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帝國覆滅記——日軍兵臨印度,美軍看似強大,實則外強中乾

2020-12-16 排頭先鋒

在元氣大傷士氣低落的絕境下,哈羅德·亞歷山大將軍臨危受命,前來指揮這支七零八落的盟軍部隊。亞歷山大於3月5日抵達仰光後,很快就發現這座城市岌岌可危,因為日軍已從北面包圍了該城,並幾乎封死了進出仰光的全部道路。

為了成功撤離,盟軍又派來了一個裝甲旅以增強兵力。現在仰光只剩下最後一條向北的通道,它可通往北面的卑謬。日軍進入仰光後進行了短暫的休整,這時日軍部隊又加入了第18師團和第56師團,另外還來了100架飛機。

日軍第15軍團經過補充,力量大增,他們繼續追擊潰退的盟軍,並一直追到伊洛瓦底江河谷。亞歷山大希望在曼德勒南面堅守,因為到了那裡可以與一個中國師會師,但當他發現兩翼急行軍的日軍時,他才知道計劃泡湯了。3月24日,盟軍在卑謬和東籲一線大敗而退。

真是禍不單行,這時日軍又在緬甸北部打敗了中國軍隊。4月底,日軍已做好了攻打曼德勒的準備。盟軍部隊士氣低落,彈盡糧絕,已無力抵抗,於是只好撤退,放棄緬甸。國民黨軍隊沿緬甸公路撤到北方,其他的中國部隊跟隨史迪威沿伊洛瓦底江北上,翻越了重重大山才抵達安全地帶。

亞歷山大率領英軍向緬甸西北的葛禮瓦進發,他希望這麼做會有利於防守現在已岌岌可危的東方戰線的前沿——印度。然而,英軍的撤退路線要穿過荒無人煙的熱帶叢林。和英軍一起撤退的還有好幾千名緬甸平民,他們撤往印度和安全地帶時行進緩慢,常常受到急行軍的日軍的衝擊,有幾天還受到提前到來的季風雨的困阻。

在這次大撤退中,有許多當地士兵開小差逃走了,還有數千人死在了熱帶叢林中。5月17日,英軍殘餘部隊到達印度的英帕爾。這時的英軍人數只剩下17000人,而戰役開始時共有3萬名。緬甸陷落後,日軍兵臨印度的東大門。

日軍在南線進軍中最關鍵的戰役發生在菲律賓。盟軍原本希望麥克阿瑟指揮下的強大的美軍能抵擋住日本進攻數月之久,這樣就能讓美國有時間調兵遣將。日本一直把麥克阿瑟的軍隊看作"眼中釘"、"肉中刺"。一名美國記者這樣概括當時流行的一個說法:"如果日本能進佔菲律賓,日軍定會敲鑼打鼓歡慶勝利。"

駐菲美軍貌似強大,實際上卻是外強中乾。美軍作戰部隊共有16000人,還有一支龐大的菲律賓軍隊。但菲軍訓練不足,裝備不好,也從來沒有準備打仗。更糟的是,12月8日珍珠港遭襲10小時後,麥克阿瑟就損失掉了他的大部分空軍力量。

相反,由本間雅晴中將率領的日本進攻部隊則擁有兩個精銳師團——第16和第48師團,這兩支部隊由曾經在中國打過仗的老兵組成。本間的作戰部隊還有3支龐大的艦隊支援,這3支艦隊共擁有2艘航空母艦、2艘戰列艦、13艘巡洋艦和31艘驅逐艦。另外,日軍還可以出動臺灣島上的陸基飛機前來支援,以補充航母上飛機的不足。

本文節選自《落日:日本帝國的覆滅》,作者:安德魯·威斯特,格裡高裡·莫特遜

相關焦點

  • 日本帝國覆滅記——200多萬日軍誓死一戰,要將美軍消滅在海灘上
    在徵服九州之後,美軍將以此為基地,於1946年3月1日開始佔領本州的第二階段戰役——"寶冠之戰"。經過討論,美軍的高級將領預料這些戰役將給雙方都帶來重大傷亡。而在日本方面,考慮到美軍對日本本土的進攻,日軍指揮官們則制訂了"決號作戰計劃"。 根據該計劃,日軍將235萬兵力編成了53個步兵師團和25個旅團,要將美軍消滅在海灘上。
  • 日本帝國覆滅記——美軍佔領硫磺島,日軍損失慘重,死了近2萬人
    美軍的作戰安排是,第3、第4和第5師分別從中間和左右兩側攻佔2號機場。在戰鬥的頭兩天,日軍頂住了美軍的進攻,直到第3師第21團的兩個營趕到後才突破敵人的防線,佔領了該機場。到2月25日,大部分設施和硫黃島的三分之一地區都已落入美軍手裡。4天後,其餘部隊從後面襲擊了慄林的第二道防線,並佔領了被毀壞的本山鎮。
  • 日本帝國覆滅記——美軍臨時指揮官不願冒險,臨陣退卻讓出威克島
    1941年,太平洋上,日本海軍中將井上成美率領的第4艦隊正奉命攻佔關島和威克島。日本幾乎沒放一槍就攻佔了關島,但要佔領威克島就沒那麼容易了。威克島位於中途島東面1600千米處,它是美軍防守的重要前哨,島上有美軍新建的防禦工事。
  • 日本帝國覆滅記——日軍數百架戰機發起自殺攻擊,被美軍團滅
    硫磺島戰役即將結束的時候,另一支美軍部隊已開始準備攻打位於琉球群島的衝繩島。這裡離日本更近。自1944年4月起,牛島滿中將指揮的第32軍團就一直駐守在該島。第32軍團包括3個師團、1個旅團,以及1個坦克團、幾個炮兵部隊、當地民兵甚至是十幾歲的志願者。
  • 日本帝國覆滅記——日軍飛行員發起自殺式攻擊,炸毀多艘美軍旗艦
    雖然"神風特攻隊"嚴重損壞了"納什維爾"號巡洋艦,但它並沒能阻止美軍對民都洛島的佔領。按照作戰計劃,1944年12月15日,鄧克爾的部隊順利登陸,並在8天內建起了一個大型灘頭堡和兩個簡易機場。儘管西米沙鄢特種部隊仍需對付深藏在民都洛島內部的日軍殘餘部隊,但是簡易機場的建成已經足以為美軍攻佔呂宋島提供足夠的空中支援。
  • 日本帝國覆滅記——隨著美軍在瓜島取勝,日本失敗的命運就已註定
    1942年,雖然亨德森機場上的美軍飛機對日軍仍是一大威脅,但田中接到上司命令,讓他繼續向瓜島運送部隊。11月14日,美軍飛行員發現了日軍的運兵船和它們的護航戰艦,美軍飛機立刻發動了一場毀滅性的打擊。對日軍來說,這是恐怖的一天。他們有4艘巡洋艦或被擊沉,或失去了戰鬥力。
  • 日本帝國覆滅記——500架美軍轟炸機日間空襲,日本本土如同地獄
    美軍對四個城市的轟炸已經摧毀了83平方千米的區域。戰爭除了帶來死亡和對軍事工業的摧毀以外,還給普通百姓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災難。就在實施第一輪火攻之前,就已有60萬間房屋被毀,導致數百萬人無家可歸。而在整個居住區都被燒毀後,倖存者的住房更是成了問題。
  • 日本帝國覆滅記——隨著菲律賓的陷落,日本在南線戰役取得了勝利
    勝利後的日軍現在又驅趕著他們新抓來的俘虜上路了。他們既沒有料到會帶著如此眾多的俘虜,更沒料到他們的境況會如此惡劣。日軍原計劃分階段行軍,並希望能隨隊帶4萬名俘虜的給養,但他們根本無法做到這些。名叫科默特·雷的美軍少尉是一名日軍戰俘,他事後回憶起那場夢魘般的行軍時這樣寫道:在我們的隊伍中,有一位名叫米勒的騎兵上尉,他的老家在堪薩斯城,我是在馬尼拉大戰前認識他的,我過去和他處得不錯。米勒被俘時還穿著馬靴。在行軍途中,他的靴子太沉了,殘忍的日兵就用刀刺破他腳上的水皰。他還患上了痢疾,病得很重。一名前任憲兵連長和我竭力想帶他一起走。
  • 日本帝國覆滅記——日海軍損失慘重,東條英機感嘆美潛艇確實厲害
    在奪取了婆羅洲上的日軍主要基地之後,盟軍最高司令部認為已經沒有必要再去佔領全島了。莫斯黑德接到命令停止向島內縱深挺進,並有意放鬆對孤立中的日軍第37軍團的包圍,與此同時美軍陸、海、空三軍則加緊縮小對日軍的包圍。
  • 日本帝國覆滅記——麥克阿瑟解放菲律賓,建立攻打東京的作戰基地
    3月26日,美軍在東面埋有地雷的宿霧海灘登陸。戰鬥歷經10天,最後美軍佔領了該島。不過儘管抑制住了日軍有組織的抵抗,但對敵人的肅清卻一直持續到6月。日軍在棉蘭老島控制著較小的區域。鈴木的部隊控制了人口稠密的地區,而溫德爾·費蒂格上校指揮的投誠軍則控制著農村地區。4月,在鈴木於一次空襲中死亡後日軍的境遇開始變得越來越糟。鈴木的繼任者諸角曉作中將面臨的嚴重問題是,既要對付遊擊隊的襲擊,又要在三寶延抑制美軍第41師,同時還要準備應對美軍的再次進攻。
  • 日本帝國覆滅記——通信被切斷,日軍頑強抵抗的第18師團被殲滅
    5月25日,當武田中將指揮的日軍第53師團從被他們重新佔領的因多開過來攻擊位於布萊克浦的第111旅的時候,英印軍隊原來的擔心變成了現實。 自布萊克浦失利之後,史迪威開始擔心前來保護布萊克浦除機場以外其他地方的日本援軍會陸續抵達。於是,他趕在日軍增援部隊到來之前,從中國調來3萬士兵完全佔領了密支那。
  • 日本帝國覆滅記(四)——日本佔領東北全境,扶植傀儡「滿洲國」
    長期以來,日本一直視中國為帝國擴張的目標。20世紀30年代初,日本終於等來了對華擴張的機會。當時,中國經過了20多年的戰亂已被拖垮,國力衰竭。1911年清朝滅亡之後,中國的統一和強大似乎還有一線希望,但各地軍閥為上臺執政連年混戰,國內局勢一片混亂。
  • 菲律賓戰役,日軍是如何擊敗美軍?其實是美軍自己麻痺大意
    一、美國的輕敵 太平洋戰爭爆發前,美國上下都認為日本不會對自己發動戰爭,因此美國人的戰略重點在歐洲戰場,日本人則趁此時機,準備開始實施"南進"戰略。該戰略的首要目標是佔領荷屬東印度(印度尼西亞),獲得對日本帝國的生存必不可少的石油資源。
  • 二戰後期,美國三招擊垮日本,八十年旭日帝國覆滅
    二戰時期日本帝國主義可謂荼毒東亞,最後還惹到了美國,打了四年太平洋血戰,到了後期,隨著美國國力全面碾壓日本,日本可以說敗局已定,但是,日本所謂武士道精神的偏執,以及日本軍政高層的狂妄可以說是出了名的,為了徹底打垮日本,減少自己的傷亡,美國用了三招打擊日本,使法西斯集團徹底覆滅。
  • 日軍侵略印度第一仗:10萬大軍一戰即潰,撤退道路成「白骨街道」
    日本攻打印度的第一仗,是日本陸戰歷史上遭遇最慘重失敗的英帕爾戰役。這場近10萬日軍參戰的大兵團戰役,硬生生被一個愚蠢的司令官打成了一場戰爭史上的笑話。這個愚蠢的指揮官叫牟田口廉也,是個不折不扣的戰爭狂人,外號「小東條」、「鬼畜牟田口」。
  • 日本帝國覆滅記——數百架轟炸機猛轟神戶大阪,仍未能讓日本投降
    即使李梅的懲罰性空中打擊不能夠迫使日本投降,卻也最起碼摧毀了城市中的基礎設施。這樣便使得日本不能有效地動員和準備對付盟軍的進攻。到1945年6月,東京和神戶的大部分地區都與橫濱一樣,已經變成了一片廢墟。儘管名古屋、大阪和川崎這些城市還沒有遭到毀滅性的打擊,但是這些地方被燒焦的面積多達25%。
  • 220架飛機,空襲5小時:二戰日本「武藏」號戰列艦的覆滅!
    1937年,「武藏」號於長崎造船廠開工建造,1942年8月竣工服役,建成後的「武藏」號性能 優良,不僅火力強大,而且防護力極強,被日本人譽為「永不沉沒的戰艦」。日本人一度希望憑藉「武藏」號和「大和」號的厚甲巨炮,能夠重創美國海軍,扭轉太平洋戰場的不利局勢,但日本人的美夢很快被美國海軍的航空母艦打破。
  • 日本帝國覆滅記——美國武力逼迫日本投降,日本欲聯蘇抗美
    由於對廣田弘毅的觀點印象尤深,鈴木命令他開始與蘇聯駐日本大使雅可夫·馬立克進行談判。當時雅科夫正待在距東京160千米的旅遊勝地強羅鎮。由於5月25日美軍對東京的轟炸,直到6月3日廣田才抵達強羅。
  • 「大日本帝國」的末日;投降的日本士兵;美軍佔領下的廢墟衝繩
    圖中正在搜索行進的是美軍第25師的士兵們,他們的身旁有一名倒斃在樹木上的日軍士兵。被炸彈炸裂的樹木和無人問津的屍體正訴說著最真實的戰爭。此時的歐洲戰場即將以德國的投降而宣告結束,而軸心國三巨頭之一的日軍卻依舊瘋狂的抵抗,「大日本帝國」的喪鐘已然敲響。圖片拍攝於1945年4月5日的硫磺島,圖中是向美軍繳械投降的日本士兵,20名投降日軍士兵已經在巖洞裡躲藏了好幾天。
  • 二戰日軍進攻印度遇到了啥?為何打一仗就跑了,慘痛教訓至今難忘
    雖然日本在當時的兵力非常強大,但並不是所有戰爭就能一戰到底,有一個國家比較特殊,它就是印度。日本曾在與其交手時吃了很大的虧,只打了一場戰役就再也沒有踏入印度的土地,要知道日本就連美國這樣的國家也敢偷襲,面對印度時卻灰溜溜的逃走,實在令人感到匪夷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