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運作下的便利蜂,很有可能成為中國版的711

2020-12-12 騰訊網

沉寂了一段時間的便利店,近日終於爆出新消息。據雷帝觸網報導,有知情人士透露便利蜂近期獲騰訊與高瓴資本大筆投資,估值16億美元,騰訊與高瓴資本分別持股8%。對此,便利蜂表示不予置評。

行業人士則認為:"無論從騰訊和便利蜂的戰略布局和業務需要,還是從高瓴資本的投資策略來看,這筆交易的可能性都很高"。而便利蜂稱得上是新零售時代便利店的代表之一,確實有被資本相中的實力。

首先,資金充足。便利蜂由去哪兒網的創始人莊辰超於2016年12月創辦,首期儲備資金10億美金,以開設24小時便利店為主。在莊辰超操盤之下,便利蜂開始入侵我們的生活,但它的玩法著實令人咋舌:開店速度激進,店鋪大小不受限制,同時還試水了無人貨架、共享單車、共享雨傘、以及共享充電寶,那年爆火的風口,便利蜂皆沒有錯過。便利蜂給人一種"有錢任性、肆意試錯"的感覺。

其次,創始團隊來自711。當然,光有資金是玩不轉便利店的。據資料顯示,便利蜂的創始人團隊是以王紫為首的前711管理層,他們在離開711後,還開設過鄰家便利店,運營經驗相當豐富。而在原711管理層的運營之下,便利蜂身上有著711的影子。

與此同時,把控供應鏈。供應鏈對一家連鎖便利店來說,非常關鍵。為此,便利蜂買斷了北京711鮮食合作工廠呀咪呀咪,這使得其在商品尤其是鮮食類商品上具備了獨特優勢。而且,便利蜂也在自有商品的研究上,不斷發力。

值得一提的是,便利蜂把上遊供應鏈掌控在自己手中,在商品選品方面話語權充足。現在便利蜂有早餐套餐、熱食餐點、特色小吃"萌煮"、店內現磨咖啡、自有品牌"蜂質選"等一系列特色商品。

此外,追求數位化。傳統便利店與新零售時代的便利店,最大的區別就是在數位化應用方面。便利蜂內部人士稱,便利蜂是要用數據化重構整個便利店業務,建立一個覆蓋全國的是零售網絡。目前,便利蜂門店管理運營的所有系統都是自己研發,包括鮮食整個流通環節和保證門店終端銷售智能化系統都為自己研發。

而在數位化運營網絡的支持下,便利蜂跑起來更輕鬆,門店越開越多。數據顯示,截至今年9月,便利蜂在全國共有310餘家店,門店覆蓋5個區域,其中北京約200家,南京38家,天津37家,上海32家,廊坊9家,預計到2018年底便利蜂的店鋪數量將達到700家。便利蜂門店在數量上直接幹倒便利店之王711,據了解711花了14年才在北京開了不到200家店。

在外人眼裡,便利蜂開店速度這麼快,總會有扯到蛋的那一天。但其實,"瘋狂開店,以規模取勝"是出於便利蜂的模式需要。便利蜂不支持加盟,這樣一來,消費者端是營業收入的大頭,只有不斷擴大門店,更大面積的接觸消費者,才有可能盈利。

總而言之,便利蜂在行業人的震驚中不斷進擊,而由於模式清晰,資本甘願給錢也不無可能,未來極有可能成為中國版的711。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中國版711」便利蜂啟示錄
    自2017年2月在北京開出第一家門店後,僅三年多的時間,這家「中國版711」便利蜂就已經在全國20多個城市開了1500多家店。然而,中國連鎖經營協會近期發布的《2020中國便利店景氣指數報告》顯示,今年便利店行業景氣指數創下近三年來最低點,多數企業降低了門店拓展的預期。疫情衝擊下,收縮成了零售業的主流選擇。便利蜂卻不走尋常路,激流勇進。
  • 揭秘便利蜂:燒15億美元,用算法革命711們
    作為對比,便利蜂在北京已經擁有超過500家門店。這是一份難得的成績。傳統便利店是一門資本化率低,資本積累相對緩慢的生意。根據中國連鎖經營協會《2020年中國便利店發展報告》報告,單店日均銷售額約5297元,同比增長約4%;二線城市典型便利店淨利率僅有5%。便利蜂的打法則是網際網路模式。
  • 全家和711為何遲遲不迎戰便利蜂?
    幾天後,全家推出低價便當積極回應,而羅森雖然沒有「迎戰」,但其中國高層仍不忘隔岸點評,刷了一波參與感,讓外人見識了便利店市場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6月中,便利蜂的收銀小票上多了幾行字:「本店熱餐食材優選,均使用金龍魚非轉基因一級大豆油。」自此,便利蜂成為國內第一家採用金龍魚油製作熱餐的連鎖便利店。
  • 便利蜂只做直營不加盟:加碼鮮食業務 資金成命脈
    零售專家劉暉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採訪時稱,直營模式需要雄厚的資本支撐,相比運營層面的風險,直營模式在資本穩定性層面的風險要大得多。「因為運營出現了失誤,後果只是關掉或調整幾個店,但是如果資本出現了問題,有可能整個品牌一瞬間就會有大的問題。」
  • 便利蜂「猜想」
    有業內人士指出,其實即使是在日本,也不是所有人都是走鈴木敏文的路子。在中國便利店圈可以媲美《零售的哲學》的還有一本書——《製造型零售業7-ELEVEn服務升級》,這本書的作者碓井誠,就是嚴謹的數據派。不過,如果碓井誠來到中國,看到便利蜂,可能也會有幾分驚訝。在很多業內人士看來,便利蜂的做事風格大膽、激進、另類。
  • 711、羅森、全家、便利蜂……四大便利店10款早餐三明治PK,這些...
    產品名稱:煙燻雞肉火腿培根俱樂部購買方式:711有售價格:8.9元/個- 繽紛多層 -繽紛多層是我在711買的最貴的三明治,分量和層數都比其他三明治多,所以價格也貴一些。產品名稱:炸火腿芝士三明治購買方式:羅森有售價格:13.8元/個便利蜂三明治- 海苔松松烤蛋三明治 -海苔松松烤蛋三明治裡有雞蛋、肉鬆和火腿,麵包經過烤制,表面焦黃,味道鹹甜。
  • 在天津建最大生鮮基地 便利蜂才是便利店獨角獸
    便利店體量小,不會大量積聚人群。鮮食比例高、東西全,缺啥都可以去買。位置好,深入居民小區、商務區,有較大客群。正是基於自身優勢,也為保障社區生活物資供應,疫情期間便利蜂仍在堅持營業。要是僅限於營業,你可小看便利蜂了。
  • 在「便利店的荒漠」,便利蜂宣布盈利了
    不過,就在這個「便利店的荒漠」,便利蜂宣布它的門店已經盈利了。今天有消息稱便利蜂完成新一輪融資,便利蜂方面在回復媒體消息時提到,便利蜂北京門店去年已經實現盈利。放下融資消息,我們可以先看看盈利這件事。便利蜂的玩法便利蜂究竟是如何盈利的?便利蜂公司對此並未給出更多細節。不過,我們可以先看看便利蜂有何特點,它又是如何在「荒漠」裡生根發芽的。便利蜂在北京的便利店圈是個另類存在。從2017年開始創業至今,不僅開店速度驚人,三年北京一座城市達到了500多家門店。
  • 從便利蜂變身小企業食堂,透視中國便利店熱餐演變史
    同樣是在新零售下,便利店在獲得來自資本、創業者的更多青睞的同時,自身業態也在發生變化,尤其是在對包括熱食在內的鮮食業態的重視上——這也成為便利蜂等新式便利店突圍的方向之一。2017年2月,便利蜂首批門店於北京中關村開店。
  • 獨家專訪莊辰超:便利蜂的N個真相和斑馬資本的投資馬拉松實驗|鈦獨
    界面新聞在9月1日發布的一則報導中稱,「由斑馬資本投資的便利蜂在8月底開掉了大約50名員工,佔便利蜂總部員工總數的近十分之一。」便利蜂在當天的官方聲明中回應了裁員一事,駁斥了「謠言」:所謂「裁員」只是公司組織了半年度人力資源梳理,有少量業績表現與業務需求不匹配的員工離職,佔比約為2-3%。之後,界面新聞撤下了那篇報導。
  • 便利蜂宣布盈利的真實目的
    而按照便利店行業規律,一家便利店從開業到盈利一般要用7年,而一家便利店公司能整體盈利,更有可能遙遙無期。比如,至今,羅森的華東市場也沒有宣布整體盈利。便利蜂北京市場的整體盈利,時間不可謂不快。便利店身為一種單店營收規模上限比較有限的小業態,盈利能力是其終極目標。
  • 在「便利店的荒漠」,便利蜂宣布盈利了-虎嗅網
    不過,就在這個「便利店的荒漠」,便利蜂宣布它的門店已經盈利了。今天有消息稱便利蜂完成新一輪融資,便利蜂方面在回復媒體消息時提到,便利蜂北京門店去年已經實現盈利。 放下融資消息,我們可以先看看盈利這件事。
  • 便利店與好生意之間,或許只差了一個便利蜂!
    這也可能是便利蜂迄今為止實現的第三輪融資。根據天眼查數據,便利蜂此前曾進行過兩輪融資。2017年2月,便利蜂被曝獲得由去哪兒網幾位老將創辦的,斑馬資本的3億美元投資;2018年10月15日,便利蜂被曝獲得騰訊投資及高瓴資本的2.56億美元戰略融資,共計5.56億美元,但當時官方並未正面回應。
  • 便利蜂開啟「高速擴張模式」,2023年門店數或破萬
    在近日舉辦的2021便利蜂供應商大會上,便利蜂執行董事薛恩遠對外透露稱,公司將於2021年開啟「高速擴張模式」。根據規劃,2021年便利蜂門店數將突破4000家,其中一半將位於二、三線城市;到2023年,便利蜂門店數將達到1萬家。
  • 便利蜂成立食品安全委員會,關注被忽視的便利店食用油安全
    記者 | 方園婧5月初,便利蜂在華東地區發起便當買一送一活動。幾天後,全家推出低價便當積極回應,而羅森雖然沒有「迎戰」,但其中國高層仍不忘隔岸點評,刷了一波參與感,讓外人見識了便利店市場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
  • 老虎證券:便利蜂如何用算法革命711們?
    在近期參與高瓴資本張磊的一次關於長期價值的直播對話中,便利蜂創始人莊辰超說了這段話。莊辰超,更為人所知的身份,是去哪兒網的聯合創始人、CEO。2015年,攜程併購去哪兒後,莊辰超出走。2016年,成立便利蜂。便利蜂品牌,走過不少彎路。比如做共享單車、無人貨架,都失敗了。只有便利店項目,勢頭正勁。
  • 老虎證券:便利蜂如何用算法革命711們
    2016年,成立便利蜂。  便利蜂品牌,走過不少彎路。比如做共享單車、無人貨架,都失敗了。只有便利店項目,勢頭正勁。一位便利蜂店長對《銳問》頗為得意地說,「全家開到2000家用了七年,便利蜂兩年多時間就開了1600家,不是一個打法。」  一、狂飆突進,資本燃燒  北京被稱為「便利店荒漠」。
  • 「我被便利蜂控制了!」
    日本已經達到2000人左右就有一家便利店,中國城市人口有6億,品牌連鎖店規模約10萬家,按照日本的水平估算,中國可以支撐30萬家店。而擁有大型便利店連鎖體系的國家,領軍者通常可以佔到40%的份額。按照這個比例,中國如果出現全國性便利店領頭羊,可以有12萬家店的規模。
  • 香港所有711便利店即日起可用港版微信支付
    原標題:香港所有711便利店即日起可用港版微信支付   香港所有711
  • 便利店巨頭711為什麼在中國發展緩慢?
    在日本,711常年領跑便利店行業,光是東京一個城市,就有多達2700多家門店。不過在中國,711卻沒能在任何一個區域佔據主導。比如在北京,15年才開了250多家店,而像便利蜂這樣的本土競爭對手,追趕得非常快。再比如在上海,711隻有120家門店,但是競爭對手全家卻有2000多家。從2017年開始,711已經出現了銷售下滑、關店增多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