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便利蜂:燒15億美元,用算法革命711們

2020-12-20 i黑馬

來源丨銳問 Record(ID:tigerrecord)

作者丨林波

編輯丨周欣

「便利店的長期價值,在於用算法來優化和覆蓋營運中的一切」。在近期參與高瓴資本張磊的一次關於長期價值的直播對話中,便利蜂創始人莊辰超說了這段話。

莊辰超,更為人所知的身份,是去哪兒網的聯合創始人、CEO。2015年,攜程併購去哪兒後,莊辰超出走。2016年,成立便利蜂。

便利蜂品牌,走過不少彎路。比如做共享單車、無人貨架,都失敗了。只有便利店項目,勢頭正勁。一位便利蜂店長對《銳問》頗為得意地說,「全家開到2000家用了七年,便利蜂兩年多時間就開了1600家,不是一個打法。」

01 狂飆突進,資本燃燒

北京被稱為「便利店荒漠」。

近些年如131、鄰家、全時等便利店品牌,在這片土地的拓展相繼失敗。而在北京紮根二十年的好鄰居便利店,2018年開始擴張,但因成本等因素,又關停了一些未盈利的門店,規模一直保持在300家左右。

除了租金成本高,面積大、少商鋪等固有因素外,也與政策和市場環境「不夠友好」相關。好鄰居CEO陶冶告訴《銳問》,17年「疏解人口」、治理「開牆打洞」等政策,客觀上也對便利店的市場和數量造成影響。

作為對比,便利蜂在北京已經擁有超過500家門店。這是一份難得的成績。

傳統便利店是一門資本化率低,資本積累相對緩慢的生意。根據中國連鎖經營協會《2020年中國便利店發展報告》報告,單店日均銷售額約5297元,同比增長約4%;二線城市典型便利店淨利率僅有5%。便利蜂的打法則是網際網路模式。

(據透露,累計融資達15億美元)

多數便利店在擴張時,採取加盟模式。便利蜂則完全自營。

單店投入堪稱財大氣粗。有便利店資深人士吳萌曾對《中國經營報》分析,一家門店的裝修、設備至少在60萬元左右;一位北京便利店資深高管則表示,單店投入應該在100萬左右。

《銳問》調研後發現,便利蜂在人力、設備、租金等方面的投入,明顯高於同行。設備如烤箱,進口牌10萬元/臺,國產牌3-5萬元/臺;咖啡機,7-8萬元/臺。單店店員數則與營業額掛鈎。以日營業額2萬-3萬元,4-5個員工的情況舉例:

薪資標準,月工作167小時以內,拿固定底薪,3000元左右;167-200小時,28元/小時;工作200小時以上,38元/小時(2018年底取消了這一項);提成,按日營業額計算。最高一檔是「日營業額5萬」,店長每月提成可達2萬。

據悉,相似的選址、銷售額規模下,便利蜂店長能拿到1萬元左右收入,而711隻有一半。

一位天津店長告訴《銳問》,早期品牌推廣階段,便利蜂還採取了燒錢租商業樓的策略。「便利蜂在天津』CBD』的一個商業樓租了四層,共一千多平,但單店營業額只有3000-4000元/天,還比不上日租金,一年起碼虧50-100萬。」據其透露,目前天津有五百多家門店,真正盈利的不超過三分之一。

目前官方消息稱,北京地區門店已經實現盈利。

02 核心是算法,和711的方法論

便利蜂有一定成績,莊辰超把它歸功於算法,但細究之下,內核還是711的方法論。

這些方法論,基本可以從日本711創始人鈴木敏文《7-Eleven經營秘籍》中找到:

打造自有品牌。2007年,711推出自有品牌 Seven Premium,零售額佔比超四分之一。便利蜂也打造了「蜂質選」,從一開始僅有三四個SKU,到如今上百個SKU,從飲料到打火機,幾乎涵蓋各個品類;

門店個性化。2014年,711獨立運營店鋪改革,創立了以店長為核心,建立滿足地區商圈內固有消費者需求的個店經營模式。便利蜂在熱食上「快速創新,快速迭代」、電子標籤的應用均吸取了這一點;

算法,加人的經驗。711的策略是將訂貨決策權下放至兼職和小時工,員工會通過銷售終端(POS)提前掌握前一天的數據,去年同期的數據,同天氣下的數據,作為預測參考數據。

在很多方面,便利蜂都參考了711。而和711相比,這家新型網際網路公司更重視算法和快速迭代。這一點體現在SKU迭代、內部人事考核等各個方面。

熱食「迭代」:熱食是便利店的核心競爭力,擁有高毛利、銷售佔比高的特點。便利蜂有專門的食品研發部門及自有中央廚房。一般每周二上一個新的關東煮品類,每周三上一個新的熱菜,每周四上一個新餡料的包子,根據單店銷售情況,決定相關品類的去留。

電子價籤:一般一個便利店,有200-300個SKU使用電子價籤,主要是麵包、飯糰、酸奶等日配品。系統會根據昨日同期庫存、當日銷售情況動態打折,以高效消化庫存。通過這些手段,做到「千店千面」的狀態。

電子標籤

在便利蜂內部,有1500-2000人的技術團隊。一位前便利蜂研發告訴《銳問》,便利蜂大部分內部系統都是自研的,也有專門的架構部門在做升級維護。

在便利蜂內部,非常強調數學邏輯能力。2019年初,公司爆出「要求員工參加數學考試,考試不及格的都開除」的新聞。莊辰超的回應是,「便利店業務每天都需要大量基於數學邏輯評估的小決策。數學邏輯不好,績效很難達成預期。」

這種快速迭代的情況下,也對店長和店員提出了更高的需求。

便利蜂門店店長一般會開雙周會,每雙周就有一個大迭代。內部學習溝通軟體幾乎每天都會發SOP,作為學習任務,有專門部門進行考核。「我們運營部老大說過,如果一個店長趕上迭代高峰沒有上班,可能幾天後就跟不上了」,一位內部人士說道。

此外,便利蜂還會選擇若干顧客作為神秘顧客,讓他們前往門店體驗,並給服務打分。以「微笑服務」為例,最開始還包含「露幾顆牙」這樣的需求,到後期迭代到只需說「謝謝」即可。「很多店長因為這個因素離職」,一位便利店員工透露。但他也提到,員工可以通過調取錄像申訴。

綜合各項指標,最終門店會被分為ABC三等:如果拿到A,會擁有高提成等獎勵;拿到B,沒有獎勵或懲罰;連續兩個月拿到C,店長就要被淘汰。

03 依然不是一門好做的生意

寬窄創投創始合伙人潘金菊認為,便利店是不錯的生意。相比日益衰微的傳統大賣場或商城,便利店的一個長期優勢是「離年輕消費者更近,成本更低,電商、外賣、到家等網際網路打法均無法截流」。

並且她調研後發現,區域便利店品牌如浙江三江購物、山東家家悅兩家銷售額近百億元,均為上市公司,股價表現可觀。

從大的市場環境來看。在日本和臺灣,每兩千人一家便利店。但在北京、上海,這個數字為8889和3769。在國內,711、羅森、全家等日本便利店巨頭進入市場十多年,因選址、盈利目標比較苛刻,到2019年底,規模也還在2000-3000家門店。規模最大的品牌美宜佳,門店數量在2萬左右,但主要在南方。

因看好未來發展,近些年市場玩家在增多。2018年,蘇寧小店曾號稱「三年開5000家」,不久前開放加盟,稱「3年內加盟10000家」;與此同時,京東便利店、天貓小店也都號稱要開上百萬個。

但這門生意,沒有想像中那麼容易。

與一般雜貨店不同,便利店核心特點在於深度管理,一套涵蓋熱食、冷食、百貨等服務範圍的供應配送體系,精細化的經營管理流程;此外,便是通過數位化手段,提升每一環節的效率。

莊辰超沒有零售背景,其最早創立的去哪兒網,是中國最大的旅遊搜尋引擎。便利蜂的高速擴張,主要基於他所說的,「用算法來優化和覆蓋整個便利店營運中的一切」。

自助點餐與自助付款

目前調研情況來看,算法參與深度仍然不夠。自動補貨準確度仍然較差,需要人為修正SKU。為此,便利蜂相關部門經常會通過門店調研的方式,優化自動訂貨。每周六,便利蜂會給門店新的商品陳列圖。而且有專門的檢查部門,檢查包括位置和商品,商品和價籤是否準確。但對於缺乏經驗的門店,很容易出錯。

簡而言之,目前各個環節,仍需要較多的人為幹預。而店長的經驗等素質指標,還是區別不同門店經營效果的關鍵指標。據《銳問》了解,在便利蜂,90後當店長甚至地區負責人的情況並不少見。如便利蜂宣稱,「只需45天-6個月,就可以培養一個店長」。

——如何在快速擴張和門店管理,算法迭代和用戶體驗之間取得平衡,對於行業玩家而言,還是提出了很大的挑戰。

比如京東天貓,只是把品牌授權出去,把以前那些傳統的「夫妻店」作為簡單的出貨渠道。蘇寧小店也低估了這門生意,2018年上半年虧損2.96億,2019上半年虧損22.13億,2019年下半年開始,蘇寧小店直接被剝離出財報。截至今年6月底,蘇寧小店數量已經從高峰時期的4508個縮減到1835個。

據悉,蘇寧小店的單店成本在50萬元-100萬左右。但實際投入和產出並不匹配,不少人認為它們其實是「百元日商店」。某資深行業主編對《銳問》分析認為,蘇寧小店開的太快了,供應鏈和管理都沒有跟上。

一位資深人士在接受《銳問》採訪時認為,和711等老牌便利店相比較,這些新型便利店始終還是欠缺一些人情味。這一點不僅體現在店員與用戶的溝通之上,還體現在選品等層面。「711的選品是有溫度的,會給你驚喜,這是運營團隊的洞察,不能完全用數位化手段來替代。」

羅馬非一日建成,711積累了五十多年的這套文化和管理經驗,要完全複製,也非一日之功。

薦讀

黑馬營十周年紀念特輯

1:黑馬營10周年:我們的選擇、使命與信仰

2:黑馬營10年學員全名單首次公布:致敬1685位創業者

3:新一批被看不起、看不懂的黑馬,又開始被追不上了……

4:牛文文:大機會人生難得,註冊制百年一遇

5:黑馬營10周年:神七、神七,續寫傳奇

6:黑馬營10周年:「十」光不老,一生有你

7:黑馬營10周年:創業無悔,17最美

8:黑馬營10周年:徐小平給創業者的18句話

9:江南春:搶佔用戶心智,13個創業者必須知道的點丨黑馬營10周年

10:周鴻禕:創業者必看的18句大實話,建議收藏丨黑馬營10周年

11:俞敏洪:創業要激情,更要冷靜,這22句話助你修行丨黑馬營10周年

12:李豐:存量經濟下,好人賺錢的18條法則 |黑馬營10周年

13:孫陶然:創業25年,六度成功,跟你說15句心裡話丨黑馬營10周年

如果說創業是一場人生修煉

黑馬營就是向上生長最好的土壤

歡迎加入黑馬營「一億中流」加速計劃

加入城市產業加速,擁抱時代成長機遇

——黑馬會歡迎你!

小春社、幸福mama、中道美醫美、貝萊優品、

馨宜電商、W.HOME快時尚百貨、鹿客美集

百草味、優質果園、優糧之造、買條活鮮、

吃貨趴、本地農、蔗理E鏈

....

在微信小程序「黑馬商圈」

搜索以上關鍵詞,馬上對接資源

相關焦點

  • 老虎證券:便利蜂如何用算法革命711們?
    (原標題:老虎證券:便利蜂如何用算法革命711們?)「便利店的長期價值,在於用算法來優化和覆蓋營運中的一切」。在近期參與高瓴資本張磊的一次關於長期價值的直播對話中,便利蜂創始人莊辰超說了這段話。莊辰超,更為人所知的身份,是去哪兒網的聯合創始人、CEO。2015年,攜程併購去哪兒後,莊辰超出走。2016年,成立便利蜂。便利蜂品牌,走過不少彎路。比如做共享單車、無人貨架,都失敗了。只有便利店項目,勢頭正勁。
  • 老虎證券:便利蜂如何用算法革命711們
    「便利店的長期價值,在於用算法來優化和覆蓋營運中的一切」。在近期參與高瓴資本張磊的一次關於長期價值的直播對話中,便利蜂創始人莊辰超說了這段話。  莊辰超,更為人所知的身份,是去哪兒網的聯合創始人、CEO。2015年,攜程併購去哪兒後,莊辰超出走。2016年,成立便利蜂。  便利蜂品牌,走過不少彎路。比如做共享單車、無人貨架,都失敗了。
  • 「中國版711」便利蜂啟示錄
    自2017年2月在北京開出第一家門店後,僅三年多的時間,這家「中國版711」便利蜂就已經在全國20多個城市開了1500多家店。然而,中國連鎖經營協會近期發布的《2020中國便利店景氣指數報告》顯示,今年便利店行業景氣指數創下近三年來最低點,多數企業降低了門店拓展的預期。疫情衝擊下,收縮成了零售業的主流選擇。便利蜂卻不走尋常路,激流勇進。
  • 全家和711為何遲遲不迎戰便利蜂?
    6月中,便利蜂的收銀小票上多了幾行字:「本店熱餐食材優選,均使用金龍魚非轉基因一級大豆油。」自此,便利蜂成為國內第一家採用金龍魚油製作熱餐的連鎖便利店。面對便利蜂的逼宮,原以為全家、711等傳統便利店會陸續表態,結果卻集體沉默。「許多便利店熱餐用的是餐飲專用食用油,成分中多了棕櫚液油。
  • 資本運作下的便利蜂,很有可能成為中國版的711
    據雷帝觸網報導,有知情人士透露便利蜂近期獲騰訊與高瓴資本大筆投資,估值16億美元,騰訊與高瓴資本分別持股8%。對此,便利蜂表示不予置評。行業人士則認為:"無論從騰訊和便利蜂的戰略布局和業務需要,還是從高瓴資本的投資策略來看,這筆交易的可能性都很高"。而便利蜂稱得上是新零售時代便利店的代表之一,確實有被資本相中的實力。首先,資金充足。
  • 算法「淘汰」便利店店長,便利蜂正在殺死「解憂雜貨鋪」?
    沒有情感的算法,能夠真正讀懂人嗎?店長和算法,誰更「靠譜」?成立僅3年多的便利店連鎖品牌——便利蜂,已經在全國20個城市開出了超1500家門店,累計募集自資金達15億美元。便利蜂研究院負責人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便利蜂的本質是充分運用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新技術,通過算法驅動來更好滿足用戶的即時消費需求。以至於,現如今,便利蜂的數位化程度已經到了令人咂舌的地步。門店運營到底是算法可靠,還是人更可靠?
  • 3年時間開出1500家店,募集資金達15億美元,便利蜂是怎麼逆襲的
    近日,有消息稱,便利蜂累計募集資金已達15億美元,投資方包括全球頂級PE、國家主權基金、國際一流大學基金以及超大型網際網路公司,並且便利蜂早在一年前就已實現北京地區門店的整體盈利,並會在2020年底達成全國整體盈利。
  • 「我被便利蜂控制了!」
    便利蜂創始人莊辰超曾直言,便利蜂工程師的責任就是不斷地建模、編程,而店長和店員們唯一需要做的就是絕對服從電腦的指令。因此,當機器決策水平全面戰勝人類時,也就是便利蜂價值全面實現的時候。屆時,便利蜂將憑著高效的供應鏈管理、對消費者的極致理解,超凡的算法和高標的服務,在全國乃至全球成為一個超級巨無霸的存在。
  • 【阿卓春節御宅學習② 】算法的勝利還是人的勝利?莊辰超的便利蜂VS日本7-11便利店
    我們在日本當地企業家朋友張明繡先生的全天帶領下探訪各種形態的日本零售店,鸞屋書店、松本清、711便利店、堂吉柯德,也上門拜訪野村研究所野村教授,聽他如何用日本商超零售經驗幫助京東7fresh進行鋪面陳列。今天的標題是:算法的勝利還是人的勝利?
  • 便利蜂累計完成15億美元融資,年內全國範圍實現門店季度盈利
    來源:一財網5月25日,有消息稱便利蜂近日完成新一輪融資,累計募集資金達15億美元,投資方包括全球私募股權基金、國家主權財富基金、高校投資基金以及網際網路公司。對此第一財經向便利蜂方面求證,相關負責人表示,公司完成新一輪融資屬實,資金將全部用於投資中國便利店市場,目前北京地區已實現盈利。便利蜂是以24小時新型便利店為主體,自2017年2月在北京開出第一家店,目前在全國有1500多家門店。
  • 便利蜂首次公布融資:3年15億美元,預計今年全國門店可實現盈利
    5月25日,便利蜂首次向外公布融資和門店盈利情況,相關負責人稱:「便利蜂累計募集資金已達15億美元。資金將全部用於投資中國便利店市場」。但對於融資更多細節,該負責人表示暫不便透露。2017年初,自定義為智能便利店的便利蜂開出第一家門店,並隨後推出共享單車、蜂小櫃等業務。公開資料顯示,3億美元啟動資金全部來自創始人莊辰超旗下的斑馬資本,因為莊辰超有意嘗試「控股型投資」,他認為這個領域「需要持續五年以上的投入才可能產生顯見增長」。
  • 便利蜂只做直營不加盟:加碼鮮食業務 資金成命脈
    根據知乎便利蜂官方帳號在「如何加盟便利蜂」問題下的回答,「我們還不開放加盟……一方面,便利蜂全部門店的選址、配貨、拜訪、訂貨、人員排班、變價……都是由一個統一的中臺通過算法自動設計和安排的,系統之外的人和操作方法很難適配到這套體系當中。
  • 便利蜂成立食品安全委員會,關注被忽視的便利店食用油安全
    6月中,便利蜂的收銀小票上多了幾行字:「本店熱餐食材優選,均使用金龍魚非轉基因一級大豆油。」自此,便利蜂成為國內第一家採用金龍魚油製作熱餐的連鎖便利店。面對便利蜂的逼宮,原以為全家、711等傳統便利店會陸續表態,結果卻集體沉默。「許多便利店熱餐用的是餐飲專用食用油,成分中多了棕櫚液油。
  • 在天津建最大生鮮基地 便利蜂才是便利店獨角獸
    目前便利蜂的供應鏈由自主研發的鮮食,和非鮮食的流通商品組成,相信隨著天津鮮食基地建成,對公司大規模門店擴張有積極促進意義。用錢「燒」出來的另一個瑞幸?便利蜂是國內便利店品牌從成立較晚的,公司於 2017年2月份才在北京開設第一家門店。
  • 便利店與好生意之間,或許只差了一個便利蜂!
    累計募集資金達15億美元,投資方包括全球私募股權基金、國家主權財富基金、高校投資基金以及網際網路公司。這也可能是便利蜂迄今為止實現的第三輪融資。根據天眼查數據,便利蜂此前曾進行過兩輪融資。2017年2月,便利蜂被曝獲得由去哪兒網幾位老將創辦的,斑馬資本的3億美元投資;2018年10月15日,便利蜂被曝獲得騰訊投資及高瓴資本的2.56億美元戰略融資,共計5.56億美元,但當時官方並未正面回應。
  • 便利蜂開啟「高速擴張模式」,2023年門店數或破萬
    在近日舉辦的2021便利蜂供應商大會上,便利蜂執行董事薛恩遠對外透露稱,公司將於2021年開啟「高速擴張模式」。根據規劃,2021年便利蜂門店數將突破4000家,其中一半將位於二、三線城市;到2023年,便利蜂門店數將達到1萬家。
  • 憑藉技術打破傳統便利店頂層模式 便利蜂用算法優化運營
    其中,便利蜂榮獲「年度賦能創新優秀案例」。組委會評議認為,便利蜂用算法來優化運營,通過管理創新和技術應用保障食品安全,對整個零售行業具有重要借鑑意義。據報導,便利店想要實現規模化,首先要先把一個區域扎得最深,然後再去開發周邊的市場。而對於不同區域、甚至不同消費場景,便利店也需要提供不同的服務,以滿足不同的消費需求。
  • 憑藉技術打破傳統便利店頂層模式便利蜂用算法優化運營
    其中,便利蜂榮獲「年度賦能創新優秀案例」。組委會評議認為,便利蜂用算法來優化運營,通過管理創新和技術應用保障食品安全,對整個零售行業具有重要借鑑意義。據報導,便利店想要實現規模化,首先要先把一個區域扎得最深,然後再去開發周邊的市場。而對於不同區域、甚至不同消費場景,便利店也需要提供不同的服務,以滿足不同的消費需求。
  • 便利蜂披露「3年萬店」計劃:將用系統和數字驅動實現高速擴張
    「便利蜂不僅是一家便利店企業,更是一家科技公司和數字公司,這在行業中獨一無二。」薛恩遠稱,「能支撐起我們快速擴張計劃,高效的『系統』是關鍵因素。」天眼查App顯示,2017年和2018年,便利蜂曾分別獲得一筆來自斑馬投資(莊辰超與去哪兒網前CFO趙軼璐共同創辦)金額為3億美元的A輪融資,以及來自騰訊投資、高領資本共2.56億美元的一筆戰略融資。
  • 711、羅森、全家、便利蜂……四大便利店10款早餐三明治PK,這些...
    這款我推薦一定要用微波爐加熱,熱完的三明治邊緣變得焦脆,裡面的芝士也會完全融化,高熱量的感覺讓人吃著非常幸福。產品名稱:火腿芝士購買方式:711有售價格:8.9元/個- 烤吐司牛肉芝士 -711的三明治新品,牛肉芝士的搭配有點像韓式三明治的感覺,需要用微波爐加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