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版711」便利蜂啟示錄

2020-12-11 澎湃新聞

原創 於程鑫 海楠 中華工商時報全聯通

8月9日下午五點半,北京海澱區五棵松太平路的便利蜂內,有兩位顧客在入門左手邊的自助掃碼機器上結帳,兩位店員在埋頭整理貨架,此時,還有兩位顧客剛剛邁入店門。

「我要兩個紅糖饅頭,再要兩個豬肉白菜包。」在熟食區,一位60歲左右的大爺大聲點單,他的身後,還有四人在排隊。

這是附近唯一的一家便利店,本就不大的店鋪現在顯得十分擁擠。店員告訴記者,這還不算是人多的時候,在工作日,有時店裡人多的轉身都困難。這樣的店面,便利蜂在北京有500多家。

全部直營:有野心,夠瘋狂

以中關村核心商業區為中心,便利蜂有新中關購物中心店、海龍大廈店、海澱中街店、銀科大廈店、立方庭店、人大東門店、西屋國際C座店、創業公社店等眾多店鋪,幾乎達到了幾步一店的程度。

與店鋪數量同樣不容小覷的,是便利蜂的開店速度。自2017年2月在北京開出第一家門店後,僅三年多的時間,這家「中國版711」便利蜂就已經在全國20多個城市開了1500多家店。

然而,中國連鎖經營協會近期發布的《2020中國便利店景氣指數報告》顯示,今年便利店行業景氣指數創下近三年來最低點,多數企業降低了門店拓展的預期。疫情衝擊下,收縮成了零售業的主流選擇。

便利蜂卻不走尋常路,激流勇進。疫情期間,便利蜂加快了自己開店的步伐。今年以來,便利蜂加大原有城市開店力度,還陸續進入廣東、山東等省市,華北的第三家鮮食工廠近日在天津開工建設。這樣的速度下,便利蜂執行董事薛恩遠表示,已將未來三年的門店目標數上調至一萬家。這讓整個零售業都為之一震。

震驚之餘,不禁要思考一個問題:數量如此龐大的店鋪,如何管理運營?便利蜂的答案是:全部直營,沒有加盟店。

這在便利店圈內,是打破常規的做法。在便利店過去的邏輯裡,加盟制與開店速度相輔相成,便利店龍頭7-11正是以加盟製做到了網點廣泛覆蓋。但便利蜂反其道而行之,以全面直營的方式開闢中國本土化便利店的擴張新樣式,不可不謂之瘋狂。

高速擴張背後的邏輯在於,便利店需要一定密度的門店數量才能產生規模效應和協調作用。這就意味著必然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意味著資本源源不斷的輸血。數據顯示,2017年2月,便利蜂獲得斑馬資本3億美元的A輪融資。2018年10月,獲得騰訊投資及高瓴資本的2.56億美元戰略融資,共計5.56億美元(39.3億元人民幣)。2019年初,創始人莊辰超發內部郵件稱,公司目前的資金儲備達到了數十億元。

然而,有「全時」前車之鑑的警醒,便利蜂的野心也面臨著爭議。擴張後面臨盈利、運營、資本、人力等多種問題。全部直營的擴張之路,還亟待考驗。畢竟上一個這麼做的,還是瑞幸。

算法驅動:零售的智慧化升級

在太平路便利蜂店熙熙攘攘的同時,十幾公裡外的銀網中心店門可羅雀。

「這附近都是大廈,企業多,旁邊還有北大附中、各種培訓機構,學生也多。這會兒人少,一方面是非工作日,另一方面學生也都放暑假了。」被問及為什麼顧客這麼少時,負責人告訴記者。「但平時生意好著呢,我們這都是大數據選址,很科學。」

大數據,是便利蜂手中的王牌。與傳統零售店不同,便利蜂主打「千店千面」,即利用數據分析,挖掘在各不同場景地點下,顧客的個性化需求。通過差異化的商品、服務,牢牢鎖定每一家門店的受眾群體,做到貼合需求,升級體驗。

例如,知春大廈店和銀網中心店僅一街之隔,步行距離不超過100米,但商品品類卻不大相同。前者旁邊是一家健身房,故而在貨架的醒目位置,擺放著各種無糖飲料以及酸奶、蔬菜沙拉,以滿足健身愛好者的需求。而毗鄰中學的銀網中心店,入門便能看到卡哇伊的公主鞋、粉色手工珠串等玩具,這在附近的其他店裡,是少見的。

數位化的優勢還體現在更敏捷的選品上。傳統便利店貨品的更新大多是以月度,甚至季度為單位。而在數位化打法下,便利蜂能夠做到每周汰換20%:系統會根據每家店各類商品的銷量,在同品類中自動保留高銷品,淘汰低銷品。

數位化技術背後,是對消費者更深層的理解和尊重。藉助於自主開發的自助收銀機系統,便利蜂60%的客流可實現自助付款;同時引入電子價籤,根據算法判定促銷策略。

「來便利店就是圖個方便,不想有無謂的溝通,更不想因為購買東西的價格和人有溝通,所以我喜歡便利蜂。」網友「逗逗」在大眾點評上如是說。

事實上,在便利蜂,每一位消費者都擁有極大的消費自由。只要不主動尋求幫助,店員絕對不會幹涉消費者,因為在店內的幾乎一切消費活動,都可以通過數據和設備解決。

在莊辰超看來,便利蜂更像是一種未來形態,並且與其他便利店不同,它更注重的是背後的數據,而不是當下利益。便利蜂通過全鏈路數位化,可以最大程度降低便利店日常經營決策中人的不確定因素,實現「系統管店」,開啟真正的智慧零售。

玩轉便利店:不僅僅是賣貨

便利店是什麼?便利蜂有自己的答案。

近日,有消費者注意到,眾多網紅產品聚集便利蜂,諸如鍾薛高、三頓半、元気森林、完美日記等網紅產品都在便利蜂安營紮寨。有消費者戲稱「不像來便利店的,像來三裡屯逛街的。」

據了解,便利蜂設立專門的團隊,用大數據網絡網紅產品,每日上新。此外,便利蜂還會為它們「造節」。此前便利蜂啟動了聲勢浩大的「網紅好物種草季」活動,密集推出了多款網紅新品,試圖把「網紅街」搬到了店裡,讓顧客能吃、能玩、能逛,還能發自拍和短視頻。

今年上半年,僅便利蜂就推出了至少3批次主題店,包括為禁足期消費者布置的櫻花店、貼有葫蘆娃等上美廠經典動畫形象的國漫店以及《大理寺日誌》的包店,成為了消費者為數不多的「樂園」。便利蜂以這樣的形式給予消費者新鮮感和多元化的選擇,從而刺激消費者到店消費。

除了在店面設置上別出心裁,便利蜂的服務也日益多元化。如便利蜂小程序新增「便利蜂洗衣」入口,是便利蜂在便民服務上的又一項嘗試,通過開拓洗衣業務,打造便利店綜合體。此外,便利蜂有自營的外賣團隊,一旦消費者下單,該團隊即能迅速反應,在30分鐘內送餐上門。

記者還從便利蜂了解到,作為城市生活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未來便利蜂還將拓展更多服務內容,豐富服務種類,解決居民生活各方面需求。

2020年1月20日,商務部官網發布《關於推動品牌連鎖便利店加快發展的指導意見》。《意見》提出,要健全城市公共服務基礎設施,織密便民消費網格,優化便利店營商環境,推動便利店品牌化、連鎖化、智能化發展,更好地發揮便利店服務民生和促進消費的重要作用。便利蜂的發展,正得其時。

作為日本老牌便利店7-11的「中國學徒」,便利蜂自誕生之日起,就一直被拿來與7-11作比較。但隨著便利蜂近年的快速發展,人們越來越意識到,便利蜂的玩法,與傳統的便利店經營經驗背道而馳。「中國學徒」似乎在不斷顛覆「師傅」的成功學。

責任編輯 | 程 武

原標題:《「中國版711」便利蜂啟示錄》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資本運作下的便利蜂,很有可能成為中國版的711
    便利蜂由去哪兒網的創始人莊辰超於2016年12月創辦,首期儲備資金10億美金,以開設24小時便利店為主。在莊辰超操盤之下,便利蜂開始入侵我們的生活,但它的玩法著實令人咋舌:開店速度激進,店鋪大小不受限制,同時還試水了無人貨架、共享單車、共享雨傘、以及共享充電寶,那年爆火的風口,便利蜂皆沒有錯過。便利蜂給人一種"有錢任性、肆意試錯"的感覺。其次,創始團隊來自711。
  • 全家和711為何遲遲不迎戰便利蜂?
    幾天後,全家推出低價便當積極回應,而羅森雖然沒有「迎戰」,但其中國高層仍不忘隔岸點評,刷了一波參與感,讓外人見識了便利店市場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6月中,便利蜂的收銀小票上多了幾行字:「本店熱餐食材優選,均使用金龍魚非轉基因一級大豆油。」自此,便利蜂成為國內第一家採用金龍魚油製作熱餐的連鎖便利店。
  • 揭秘便利蜂:燒15億美元,用算法革命711們
    作為對比,便利蜂在北京已經擁有超過500家門店。這是一份難得的成績。傳統便利店是一門資本化率低,資本積累相對緩慢的生意。根據中國連鎖經營協會《2020年中國便利店發展報告》報告,單店日均銷售額約5297元,同比增長約4%;二線城市典型便利店淨利率僅有5%。便利蜂的打法則是網際網路模式。
  • 711、羅森、全家、便利蜂……四大便利店10款早餐三明治PK,這些...
    產品名稱:煙燻雞肉火腿培根俱樂部購買方式:711有售價格:8.9元/個- 繽紛多層 -繽紛多層是我在711買的最貴的三明治,分量和層數都比其他三明治多,所以價格也貴一些。產品名稱:火腿芝士購買方式:711有售價格:8.9元/個- 烤吐司牛肉芝士 -711的三明治新品,牛肉芝士的搭配有點像韓式三明治的感覺,需要用微波爐加熱哦。
  • 便利蜂成立食品安全委員會,關注被忽視的便利店食用油安全
    記者 | 方園婧5月初,便利蜂在華東地區發起便當買一送一活動。幾天後,全家推出低價便當積極回應,而羅森雖然沒有「迎戰」,但其中國高層仍不忘隔岸點評,刷了一波參與感,讓外人見識了便利店市場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
  • 在「便利店的荒漠」,便利蜂宣布盈利了
    不過,就在這個「便利店的荒漠」,便利蜂宣布它的門店已經盈利了。今天有消息稱便利蜂完成新一輪融資,便利蜂方面在回復媒體消息時提到,便利蜂北京門店去年已經實現盈利。放下融資消息,我們可以先看看盈利這件事。截至發稿時,便利蜂在北京的門店總數超過500家 ,全國門店的總數超過1500家 ,加上好鄰居便利店的300多家門店,以及全家、羅森、711的北京門店,包括停止讓你薅羊毛的北京全時維持營運的上百家門店,知名品牌門店總數肯定超過1000家。北京的便利店供給還有缺口,市場尚未飽和,但是也不能算少了。說北京是便利店的荒漠,至少和我們走在街上的直覺不符 。
  • 便利蜂「猜想」
    在中國便利店圈可以媲美《零售的哲學》的還有一本書——《製造型零售業7-ELEVEn服務升級》,這本書的作者碓井誠,就是嚴謹的數據派。不過,如果碓井誠來到中國,看到便利蜂,可能也會有幾分驚訝。在很多業內人士看來,便利蜂的做事風格大膽、激進、另類。
  • 在「便利店的荒漠」,便利蜂宣布盈利了-虎嗅網
    不過,就在這個「便利店的荒漠」,便利蜂宣布它的門店已經盈利了。今天有消息稱便利蜂完成新一輪融資,便利蜂方面在回復媒體消息時提到,便利蜂北京門店去年已經實現盈利。 放下融資消息,我們可以先看看盈利這件事。
  • 香港所有711便利店即日起可用港版微信支付
    原標題:香港所有711便利店即日起可用港版微信支付   香港所有711
  • 便利蜂只做直營不加盟:加碼鮮食業務 資金成命脈
    截至今年2月,便利蜂已有1500家門店。便利蜂執行董事薛恩遠表示,按照內部規劃,便利蜂已將未來3年的門店目標數上調至1萬家。而對比之下,7-11便利店2004年進入北京,花了14年的時間開出不到200家店,截至目前共279家店;羅森2013年進入北京,截至2020年3月末在中國門店數超過2500家。
  • 便利蜂開啟「高速擴張模式」,2023年門店數或破萬
    在近日舉辦的2021便利蜂供應商大會上,便利蜂執行董事薛恩遠對外透露稱,公司將於2021年開啟「高速擴張模式」。根據規劃,2021年便利蜂門店數將突破4000家,其中一半將位於二、三線城市;到2023年,便利蜂門店數將達到1萬家。
  • 在天津建最大生鮮基地 便利蜂才是便利店獨角獸
    公司在危中尋機,近日在天津武清布局中國最大規模生鮮供應基地的消息開始讓對手不安。危中有機,小便利也要做大生鮮?此次便利蜂搶食的大生鮮生意,已經是經過疫情考驗的,已為餐飲、商超品牌共同看好的大生鮮市場。此次便利蜂率先以最大規模鮮食供應基地切入,未免有「彎道超車」之意。公司獲得天津市武清區一副30畝土地的使用權,並用於建造中國規模最大、自動化水平最高的鮮食供應基地,一期工程面積達3萬平方米。在接下來的18個月周期內,便利蜂將依託天津的豐富食品原料供應優勢和區域交通優勢,建設滿足3000家門店的特大型供應基地.
  • 「我被便利蜂控制了!」
    由於中國的許多便利店採取加盟模式,加盟方為追求短期利潤,常降低食品安全底線,造成食品安全風險。為了杜絕這樣的利益衝突,便利蜂堅持只做直營店。其次,便利蜂團隊薈萃了來自百度算法團隊、去哪兒、7-11便利店、肯德基等的技術和運營骨幹。光是來自獨角獸的CTO,便利蜂裡就有5個。
  • 從便利蜂變身小企業食堂,透視中國便利店熱餐演變史
    在一個答案中,一個40人小企業的老闆提供了一種解決方式——他把自己公司員工午餐問題包給了樓下的便利蜂。公司出錢建帳戶,員工在便利蜂裡消費購買熱餐,既得到了與集體食堂相同的菜品與服務,又把食品安全問題交給了更專業的機構保障。
  • 便利蜂宣布盈利的真實目的
    便利蜂單店商品種類在2500左右,平均每周要換150種商品。還有,便利蜂的店員,一般招進來培訓5天就可以上崗。甚至為證明其算法的可行性,便利蜂曾挑選了10個經驗豐富的7-ELEVEn店長,讓他們將一個店鋪的SKU減少10%。結果,第二天銷量減少5%,而使用便利蜂算法給出的解決方案,銷量僅減少0.7%。
  • 日本711便利店將關店1000家,母公司將裁員3000人
    獵雲網獲悉,截止2019年5月,711在包括日本、泰國、美國、中國、韓國等全球16個國家開設了68607家門店。其中日本開店20965家,居門店數量之首;泰國次之,為11400家,中國以8415家門店位列第五。 過去一年中,由於勞工緊縮,711在日本的24小時運營方式也受到衝擊,部分商店已經開始縮短營業時間。
  • 便利蜂逆勢破浪,多元衍生賦能「便利+」
    而便利蜂成立3年,從北京、上海、南京到深圳、廣州、濟南、青島、合肥逐步落地覆蓋。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發布的2020年中國便利店百強榜單顯示,便利蜂門店數量達1585家,位居第12名。隨著國內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在既有門店銷量復甦之下,多家便利店品牌迅速投入到擴張中。
  • 老虎證券:便利蜂如何用算法革命711們?
    作為對比,便利蜂在北京已經擁有超過500家門店。這是一份難得的成績。傳統便利店是一門資本化率低,資本積累相對緩慢的生意。根據中國連鎖經營協會《2020年中國便利店發展報告》報告,單店日均銷售額約5297元,同比增長約4%;二線城市典型便利店淨利率僅有5%。便利蜂的打法則是網際網路模式。
  • 老虎證券:便利蜂如何用算法革命711們
    作為對比,便利蜂在北京已經擁有超過500家門店。這是一份難得的成績。  傳統便利店是一門資本化率低,資本積累相對緩慢的生意。根據中國連鎖經營協會《2020年中國便利店發展報告》報告,單店日均銷售額約5297元,同比增長約4%;二線城市典型便利店淨利率僅有5%。便利蜂的打法則是網際網路模式。
  • 莊辰超的便利蜂VS日本7-11便利店
    莊辰超的便利蜂VS日本7-11便利店享譽全球的711便利店,實際並不發源於日本,發源於美國。711脫胎於伊藤洋華堂集團,目前為伊藤洋華堂貢獻了70%以上的營收,但最初的第一家711便利店,其實是伊藤洋華堂對美國南方公司的加盟店,當時美國南方公司在北美擁有4000多家連鎖店。這一加盟舉動由鈴木敏文主導,也就是711的創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