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出行特點之轎子你了解多少

2020-12-24 隨行影視

現在人們出行的工具都是車為代步,那麼車的價格品牌也大多成了評價一個人大概是什麼身份的象徵,那麼在古代人們的出行靠的是什麼來識別大致的身份呢?其實古代出行的方式無非就是步行、馬匹、馬車和轎子等。那麼能突顯身份的就是馬車與轎子,轎子的出現踞今大約四千多年的歷史,在公元前二十一世紀夏朝初期的《尚書.益稷》所記:「予乘四載、隨山刊木」中的四載講述的是乘舟、乘車、乘撬、乘欙。而其中的「乘欙」的意思就是乘坐轎子。

在秦朝之前代步工具主要以馬車為主,之後在漢代、三國時期就出現了步輦、孥輿的記載。步輦:上面都沒有頂的(敞篷),人抬而行之。孥輿:孥通」奴「;輿為轎之初名。最初,轎子,稱之為「板輿」,就是在兩根木槓上固定一塊木板,又因要人扛在肩上,所以又稱「肩輿」。在兩根木槓上面,固定一塊長方形的木板。目前為止發現最早的轎子實物為河南出土的春秋戰國時期三乘木質肩輿,分為屋頂式、傘頂式兩種,由底座、邊框、立柱、欄杆、頂蓋轎杆、和抬槓等部分組成。

自魏晉以來,由於士族大姓恥於寒門異姓結親,唐高宗時代,一些望族人家不甘受此約束,但又不敢觸犯聖意,便在天黑後用花紗遮蔽的」簷子「把新娘抬到新郎家成親,中唐以後,」簷子「娶親漸漸形成標誌,宋朝時期,」簷子「娶親轉為公開稱為」花簷子「後稱之為花轎。北宋宋太宗規定「非品官不得乘暖轎」。暖轎,即指轎頂使用布蓋,四周飾有布帷的封閉性轎子,又稱「暗轎」,當時,暖轎也就成為了達官貴人的身份象徵。後於南宋宋高宗趙構取消了臣民不得乘轎禁令。由於轎子出行比馬車平穩、舒適,至此,轎子的使用便成了主要的出行工具。那麼古代的轎子主要分為哪幾種呢?

官轎

古代官轎大致分為三種顏色:金黃轎頂,明黃轎幃的是皇帝坐轎;棗紅色的是高官坐轎;低級官員以及取得功名的舉人、秀才則乘坐綠色轎子。 清代的宗親、朝臣、命婦等達官顯貴乘坐轎子有嚴格規定,不準逾制。三品以上及京堂官員,轎頂用銀,轎蓋、轎幃用皂,在京時轎夫四人,出京時轎夫八人;四品以下文職官員轎夫二人,轎頂用錫。直省總督、巡撫轎夫八人;司、道以下、教職以上官員轎夫四人;雜職乘馬。欽差大臣三品以上轎夫八人。這些坐轎官員主要指文官,至於武職,雖官至一品也不準坐轎,只能騎馬。將軍、提督、總兵等年過七旬不能騎馬者,要想坐轎也必須事先奏請恩準。一般官員出外長途跋涉則另乘眠轎,即將應用各物置之轎中,可做臥床使用。這種轎子要比普通轎子大一些。官員乘轎出行時還要鳴鑼開道,對於開道的鑼聲也有嚴格規定。知縣出行鳴鑼七響,意思是「軍民人等齊閃開」;知府出行鳴鑼九響,意為「官吏軍民人等齊閃開」;一品大員和欽差大臣出行時則鳴鑼十一響,意思是「大小官吏軍民人等齊閃開」。

民用轎

一般分為自備轎與營業轎等等。自備轎多屬富紳之家,隨時伺候老爺、太太、小姐出行,有涼轎和暖轎之分,供不同季節使用。涼轎用於夏季,轎身較小,紗作幃幕,輕便快捷,通風涼爽;暖轎用於冬季,轎身較大,厚呢作幃,前掛門帘,轎內放置火盆。女轎這是一種專用於婦女乘坐的,裝飾精巧講究,紅緞作幃,輔以垂纓,顯得小巧華貴,漂亮典雅,具有濃厚的閨閣氣息。此外部分妓院也有專門用於妓女出堂時乘坐的轎子,一般為二人小轎,裝飾華美豔麗,十分輕快,一般不掛轎簾,藉以招攬嫖客。

花轎

也叫喜轎,是傳統中式婚禮上使用的特殊轎子。一般裝飾華麗,以紅色來顯示喜慶吉利,因此俗稱大紅花轎。花轎有「硬衣式」和「軟衣式」兩種。南方區域較為流行的是硬衣式:指花轎的全身都是木質結構,造型類似四方四角出簷的寶塔頂形。軟衣式花轎則在我國北方區域較為流行:它的造型是在轎框的四周罩以紅色的綾羅帷幕

對於轎子你都有哪些了解呢?

相關焦點

  • 漫談古代的轎子:身份與地位的象徵
    轎子一詞,五代時已有。《明史·輿服志》說:「轎者,肩行之車。」所以,轎又稱「肩輿」「平肩輿」等,是我國古代靠人抬著行走的交通工具,說白了,就是一種「肩行之車」。唐宋時期一直車轎並行,北宋哲宗時「京城士人與豪右大姓,出入率以轎自載,四人舁之」。到南宋時期,轎子的使用完全超過了車輛,成為主要出行工具。各級官員偏重於坐轎,很少乘車,因為轎比車要平穩、舒適。朱熹說:「自南渡後至今,則無人不乘轎。」
  • 在古代從官員出行選擇的工具上,就能看出官員級別的大小!
    在古代從官員出行選擇的工具上,就能看出官員級別的大小。政府官員出行都有公車,但因官級不同,所用的車輛會有所區別,但你可知道在古代,官員出行也有公車一說,而且也分三六九等。在古代如果你過於低調,出行時想一切從簡,這不一定是好事,反而有可能因此會把官丟了。
  • 其實,中國古代就流行「共享」出行工具啦!
    其實,在中國古代,類似共享單車這種租賃模式的出行工具並不鮮見。車、輦、轎、船乃至驢、馬、牛等牲畜,都曾是含有「共享」意義的出行工具……看點01「共享車」,宋代已出現的「代步」工具李煜詞曰:「還似舊時遊上苑,車如流水馬如龍」古代的車主要分人力車和畜力車兩大類,其中畜力車是最主要的出行工具之一。
  • 古人出行方式知多少
    下面跟隨小編一起對這些古人的出行工具作一個更深入的了解吧。舟▼舟的歷史由來已久,古代的舟可以分為筏子、獨木舟、木板船、舫。古代的乘車等級十分森嚴,皇帝御駕之車,不僅高大寬敞,而且以黃陵為頂,嵌金綴寶,豪華自不用說,后妃乘鳳輦,儀仗威威,宮女太監侍奉兩側,鼓樂隨後,路人須預先迴避。至於官員所乘之車,當然也有不少規定,根據品級高低,拉車的馬或四匹或兩匹不等。但古代官員乘車,也並不完全講究身份等級,就是宰相,如果是一位清廉的,也可能坐牛車或驢車出門,倒是那種富豪之流,如石崇、沈萬三等,所謂的「香車寶馬」,就是指這類人。
  • 古時候富人坐什麼出行?轎子是必不可少的出行工具!
    能夠行走是人類區別於其他動物的特徵,轎子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出現的,今天我們就來談一下轎子。在古時候,轎子是由一個凳子和兩個長棍子組合而成的,人坐在上面,坐的地方是圓的,背後依靠的是直的;抬的人在兩根木棍放在肩上。
  • 帶你看看中國古代的代步工具到底有哪些!
    在一票難求的中國,搶到票那算是謝天謝地,搶不到票只能孤獨在異地過年,十分辛酸。不過在現今交通工具如此發達的情況下,終歸是有辦法回到家的,那麼在中國古代交通十分不便捷的情況下,古人西歐昂要出一趟門,或者更遠的地方乘坐什麼交通工具呢?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了解一下古代的一些代步工具到底有哪些。
  • 中日韓的轎子各有千秋,花樣百出,古代人的設計吸引了我!
    無論古今人們出行都要依賴交通工具,一倆人騎馬,陸行用車,水行用船,泥雪用橇,那麼轎子為什麼被發明?沒馬快,沒有車能拉貨,只為坐起來舒服嗎?懶得走路其一,更重要的是懶得爬,山上的風景美啊!達官貴人想要登山怎麼辦?
  • 2021國家公務員考試備考:常識積累之中國古代建築的特點
    2021國家公務員考試備考:常識積累之中國古代建築的特點由國家公務員考試網行測欄目由提供,更多關於2021國考備考,國考常識積累,國家公務員考試行測的內容,請關注國家公務員考試網/廣東公務員考試網!   古建築在中國具有悠久的歷史傳統和光輝的成就。
  • 古代結婚的儀式,你了解多少?
    在我國古代結婚儀式就已經存在,而且還形成制度。古代男女結婚不叫結婚,一般叫出嫁或娶媳婦,文雅點就叫娶親或迎親當然女方就叫出嫁,男方叫娶媳婦了!結婚當天的步驟是:抬轎啟程:在鑼鼓、嗩吶、舞獅的伴隨下,花轎開始啟程。
  • 中國古建築之古建築的特點
    中國古建築古建築在中國具有悠久的歷史傳統和光輝的成就。我國古代的建築藝術也是美術鑑賞的重要對象。而鑑賞建築藝術,除了需要理解建築藝術的主要特徵外,還要了解中國古代建築藝術的一些重要特點,然後在通過比較典型的實例,進行具體的分析研究。
  • 中國古代的四大名船,你了解多少?
    聽說過古代四大美女、四大發明、四大書法家等等,你聽說過中國古代的四大名船嗎?隨著中國郵驛歷史的發展,水路驛站也成為了中國古代主要的交通運輸方式之一,當所乾隆下江南,行走的路線京杭大運河,尚途經過的便是水路驛站。
  • 中國古代傳統建築的一些特點
    中國傳統建築藝術是中華傳統文化中的一部分,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尤其在儒家思想影響下,中國古代建築逐步形成了自己的體系和特點,作為世界三大建築體系之一,它與西方建築藝術和伊斯蘭建築藝術並列,自豪地立足於世界建築文化之林。
  • 微遊紫禁城中和殿——肩輿,皇帝的轎子
    你所需要的只是一杯清茶,一小會安逸的時光。聽!讓我們在聲音的世界裡玩味故宮之美,感知歷史的溫度。歡迎收聽微遊·紫禁城之——外朝三大殿。故宮佔地面積七十二萬多平方米,現在對遊客開放的區域大概只有故宮總面積的三分之一,而僅僅是這三分之一,依靠步行要遊覽一圈也要3個小時左右。按此計算,如果我們想走完故宮的全部起碼要9個小時。
  • 恭親王:不要超我哥哥的轎子,轎夫:又不是我哥哥,說完就後悔了
    恭親王:不要超我哥哥的轎子,轎夫:又不是我哥哥,說完就後悔了隨著科技發展,人們的出行方式越來越多樣化,汽車早已經不是什麼新鮮玩意。但是在清朝時期,汽車還沒被引入國內,當時即便是貴族,出門也只能靠轎子。為了方便,當時每個王爺府裡都養著十幾個轎夫,為的就是方便出行,隨叫隨到。這些轎夫平日裡也非常囂張,仗著自己是王爺府養的人,就在平時橫行霸道,為禍一方。不過中國有句俗話「楞的怕橫的,橫的怕不要命的」。縱然這群轎夫平日裡囂張跋扈,但是他們碰到比自己更橫的人就慫了。
  • 墅遊記:雲轟趴轎子雪山旅行出遊滿足你田園生活幻想的理想之地
    位於轎子雪山腳下的轉龍平安福鄉村露營地,一個能滿足你田園生活幻想的理想之地。平安福鄉村別墅酒店轎子雪山下的田園牧歌陽光與清風共舞詩享生活「從前慢」給你一個詩意的冬天雲南旅遊出行,昆明周邊遊團建,生日聚會,同學聚會,公司聚會,求婚派對,轟趴玩法,昆明轟趴如何玩,雲轟趴玩法多樣。
  • 慈禧在轎子裡辦公,轎夫說了一句話,當即被凌遲處死
    ‖ 慈禧在轎子裡辦公,轎夫說了一句話,當即被凌遲處死我國古代是一個非常標準的男權封建社會,女人的地位一直以來較低,在男女平等的今天來看怎麼說都是不應該的。其實在古代,就有女子嘗試提高女性的社會地位,其中最突出的代表,女皇武則天就是最典型的一個,但歷史上還有一個人,她雖然不是皇帝,但同樣影響歷史,是歷史上著名的女強人,她就是清朝的慈禧太后。今天的這個故事就是關於慈禧太后的。
  • 古代人是如何出行?「打的」、「乘公交」、「坐專車」一樣不缺
    隨著科技的發展, 我們的出行變得十分便捷,除了乘坐公交、地鐵等各種公共運輸工具外,還可以使用自行車、汽車出行……問題來了,古代沒汽車、沒地鐵、沒公交車,古人是怎麼出行呢?難道就靠雙腿一步一步走到目的地?其實,在古代,類似的公共運輸工具一樣不缺,只是換了一種形式,小招給大家捋一捋。
  • 《姜子牙》的中國元素你了解多少?
    《姜子牙》的中國元素你了解多少?國風關鍵詞:封神 姜子牙 九尾狐 二維國風新編:封神「後傳」提到姜子牙,你腦海中第一反應是什麼?是那個垂暮之年在溪邊釣魚的姜太公,還是書本上大器晚成的典型?神魔相爭、人間禍亂,兼具歷史背景和虛構神話的龐大故事包含了數不清的國風元素,不僅天然貼合日漸興起的中國風動畫風潮,也為動畫的世界觀架構提供了龐大詳盡的背景資料。作為中國古代神魔小說瑰寶,《封神演義》也是網絡上被重新解構次數最多的文本,作者往往選取原著中的留白和「邏輯漏洞」,自由發揮想像力,《姜子牙》正是採取了類似構建故事的思路。
  • 老照片再現日本的交通工具:圖一的轎子很小,圖四是前人留下來的
    古代日本人出行,沒錢的就是走路,家裡條件好的,才能坐轎子。這在咱們這裡古代也是一樣的。只是,其實咱們的古代人,身高普遍不高,轎子也都是嬌小玲瓏的。這種轎子的學名叫:駕籠,是日本常見的出行工具。我們從照片裡能看到,人是窩在裡面的。
  • 在中國古代社會,官員達到什麼級別,才有資格坐八抬大轎?
    在中國古代社會,除了車、馬、船外,還有一種特殊的交通工具,那就是「轎子」。雖然這種交通工具不常見,但老百姓卻很熟悉。後來娶親時,人們也常用「花轎」來接新娘。在一些影視劇中,也常常出現女子要求男方用「八抬大轎」來娶她的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