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寂了一段時間的便利店,近日終於爆出新消息。據雷帝觸網報導,有知情人士透露便利蜂近期獲騰訊與高瓴資本大筆投資,估值16億美元,騰訊與高瓴資本分別持股8%。對此,便利蜂表示不予置評。
行業人士則認為:"無論從騰訊和便利蜂的戰略布局和業務需要,還是從高瓴資本的投資策略來看,這筆交易的可能性都很高"。而便利蜂稱得上是新零售時代便利店的代表之一,確實有被資本相中的實力。
首先,資金充足。便利蜂由去哪兒網的創始人莊辰超於2016年12月創辦,首期儲備資金10億美金,以開設24小時便利店為主。在莊辰超操盤之下,便利蜂開始入侵我們的生活,但它的玩法著實令人咋舌:開店速度激進,店鋪大小不受限制,同時還試水了無人貨架、共享單車、共享雨傘、以及共享充電寶,那年爆火的風口,便利蜂皆沒有錯過。便利蜂給人一種"有錢任性、肆意試錯"的感覺。
其次,創始團隊來自711。當然,光有資金是玩不轉便利店的。據資料顯示,便利蜂的創始人團隊是以王紫為首的前711管理層,他們在離開711後,還開設過鄰家便利店,運營經驗相當豐富。而在原711管理層的運營之下,便利蜂身上有著711的影子。
與此同時,把控供應鏈。供應鏈對一家連鎖便利店來說,非常關鍵。為此,便利蜂買斷了北京711鮮食合作工廠呀咪呀咪,這使得其在商品尤其是鮮食類商品上具備了獨特優勢。而且,便利蜂也在自有商品的研究上,不斷發力。
值得一提的是,便利蜂把上遊供應鏈掌控在自己手中,在商品選品方面話語權充足。現在便利蜂有早餐套餐、熱食餐點、特色小吃"萌煮"、店內現磨咖啡、自有品牌"蜂質選"等一系列特色商品。
此外,追求數位化。傳統便利店與新零售時代的便利店,最大的區別就是在數位化應用方面。便利蜂內部人士稱,便利蜂是要用數據化重構整個便利店業務,建立一個覆蓋全國的是零售網絡。目前,便利蜂門店管理運營的所有系統都是自己研發,包括鮮食整個流通環節和保證門店終端銷售智能化系統都為自己研發。
而在數位化運營網絡的支持下,便利蜂跑起來更輕鬆,門店越開越多。數據顯示,截至今年9月,便利蜂在全國共有310餘家店,門店覆蓋5個區域,其中北京約200家,南京38家,天津37家,上海32家,廊坊9家,預計到2018年底便利蜂的店鋪數量將達到700家。便利蜂門店在數量上直接幹倒便利店之王711,據了解711花了14年才在北京開了不到200家店。
在外人眼裡,便利蜂開店速度這麼快,總會有扯到蛋的那一天。但其實,"瘋狂開店,以規模取勝"是出於便利蜂的模式需要。便利蜂不支持加盟,這樣一來,消費者端是營業收入的大頭,只有不斷擴大門店,更大面積的接觸消費者,才有可能盈利。
總而言之,便利蜂在行業人的震驚中不斷進擊,而由於模式清晰,資本甘願給錢也不無可能,未來極有可能成為中國版的711。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