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朝鮮日本恩仇錄:六次大戰勝負3:3,曾打到日本投降納貢

2020-12-08 騰訊網

文/元氣少女QMQ

日本與朝鮮隔海相望,歷史上,無論是在文化上還是思想上,兩個國家的交流都十分頻繁。其中,佛教就是通過朝鮮才東傳到日本的。然而,熟悉歷史的人們也不陌生,日本和朝鮮同時也是死對頭。現代的日本和朝鮮半島上的兩個國家——朝鮮、韓國,雖然比較友好,但是在歷史上,日本人侵入朝鮮半島的記錄可不在少數。

日本是太平洋上的一個島國,四周環海,和它最近的地方就是朝鮮,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和好鄰居的交情比遠方親戚要可靠,但是日本這個"好鄰居"可沒少對朝鮮做缺德事。

早在公元二世紀,日本人就曾經攻打過朝鮮。公元232年,日本歷史上十分有名的神功皇后當政,據說神功皇后不僅容貌秀麗,而且才智過人。當時日本原來打算要攻打熊襲(日本島上一個叫作狗奴國的地方),誰知道天皇突然崩逝,此時神功皇后為了穩定軍心,秘不發喪,指揮軍隊向西進軍,轉而攻打朝鮮。

時值朝鮮半島的三國時代,半島上同時存在著高句麗、新羅、百濟三個政權。面對日本的入侵,新羅國王親自帶兵出徵,才最終把他們驅逐出去。但日本這一趟也沒有白來,在朝鮮半島上搜颳了不少寶物和財富。

三百多年後,日本捲土重來。日本人再次渡海進攻朝鮮地區,並且在朝鮮半島的南部建立了名叫"任那"的政權,以日本府的名義對百濟實行殖民統治。百濟打不過日本,只能按照日本的要求給日本進貢各種寶物、並教會了日本人不少的先進技術。然而,日本人並沒有就此滿足,打算進一步佔領朝鮮,於是在公元563年,日本增兵朝鮮,打算入侵新羅。然而日本當時技不如人,被新羅所打敗。

雖然日本曾經敗於新羅,但是經過一個多世紀的籌劃之後,日本再次登陸朝鮮,打算一舉攻下新羅。日本此次來勢洶洶,新羅無法招架,於是不得不向唐朝求救。公元663年,唐朝與新羅聯軍在白江村戰役中將日本徹底擊敗,日本向唐朝稱臣,並且在很長時間內都沒有再敢踏足朝鮮半島。

公元1392年,朝鮮半島政局突變,李成桂取代王氏高麗建立政權,這就是人們常說的"李氏朝鮮",經過太祖、定宗、太宗三代勵精圖治,朝鮮的實力大增。這時,歷史上著名的賢君"世宗大王"即位,朝鮮真的趕上了最好的時代。世宗大王不僅對內整頓吏治、加強管理,對外也積極捍衛國家領土。

與此同時的1419年,日本人受天災影響,農業減產,生計窘迫,於是欲借道朝鮮以劫掠中國明朝。當時的日本人沒有把朝鮮放在眼裡,在路過朝鮮的忠清道的時候,順帶襲擊當地。

日本人本以為可以輕鬆走人,沒想到卻惹來了大禍。

忠清道被襲擊的消息傳到朝鮮朝廷,世宗大王大怒,加上過去幾百年間被日本人騷擾得早已不厭其煩,於是世宗命令大將李從茂帶領軍隊,出徵日本對馬島。日本人沒料到朝鮮竟如此強硬,毫無準備,只能被動應戰。李從茂用火巧攻敵船,日軍損失慘重。激戰五個月後,日本人投降,並向朝鮮進貢以換回日軍俘虜。

因為這次戰事發生在己亥年間,故朝鮮人稱之為"己亥東徵",這是日朝戰爭史上,朝鮮極少數的一次勝利,朝鮮終於在日本人面前揚眉吐氣了一番。同時,兩國的恩怨也越結越深。

這次結怨,也終於在十六世紀末再次爆發。當時,豐臣秀吉統一日本,意欲向外擴張,朝鮮首當其衝。

1592年,豐臣秀吉派人出使朝鮮,要求朝鮮協助日本攻打中國明朝。朝鮮作為明朝的附屬國,不願意做背主之徒,而且朝鮮也非常清楚,一旦日本攻下明朝,自己必定也必會成為日本囊中之物,朝鮮國君義正嚴辭地拒絕了豐臣秀吉。於是豐臣秀吉便以此為理由出兵攻打朝鮮。日本和朝鮮再一次成為對手,這一幕在歷史上似乎上演過許多次,這一次的故事也十分精彩。

日本軍隊經過國內統一戰爭的磨練,訓練有素,軍隊戰鬥力十分強勁。從日本進入釜山到攻陷平壤,日本只用了短短一個多月的時間,其神速令人驚嘆。

其實,在日本進攻朝鮮半島之前,朝鮮國內的狀況也並不樂觀。朝堂上,朋黨之爭激烈,文武百官明爭暗鬥,為了排除異己不擇手段,製造各種冤假錯案。忙於內鬥的官員顧不上政令的實施,百姓苦不堪言。中央政府的混亂最直接的體現就是朝鮮軍隊的腐朽,由於長期沒有訓練,軍隊廢弛,戰力不佳。朝鮮軍隊在訓練有素的日本軍隊面前根本不堪一擊。

當日本軍隊攻入平壤之後,朝鮮的國君倉皇出逃,不得不向明朝求救。明朝政府慷慨出兵,幫助朝鮮擊退了日本軍隊。這就是朝鮮史書裡著名的"壬辰倭亂",中國史書稱之為"萬曆朝鮮戰爭"。

從日本與朝鮮的多次戰爭中,我們可以發現,朝鮮面對日本的勝利,大多是仰仗宗主國幫助。日本無法打敗的不是朝鮮半島,而是它背後的中國。所以,一旦宗主國衰落,朝鮮無可依仗,日本打敗朝鮮則是輕而易舉的。

二十世紀初,明治維新後的日本迅速強大起來,並躋身世界強國之列,而當時的中國在晚清政府的統治下搖搖欲墜。日本知道,它要實現雄圖的時機已經到來,於是悍然出兵朝鮮。這一次,朝鮮沒有像前幾次一樣,能在宗主國的幫助下倖免於難,此時的大清是自身難保。因而,日本很快就全面佔據了朝鮮半島,並且在當地建立起了殖民政府,對朝鮮實行殖民統治。

日本統治朝鮮,不僅是在政治和經濟上的控制,在文化思想上也非常獨裁,試圖用日本文化同化朝鮮人民,強迫朝鮮人學習日語,不允許他們說自己的語言。與此同時,日本當局還勒令朝鮮的王室移居日本,這實際上就是人質。殖民初期,朝鮮毫無反抗之力。

這一次,日本真的完全統治了朝鮮半島。日本對朝鮮的無情壓迫使得日朝的民族矛盾日益尖銳。終於,在1919年3月1日,朝鮮人民起來英勇地反抗日本殖民者的統治,爆發了轟轟烈烈的光復運動,無數的仁人志士為了光復祖國、趕走殖民者而拋頭顱、灑熱血。

縱觀整個東亞的歷史,我們不難發現,在東亞三國中,朝鮮的實力一直是最弱的,無論是日本還是中國,其實力都遠在它之上。

然而,朝鮮半島的地理位置卻很尷尬,它夾在兩國中間,舉步維艱。它與日本隔海相望,日本一旦要擴張,必定是向著朝鮮的方向進軍,因為日本的其他幾個方向都是深邃的海洋,無處可去,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了日本與朝鮮之間的戰爭。

但凡戰爭,講的都是實力,朝鮮雖然實力比不上日本,但是它背後是強大的中國。面對日本的擴張,中國不可能坐視不管,這是千百年來中國與朝鮮半島之間堅固的聯盟關系所在。所以朝鮮的勝敗與否,其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曾經的庇護國——中國的實力是否強大。

只要朝鮮半島背後的實力足夠雄厚,日本就不會敢輕舉妄動,這亦是歷史留給我們的忠告。

參考資料:

1、《紀念韓國獨立光復60周年感言——論韓國獨立運動在世界現代史上的地位與作用》,石源華

2、《甲午戰爭爆發前中日各自決定派兵赴朝的原因》,陳貴宗

3、《日本天皇曾向唐朝皇帝稱臣——隱藏在百濟人墓誌中的歷史真相》,馬雲超

4、《以史為鑑,走向未來——韓國三一運動暨大韓民國臨時政府成立一百周年》,金壽鐵

相關焦點

  • 歷史上,日本曾先後發動過5次侵華戰爭(有3次未遂),結果卻是4敗1勝
    ,因此,每當中國國力進入衰退期時,他們總會蓄意發動侵華戰爭,被打痛了,就會老實很多年,從唐朝時期,日本就曾先後發動過5次侵華戰爭(其中3次未遂,還未進入中國地界就被打趴下了),其中有4次被揍得鼻青臉腫。
  • 朝鮮曾進攻過日本,結局如何?
    日本位於太平洋西岸,是一個由東北向西南延伸的弧形島國,包括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四個大島和其它小島嶼。朝鮮與韓國位於朝鮮半島,朝鮮在北部,韓國在南部。日本陸地面積約37.8萬平方公裡。朝鮮面積12.3萬平方公裡,韓國面積約10萬平方公裡。
  • 二戰日本投降後,身為日本的殖民地,為何朝鮮國內不少人痛哭流涕
    日本投降後,之所以朝鮮國內一片哀嚎,最主要是因為朝鮮被日本殖民化30多年後,不少朝鮮人已經被日本奴化了,在很多朝鮮人看來,日本在戰敗就是自己的失敗。日本投降畫面日本對朝鮮的殖民化史朝鮮這個國名有「朝日鮮明」之意,當年朝鮮王朝的開國君主李成桂為了得到大明皇帝的支持,特意來到大明拜見大明皇帝
  • 朝鮮史上唯一一次進攻日本,打的倭寇投降,朝鮮平靜了200年
    朝鮮從高麗到李氏王朝,歷代統治者都對倭寇的騷擾和侵略予以了堅決的打擊。尤其是1419年朝鮮李從茂將軍帶兵到日本對馬島追剿倭寇很有成效,當時打的倭寇主動投降。這也是朝鮮歷史上唯一一次主動向日本發動的軍事反擊。公元14世紀中期,隨著統治朝鮮的高麗王朝逐步走向衰落,海防日益鬆懈。
  • 二戰中美國對日本使用核武器,為什麼在韓戰上不敢用原子彈?
    熟讀世界近代歷史,全球發生最大的一次戰役,當屬第二次世界大戰了,這場戰役從歐洲到亞洲,從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後有61個國家和地區、20億以上的人口被捲入戰爭,作戰區域面積2200萬平方千米。雖然戰爭最終以美國、蘇聯、英國、中華民國等反法西斯國家勝利告終,但是戰勝國也付出慘痛的代價。
  • 韓戰:近代朝鮮從隱士王國到日本殖民地的屈辱歷史
    不過,雖然朝鮮在1866年和1871年兩次擊敗美國和法國艦隊的入侵,但還是被日本在1875年借「雲揚號事件」打開了國門,而美國也在1882年強迫朝鮮籤訂了《朝美修好通商條約》,從此,朝鮮的國門完全被打開而進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朝鮮開始與外面的世界全面接觸,「隱士王國」退出歷史舞臺,而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前,朝鮮與外部接觸的歷史完全就是一段屈辱的歷史。
  • 美國最後的大炮巨艦:曾見證日本投降,還能發射核飛彈!
    直到3月24日,密蘇裡號才得到了第一個直接打擊日本人的機會:炮擊衝繩島東南海岸,以吸引敵軍注意力、掩護準備從西海岸登陸的美國海軍陸戰隊。在接下來的幾天內,密蘇裡號可以說是打了個爽,16英寸的MK7主炮把日本守軍壓製得死死地,令其根本沒有還手之力。
  • 為何古代日本總是打朝鮮,朝鮮卻總打不贏,原來都是因為中國
    喜歡歷史的朋友,都會發現一個現象。歷史上日本曾多次入侵朝鮮,而朝鮮基本上沒有侵略過日本。同時,日本入侵朝鮮的時候,每次朝鮮都顯得不堪一擊,最終都是在大陸中原國家的幫助下,朝鮮才把日本打敗,把日本趕出朝鮮半島,解除危機。
  • 都聽說過日本侵略朝鮮,但你知道朝鮮也曾入侵過日本嗎
    作為與日本隔海相望的鄰國,歷史上的朝鮮可沒少受日本欺負。而作為中國的藩屬國,每次朝鮮被日本欺負時中國自然都會替朝鮮出頭。無論是唐朝幫助新羅抵抗日本、百濟聯軍的白江口之戰還是明朝萬曆年間中朝聯合對抗日本的萬曆朝鮮之役,因為背後有中國老大哥的存在,受了欺負的朝鮮總是有機會能還手打回去。
  • 日本投降後,那些曾在華夏大地胡作非為的日本軍官,結局如何?
    而在這兩千年中,兩國之間雖說也曾有過摩擦,但都屬於小打小鬧,無關大雅。可是,到了19世紀40年代之後,就不一樣了。為什麼呢?因為這個時候,西方各國已經把發展殖民地的目光,瞄準到了中國及其周邊,當然也包括日本。而有了西方國家的介入,中國和日本之間的關係,也就變得不一樣了。起初,日本與中國一樣,都是屬於閉關鎖國的封建國家。
  • 拉蘇聯出兵逼迫日本投降,羅斯福內心不安,致使朝鮮半島風雲突變
    德國在這一戰中被徹底打殘,其國家將被肢解,國力和影響力必然會被最大程度的削弱;英國雖然是戰勝國,可是「日不落帝國」經歷兩次大戰,已然垂垂老矣,身為三巨頭之一的邱吉爾,也是鬱悶不已,他難以扭轉「日不落」的頹勢,只能眼看著美蘇兩國接下來掌控著未來的世界!
  • 歷史名人照片,圖5日本情報部門出糗,圖10韓戰美軍司令被撤
    太平洋戰場上,美國人在中後期把日本人虐得體無完膚,從硫磺島到關島,從衝繩島到東京大轟炸,再加廣島和長崎的兩顆原子彈,日本數十萬軍民屍骨無存。 沒過多久日本投降,美國上將麥克阿瑟奉命接管日本,這張照片是麥克阿瑟和裕仁天皇的合影,幾度猖狂的日本,在偷襲美國後,萬不會想到會有這樣一天,麥克阿瑟最終替裕仁寫下(投降詔書)。
  • 兩夥日本使者,為了向明朝納貢大打出手,鬧出國際笑話
    今天小珏想說的就是在大明朝時候的一樁笑話,兩夥日本人為了爭相向中國納貢,竟然大打出手,貽笑大方。這個事件的發生有一定的歷史背景,當時中國尤其是中國君王的思想。他們認為天朝富有四海,四夷都是茹毛飲血不開化的民族,向中國稱臣,奉獻給中華上國禮品,中華不必佔他們便宜,更不必以此斂財。相反中華反而恩賜更多,只要他們能聽話,能奉中華為嫡統。
  • 日本為何讓韓國向美國投降,讓朝鮮向蘇聯投降?看完地圖恍然大悟
    在1910年,明治時期的日本通過日韓合併條約,將覬覦已久的朝鮮半島納入了自己的版圖。雖然朝鮮人民激烈抵抗,但是仍然未能擺脫日本軍國主義的殖民統治。日本侵佔朝鮮,是它的基本國策決定的。日本由於是一個島國,地理位置和自然資源兩方面都很不好。而且國內人口眾多,必須解決吃飯問題。
  • 日本歷史上曾四次侵略中國,前三次侵略歷史你都知道是何時麼?
    日本歷史上曾四次侵略中國,前三次侵略歷史你都知道是何時麼?勿忘國恥,日本國歷史上曾四次侵略中國,前兩次均以失敗告終!日本作為一個島國雖然國家地盤小,但是野心卻不小,你們知道麼,實際上日本歷史上曾經不止一次侵略中國,但是他們四次侵略中國只有甲午中日戰爭那一次勝利了,前兩次均以失敗告終。
  • 朝鮮半島何以重要?看看歷史上中國在朝鮮半島的進擊與防禦
    導讀:為什麼要打高麗?是為了實現國家統一。實際上是打遼東,當時「朝野皆以遼東為意」,因為遼東原來是漢朝的四郡地,是中國統一王朝的一個部分。遼東沒有統一進來,國家的統一就沒有最後完成。所以說,從隋文帝開始,一直到唐高宗,每一個皇帝都打遼東。為什麼要打?就是要完成國家的統一。
  • 徐平:日本投降的前前後後
    關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日本投降的準確日期,有人說是8月15日,有人說是9月2日。其實,這兩個日子都不錯,只是依據不同。實際上,日本決定並宣布無條件投降,直到正式籤署投降書,有一個過程,不是哪一天就完成的。1945年5月8日德國戰敗投降後,東方的戰爭策源地——日本,依然在太平洋戰場和中國戰場上負隅頑抗。
  • 日本為何讓朝鮮向蘇聯投降 讓韓國向美國投降?看完地圖你就懂了
    二戰期間,日本佔領了整個朝鮮半島。而在戰敗過後,他讓北朝鮮向蘇聯投降,南朝鮮向美國投降。那日本為何要這麼做呢?當時蘇聯跟美國雖然處於一個陣營,但是兩國的政治體制不同,加上又都是超級大國,戰後難免不會發生分歧。
  • 羞辱歷史:日本殖民時期朝鮮總督府的去留
    1905年,日本強迫大韓帝國與之籤訂《乙巳條約》,根據條約設立了統監府,成了朝鮮的太上皇。統監府設立後,在首爾南山腳下的藝場洞新建了統監府辦公大樓。到了1910年,日本與韓國籤訂了《日韓合併條約》,朝鮮半島徹底成了日本的殖民地,並根據條約設立了朝鮮總督府。設立初期的朝鮮總督府使用原來的統監府建築,由於空間有限,人員大幅增加,許多部門分散到其他地點辦公,新建總督府大樓便提上了議事日程。
  • 75年前的今天,日本投降!這份小楷《投降書》見證了歷史
    7月26日,中國、美國和英國三國發表《波茨坦公告》,促令日本立即無條件投降。但是,日本政府予以拒絕,並先後三次擴軍動員,準備進行本土決戰。當年8月6日和9日,美國先後在日本廣島和長崎各投下一顆原子彈。8月8日,蘇聯召見日本駐蘇大使,通告蘇聯參加《波茨坦公告》,並宣布對日作戰。8月9日,蘇聯出兵中國東北和朝鮮北部,對日本關東軍發動全面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