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畢竟幾人真得鹿,不知終日夢為魚」看北宋黃庭堅的道家思想

2020-12-16 冬月的書影小屋

「畢竟幾人真得鹿,不知終日夢為魚」是我很喜歡的一句詩,出自宋代王庭堅的《雜詩七首。這首詩延續了黃庭堅一貫的寫作手法:擅於用典,邏輯嚴密

有的人覺得黃庭堅的詩,讀懂很難、賞析更難、傳授則是難上加難,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不知道詩詞背後的典故以及黃庭堅的道家思想。

黃庭堅的《雜詩七首》原詩是這樣:

此身天地一蘧廬,世事消磨綠鬢疏。 畢竟幾人真得鹿,不知終日夢為魚。

短短的28個字,就用了4個典故,包括蘧廬、綠鬢、真得鹿和夢為魚。下面我們來逐一分析。

1、此身天地一蘧廬,世事消磨綠鬢疏

「蘧(qiu,二聲)廬」是指古代驛站中供人休息的房子,也就是旅館的意思。它的典故出自於《莊子集釋》,「仁義,先王之蘧廬,止可以一宿,而不可久處。」

「綠鬢」大多出現在古詩文中,還有一個成語叫綠鬢紅顏,意思是年輕漂亮。「綠鬢」原本的意思是烏黑而有光澤的鬢髮,那麼「綠鬢疏」就可以理解為時間流逝,黑髮都變少了。

這句詩的意思就是,我們只不過是寄居在天地間的一個住所,世間萬事把我們烏黑亮麗的頭髮都消磨疏了。這裡明顯蘊含著道家思想:人生在世,不過只是在旅館暫宿,一轉眼青絲就成白髮,何必苦苦追逐。

2、畢竟幾人真得鹿,不知終日夢為魚

「真得鹿」是化用蕉鹿夢的典故,指的是人世虛幻的富貴繁榮,出自《列子·周穆王》

古代常把「鹿」當作富貴的象徵,這裡的「鹿」最初是由一個人在偶然間得到的,隨後又迅速轉到其他人手中,並多次出現在夢裡,讓得到鹿的人都不確定自己是不是在做夢了,隱隱有一種「夢裡不知身是客」的感覺。

「夢為魚」出自《莊子·大宗師》孔子和顏回的對話:「且汝夢為鳥而厲乎天,夢為魚而沒於淵。」這句話翻譯過來的意思是,如果你夢到自己是一隻鳥,便會在天上飛翔;如果你夢見自己是一條魚,便會在水中潛遊。

這也就是說,人往往會做出的各種行為,取決於他的自我認知,也就是他認為自己到底是什麼。你在夢裡認為自己是鳥,所以可以飛起來,但你真的變成鳥了嗎?你在夢裡認為自己是魚,所以遊水,但你真的變成魚了嗎?你認為中的財富和人生,真的是真實的嗎?

把這兩句話聯繫起來,就是世界上有幾個人能真正得到權勢和富貴呢?人們只是活在幻想中罷了。這個富貴是虛幻的但讓人魂牽夢繞,人們始終不知道自己其實在夢裡,或許夢醒之後就會一無所有。

3、詩詞背後蘊含黃庭堅的道家思想

黃庭堅北宋時期著名的文學家、書法家,也是江西詩派的開山之祖,並與杜甫、陳師道和陳與義合稱「一祖三宗」。

黃庭堅作詩有三個重要特點:

第一、注重用字,他的詩被稱為「字字有來處」。這首《雜詩七首》的四處用典就是最好的例證。

第二、重視句法,句法簡易但能夠巧妙引出詩詞主旨。

第三、講究章法,在前人優秀作品中仔細揣摩,然後探求詩詞結構的曲折變化。

在這首《雜詩七首》中,我們或多或少地可以找出黃庭堅寫詩的三個特點,但也能看出他並不固守於詩法之中,積極探求新的思想境界。

黃庭堅

而這種重要的思想境界,就是前文裡提到的道家思想,他沉醉於書法與文學之中逃離官場的渾濁和世事的無常,也一直試圖用道家的這種虛無思想來尋求精神解脫。同時,詩中也表達出他豁達的人生觀,表現出道家淡泊、樂觀的人生哲學

相關焦點

  • 「畢竟幾人真得鹿,不知終日夢為魚」——黃庭堅詩詞中的道家思想
    「畢竟幾人真得鹿,不知終日夢為魚」。這兩句詩出自黃庭堅的《雜詩七首》: 此身天地一蘧廬,世事消磨綠鬢疏。 畢竟幾人真得鹿,不知終日夢為魚。 黃庭堅是北宋著名文學家和書法家,是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的開創人。江西詩派以杜甫為祖,寫詩講究「點鐵成金」和「脫胎換骨」,「點鐵成金法」是取古人之言,經鍛鍊後為我所用。「脫胎換骨法」則是取法古人詩意靈感,變化脫胎為己用。
  • 從「畢竟幾人真得鹿,不知終日夢為魚」看北宋黃庭堅的道家思想
    「畢竟幾人真得鹿,不知終日夢為魚」是我很喜歡的一句詩,出自宋代王庭堅的《雜詩七首。這首詩延續了黃庭堅一貫的寫作手法:擅於用典,邏輯嚴密。畢竟幾人真得鹿,不知終日夢為魚。短短的28個字,就用了4個典故,包括蘧廬、綠鬢、真得鹿和夢為魚。下面我們來逐一分析。1、此身天地一蘧廬,世事消磨綠鬢疏「蘧(qiu,二聲)廬」是指古代驛站中供人休息的房子,也就是旅館的意思。
  • 「畢竟幾人真得鹿,不知終日夢為魚」——黃庭堅詩詞中的道家思想
    「畢竟幾人真得鹿,不知終日夢為魚」。這兩句詩出自黃庭堅的《雜詩七首》: 此身天地一蘧廬,世事消磨綠鬢疏。 畢竟幾人真得鹿,不知終日夢為魚。 黃庭堅是北宋著名文學家和書法家,是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的開創人。江西詩派以杜甫為祖,寫詩講究「點鐵成金」和「脫胎換骨」,「點鐵成金法」是取古人之言,經鍛鍊後為我所用。「脫胎換骨法」則是取法古人詩意靈感,變化脫胎為己用。
  • 黃庭堅的老莊情懷:畢竟幾人真得鹿,不知終日夢為魚
    1、 黃庭堅其人黃庭堅(1045年8月9日—1105年5月24日),字魯直,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洪州分寧(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縣)人,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陳師道在《後山詩話》中說:「退之以文為詩,子瞻以詩為詞,如教坊雷大使之舞,雖極天下之工,要非本色。今代詞手唯秦七、黃九爾,唐諸人不迨也。」
  • 「畢竟幾人真得鹿,不知終日夢為魚」,讀懂這首詩人生豁然開朗
    「畢竟幾人真得鹿,不知終日夢為魚。」出自黃庭堅的《雜詩七首》。明眼人能夠發現,魯直的《雜詩》與義山的《無題》一樣博大精深。 畢竟幾人真得鹿,不知終日夢為魚。 該詩難於理解的主要原因是句句用典,意境空曠。 蘧(qú )廬,指只能住一晚上的驛館,典出《莊子·外篇·天運》。 綠鬢,烏黑茂密的頭髮,典出南朝吳均《和蕭洗馬子顯古意詩》。
  • 【無歡作酒】畢竟幾人真得鹿,不知終日夢為魚
    「畢竟幾人真得鹿,不知終日夢為魚」然而與人世間,總有長情被辜負,能被成全之人屈指更寥寥。此詩取自北宋黃庭堅《雜詩七首其一》此身天地一蘧廬,世事消磨綠鬢疏。畢竟幾人真得鹿,不知終日夢為魚。 黃庭堅是個不肯好好說話的人。以至於很多人都覺得他說的話莫名其妙。物感於心,而情動於中。我卻愛極了他的拗句硬話,冷僻典故。他偏是寫讓很多人讀不懂的話,卻讓讀懂的人,說不出話。
  • 黃庭堅最有哲理的一首詩,畢竟幾人真得鹿,不知終日夢為魚
    一個七歲的小孩有這樣的見識,著實是讓人驚嘆,其實也可以理解,畢竟古人從小開始接觸傳統文化,黃庭堅正是站在道德的最高處,以此來俯瞰芸芸眾生,可以寫出這樣的作品也就不覺得奇怪了;而且正如前所說的黃庭堅是一位天才,對於天才來說自然是與眾不同。
  • 畢竟幾人真得鹿 不知終日夢為魚 出自哪裡
    畢竟幾人真得鹿,不知終日夢為魚。這兩句話出自宋代黃庭堅的《雜詩七首》。黃庭堅: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時人評黃庭堅作詩「一字一句,必月鍛季煉,未嘗輕發」,而且注重用字,用字「要字字有來處」。
  • 詩詞品讀:畢竟幾人真得鹿,不知終日夢為魚
    「畢竟幾人真得鹿,不知終日夢為魚「這兩句詩,出自北宋詩人黃庭堅《雜詩七首》的第一首,全詩如下:此身天地一蘧廬,世事消磨綠鬢疏。畢竟幾人真得鹿,不知終日夢為魚。畢竟幾人真得鹿,不知終日夢為魚。得鹿,化用《列子·周穆王》中蕉鹿夢的故事,故事說,鄭國有位樵夫在野外打死了一頭鹿,怕人看見,便把它藏在一個乾池中,並用砍下的柴蓋上。過一會兒,樵夫便忘了鹿藏在什麼地方,還以為剛才的事是夢,一路自言自語。
  • 寒露讀詩:「畢竟幾人真得鹿,不知終日夢為魚」究竟為何意?
    畢竟幾人真得鹿,不知終日夢為魚。——黃庭堅《雜詩七首》之一不解古詩深意,是因為我們與詩人古今環境不相同,悲歡不相通。今日寒露,秋意漸濃。讓我們一起走入黃庭堅的世界,探究「畢竟幾人真得鹿,不知終日夢為魚」為何意。更多精彩內容,歡迎點上方關注百家號:唄媽美學
  • 畢竟幾人真得鹿 不知終日夢為魚 出自哪裡
    畢竟幾人真得鹿,不知終日夢為魚。這兩句話出自宋代黃庭堅的《雜詩七首》。黃庭堅: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時人評黃庭堅作詩「一字一句,必月鍛季煉,未嘗輕發」,而且注重用字,用字「要字字有來處」。
  • 網上流傳的神句「畢竟幾人真得鹿,不知終日夢為魚」,如何理解?
    很多人可能看到或轉過這句,卻未必有所理解。語出黃庭堅的《雜詩七首》其一。《雜詩七首》為黃庭堅七言絕句組詩。藝術性一般。不知何時火了第一首,應該是網絡捧紅的吧,尤其是這一句「畢竟幾人真得鹿,不知終日夢為魚」,網上瘋傳的厲害。
  • 黃庭堅最有哲理的一首詩,畢竟幾人真得鹿,不知終日夢為魚
    一個七歲的小孩有這樣的見識,著實是讓人驚嘆,其實也可以理解,畢竟古人從小開始接觸傳統文化,黃庭堅正是站在道德的最高處,以此來俯瞰芸芸眾生,可以寫出這樣的作品也就不覺得奇怪了;而且正如前所說的黃庭堅是一位天才,對於天才來說自然是與眾不同
  • 「畢竟幾人真得鹿,不知終日夢為魚」,是什麼意思,你知道嗎?
    這句詩出自黃庭堅的《雜詩七首》之一。在黃庭堅的所有詩句中,除了他在《寄黃幾復》中的「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之外,就屬這句詩最富有哲理,在黃詩中算是我最喜歡的一句了。畢竟幾人真得鹿,不知終日夢為魚。宋朝的詩大都含有哲理,這首也不例外。再加上黃庭堅注重鍊字,這短短兩句詩信息量卻是很大。要想真正明白黃庭堅想要表達什麼,還要先知道這句詩背後的兩個典故。
  • 畢竟幾人真得鹿,不知終日夢為魚
    畢竟幾人真得鹿,不知終日夢為魚。 (黃庭堅) 高歌誰和餘?空谷清音起。 非鬼亦非仙,一曲桃花水。 (辛棄疾) 荷花十裡,清風鑑水,明月天衣。
  • 「畢竟幾人真得鹿,不知終日夢為魚。」賞析古詩,話人生真諦!
    每個人的人生盡頭都是一樣的,不一樣的是我們如何去走過我們的人生。黃庭堅在他的《雜詩七首·其一》中用幾句詩句表達出了他對人生的看法,我們來看一看詩文。《雜詩七首·其一》宋代:黃庭堅此身天地一蘧廬,世事消磨綠鬢疏。畢竟幾人真得鹿,不知終日夢為魚。
  • 「畢竟幾人真得鹿,不知終日夢為魚」,是什麼意思,你知道嗎?
    這句詩出自黃庭堅的《雜詩七首》之一。在黃庭堅的所有詩句中,除了他在《寄黃幾復》中的「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之外,就屬這句詩最富有哲理,在黃詩中算是我最喜歡的一句了。畢竟幾人真得鹿,不知終日夢為魚。宋朝的詩大都含有哲理,這首也不例外。再加上黃庭堅注重鍊字,這短短兩句詩信息量卻是很大。要想真正明白黃庭堅想要表達什麼,還要先知道這句詩背後的兩個典故。
  • 「畢竟幾人真得鹿,不知終日夢為魚。」賞析古詩,話人生真諦!
    每個人的人生盡頭都是一樣的,不一樣的是我們如何去走過我們的人生。黃庭堅在他的《雜詩七首·其一》中用幾句詩句表達出了他對人生的看法,我們來看一看詩文。《雜詩七首·其一》宋代:黃庭堅此身天地一蘧廬,世事消磨綠鬢疏。畢竟幾人真得鹿,不知終日夢為魚。
  • 網絡爆紅音樂《執迷不悟》:畢竟幾人真得鹿,不知終日夢為魚
    「人與人之間的緣分本來就稀薄寡淡,像是一本書中提到的——旅途中遇到的人,多是清塵濁水,後會無期。」若是都可以將世間的關係,情感之間的糾纏看得如此清楚,那往往就不會出現那麼多痴情故事。所以承認自己是個「俗人」又有何不可呢?前久看到這樣的一個文案,說李白寫了那麼多詩,像他那樣豪放不拘的人,肯定寫完就忘了,放不下的就只有我們這些俗人。還不說,真挺有道理的,但是放不下是人性執念一種,像極了接下來要說的這首網絡爆火的流行歌曲《執迷不悟》。
  • ins·病女·喪系頭像:「畢竟幾人真得鹿,不知終日夢為魚」
    ins·病女· 喪系頭像:「畢竟幾人真得鹿,不知終日夢為魚」   1.好想和你去湖邊走走 看你的笑把日光都蕩漾柔軟 然後我們一人一個冰淇淋躲在樹蔭下把整個夏天的味道都珍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