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幾人真得鹿 不知終日夢為魚 出自哪裡

2020-12-16 影月公子

此身天地一蘧廬,世事消磨綠鬢疏。

畢竟幾人真得鹿,不知終日夢為魚。

這兩句話出自宋代黃庭堅的《雜詩七首》。

黃庭堅: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時人評黃庭堅作詩「一字一句,必月鍛季煉,未嘗輕發」,而且注重用字,用字「要字字有來處」。蘇東坡評價說:魯直以平等觀作欹側字,以真實相出遊戲法,以磊落人書細碎事。

黃庭堅的一生,歷盡滄桑,幾經政海波瀾,但從未登上高位執掌大權。他不苟附近,淡泊名利,批評時政,所以屢遭厄境。這首雜詩就是他淡泊名利,言懷抒志的一篇佳作。這首詩的意思是:天地猶如一間屋子身在其中,世間萬事勞心耗神頭髮變少,世上有幾個人得到富貴呢?人們只是活得像幻想中的自己罷了。

畢竟幾人真得鹿化用了蕉鹿夢的典故,出自《列子·周穆王》。

鄭國有個砍柴人偶然打死了一頭鹿,怕別人知道,就把鹿藏在壕溝裡,並用蕉葉蓋上,卻忘記了自己藏在了什麼地方,一路自言自語,以為是自己做了一個夢。恰好被一個有心的路人聽到,經過仔細尋找,真的找到了砍柴人藏鹿的地方。路人回到家和妻子吹噓說:」事實和砍柴人的夢一樣啊!「妻子打趣說;」是你做夢夢見砍柴人得到了鹿吧?真有砍柴人存在嗎?現在得到了鹿,只是你的美夢成真了吧。「路人說:」管它是別人的夢還是我的夢呢!既然美夢成真了,還是先美餐一頓再說吧。「

砍柴人回到家很不甘心,始終想不明白是真是夢。驚奇的是到了夜裡,不但夢到了藏鹿的地點,還夢到了鹿被路人盜走。第二天,按照夢的指使果然找到了那個路人,二人為了爭奪鹿的歸屬,鬧到了官府,官員說:」砍柴人啊,你開始真的到了鹿,卻說是夢。後來又在夢中看到路人拿了鹿,妄然說這是真相。那路人真的拿了你的鹿,卻與你爭鹿。可他的妻子卻說他只是在夢中認為鹿是別人的,鹿實際不歸任何人所有。既然現今真的有一頭鹿,那麼你們平分了算啦!「

鄭國國君知道了這件事,感嘆道;」唉!那官員也是在夢裡分鹿給他們吧!「又問國相,國相說;」是不是夢我也分辨不了,只有黃帝和孔子能做到,現在這二人不在了,就姑且聽官員的論斷吧。「

因為鹿與「祿」諧音,而在中國,「祿」代表著錢財,所以人們經常把鹿作為富貴的象徵。《史記·淮陰侯列傳》中寫道:「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逐鹿中原的意思就是群雄並起,爭奪天下。

在這個故事中,這隻鹿最初由一人偶然得到,卻迅速輪轉到他人手中,又多次在人的夢中出現,連得到鹿的人都不知是否在做夢。寓意自古富貴不堅牢,雖讓人魂牽夢繞,始終不知自己是否身在夢中,是否夢醒後一無所有。

不知終日夢為魚出自《莊子·大宗師》中孔子和顏回的對話:「且汝夢為鳥而厲乎天,夢為魚而沒於淵」,意思是「你夢到自己是鳥,便會在天上飛翔;你夢見自己是魚,便會在水中潛遊。」人會做出什麼樣的表現,取決於他認為自己是什麼。而這種認知就像夢一樣。

蘇東坡也曾寫過休言萬事轉頭空。未轉頭時皆夢。雖然人生一世,碌碌無為是可恥的,但也不必執著於成敗。所有的事情都想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和節奏去做就可以了。做一個佛系好青年,追求自己內心平和、淡然的活法和生活方式。大部分事情都想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和節奏去做。擺脫各種矛盾焦慮,成為快樂的人。

相關焦點

  • 畢竟幾人真得鹿 不知終日夢為魚 出自哪裡
    畢竟幾人真得鹿,不知終日夢為魚。這兩句話出自宋代黃庭堅的《雜詩七首》。黃庭堅: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時人評黃庭堅作詩「一字一句,必月鍛季煉,未嘗輕發」,而且注重用字,用字「要字字有來處」。
  • 從「畢竟幾人真得鹿,不知終日夢為魚」看北宋黃庭堅的道家思想
    「畢竟幾人真得鹿,不知終日夢為魚」是我很喜歡的一句詩,出自宋代王庭堅的《雜詩七首。這首詩延續了黃庭堅一貫的寫作手法:擅於用典,邏輯嚴密。畢竟幾人真得鹿,不知終日夢為魚。短短的28個字,就用了4個典故,包括蘧廬、綠鬢、真得鹿和夢為魚。下面我們來逐一分析。1、此身天地一蘧廬,世事消磨綠鬢疏「蘧(qiu,二聲)廬」是指古代驛站中供人休息的房子,也就是旅館的意思。
  • 詩詞品讀:畢竟幾人真得鹿,不知終日夢為魚
    「畢竟幾人真得鹿,不知終日夢為魚「這兩句詩,出自北宋詩人黃庭堅《雜詩七首》的第一首,全詩如下:此身天地一蘧廬,世事消磨綠鬢疏。畢竟幾人真得鹿,不知終日夢為魚。畢竟幾人真得鹿,不知終日夢為魚。得鹿,化用《列子·周穆王》中蕉鹿夢的故事,故事說,鄭國有位樵夫在野外打死了一頭鹿,怕人看見,便把它藏在一個乾池中,並用砍下的柴蓋上。過一會兒,樵夫便忘了鹿藏在什麼地方,還以為剛才的事是夢,一路自言自語。
  • 「畢竟幾人真得鹿,不知終日夢為魚」——黃庭堅詩詞中的道家思想
    「畢竟幾人真得鹿,不知終日夢為魚」。這兩句詩出自黃庭堅的《雜詩七首》: 此身天地一蘧廬,世事消磨綠鬢疏。 畢竟幾人真得鹿,不知終日夢為魚。 黃庭堅是北宋著名文學家和書法家,是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的開創人。江西詩派以杜甫為祖,寫詩講究「點鐵成金」和「脫胎換骨」,「點鐵成金法」是取古人之言,經鍛鍊後為我所用。「脫胎換骨法」則是取法古人詩意靈感,變化脫胎為己用。
  • 黃庭堅的老莊情懷:畢竟幾人真得鹿,不知終日夢為魚
    他的詩跟蘇軾齊名,被當時的人稱為「蘇黃」,而他的詞則跟秦觀齊名,二人並稱為「秦七黃九」。1、 黃庭堅其人黃庭堅(1045年8月9日—1105年5月24日),字魯直,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洪州分寧(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縣)人,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
  • 【無歡作酒】畢竟幾人真得鹿,不知終日夢為魚
    「畢竟幾人真得鹿,不知終日夢為魚」然而與人世間,總有長情被辜負,能被成全之人屈指更寥寥。畢竟幾人真得鹿,不知終日夢為魚。 黃庭堅是個不肯好好說話的人。以至於很多人都覺得他說的話莫名其妙。物感於心,而情動於中。我卻愛極了他的拗句硬話,冷僻典故。他偏是寫讓很多人讀不懂的話,卻讓讀懂的人,說不出話。
  • 寒露讀詩:「畢竟幾人真得鹿,不知終日夢為魚」究竟為何意?
    畢竟幾人真得鹿,不知終日夢為魚。——黃庭堅《雜詩七首》之一不解古詩深意,是因為我們與詩人古今環境不相同,悲歡不相通。今日寒露,秋意漸濃。讓我們一起走入黃庭堅的世界,探究「畢竟幾人真得鹿,不知終日夢為魚」為何意。更多精彩內容,歡迎點上方關注百家號:唄媽美學
  • 「畢竟幾人真得鹿,不知終日夢為魚」,是什麼意思,你知道嗎?
    這句詩出自黃庭堅的《雜詩七首》之一。在黃庭堅的所有詩句中,除了他在《寄黃幾復》中的「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之外,就屬這句詩最富有哲理,在黃詩中算是我最喜歡的一句了。畢竟幾人真得鹿,不知終日夢為魚。宋朝的詩大都含有哲理,這首也不例外。再加上黃庭堅注重鍊字,這短短兩句詩信息量卻是很大。要想真正明白黃庭堅想要表達什麼,還要先知道這句詩背後的兩個典故。
  • 「畢竟幾人真得鹿,不知終日夢為魚」,讀懂這首詩人生豁然開朗
    「畢竟幾人真得鹿,不知終日夢為魚。」出自黃庭堅的《雜詩七首》。明眼人能夠發現,魯直的《雜詩》與義山的《無題》一樣博大精深。 畢竟幾人真得鹿,不知終日夢為魚。 該詩難於理解的主要原因是句句用典,意境空曠。 蘧(qú )廬,指只能住一晚上的驛館,典出《莊子·外篇·天運》。 綠鬢,烏黑茂密的頭髮,典出南朝吳均《和蕭洗馬子顯古意詩》。
  • 從「畢竟幾人真得鹿,不知終日夢為魚」看北宋黃庭堅的道家思想
    「畢竟幾人真得鹿,不知終日夢為魚」是我很喜歡的一句詩,出自宋代王庭堅的《雜詩七首。這首詩延續了黃庭堅一貫的寫作手法:擅於用典,邏輯嚴密。畢竟幾人真得鹿,不知終日夢為魚。短短的28個字,就用了4個典故,包括蘧廬、綠鬢、真得鹿和夢為魚。下面我們來逐一分析。1、此身天地一蘧廬,世事消磨綠鬢疏「蘧(qiu,二聲)廬」是指古代驛站中供人休息的房子,也就是旅館的意思。
  • 「畢竟幾人真得鹿,不知終日夢為魚」——黃庭堅詩詞中的道家思想
    「畢竟幾人真得鹿,不知終日夢為魚」。這兩句詩出自黃庭堅的《雜詩七首》: 此身天地一蘧廬,世事消磨綠鬢疏。 畢竟幾人真得鹿,不知終日夢為魚。 黃庭堅是北宋著名文學家和書法家,是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的開創人。江西詩派以杜甫為祖,寫詩講究「點鐵成金」和「脫胎換骨」,「點鐵成金法」是取古人之言,經鍛鍊後為我所用。「脫胎換骨法」則是取法古人詩意靈感,變化脫胎為己用。
  • 網上流傳的神句「畢竟幾人真得鹿,不知終日夢為魚」,如何理解?
    很多人可能看到或轉過這句,卻未必有所理解。語出黃庭堅的《雜詩七首》其一。《雜詩七首》為黃庭堅七言絕句組詩。藝術性一般。不知何時火了第一首,應該是網絡捧紅的吧,尤其是這一句「畢竟幾人真得鹿,不知終日夢為魚」,網上瘋傳的厲害。
  • 畢竟幾人真得鹿,不知終日夢為魚
    畢竟幾人真得鹿,不知終日夢為魚。 (黃庭堅) 高歌誰和餘?空谷清音起。 非鬼亦非仙,一曲桃花水。 (辛棄疾) 荷花十裡,清風鑑水,明月天衣。
  • 「畢竟幾人真得鹿,不知終日夢為魚。」賞析古詩,話人生真諦!
    畢竟幾人真得鹿,不知終日夢為魚。我們來看看詩文大意:蘧廬(qú lú),指古代的旅館。人置身在天地這個大的旅館中,世間瑣事把我們的黑髮都消磨的稀疏花白。人生又有幾個人得到了真正的富貴呢?萬事來過,人已蒼蒼。真正的富貴求之而得的又有幾個人?關於真得鹿有一個典故,出自《列子·周穆王》,典故過長,就不贅述了,簡要說一下寓意,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搜索一下。鹿作為富貴的象徵,最初由一人偶然得到,卻迅速輪轉到他人手中,又多次在人的夢中出現,連得到鹿的人都不知是否在做夢。富貴不堅牢,讓人魂牽夢繞,始終不知自己是否身在夢中,是否夢醒後一無所有。
  • 「畢竟幾人真得鹿,不知終日夢為魚」,是什麼意思,你知道嗎?
    這句詩出自黃庭堅的《雜詩七首》之一。在黃庭堅的所有詩句中,除了他在《寄黃幾復》中的「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之外,就屬這句詩最富有哲理,在黃詩中算是我最喜歡的一句了。畢竟幾人真得鹿,不知終日夢為魚。宋朝的詩大都含有哲理,這首也不例外。再加上黃庭堅注重鍊字,這短短兩句詩信息量卻是很大。要想真正明白黃庭堅想要表達什麼,還要先知道這句詩背後的兩個典故。
  • 「畢竟幾人真得鹿,不知終日夢為魚。」賞析古詩,話人生真諦!
    畢竟幾人真得鹿,不知終日夢為魚。我們來看看詩文大意:蘧廬(qú lú),指古代的旅館。人置身在天地這個大的旅館中,世間瑣事把我們的黑髮都消磨的稀疏花白。人生又有幾個人得到了真正的富貴呢?萬事來過,人已蒼蒼。真正的富貴求之而得的又有幾個人?關於真得鹿有一個典故,出自《列子·周穆王》,典故過長,就不贅述了,簡要說一下寓意,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搜索一下。鹿作為富貴的象徵,最初由一人偶然得到,卻迅速輪轉到他人手中,又多次在人的夢中出現,連得到鹿的人都不知是否在做夢。富貴不堅牢,讓人魂牽夢繞,始終不知自己是否身在夢中,是否夢醒後一無所有。
  • 黃庭堅最有哲理的一首詩,畢竟幾人真得鹿,不知終日夢為魚
    一個七歲的小孩有這樣的見識,著實是讓人驚嘆,其實也可以理解,畢竟古人從小開始接觸傳統文化,黃庭堅正是站在道德的最高處,以此來俯瞰芸芸眾生,可以寫出這樣的作品也就不覺得奇怪了;而且正如前所說的黃庭堅是一位天才,對於天才來說自然是與眾不同。
  • ins·病女·喪系頭像:「畢竟幾人真得鹿,不知終日夢為魚」
    ins·病女· 喪系頭像:「畢竟幾人真得鹿,不知終日夢為魚」
  • 網絡爆紅音樂《執迷不悟》:畢竟幾人真得鹿,不知終日夢為魚
    「人與人之間的緣分本來就稀薄寡淡,像是一本書中提到的——旅途中遇到的人,多是清塵濁水,後會無期。」若是都可以將世間的關係,情感之間的糾纏看得如此清楚,那往往就不會出現那麼多痴情故事。所以承認自己是個「俗人」又有何不可呢?前久看到這樣的一個文案,說李白寫了那麼多詩,像他那樣豪放不拘的人,肯定寫完就忘了,放不下的就只有我們這些俗人。還不說,真挺有道理的,但是放不下是人性執念一種,像極了接下來要說的這首網絡爆火的流行歌曲《執迷不悟》。
  • 黃庭堅最有哲理的一首詩,畢竟幾人真得鹿,不知終日夢為魚
    一個七歲的小孩有這樣的見識,著實是讓人驚嘆,其實也可以理解,畢竟古人從小開始接觸傳統文化,黃庭堅正是站在道德的最高處,以此來俯瞰芸芸眾生,可以寫出這樣的作品也就不覺得奇怪了;而且正如前所說的黃庭堅是一位天才,對於天才來說自然是與眾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