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開國大典的鐵剎山道士

2020-12-16 本溪網

 幻想作山中隱士



 房理家,原名房允典,字春雨,號鐵道人。祖籍山東長山縣(今天山東淄博市)。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長山縣大旱,房允典全家逃荒到安徽省宿縣。光緒二十九年 (1903),他出生於安徽省宿縣城東門裡(今安徽宿州市城內),十年之後,房允典全家又遷回長山縣。他曾進入長山縣高等小學讀書,後因家境貧困而中途輟學。輟學之後,先後在機房、雜貨店、醬園當僱工,做工之餘,拜財東的父親為老師,學習詩文。



 1923年,房允典在直系軍閥吳佩孚所屬陸軍12師58團從軍。翌年8月,在直奉戰爭山海關戰役中,他離開軍隊,結束了短暫的戎馬生涯。他在日記中這樣寫道:「在部隊期間,於閒暇時間我閱讀了江希張等著的老子《道德經白話註解》和《息戰論》,又閱讀了野史小說《綠野仙蹤》,加上過去受的精神打擊和傷感……有內因也有外因,遂產生了消極厭世的思想,想到東北地區做個山中隱士。於是,1925年8月開小差,脫下軍裝離開軍隊,即由天津乘車來到了瀋陽的太清宮。」



 他先後在撫順千金寨、丹東寬甸等地當傭工。他在題為《幻想作山中隱士未果》的詩中寫道:



 隱身遁跡絕名場,桓寬溪境選勝忙。萑苻不靖難居處,再作良圖改弦張。



 從這首詩中可以看出,房理家從1925年離開軍隊後,用近一年的時間,走遍了桓仁、寬甸、本溪等地的名山,想選擇一個清靜之地,做山中隱士,結果未能如願,無奈,決定出家。他在一首《西江月》詞中繼續寫道:



 為出家而勞動鍛鍊,磚瓦窯上勞動,鍛鍊一百餘天。精神筋而堅,出家信念已專!前為隱居未果,於是訪鐵山,初遷爐師未有傳。



 從這首小詞中可以看出,此時,他的心情是矛盾的。



 學道九頂鐵剎山



 1926年9月,房允典來到九頂鐵剎山,遁入玄門,成為全真教龍門派第二十二代弟子。此時,鐵剎山監院為龍門派第二十一代道士爐至順,遂為其取名房理家。從此房允典潛心修持,研悟丹道,精習詩書,遂為關東道門之秀。他在日記中寫道:登臨展望,果然名不虛傳,即草作遊山慕道詞以申夙懷。詞曰:



 仰觀山勢,蜿蜒雄壯。層巒聳翠,上出重霄。



 俯瞰太子河流於山陰之麓,形若遊龍飛繞!



 另一首詞寫道:



 洞中方靜則萬慮潛消,山河如此多嬌,雲光冉冉太和相交。山路似羊腸羅列,端拱而萬山來朝,銀雪瑩潔,蒼松青嬈,登高一覽則群山皆小。



 當時,八寶雲光洞、三清觀有道眾30餘人,房理家在此修行5年。每日早壇晚課,參經文之要義,悟性命之玄微,求大道之淵源,明天地之造化,解陰陽之妙理。一日,房理家雲遊至桓仁縣境,在青華觀與一道長論道。道長說:「道者,生天地育萬物,放之包羅虛空,斂之退藏於密,兩儀五行都是道中之造化,物物各具一太極,即道也。五行順行而生人,逆行則成仙。」還說,「至道之極默默,至道之精渺渺冥冥,無視無聽,抱神以靜,仙凡本無差別,小隱住山,大隱居塵。」房理家深有所悟。當時,民國初創,中國的政治舞臺上,你方唱罷我登場,軍閥混戰,民不聊生。而此時的鐵剎山監院爐至順也被各種官司糾纏,能寫會算有文化修養的房理家,無疑成為鐵剎山監院爐至順的得力幫手。從《增續九頂鐵剎山志》一書中,可以看到,這個時期的鐵剎山道院官司很多,與各級政府之間的往來公文頻繁,房理家的文化修養此時有了用武之地。如《廟產發生交涉事件記》《鐵剎山三清觀創守繼承之事略》《爐監院出家之緣起》等都出自其手,後來《太清宮續承志碑》也由其書丹。房理家一邊修道一邊參與道觀內部事務的管理,這為他日後走下鐵剎山,成為主持東北道教的一代大師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他的詩《出家行行》寫出了他在鐵剎山五年的生活:



 鐵剎山中行行,服役炊事五年。忙裡偷閒參玄,勤將氣功來鍛鍊。陰符黃庭摘抄,老莊哲學精研。探討真理為實踐,頤養人中證驗!



 丁丑玄都律壇受戒



 1930年9月17日,房理家來到瀋陽太清宮。「掛上大號,9月18日冠了巾後,住了15天,又到鬥姆宮向葛月潭學習書法。1930年10月1日,銷號起單。10月4日,到千山青雲觀,參研經典,印證氣功。靜養之中,頗有收效。沈痾漸愈,宿疾消失。一年時間,完全恢復了原有的健康。即幻想到終南山隱遁下苦功修煉。於是,到處參訪雲遊,步行經閭山,1931年10月到北京白雲觀,又到陝西太華山、峨眉山,被恆山道士郭國因逼我回東北鐵剎山。自1931年到1939年8年當中,一直是萍蹤不定。」後來他有兩首詩《出外參訪》寫出了外出參訪的情形:



 雲遊參訪浪勝,幻想遍踏名山。為我經濟無來源,乞食徒步兩安。



 掛單太清叢林,走遍千閣三山。攜杖西上白雲觀,仰瞻長春仙範!



 民國23年(1934)11月9日在太清宮目睹葛月潭羽化情景,遂將所悟,凝鍊成詩一首:



 天元丹法問誰知,有自無生世所希,天地為爐真造化,陰陽作藥自玄奇。



 「1935年四月間,到太清宮修建碑樓,我當監工人,並增設附碑兩甬。」房理家在日記中寫道:「公元1937年(民國二十六年),紀方丈(至隱)傳戒。二月,向偽公署申請,四月批准。即向東北各諸山廟宇發傳戒通知報單。五月掛戒號,六月六日開壇傳戒,九月九日戒期圓滿。計大師21位,得戒弟子593人,我也隨壇受了戒。」他在《受戒》一詩中寫道:



 天運丁丑年戒期,太清宮玄都律壇。初真中級分天仙,律師授我法卷。大師廿有一位,戒子五百九十三,六月六日為開壇,重陽節日圓滿。



 被迫出任偽滿職務



 民國二十八年(1939),房理家在太清宮任知客。是年三月間,偽滿洲國民生部授意成立「滿洲國道教總會」,他為拒任,去吉林省拉法山太和洞自種自食,靜心修煉。7月,偽滿洲國民生部和協和會在長春召開會議,房理家被委任為幹事,他拒命不受,要求辭職。



 1940年,房理家開始擔任瀋陽關嶽廟住持。民國三十年(1941),房理家被迫出任偽滿洲國道教總會副會長、奉天分會會長。房理家在日記中寫道:「偽滿洲國道教總會奉天分會1939年成立的,偽滿洲國道教總會於1941年設立奉天總分會,兩會址均設在太清宮,是日偽控制的宗教組織,奉行『日偽滿親善』。受日偽協迫,分會和其他教派的宗教人員到為反抗日偽統治而罷工的礦山『演講』,企圖說服工人復工,遭到工人唾罵!」



 他在《做了日偽工具》詩中寫道:



 將在一九三九年,日偽利用開端。



 東北道士被召喚,籌備偽道集團。



 假名道德總會,重陽節日創建。



 東北道士被宗教麻醉宣傳,效勞日偽封建!



 1943年秋,瀋陽市太清宮金誠澤方丈在濱江雙城(黑龍江省雙城堡)無量觀開壇傳戒,房理家被聘為戒壇「八大師」之一的「糾察妙道大師」。1945年,日偽當局為籠絡人心,逼他出任偽滿洲國道教總會會長,但房理家在任期內無一惡舉。



 新中國重獲新生



 1948年11月2日,瀋陽解放。房理家心中亢奮,遂作《清平樂》一首,以表情懷:



 瀋陽解放,市民喜洋洋!鼓樂喧天慶祝忙,勝利歌聲歡唱!捷報頻傳喜訊,大軍會師西行,最後勝利決定!



 在黨和人民政府的領導教育下,房理家堅持學習時事、政治,思想要求進步。1949年9月18日,房理家赴北京參加新中國成立大典。



 1954年,房理家主持維修度師塔、姜公祠、昭忠祠、火神殿和三清殿五座宮觀,以實際行動表達對新生政權的擁戴。1957年,參加中國道教協會成立大會,當選為首屆理事。同年,瀋陽道教宮觀合併,任興無工廠東風綜合廠副廠長,率領廣大道眾開展自養。1962年,任遼寧省道教協會會長,並當選為遼寧省政協第三、四屆委員會委員。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房理家多次參加省、市裡有關部門組織的參觀考察。會後並參觀遼陽縣劉二堡公社五三大隊村史展覽,因而有感,作五言俚句,以表示感謝黨:



 參觀一次會,勝讀十年書。血淚活教材,歷歷如在目。



 地主盡剝削,豪強食弱肉。富者酒肉臭,窮人糠菜糊。



 世世作牛馬,代代被人侮。天淵何其殊,封建作祟故。



 全憑共產黨,大刀兼闊斧。摧毀三座山,救人離三途。



 博學的道教學者



 房理家是一位著名的道教學者,陳敏、朱越利《道教學》中,曾將他與陳攖寧(近代道學泰鬥、曾任中國道教協會會長)、伍止淵等相提並論,可見房理家在中國道教學術界的地位之高。他帶領道眾,開展學術研究,區別正信與封建迷信的界限,並為道教「有宗」、「有教」而儘自己的努力,為東北道教作出了重大貢獻。解放後30年來,做了不少益國益民的好事,為道教界及各方人士所崇敬。



 房理家還長於琴棋書畫,尤工書法。瀋陽北陵烈士陵園碑文中有其遺墨。現存的鐵剎山摩崖石刻,除有署名外,大部分為房理家所書。房理家的音樂造詣很高,是一位古琴演奏家。其師承為當時遼南古琴演奏家、道士張永祥。「金州古琴的第二代傳人張永祥,曾向一直活動在瀋陽的著名道長房理家傳琴,而出生於金州的奉系高官王永江,也受金州道家琴學薰陶。這兩位金州古琴的傳人,在瀋陽活動期間,也將古老的瑤琴之美,傳播於盛京。」據瀋陽市蓬瀛宮,時年82歲的坤道江理元回憶,上世紀六十年代,瀋陽音樂學院的一些青年教師都來向房理家學習古琴演奏。



 1978年5月11日,房理家羽化,享年75歲。



 2011年冬,他的傳法弟子華山派張禮矩已高壽96歲,在接受香港鳳凰衛視採訪時,猶能隨口吟頌先生房理家於上世紀七十年代贈送給他的兩首詩,其一是:



 妙有生育凌空處,法相成自先天來。



 三年九載功滿後,乘鸞跨鶴赴瑤臺。



 這是房理家一生修道體會的概括和總結。



相關焦點

  • 他是沒參加開國大典的元勳,有三個雅號,其中一個是「駱駝」
    不過在舉行開國典禮的時候,有一些開國元勳未能參加,比如葉帥、林帥,他們是因為不在北京。而這位元勳在北京,卻未能參加,當時引起很多人質疑——他就是任弼時,有三個雅號,其中一個是「駱駝」。我們且從他的婚姻和雅號說起。
  • 他參加過開國大典 「逢十」國慶刻錄人生精彩瞬間
    88歲的張以龍和85歲的路歌是夫妻,開國大典時,兩人就在天安門現場,見證偉大時刻。70年風雨兼程,他們親歷了祖國的滄桑巨變。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精神矍鑠的張以龍守護著因患病不能講話的路歌,為我們講述了他記憶中的「逢十」國慶。
  • 1949年開國大典,粟裕親自帶一副科長參加,此人有何特殊身份?
    1949開國大典上,軍區司令粟裕率團出徵,除王建安、陳士渠等人外,還有一個很不顯眼的小角色。這位年僅24歲的主席堪稱代表團中最年輕的人,而他的職位更是只有副科長,也是代表團中最低的職位。那這個人到底有什麼特殊的身份,能讓粟裕將軍親自帶他去參加開國大典,還登上天安門城樓?
  • 開國大典那些事,你都知道嗎?
    第一面八一軍旗亮相經過 開國大典分列式檢閱是八一軍旗在國慶大典上第一次向人民亮相當五星紅旗第一次在天安門上空升起,樂隊高奏國歌時,開國大典的禮炮聲響了。這隆隆的28響,每一響都像一門炮那樣整齊,但又凝聚著54門禮炮齊射的力量和磅礴雲天的聲音。 54門禮炮一齊鳴放,代表當時參加新政協的54個單位和方面的人士;禮炮鳴放28響,表示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為奪取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而英勇奮鬥的28年。
  • 長沙美食節湘菜博採眾長 「開國大典」搬上菜譜
    如果有人說要請您吃一道「開國大典」或者「保衛延安」,你可能會摸不著頭腦。而在這一次長沙美食文化節上,類似名稱的山珍海味、美味佳餚集體亮相,如果不仔細研究研究這份菜譜,恐怕您同樣也會被這些希奇古怪的菜名弄得一頭霧水。其實所謂的「開國大典」只不過是一份普通的紅燒肉而已。  高級烹飪技師嚴鍵告訴記者,毛主席喜歡吃紅燒肉,他就曾經在參加開國大典前用紅燒肉宴請過眾人。
  • 在中國國家博物館「親歷」開國大典
    在中國國家博物館「親歷」開國大典 2019年08月14日 14:52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 開國大典軍樂團總指揮:高碑店「找」來軍樂隊
    這位老者正是開國大典軍樂團首任團長,新中國開國大典樂團總指揮—羅浪。指揮完畢後,羅老向把他圍得水洩不通的學生方隊的青年們說起往事:當年他是騎著繳獲國民黨部隊的自行車,奔波在河北新城縣(今高碑店市)一帶,組建起中國第一支軍樂隊,並成功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演奏。  意外「收穫」軍樂隊,騎著自行車去召集  1947年,聶榮臻率部圍攻保定。
  • 新聞資料:開國大典時空軍帶彈受閱絕無僅有
    天安門地處北平市中心,天安門周圍的街道四通八達,受閱部隊和參加慶典的群眾容易集中,在這裡舉行開國大典無疑會增加熱烈的氣氛和效果。特別是天安門城樓就是現成的閱兵臺,便於檢閱。但是,在天安門廣場閱兵,也有一些不足之處:主要是參加開國大典人員眾多,當日城市交通至少要中斷四小時;當時長安街不夠寬闊,沒有經過拓寬,閱兵方隊的排面不能太寬。
  • 大紅燈籠是日本人設計的 開國大典背後事首度公開
    在國慶前夕,央視《藝術人生》欄目請來了一群特殊的嘉賓,他們全是1949年10月1日當天參加開國大典的文藝工作者,這些年過花甲的老人激動地講述開國大典當天的盛況,記者採訪了他們當中的三位,今年已經95歲高齡、當年開國大典天安門城樓裝飾設計、參與者張目老人;開國大典標語的書寫者鍾靈;負責開國大典禮花施放的負責人張貴文。
  • 他,開國大典上的臺灣高山族代表
    ——題記戳視頻,看田富達的傳奇故事田富達:開國大典上的臺灣高山族代表 1949年8月,華北軍大臺灣隊中的少數民族學員被召集在一起,傳達了一封中央的來信,內容是臺盟作為新政協會議的參加單位,將有5個代表名額。
  • 開國大典聯合軍樂團總指揮:奏響新中國第一樂章
    當年只有29歲的羅浪是開國大典聯合軍樂團總指揮。回憶起奏響新中國第一樂章的那一刻,89歲的老人激動得站了起來,用雙手有力地打著拍子。    「以我為主,以我國為主」    1949年8月,羅浪接到上級通知,組建一支200人的聯合軍樂團擔負開國大典演奏任務。
  • 解密南苑機場的接收和開國大典受閱飛行
    在此之前的8月,朱德總司令和聶榮臻副總參謀長召開會議,商討開國大典事宜。聶副總長詢問航空局能否組織機群編隊通過天安門上空,常乾坤局長作了肯定的回答。聶副總長高興地說:「好!空中有飛機編隊受閱,會給開國大典增光彩。」那時,人民空軍還未正式成立,要進行大規模的空中受閱,從組織領導上來說困難是可想而知的。
  • 鐵剎山道教名山
    鐵剎山距本溪市東40公裡,有一座主峰海拔900多米,方圓20餘裡的奇山,這就是東北道教龍門派的發祥地--九頂鐵剎山。洞口巖石上刻「九頂鐵剎山,八寶雲光洞」。代崇禎三年(1630年)道士郭守真入山居於雲光洞內清修十餘載,並且在此收徒傳教,後被尊稱為關東道教始祖,此山亦被稱為明末清初東北道教創始地
  • 1949年開國大典閱兵,受閱部隊為何統一使用「三八大蓋」?
    新中國開國大典中的閱兵式,歷時兩個半小時,受閱部隊共1.64萬餘人,場面非常壯觀。中國人民解放軍以威武雄壯的陣容展現在國人面前,不僅為新中國的開國盛典獻上了一份厚禮,也給世界以震驚。這次閱兵是我國現代閱兵式的藍本。
  • 時隔70年,病房裡的那位老人說:能為開國大典奏樂是一生榮光
    躺在病床上的汪奇老人聽力不太好,溝通時必須在耳邊大聲說話,時常記憶也會模糊,但回憶起70年前開國大典的場景,他清楚地記得每一個細節。「我當時是從部隊文工隊選過去的,但到大典那天才知道是要為開國大典演奏,心裡特別激動。」他說。老人今年90歲,他有一個特別的身份——1949年開國大典演奏國歌和樂曲的小號手。「當時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之後,我們奏響了國歌,第一個音符就是小號聲部發出來的。」
  • 開國大典上八個大紅燈籠的由來
    當代人對燈籠最深刻的印象,自然是1949年新中國的開國大典上,天安門城樓上所掛的八盞大紅紗燈籠。這八盞大紅紗燈,每盞直徑與高度均超過了兩米——只有這種大型的紗燈,才能與城樓高大的氣勢相匹配。圖:開國大典上的燈籠體量巨大第二種說法,見於《黨史文匯》2006年的一篇文章,認為這些燈籠是張仃和鍾靈二人設計。
  • 91歲開國大典小號手再次吹奏國歌,回憶往事:這是我一生的光榮
    91歲的汪奇老人,是開國大典軍樂團小號手。當年他和戰友每天練習,直到1949年10月1日才知道是為開國大典演奏國歌。老人說,當時高興得不得了,但不能表現出來,「高興就放在音符裡了」。今天,在節目中,老人再次吹響《義勇軍進行曲》! ​
  • 開國大典第一號鼓手吳光銳:我這輩子就兩件事最光榮
    他說他這輩子就兩件事最光榮,一是參加開國大典,二是寫下《運動員進行曲》。 聊到激動處,他舉起個量杯咕嘟咕嘟喝水。然後翹起兩個大拇指,突然高亢地說一句:「光榮!」 參加開國大典是一生中最光榮的時候 新京報:什麼機緣讓你加入晉察冀軍區軍樂隊?
  • 群覽遼寧名山之四——鐵剎山
    原標題:群覽遼寧名山之四——鐵剎山 距本溪市東 40 公裡,有一座主峰海拔 900 多米,方圓 20 餘裡的奇山,這就是東北道教龍門派的發祥地--九頂鐵剎山 ,為長白山餘脈,中有元始、真武、靈寶、玉皇、玄武、太上、錦繡、香爐、獅子、南天、北天、紫氣、金母、來龍等十餘座頂、峰、嶺、巒,間以雲光、日光、天冠、天橋、乾坤、臥虎等巖洞,山上流水潺潺,野花灼灼,翠柏參天
  • 中國國家博物館展覽開國大典文物 帶人重溫盛景
    中國國家博物館展覽開國大典文物 帶人重溫盛景 原標題: 13幅館藏經典美術作品及24件/套新中國成立相關文物,展示了中國革命從星火燎原到開國大典的不朽史詩。1949年開國大典時在天安門城樓懸掛過的紅燈籠、第一面五星紅旗等文物還與影像資料一起為觀眾「還原」了開國大典時的盛況。  進入國家博物館一號中央大廳,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一面鮮豔的五星紅旗。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面五星紅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