖然寺廟大部分是僧侶,但難保裡面有不軌之人,並且也難保證和自己一樣去借宿的人別有用心,即使是農舍也要注意,萬不得已如果一個人去投宿的話
  • 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後面其實還有更深刻的一句
    文/醉佳人歷史短視頻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後面其實還有更深刻的一句華夏文明源遠流長,歷朝歷代基本都有著燦爛的古代文化,幾千年下來,通過典籍,古代文獻,以及口口相傳等途徑流傳到現代的古人思想更是多的數不勝數
  • 農村老人說:「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啥意思?
    農村很多俗語老話,往往是源於老輩人上期生活生產的經驗總結,它們經歷了千百年的漫長發展,其中不少俗語能流傳至今且還被人們所常說,足以表明有其存在的道理。就這句有趣的俗語「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來說,它還是有些道理的。
  • 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下一句是?民間俗語教你做人
    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下一句是?民間俗語教你做人中國語言的深邃精妙絕非其他語言可以比擬的,詩詞歌賦是文人墨客的世界,俗語歇後語則是普通百姓的文學天地,很多俗語所蘊含的這裡,是古人經過了多年的經驗積累總結而成,時至今日,依然具有非常重要的警示作用。比如今天小編要講的這句俗語,「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下一句是什麼?教你做人。
  • 俗語「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指的是什麼?
    自古流傳下來的關於人與人之間關係的語句有很多。一個人的時候要「慎獨」,兩人之間的「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三個人之間的「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上面這些都是古代的文人儒士提出來的一些觀點,在民間則還有這樣一句俗語: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這又是什麼意思呢?
  • 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獨坐莫憑欄,什麼意思?都是道理
    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獨坐莫憑欄,什麼意思?都是道理大家都知道我國歷史悠久,文化更是博大精深,中文的魅力連外國人都非常的喜愛。而其中的每一句諺語、歇後語、成語都是有不少的教育意義的,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了解一下這個「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獨坐莫憑欄」。
  • 農村總有人說「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
    「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 。」一人不進廟這裡有個地方,容易讓人誤解,特別說明。這句話裡說的是廟,不是寺。寺是弘揚佛法,供養佛祖菩薩的地方,都是充滿強大的正氣陽氣,一個人去沒有問題。廟就不一樣,如關帝廟、土地廟、財神廟、娘娘廟。很多廟有自己獨特的屬性,如果你不小心得罪了主神,有可能會惹上麻煩。所以,一人不入廟。
  • 「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民間俗語的含義
    在我國民間,有這麼一句俗語,叫「一人不進廟,兩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這句話在過去深入人心,被很多家庭視為立身處世智慧的一部分。而對於當代人來說,這句話的含義則有些模糊了。因此小編今天來和大家探討一下這句話的含義一人不進廟所謂一人不進廟,一般有三種較為合理的解釋。第一種。
  • 古語「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想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老祖宗給我們留下了很多物質和非物質的文化財富,讓中國人有了民族自信。而老祖宗們留下來的文化遺產就包括那些非常經典的歷史俗語,那麼我們今天就帶大家欣賞一據句古代諺語: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那麼這句由老祖宗口口相傳下來的諺語究竟有什麼意思呢?它裡面究竟包含了什麼豐富的內涵。
  • 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獨坐莫憑欄,是什麼意思?
    一人不進廟一人不進廟人們對廟和道觀洞穴之類的東西比較敏感,這些通常都是鬼神所居住的和常光顧的地方,一個人進去尤其的沒有和尚的破廟,就會心生膽怯,害怕有什麼東西附在自己身上,所以說「一人不進廟」。兩人不看井兩人不看井古人常說二人不看井,如果一個人不小心失足跌入井中,會被誤解為是另外一個推下去的。但這是古代,在現代社會不會有這樣的事情發生,別是是將人推下去,就是水井都很少見,除非是在一些鄉下野村還有水井。再者說,現在科技探頭這麼發達,不會存在這樣的事情。
  • 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下一句是什麼?很有道理!
    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下一句是什麼?很有道理!中華民族這麼多年的歷史流傳下來的事情是非常多的,文人表達自己感慨的時候會說的比較文雅,經常會流傳下來名人名言或者詩詞歌賦等。但是普通人就沒有這麼文雅了,因為封建社會時期大部分人都沒有讀過書,連字都不認識,就更不用說出口成章了。因此現在社會中我們經常聽到的俗語就是這些普通人總結出來的,沒有文雅的辭藻,全部都是人們生活經驗的總結,多聽一些俗語會對我們生活有很大的幫助。小編今天給大家帶來的也是一個俗語: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獨坐莫憑欄。
  • 為什麼古語有: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的說法
    在明間,流傳著許多古代富有深意的俗語,到現在人們都還用這些話來教育自己下一代,身教大於大於言教,有的長輩用自身演繹了這些俗語。有的話在我們聽來可能並不懂它的意思,有的甚至還相互矛盾,但這些俗語能夠跨越歷史長河並得到傳承,就一定有它存在的道理和價值意義,等你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不得不感嘆老祖宗們真有智慧。
  • 「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下一句是什麼?教你做人
    文/寒秋「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下一句是什麼?或許從字面上看,它簡單明了但字面下的深意卻值得我們思索。民間的這具俗語就是我們熟知的「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僅僅數十字,但卻是從勞動人民成百上千年的日常生活中總結得到的。其實在這句話並不完整,在三人不抱樹的後面還有一句獨坐莫憑欄。
  • 俗語「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是何意?
    而所謂的「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獨坐莫憑欄」,雖然乍一看字面意思很好理解,但這其中的深層含義,都有哪些呢?一人不進廟這句話字面意思是說一個人的時候,不要隨意進到廟裡去。因為山間的一些荒野寺廟缺乏人氣,久而久之會有不少陰氣聚集,所以一個人進去,難免會被陰氣纏身。並且,儘管大多數寺廟靈氣充足,但到了傍晚夜間,周圍難免會有冤魂上訪。因此,為了不打擾寺裡人的休息,同時也為了安全,就不要在寺廟周圍晃蕩了。
  • 俗語「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後半句更精華,古人的處世之道
    有意思的是,我們今天所踩過的坑,古人幾乎也都踩過,他們為此而留下了很多的告誡,好讓我們能夠儘量少踩一些坑,比如說這句俗語「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一人不進廟」意思就是說,只有自己一個人的時候,不要隨意進入廟宇,這是因為古代的寺廟往往在那些比較偏僻荒涼的地方,畢竟寺廟是出世的修行人居所,若是建在繁華鬧市的話,給人感覺也難免怪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