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作為中華民族和中華文化的發祥地之一,已發現的大量新、舊石器時代遺址和史料記載證明,遠在舊石器時代,中華民族的先民們就在這塊土地上生息繁衍,創造了燦爛的文化。
考古研究表明,大約在距今8000年前後,以秦安大地灣為代表的渭河、西漢水流域的先民經已發明了農業,開始了新石器時代的革命。
他們種植糜子、小米,餵養豬狗,建立房屋和村落,在制陶、建築、藝術等諸多領域取得了令人驚嘆的文化成績,創建了與中原地區同步的史前輝煌文化。
在距今5300年前後,甘肅中部的馬家窯地區先民不僅鑄造了我國年代最早的青銅刀,而且以精湛的技藝創作了大量的彩陶藝術瑰寶。
距今4000年以後,以山丹四壩、玉門火燒溝為代表的河西先民,開始大量使用銅器,兼營農業和養羊為主的畜牧業,將河西地區帶進了歷史上的第一個繁榮期。
而在甘肅廣河齊家坪發現的齊家文化遺址,距今4000年左右,更是繼仰韶文化之後重要的文化遺存,標誌著廣河一帶先民已進入銅石並用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