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元氣少女QMQ
日本與朝鮮隔海相望,歷史上,無論是在文化上還是思想上,兩個國家的交流都十分頻繁。其中,佛教就是通過朝鮮才東傳到日本的。然而,熟悉歷史的人們也不陌生,日本和朝鮮同時也是死對頭。現代的日本和朝鮮半島上的兩個國家——朝鮮、韓國,雖然比較友好,但是在歷史上,日本人侵入朝鮮半島的記錄可不在少數。
日本是太平洋上的一個島國,四周環海,和它最近的地方就是朝鮮,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和好鄰居的交情比遠方親戚要可靠,但是日本這個"好鄰居"可沒少對朝鮮做缺德事。
早在公元二世紀,日本人就曾經攻打過朝鮮。公元232年,日本歷史上十分有名的神功皇后當政,據說神功皇后不僅容貌秀麗,而且才智過人。當時日本原來打算要攻打熊襲(日本島上一個叫作狗奴國的地方),誰知道天皇突然崩逝,此時神功皇后為了穩定軍心,秘不發喪,指揮軍隊向西進軍,轉而攻打朝鮮。
時值朝鮮半島的三國時代,半島上同時存在著高句麗、新羅、百濟三個政權。面對日本的入侵,新羅國王親自帶兵出徵,才最終把他們驅逐出去。但日本這一趟也沒有白來,在朝鮮半島上搜颳了不少寶物和財富。
三百多年後,日本捲土重來。日本人再次渡海進攻朝鮮地區,並且在朝鮮半島的南部建立了名叫"任那"的政權,以日本府的名義對百濟實行殖民統治。百濟打不過日本,只能按照日本的要求給日本進貢各種寶物、並教會了日本人不少的先進技術。然而,日本人並沒有就此滿足,打算進一步佔領朝鮮,於是在公元563年,日本增兵朝鮮,打算入侵新羅。然而日本當時技不如人,被新羅所打敗。
雖然日本曾經敗於新羅,但是經過一個多世紀的籌劃之後,日本再次登陸朝鮮,打算一舉攻下新羅。日本此次來勢洶洶,新羅無法招架,於是不得不向唐朝求救。公元663年,唐朝與新羅聯軍在白江村戰役中將日本徹底擊敗,日本向唐朝稱臣,並且在很長時間內都沒有再敢踏足朝鮮半島。
公元1392年,朝鮮半島政局突變,李成桂取代王氏高麗建立政權,這就是人們常說的"李氏朝鮮",經過太祖、定宗、太宗三代勵精圖治,朝鮮的實力大增。這時,歷史上著名的賢君"世宗大王"即位,朝鮮真的趕上了最好的時代。世宗大王不僅對內整頓吏治、加強管理,對外也積極捍衛國家領土。
與此同時的1419年,日本人受天災影響,農業減產,生計窘迫,於是欲借道朝鮮以劫掠中國明朝。當時的日本人沒有把朝鮮放在眼裡,在路過朝鮮的忠清道的時候,順帶襲擊當地。
日本人本以為可以輕鬆走人,沒想到卻惹來了大禍。
忠清道被襲擊的消息傳到朝鮮朝廷,世宗大王大怒,加上過去幾百年間被日本人騷擾得早已不厭其煩,於是世宗命令大將李從茂帶領軍隊,出徵日本對馬島。日本人沒料到朝鮮竟如此強硬,毫無準備,只能被動應戰。李從茂用火巧攻敵船,日軍損失慘重。激戰五個月後,日本人投降,並向朝鮮進貢以換回日軍俘虜。
因為這次戰事發生在己亥年間,故朝鮮人稱之為"己亥東徵",這是日朝戰爭史上,朝鮮極少數的一次勝利,朝鮮終於在日本人面前揚眉吐氣了一番。同時,兩國的恩怨也越結越深。
這次結怨,也終於在十六世紀末再次爆發。當時,豐臣秀吉統一日本,意欲向外擴張,朝鮮首當其衝。
1592年,豐臣秀吉派人出使朝鮮,要求朝鮮協助日本攻打中國明朝。朝鮮作為明朝的附屬國,不願意做背主之徒,而且朝鮮也非常清楚,一旦日本攻下明朝,自己必定也必會成為日本囊中之物,朝鮮國君義正嚴辭地拒絕了豐臣秀吉。於是豐臣秀吉便以此為理由出兵攻打朝鮮。日本和朝鮮再一次成為對手,這一幕在歷史上似乎上演過許多次,這一次的故事也十分精彩。
日本軍隊經過國內統一戰爭的磨練,訓練有素,軍隊戰鬥力十分強勁。從日本進入釜山到攻陷平壤,日本只用了短短一個多月的時間,其神速令人驚嘆。
其實,在日本進攻朝鮮半島之前,朝鮮國內的狀況也並不樂觀。朝堂上,朋黨之爭激烈,文武百官明爭暗鬥,為了排除異己不擇手段,製造各種冤假錯案。忙於內鬥的官員顧不上政令的實施,百姓苦不堪言。中央政府的混亂最直接的體現就是朝鮮軍隊的腐朽,由於長期沒有訓練,軍隊廢弛,戰力不佳。朝鮮軍隊在訓練有素的日本軍隊面前根本不堪一擊。
當日本軍隊攻入平壤之後,朝鮮的國君倉皇出逃,不得不向明朝求救。明朝政府慷慨出兵,幫助朝鮮擊退了日本軍隊。這就是朝鮮史書裡著名的"壬辰倭亂",中國史書稱之為"萬曆朝鮮戰爭"。
從日本與朝鮮的多次戰爭中,我們可以發現,朝鮮面對日本的勝利,大多是仰仗宗主國幫助。日本無法打敗的不是朝鮮半島,而是它背後的中國。所以,一旦宗主國衰落,朝鮮無可依仗,日本打敗朝鮮則是輕而易舉的。
二十世紀初,明治維新後的日本迅速強大起來,並躋身世界強國之列,而當時的中國在晚清政府的統治下搖搖欲墜。日本知道,它要實現雄圖的時機已經到來,於是悍然出兵朝鮮。這一次,朝鮮沒有像前幾次一樣,能在宗主國的幫助下倖免於難,此時的大清是自身難保。因而,日本很快就全面佔據了朝鮮半島,並且在當地建立起了殖民政府,對朝鮮實行殖民統治。
日本統治朝鮮,不僅是在政治和經濟上的控制,在文化思想上也非常獨裁,試圖用日本文化同化朝鮮人民,強迫朝鮮人學習日語,不允許他們說自己的語言。與此同時,日本當局還勒令朝鮮的王室移居日本,這實際上就是人質。殖民初期,朝鮮毫無反抗之力。
這一次,日本真的完全統治了朝鮮半島。日本對朝鮮的無情壓迫使得日朝的民族矛盾日益尖銳。終於,在1919年3月1日,朝鮮人民起來英勇地反抗日本殖民者的統治,爆發了轟轟烈烈的光復運動,無數的仁人志士為了光復祖國、趕走殖民者而拋頭顱、灑熱血。
縱觀整個東亞的歷史,我們不難發現,在東亞三國中,朝鮮的實力一直是最弱的,無論是日本還是中國,其實力都遠在它之上。
然而,朝鮮半島的地理位置卻很尷尬,它夾在兩國中間,舉步維艱。它與日本隔海相望,日本一旦要擴張,必定是向著朝鮮的方向進軍,因為日本的其他幾個方向都是深邃的海洋,無處可去,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了日本與朝鮮之間的戰爭。
但凡戰爭,講的都是實力,朝鮮雖然實力比不上日本,但是它背後是強大的中國。面對日本的擴張,中國不可能坐視不管,這是千百年來中國與朝鮮半島之間堅固的聯盟關系所在。所以朝鮮的勝敗與否,其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曾經的庇護國——中國的實力是否強大。
只要朝鮮半島背後的實力足夠雄厚,日本就不會敢輕舉妄動,這亦是歷史留給我們的忠告。
參考資料:
1、《紀念韓國獨立光復60周年感言——論韓國獨立運動在世界現代史上的地位與作用》,石源華
2、《甲午戰爭爆發前中日各自決定派兵赴朝的原因》,陳貴宗
3、《日本天皇曾向唐朝皇帝稱臣——隱藏在百濟人墓誌中的歷史真相》,馬雲超
4、《以史為鑑,走向未來——韓國三一運動暨大韓民國臨時政府成立一百周年》,金壽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