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未能徵服之地——緬甸

2020-12-12 騰訊網

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明朝大將沐英攻打雲南,擊敗蒙古勢力後,被封作西平侯,世代鎮守雲南。當時的緬甸(阿瓦王朝)臣服於明朝統治,成為附屬國。

起兵反明

腐爛的王朝,屍體散發出美味,在邊境虎視眈眈的野獸都能聞到,有野心的不止日本勢力和女真勢力,在東南亞的緬甸王朝同樣如此。自嘉靖以來,木邦及孟密擊敗了緬甸,雲南官員卻不上報京城,對緬甸置之不理。其子「莽瑞體」起兵收復緬甸舊地,因為明朝當年見死不救,緬甸王「莽瑞體」懷恨在心,於是宣布討明檄文,大恨告天,起兵反明,號稱「西南金樓白象王」。

萬曆四年(公元1576年),東籲王朝極其強盛,東徵西討四處徵戰擴張領土,兼併了今緬甸大部分地區。隨後,緬甸軍隊攻打孟養土司(臣服於明朝的勢力),當地首領「思個」向明朝求援,同時堅壁固守,在地勢險隘之處「戛撒」重兵把守,又派了1萬兵馬繞後攻擊緬甸軍隊的糧道,緬甸軍隊陷入了困境,孟養土司的弓兵射出利箭打退了緬甸軍隊的進攻,緬甸軍隊大後方的食物補給又被切斷。

「飢甚,以攝金易合米,始屠象馬,既剝樹皮,掘草根,軍中疫作,死者山積」。

但是雲南巡撫王凝,對於抗擊緬甸入侵採取了消極的態度,「防邊將喜事,遂一切以鎮靜待之」。下令前線明軍不可救援,孟養土司不見明朝援軍大為失望,自己率軍出戰,「率兵追之,且追且殺,緬兵大敗,生還者什不一二」。大破了緬甸軍隊,當地土司(地方軍閥)也看出來明朝不會救援,離心力越來越強。隨後,緬甸不斷入侵,已經控制了雲南邊境的許多地區。

捲土重來

萬曆六年(公元1578年),明朝派出使者希望和平解決東南亞戰事,「好言慰諭之」,明朝使者好言相勸並送上大量的黃金,但是緬甸大王並不領情,也不向明朝稱謝。

萬曆七年(公元1579年),緬甸大王判斷明朝不會救援周邊土司,於是決定第二次攻打孟養土司,果然明軍沒有救援,緬甸大王攻佔了孟養土司「盡並孟養地」。(孟密、木邦、孟養等)大片土地都淪於東籲王朝統治之下,緬甸繼續竭力向北擴張。

萬曆十一年(公元1583年),緬甸軍隊攻入雲南境內(施甸、順寧、盞達),所到之處「殺掠無算」,對雲南社會造成了很大的破壞,緬甸軍隊攻城掠地,明廷為之震動。於是明朝派出數萬軍隊出擊,明軍全力反擊,雙軍在攀枝花地交戰,緬甸弓兵射出弓箭如蝗蟲一般多,無數明軍中箭死傷時哀嚎,戰象衝進明軍中陷陣,揮舞著大刀的士兵互相砍殺。明軍則用火燃箭矢反擊戰象,利用大象懼怕火的原理,擊退象兵的衝鋒陷陣。最終明軍大破緬軍,俘虜景真宗之弟宗材。

攀枝花大捷後,鄧子龍號召各土司「與我同仇」,共同應對緬甸軍隊。明朝大軍壓境,攻陷了隴川以東的沙木籠山,隴川的緬甸首領「嶽鳳」在據守多日後投降,劉綎的明軍順利佔據了隴川之地。「奪獲緬書、緬碗、緬銀、緬傘、緬服、蟒牙、衣甲、刀槍、鞍馬等衣物甚眾」。明軍乘勝前進,三路進攻「蠻莫」,蠻莫土司(地方軍閥)戰敗,只得向明軍投降,劉綎再戰再捷,擊敗了緬軍「夷緬畏綎,望風內附者踵至」。明軍決定向阿瓦(今緬甸)進兵,出師誓言:「六慰拓開三宣恢復諸夷格心求遠貢賦洗甲金沙藏刀思窟不縱不擒南人自服至此,明軍已收復了被緬軍佔領的全部領土。」

明軍成功佔領阿瓦(今緬甸)後,大勝而歸,明軍的自衛反擊戰結束。

緬甸的復仇

緬甸勢力雖然戰敗,仍然不死心。緬甸大王發兵進攻阿瓦,守軍「莽灼」不能抵擋,棄城而逃,在前往雲南的途中病死,緬甸軍隊重新佔領了阿瓦地區。萬曆十三年(公元1585年),蠻莫安撫使「思順」不滿明軍的貪汙勒索,叛投緬甸東籲王朝。

另一方面,明軍為了對付戰象,明將「劉挺」還專門買了大象演習,讓士兵們排練抗擊戰象衝鋒的作戰。劉挺上書朝廷「疆宇雖已廓清,莽酋酋然肆大,若不亟加剿滅,終為禍根蔓延」,緬甸勢力沒有被消滅,必然會再次東山崛起,應當深入緬甸境內消滅其勢力。但是的劉綎籌謀笄卻不為當局所重視,明朝將劉綎調離,在駐守兩年後撤兵。

萬曆十五年(公元1587年),孟養土司「思威」繼續與緬甸交戰,前往援助的明軍將領「總杜斌」和「李朝」兵力不多,於是把明軍的旗幟插滿山地,虛張聲勢。「以為漢大兵至,驚潰」,遭到夾擊的緬甸軍隊再次戰敗,明軍殺敵千餘,斬殺緬將大襄長。緬甸和明朝互相攻伐,這年九月,緬軍入侵,再次佔領了孟密。

次年,緬甸軍隊攻破猛拱(今緬甸),明朝勢力不能抵擋,節節潰敗。「諸夷力不能敵,紛紛求救,永騰震動」,明朝沒有辦法,只得重新啟用大將「鄧子龍」,「先年破緬有功,諳熟夷情」,緬甸軍隊正在攻打「蠻莫」,看到到處燃起火炬,以為明朝主力趕到了,只得放棄攻城。實際上只是先鋒將領「萬國春」率領的少部分明軍抵達了,再次虛張聲勢嚇退了緬甸軍隊。

萬曆二十年(公元1592年),兩軍對陣遮放(今雲南),大戰一觸即發。拿著長矛的明軍率先進攻,拿著盾牌和大刀的明軍尾隨其後,衝進敵陣中廝殺。大明鐵騎從側翼繞道攻擊後方,衝進敵陣揮舞著大刀砍殺,被砍中的緬甸士兵血濺當場。面對緬甸軍隊的戰象衝鋒,明軍早有防備,弓兵射出火燃箭矢攻擊,長矛兵正面抵擋。明軍「殺敵數百」,緬軍退到沙州,明軍因為沒有船隻無法追擊。同時,明朝損兵折將,李朝和嶽順戰死。

萬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緬甸號稱「大軍三十萬,戰象百頭」再次大舉進攻明朝,緬甸軍隊攻陷「蠻莫」後,向雲南境內進兵(臘撒、遮放、芒市),為了擊退緬甸大軍,雲南巡撫陳用賓率軍直取「隴川」,緬甸軍隊前線作戰不利,久攻不下雲南各鎮,大後方的「蠻莫」又被明軍佔領,只得撤退回緬甸境內。前線明軍急於向前推進,在寧州(今雲南)遭到緬甸伏擊,緬甸士兵叢林中殺出,大刀劈砍明兵將其斬殺。緬甸弓兵從樹林陰影中射出弓箭,在泥地中行軍緩慢的明軍大量被射殺,後兩營的明軍只得退回。

堅持就是勝利

萬曆二十二年(1594年),緬甸軍隊繼續攻打明朝八關,明朝只得派使者聯繫暹羅(泰國),共同對抗緬甸,暹羅(泰國)方面口頭上答應了出兵夾擊,但實際上沒派遣一兵一卒,明朝的夾擊計劃失敗。

萬曆二十三年(1595年),朝鮮遭到日本武士的入侵,萬曆朝鮮戰爭全面爆發了,明朝再也抽不出更多的軍隊救援了,雖然進攻「蠻莫」的緬甸將領「丙測」被斬殺,但是明朝勢力逐漸處於頹勢。好在暹羅(泰國)加入了戰局,與緬甸勢力爆發了五次戰爭,雲南邊境的明軍終於喘上了一口氣,形勢仍然不容樂觀。

緬甸大王的弟弟「良淵侯」繼續向北方擴張,侵犯明朝境內,十萬緬甸大軍攻陷「蠻莫」,一路追擊到黃連關,緬甸兵臨城下。明軍無力抵擋攻勢,只得殺蠻莫首領「思正」(明朝同盟)。再後來,緬甸又攻陷了「孟養」和「木邦」,「良淵侯」號稱麾下30萬緬甸大軍,明軍不能抵擋,大量的邊境領土淪陷,萬曆三十四年(公元1606年)雙方的戰事基本結束,明朝統治陷入危機。

戰爭結果:給雲南造成了沉重的苦難,不僅被緬甸士兵屠殺,還要供應上萬的明軍,「編氓妻子,諸郡邑不支」,雲南老百姓無力負擔數萬軍隊的補給,當地苦不堪言。同時,明朝喪失了大量的領土「孟養」和「木邦」(今緬甸北部),周邊同盟全部被緬甸消滅,30年戰爭耗盡了明朝財政。屢戰屢勝的明軍,在曠日持久的戰爭中陷入了戰爭泥潭,緬甸拖到明朝統治崩潰,最終取得勝利。正如明將「劉綎」所言,緬甸勢力不滅,來日必將捲土重來。不過,明朝已經無暇顧及雲南了,在朝鮮戰場的日本武士,在遼東地區崛起的女真勢力,在中原地區的起義勢力,更大規模的戰爭即將全面爆發.............

相關焦點

  • 中國古代為什麼徵服緬甸,打通印度洋出海口?
    這就引起我們思考了,中國的雲南距離印度洋只有470公裡,隔著一個緬甸。為什麼中國古代沒有將緬甸納入版圖,開拓印度洋呢?一,漢朝的開拓我們必須先了解中國古代在西南的開拓歷程,才能知道中國是如何一步步向印度洋靠近的。在古代,西南地區就是一片山高谷深、森林密布的瘴癘之地,無法穿越。
  • 明朝末年如何丟掉緬甸北部的?
    01 六慰所在洪武年間,明政府在平定雲南全境之後,在雲南極邊之地設有六宣慰使司,其中包括緬甸「三慰」:孟養軍民宣慰使司(轄境相當今緬甸八莫、開泰以北,伊洛瓦底江以西,那伽山脈以東地區,治所在今緬甸孟養);木邦軍民宣慰使司(轄境相當於今緬甸撣邦東北部地區
  • 萬曆皇帝本可徵服緬甸,為何卻連失數地?只因日本豐臣秀吉出手了
    探秘讓元帝國頭疼的麓川王國》、《退者必斬,一戰滅三十萬麓川軍,大明沐英平西南靠的不僅是三段擊》、《以一城滅一國,傣族市長的進擊,明代西南小強麓川暴打緬甸實錄》當中,我們已經介紹了曾經雄踞西南,令元王朝損兵折將,卻被明朝粉碎霸權的麓川王朝。▲徵服阿瓦王朝的又一位麓川雄主思倫麓川王國是由傣族思氏建立的。
  • 中國老欺負越南,為何不徵服緬甸?看了地圖就知道
    我們知道,中國在歷史上,很難徵服緬甸,這並非是因為緬甸有多麼強大。(緬甸統一實際上是在中國的北宋,這可以說是很晚了)去緬甸交通不便像越南一樣,緬甸曾是中原王朝眼中的目標,一方面,它非常偏遠並且交通不便。但另一方面,中原王朝攻佔他們需要越過山脈和山脊。而且緬甸就像北部的中國草原一樣,不適合耕種。
  • 明朝中後期和緬甸發生的明緬戰爭
    緬甸歷史上諸多王朝統治者都以強軍外侵著稱,其與中原王朝也往往兵戎相見。明朝初期,因明軍著力削弱、打擊麓川的思氏家族的勢力,客觀上幫助緬甸抵禦了該家族志在「平緬」的野心,因而一度明朝與緬甸關係和睦。
  • 利瑪竇武力徵服明朝的構想:明朝武備落後,五千西班牙人足矣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1586年,《西班牙徵服中國(明朝)計劃書》了,西班牙在菲律賓的殖民政府,向國王普利普二世請求武力徵服明朝。 計劃認為只需要12000西班牙士兵,加5000日本僱傭軍,就可以打垮明朝。
  • 歷史上緬甸崛起後曾入侵明朝,吞併曾經中原王朝西南百夷各族
    受明朝羈縻控制的三宣六慰三宣六慰中六慰是明初設立,主要是孟養軍民宣慰使司(轄境相當今緬甸八莫、開泰以北, 伊洛瓦底江以西, 那伽山脈以東地區, 治所在今緬甸孟養)、木邦軍民宣慰使司(轄境相當於今緬甸撣邦東北部地區, 治所在今緬甸興威)、緬甸軍民宣慰司(即阿瓦王朝, 曾臣屬於明王朝, 其地在木邦以西
  • 歷史上明朝設三宣六慰,緬甸強大入侵此中國領地,變為自己屬邦
    受明朝羈縻控制的三宣六慰 三宣六慰中六慰是明初設立,主要是孟養軍民宣慰使司(轄境相當今緬甸八莫、開泰以北, 伊洛瓦底江以西, 那伽山脈以東地區, 治所在今緬甸孟養)、木邦軍民宣慰使司(轄境相當於今緬甸撣邦東北部地區, 治所在今緬甸興威)、緬甸軍民宣慰司(即阿瓦王朝, 曾臣屬於明王朝, 其地在木邦以西, 孟養以南, 今緬甸曼德勒為中心的伊洛瓦底江中遊地區
  • 果敢,至今不肯屈服的明朝故土
    皇明祖訓,仍然在果敢得以傳承至今在所有明朝的遺民中,果敢無疑是表現得最堅強的,永曆末年,永曆皇帝與與少量親信逃往緬甸,失去了國家的皇帝一文不值。面對清廷的壓力,緬甸將永曆看做一塊邀功清廷的『肥肉』。乾隆皇帝雖然擊退了緬甸對於雲南的侵略,卻不能阻止緬甸對於邊境的蠶食,最終戰爭的結果與後來的清法戰爭類似。清廷獲得了名義上的勝利,緬甸得到了土地的實際優惠。而果敢本是雲南楊氏土司管轄的土地,至此被緬甸奪取,此後英軍殖民緬甸強制吞併了果敢,因此緬甸一直堅持果敢為其土地而對此緊咬不放。但是果敢人的心中自己的祖國是中國因此一直不肯臣服於緬甸。
  • 西班牙168人徵服印加帝國,能打進明朝嗎?
    明朝的時候,西方列強不是沒有和明軍交過手,茜草灣海戰葡萄牙人被擊斃79人,被俘41人,葡軍艦隊5艘船沉了兩艘,走馬溪海戰明軍通報擒斬239人,雙嶼之戰葡萄牙人的筆記自稱損失800人......
  • 泰國,大戰緬甸三百年!
    他們享受著伊洛瓦底江下遊衝積平原肥沃的農業經濟,又掌握著沿海商路,能否徵服這些人,是緬族能否維持國家統一的關鍵。緬甸東部的怒江-薩爾溫江相對較小其歷史主舞臺是伊洛瓦底江平原早期伊洛瓦底江平原是孟族的天下但北方的緬族不斷南下壓縮孟族的生存空間▼緬甸的蒲甘王朝在阿奴律陀在位時徵服了南部的孟人和西部的阿拉幹人,甚至北上進攻段氏大理國。
  • 緬甸蒲甘王朝將蒙元使者斬殺,忽必烈興兵緬甸國王負荊請罪
    蒲甘王朝(849年——1369年)是緬甸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王朝,建立者披因比亞,因定都蒲甘而得名,蒲甘王朝剛建立時,緬甸境內還是四分五裂,蒲甘王朝是一個相對弱小的國家,但經過多代君主的努力,實力越來越強大,到了慶曆四年(1044年),阿奴律陀繼承王位,雄才大略的他在嘉祐二年(1057年)消滅了緬甸境內的所有勢力,統一緬甸全境。
  • 明朝既然已經設立「三宣六慰」,為何沒能徹底統治中南半島
    這一體系在整個明朝中前期一直發揮著作用,對當時西南邊陲的穩定具有重要意義,不過自嘉靖朝以後,在桀驁不馴的麓川土司和崛起的緬甸東籲王朝的連番衝擊下,再加上心懷叵測的越南人介入,最終名存實亡了,甚至在萬曆以後成為不斷為大明放血的創口,那麼為何鼎盛時期的明朝沒能以這一體系為支撐,進一步拓展在中南半島的勢力範圍,最終將整個半島郡縣化,實現華夏疆域的一大突破呢?
  • 明朝和國軍後裔建立的果敢,緬甸為何至今沒收復?果敢:祖籍南京
    明朝末年,天下大亂,20萬滿洲鐵騎由山海關殺入關內,清朝正式滅亡,清政府對中國長達200多年的統治拉開了序幕。但是,明朝舊部對滿清的抵抗卻並未停止,各地藩王紛紛組織反清復明的活動,但是最終失敗。走投無路的永曆帝只得帶著剩下的人馬逃亡緬甸,這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逃亡外國的皇帝。當時的緬甸也是東南亞的強國,隱隱有著統一中南半島之勢,但是南明大軍的到了,卻打破了這樣的局面。
  • 想不到,在緬甸撣邦北部還藏著這麼個秘境之地
    【緬甸中文網訊】說起緬甸撣邦的絕美瀑布,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是——勐速瀑布!但事實上,除了勐速瀑布,撣邦北部還有另一個鮮為人知的人間美景——班貝金瀑布。這個秘境之地起初知道的人並不多,在一些到過瀑布的遊客將照片發布到社交網站後,這裡的美景徵服了不少人,2018年8月份左右,開始有遊客到瀑布遊玩。就這樣,一傳十,十傳百,這裡逐漸被人知道,近期,前往瀑布的遊客,每天平均有50人左右。為了讓這裡被更多人知道,酒店與旅遊業管理司副局長吳昂育稱,計劃將班貝金瀑布開發出來,讓國內外都能到瀑布遊玩。
  • 緬甸大毒梟,祖上是明朝將領,美國人稱他為「海洛因教父」
    崇禎十七年,李自成大軍攻入北京,明朝滅亡,不過明朝的殘餘力量並沒有放棄抵抗,明朝皇族在南方建立南明政權,而朱由榔的永曆政權是其中持續時間最長的南明政權。不過由於兵力懸殊加上南明內部不團結,因此南明政權節節敗退,朱由榔最終在李定國的保護下逃往緬甸,被緬甸王莽達收留。
  • 泰國,大戰緬甸三百年!|地球知識局
    向南,緬甸還同泰國斷斷續續交手近三百年,兩次攻破泰國首都,逼泰國成為附庸國,甚至一度讓泰國亡了國。這兩個鄰國,歷史上互掐了數百年▼然而最終的結局,卻是緬軍被趕回老家。而泰國,一如既往地保持了自己的歷史獨立性。這究竟是怎麼做到的?
  • 徵服明朝需要多少士兵?西班牙:明朝很強大,起碼也得要10000人
    大家都知道如今佔據世界霸主地位的乃是大洋彼岸的美國,不過時間再往前一點,我們北方的蘇聯也是一座龐然大物;再之前,德意志帝國以一己之力攪動世界風雲 由於西班牙人對自己的海上艦隊十分有信心,因此縱使明朝強盛的名號他們有聽說過,但依舊決定將此作為自己的海外殖民地。那麼他們決定派出多少士兵前來攻打明朝?
  • 清緬戰爭究竟怎麼回事,堂堂大清為何收拾不了小小的緬甸?
    清緬戰爭戰爭從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開始,一直到乾隆三十三年(1769年)結束,歷時長達7年之久。戰爭期間清朝投入63000的兵力,緬甸約52000人,從傷亡情況來看清朝死傷大概兩萬人,緬甸約一萬五,可見清軍的損失更大。
  • 爬行動物的保留地:恐龍滅絕以後,哺乳動物至今未能徵服淡水
    爬行動物曾經統治地球2.3億年之久,在它們最為鼎盛的侏羅紀和白堊紀,恐龍統治大地,鱷魚盤踞河湖,翼龍在天空中翱翔,魚龍、蛇頸龍和滄龍相繼稱雄於大海。整個地球海、陸、空都由一個綱的動物統治,這在地質史還是頭一次,也是至今唯一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