績溪鄉宴「十碗八」和「九碗六」

2021-02-27 徽夢績溪

人文勝景   徽夢績溪 

▾  正文  ▾

徽菜名聞古今,譽滿天下。它的故鄉——績溪嶺南各地,尤其是十三都(今伏嶺鎮)一帶,部分支出另一個小「氏族」,那就是「十碗八」,淺白言之,就是十碗八盤的筵席形式。

「十碗八」,是從「九碗六」(九碗六盤)中發展而來的。「九碗六」中的九碗菜餚,按傳統慣例,依次是炒粉絲、海參子、肉皮、麵包、紅燒大塊肉、炒米粉、筍片(或蘿蔔絲)、蝦米湯、肉圓。六盤是:瓜子、花生、海蜇絲、米粉炒排骨、豬肝(或豬耳朵)、雞蛋瓣

在此基礎上,「九碗六」的頭碗加雞(塊雞或全雞。待新女婿必需是全雞,必定由老婆舅雙手「齊眉」敬上),謂之「上臺魚」。末碗減去肉圓加魚,減去肉圓加魚,(早歲沒有魚盤,故是塊魚;待新女婿同樣由老婆舅敬上),謂之「下臺魚」。如此則「三鮮」俱備矣。「六盤」,再加兩盤水果(早歲農村沒有香蕉、蘋果、柑橘,故這兩盤水果都以削皮的甘蔗和荸薺代之)。這樣就謂之「十碗八」。

「九碗六」是一般宴客筵席(低檔的還有「六碗頭」),「十碗八」,則為喜慶待女婿、接會親或待嘉賓、貴客而設。這兩種形式的筵席,雖然其中大部分菜餚是家園所出,但有海參、蝦米、蜇皮三樣海味,在當時來說,可謂高檔次了。然自抗戰爭開始,至新中國成立的數十年間,由於種種原因,不僅海味幾乎絕跡,「十碗八」也不多見。

改革開放以後,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的不斷改善,「九碗六」已一去不復返了。「十碗八」不僅成了「家常便飯」,而其內容質量,除了雞、魚、圓包、紅燒肉、炒米粉基本不變,瓜子、花生(績溪方言諧音有「加子」、「加孫」的意思)必不可少外,其餘菜餚,好多人家大都羅列時鮮、挑揀美味,甚至互相攀比。儘管十碗中的最後數碗,客人果腹,幾乎不復下筷,而東家則無不盡禮、盡情也。

「十碗八」與「九碗六」兩者數字之來由,無非是取「十全俱足」、「十全十美」;「九如三祝」、「九世同居」;「八仙」、「八駿」、「八鬥才高」、「八抬八託」與「六藝」、「六部」、「六經」等一類吉兆與有關富貴榮華之諺語、名詞之意義,以象徵家庭旺盛,子姓蕃昌;其來有由,不謂無因也。


相關焦點

  • 徽州績溪古老的傳統名筵 | 十碗八
    十碗八是徽州地區一種古老的傳統名筵。尤其是績溪澄源河一帶舉行紅白喜事常用來招待親朋好友的一種流水席,原有九碗六和十碗八之分。十碗八,是從九碗六(九碗六盤)中發展而來的。九碗大萊加六小碟謂之九碗六,十碗八就是十大碗加八小碟。
  • 績溪很有名的「十碗八」美食!
    ▾  正文  ▾安徽績溪是一個讓你第一次去就可以深深地愛上的地方。而更讓人嚮往難忘的,還有績溪的那些山野特產,和由這些山野特產烹製出來的美味佳餚,乃至於這些佳餚背後的民間傳統文化。今天,咱們就說說績溪縣伏嶺鎮的傳統民宴「十碗八」。
  • 舌尖上的績溪饗宴----十碗八
    雞寓意「吉」。末碗為魚(待新女婿同樣由老婆舅敬上),謂之「下臺魚」,「年年有餘」。如此則「三鮮」俱備矣。這套菜的特點是用料普通、烹製方便、樸實實惠,其原料皆產於當地。  嶺南「十碗八」是一種民宴套菜,其組合相當完美,精緻。
  •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績溪尚村
    「四顧山光接水光,憑欄十裡芰荷香」。清風徐來,家家戶戶都沐浴在淡淡的荷香中,仿佛空氣都芬芳起來,沁人心脾。       遊十姓九祠、觀傳統徽州手工工匠技藝、品徽菜九碗六。品民間風味——績溪嶺南九碗六宴席展示    九碗六是績溪嶺南地區的徽州傳統名筵,是績溪嶺南尚村一帶舉行紅白喜事常用來招待親朋好友的一種流水席
  • 今天給大家介紹一下徽菜特色「十碗八」
    十碗八是徽州地區一種古老的傳統名筵。主要是古徽州人們,尤其是績溪澄源一帶舉行紅白喜事常用來招待親朋好友的一種流水席,原有九碗六和十碗八之分。「十碗八」是從「九碗六」(九碗六盤)中發展而來的。九碗大菜加六小碟謂之九碗六,十碗八就是十大碗加八小碟。
  • 魯山特色水席八碗八,四葷四素四湯羹,末尾一道菜名字很有意思
    魯山特色水席,八碗八,當地人婚喪嫁娶,大多離不開它。 傳統的八碗八,以先上四葷四素八盤菜,再上八碗湯羹而得名。 如今,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八碗八也不再限於八盤八碗。 鄉宴,有著悠久的歷史,在中國由來已久,村裡凡是遇上婚喪嫁娶等大事,家裡人都要請朋好友幫忙,在自家院裡舉辦宴席。 村裡做菜手藝好的人,常被主家請去主理,鄉廚便應運而生。
  • 舌尖上的績溪美食
    說完一品鍋,再給小夥伴們介紹一下「十碗八」,這個菜必須是戰鬥力極強的吃貨才能hold住。「十碗八」是流行於績溪縣嶺南登源一帶的民間宴席,是一種民間套菜,一般只在婚壽吉慶之日操辦。它由十隻冷碟、八道大菜組成,冷碟有小排骨、滷豬肝、滷舌條、桂花肉、幹筍絲、醃蕨菜、瓜子、花生。績溪嶺南方言中的「瓜」與「加」、「生」與「孫」同音,寓意「加子加孫,福澤綿長」。
  • 徽風徽俗品績溪
    其飲食、居住和禮節凸顯濃鬱的徽州地方特色。  第一節 績溪人的飲食  績溪人喜粗茶淡飯,樂於省主待客,過日子講究「長長水,細細流」。注重禮尚往來,有「七碗來,八碗去」之俗。文化人,注重節氣,信奉孟子的「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讓績溪人的飲食充滿了文化品位,使績溪的食文化名揚四海。
  • 國家名菜績溪竟入榜!
    安徽績溪是徽菜的重要發祥地。回顧歷史,績溪人民曾為徽菜的產生、發展以及菜系的構成作出了重大貢獻,並積累了豐碩成果。經過千百年的培育,績溪已經成為徽菜的交流中樞和核心園地,構織出廣泛的群眾基礎及操作平臺,支撐著徽菜的主體脈絡。當代的績溪,仍然承遞著徽菜的優秀文化和烹飪技藝,推促著徽菜走向新的高峰。
  • 尋夢徽州 自在績溪
    「縣北有乳溪與徽溪相去一裡並流,離而複合,有如績焉,故名績溪。」縣誌中的這段記載,道出了績溪得名的由來,這座唐朝永泰二年(766年)便置名績溪的縣城,早在六千多年前便有人於此繁衍生息。日月遷移間,各種歷史遺蹟和人文景觀耀若群星,數據可一斑,績溪現有文化遺存三百餘處,國保、省保、縣保文物53處,其中祠堂一百三十餘幢,徽派古民居、古道、亭廟、古水口、古橋更是隨處可見。
  • 「駱駝旅行-績溪」尋找中國最美村落
    績溪簡介績溪縣,安徽省宣城市轄縣,位於安徽省南部,皖南山區東部;地處黃山山脈和西天目山山脈結合帶,長江水系與錢塘江水系分水嶺,東與浙江省杭州市臨安區交界,北與寧國市、旌德縣毗連,西與旌德縣、黃山市黃山區、
  • 績溪一次玩個透
    「十碗八」、一品鍋、臭鱖魚、炒粉絲、績溪撻▲績溪古城距今已有1400年歷史,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古城內大街小巷散布著眾多餐飲名店和特色小吃「十碗八」,它就出自伏嶺。▲績溪博物館是一座融學術性、知識性、文化性和娛樂休閒為一體的地方歷史文化綜合博物館,充分展示了績溪的自然山水之美和歷史文化之沉澱
  • 來碗績溪澆頭面,再配上兩個茶葉蛋
    在績溪,每逢春節,無論大人或是小孩,新年的第一天必定會吃三道茶(清茶、甜茶(銀耳蓮子羹)、元寶茶 (茶葉蛋)),大多市民都不喜甜,而這橋頭面則取代了其中的甜茶;同時在無論男女老少在生日之日,家裡的長輩們也會在壽星起床後為其煮一碗麵條,寓意長壽之意。
  • 抓住暑假的「尾巴」,來績溪感受一場文化之旅吧
    ,遊覽績溪,不單單能觀賞美景,還能感受到歷史和文化。▲圖/十碗八宴席▲圖/臭鱖魚文化古巷歷史文化街區是我國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的核心內容,是歷史文化遺產保護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歷史傳承的重要載體;歷史建築承載著不可再生的歷史信息和寶貴的文化資源
  • 蘇州至浙江十門峽、大明山和安徽績溪三天自駕遊攻略
    春暖花開的季節,非常適合自駕遊,帶上老人小孩去遊玩吧,利用三天的時間遊玩十門峽、大明山、太湖村。第一天,蘇州至浙江十門峽景區,十門峽景區位於浙皖交界處,地處臨安市西部的清涼峰鎮,景區目前只有劍門、龍門兩個景區,從蘇嘉杭高速蘇州城區出入口上高速,過盛澤主線收費站後轉入申嘉湖湖州 方向,過烏鎮後轉入煉杭高速杭州方向,到杭州繞城西轉入黃山、千島湖方向,在留下樞紐轉入杭徽高速黃山方向,經過臨安、昌化、龍崗等地,在頰口下高速
  • 十張罕見手繪圖!還原績溪「古華陽十景」!
    績溪『華陽十景』最早始於南宋,最晚為清代後期,盛行於北宋之後。在宋代,因蘇轍邑宰績溪時,曾遊石鏡、眉山等景點,並未有十景之傳聞,尤其是眉山,還是蘇轍首先發現其景色,並進行開發和建設,才成為後來績溪十景之一的《翠眉春色》。
  • 績溪非遺展示展演精彩亮相第八屆 徽菜美食文化旅遊節
    鞦韆是「十」字風車形式,軸心外的轉輪直徑三米許,安裝在四周裝飾著高級綢緞的篷幔底架上,由四人抬著行走。閣裡有用鋼筋做成的人物支撐架,高達三米左右,架上由七八歲童男穿袍帶甲飾扮成兩層戲文人物,另還輔以道具之類襯飾,每閣由四壯漢扛抬,其結構奇妙,形態逼真動人。有的立刀槍劍戟於頭;有的提藍拿什於手,有的舉杯託足,執扇撐身。遠遠望去,像憑虛御空,令人驚心動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