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都是高溫預警,三伏天裡易精神渙散、食欲不振。鹽汽水、綠豆棒冰也難解暑氣的時候,你可能需要一杯冰鎮的桂花酸梅湯。
上周淘寶訂的酸梅湯原料組合到了,
包含4個易拉罐:烏梅175克,陳皮75克,山楂150克,甘草150克。
另外自備廣西凍幹桂花,也可採用自製糖桂花(參閱:八月桂花香---醃糖桂花),榔頭包軟包敲碎的老冰糖。
參考店鋪建議的配比,稱量烏梅約26克,
甘草0.4克改為2克(1小片),陳皮約6克,山楂約12克。不喜歡藥味可以放棄甘草。
洗去浮塵,清水約1.5升,浸泡約半小時。
大火煮沸,改小火煮30分鐘。
卻發現烏梅和山楂仍未煮透,
繼續熬製,直至水位降至約1升。
加入約80克冰糖,融化後酸度可以接受了。
靜置片刻使原料沉澱,
用不鏽鋼篩網過濾,因為此次攪拌過多,底部略顯混濁,懶得用無菌紗布再過濾一遍了。
繼續冷卻至溫熱,才撒上幹桂花,否則過熱會失去香味。
建議冷藏後飲用,酸度會降低,口感更佳。
如果你見到的酸梅湯是紅色的,大多是加了洛神花或是玫瑰花,或兩種都加,花茶店都有售。我家都不喜歡玫瑰香的酸梅湯,只愛桂花香。
這次棄用「官方建議」,按自己的比例來,25克烏梅+20克山楂+10克陳皮+2片甘草+3朵洛神花。清水約1.7升,浸泡5小時。
大火煮沸後,改小火繼續煮30分鐘,最後加碎冰糖直到口感酸甜適口。
因為已經泡軟,無需攪拌就能煮透,所以過濾後沉澱物極少。
成品酸梅湯約1.5升。
冷卻半小時後,再加幹桂花,
待幹桂花浸潤,就完成了。
裝入冷水壺,
置於冰箱冷藏,建議三日內喝完。
剩餘的盛入16盎司梅森杯冷藏,
第二天上班帶去公司消暑解乏。
今天給陳老師打包了一瓶。
重點提示:建議用不鏽鋼鍋、康寧玻璃鍋,或塗層不粘湯鍋熬酸梅湯,不要用可能化學反應產生金屬化合物的鑄鐵鍋、熟鐵鍋、銅鍋、鋁鍋烹製。其實細孔結構會滲入的陶鍋、砂鍋我也不建議,除非不會混用,和藥罐不燉湯一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