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信諾躋身資管市場 國內第四家外資保險資管公司將成立

2020-12-07 中國網財經

  中國網財經1月14日訊(記者 程宇楠) 近日,銀保監會相關負責人在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透露,外資險企招商信諾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招商信諾人壽」)正在籌建招商信諾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招商信諾資管」)。

  招商信諾人壽相關負責人對中國網財經記者表示,設立保險資管公司的目的是為了增強公司投資運營能力,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從而提高市場競爭力,實現長期穩定的收益。後期資管公司籌備完成後,將以管理母公司的資金為主,提高公司資產配置、風控等能力,在此基礎上,資管公司會逐步服務於保險行業其他中小保險公司,繼而開展第三方業務。

  公開資料顯示,招商信諾人壽成立於2003年8月4日,註冊資本金為28億元,由中資股東招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及外資股東信諾北美人壽保險公司各出資50%共同發起。截至2019年3季度末,招商信諾人壽總資產已超過500億元。

  招商信諾人壽相關負責人告訴中國網財經記者,公司外資股東方在大類資產配置、產品開發、風險管控等方面的優勢,以及中資股東方在品牌、渠道和客戶管理方面等經驗,將對未來資管子公司持續提高投資管理能力和風險管控能力提供強有力的後盾。

  數據顯示,招商信諾人壽2019年前3季度累計實現保險業務收入141.93億元,同比增長19.71%;累計實現淨利潤11.09億元,同比增長38.11%;截至2019年3季度末,該公司核心及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數值相同為267%,較年初增長11.4個百分點;且截至2019年3季度末,招商信諾人壽公司淨資產為71.4億元。

  縱觀歷年經營狀況,招商信諾人壽自2016年起所實現淨利潤便進入持續增長態勢。年報顯示,招商信諾人壽2016年至2018年淨利潤依次實現2.21億元、6.667億元、10.44億元,業績向好。

  待此番籌建順利完成後,招商信諾資管將成為第4家具有外資資本的保險資產管理公司。此前成立的3家資管公司分別是工銀安盛人壽保險有限公司全資子公司工銀安盛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交銀康聯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全資子公司交銀康聯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中信保誠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全資子公司中信保誠資產管理有限公司。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保險研究室副主任朱俊生認為,國外的資本市場相對比較成熟,外資機構積累了很多投資經驗,培養了很多投資人才,投資能力較強,價值投資和長期投資的理念更強。隨著開放力度的加大,外資的市場份額將逐步增加,保險資產也將逐步提升,對專業化投資的要求也將提高,資管市場競爭會更加激烈。在這樣的競爭中,外資的經驗會外溢,好的投資理念和投資能力會被模仿和學習,從而有助於整個保險資產管理市場投資能力的提升。

(責任編輯:曾薔)

相關焦點

  • 銀行資管科技深度報告:海內外資管科技應用案例分析
    資產 配置的大類資產種類在增加,海外投資的比重將持續提升,尤其是亞洲 的新興市場。資管公司需要增加海外投資的業務模塊。3、另類投資佔 比提升。隨著養老金等長期資金入市,疊加二級市場獲取超額收益的難 度增加,資管機構通過配置另類資產來獲取超額收益,包括流動性較低 的房地產、股權投資、實物投資等,其投資模式和管理方式與傳統的資 管有所區別,需要增加相應的業務模塊。
  • 國華人壽旗下資管公司落定 預計三年淨利破億
    天茂集團方面表示,國華人壽和新理益集團成立籌備組,負責具體籌建事宜,在收到批准籌建文件之日起6個月內完成籌建工作,籌建期間不得從事任何經營活動。《中國經營報》記者注意到,自2016年以來國華人壽曾兩度衝擊保險資管牌照。如今塵埃落定,未來這張保險資管牌該如何打,值得關注。
  • 招銀理財董事長劉輝:正籌劃資管科技公司,構建資管價值鏈生態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12月22日,在山東青島舉辦的「第三屆金家嶺財富管理論壇」中,招商銀行行長助理、招銀理財董事長劉輝表示,理財子公司正在集中精力解決業務轉型和公司化運作的兩大難題,實現信貸文化向投資文化轉變,未來做「行業連接者」。
  • 券商資管排位賽:東證資管收入連續三年第一,國君躍升4位排名第二...
    值得注意的是,財通證券和海通證券年度資管收入是近三年(2017年至2019年,下同)來排名前十的新面孔。作為中小券商的財通證券成為去年最大黑馬,資管收入超過海通證券,招商證券等多家綜合實力強大的老牌券商,位居第八。海通證券在2017年和2018年無緣前十後,今年終於殺入前十,資管收入超過招商證券,位居第九。
  • 王宏宇、王文歡:基於資管新規視角下的證券公司票據資管業務風險...
    過去由於票據市場基礎設施相對滯後,紙票的弊端明顯,導致票據市場的風險事件頻發,而隨著票交所的成立以及票據電子化進程的加快,疊加近年來監管的不斷趨嚴,票據市場的風險事件不斷減少。根據不完全統計,2019年上半年,銀保監系統關於票據違規的罰單共計67張,環比減少60%。證券公司票據資管業務自2012年票據信託受益權被監管叫停後一直在低調發展。
  • 中意資產總經理助理馬克:中國資管市場機會眾多 增配中國資產能...
    證券時報記者 劉敬元  在2018年以來的中國金融業擴大開放中,合資保險資管公司隊伍的擴容,為資管市場注入了新鮮血液。作為2013年成立的國內首家合資保險資管公司,中意資產對於中國金融行業開放有何感受?如何把握開放趨勢下的機會?近期,證券時報·券商中國記者採訪了中意資產總經理助理馬克(Danninger Markus)。
  • 大家保險四大子公司成立 安邦人壽安邦養老安邦資管將更名
    )、大家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大家資管)。經中國銀保監會批准,大家財險由大家保險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大家保險集團)設立,註冊資本40億元,經營範圍包括:財產損失保險、責任保險、信用保險和保證保險、短期健康保險和意外傷害保險,上述業務的再保險業務,國家法律法規允許的保險資金運用業務,以及經中國銀保監會批准的其他業務。此外,大家財險安徽分公司等36家省分公司同時獲準籌建。
  • 2014券商資管大閱兵
    除了國聯證券,還有國金證券、天風證券、招商證券、中金公司、國泰君安等5家券商的資產管理產品虧損數量比較多,都在5隻以上。  如果按照偏股型產品整個公司的投資實力,紅塔證券、西藏同信證券、華寶證券、宏信證券以及東莞證券排名倒數,今年的平均回報率分別是-0.76%、0、1.69%、1.71%以及2.69%。
  • 平安資管張劍穎:未來險資可在養老金、銀行理財子公司等領域提前布局
    財聯社(上海,記者 丁豔)訊,當前,全球疫情未現明朗,國際形勢撲朔迷離,其蝴蝶效應牽動整個保險資管行業,資管新規過渡期臨近尾聲倒逼金融市場加速改革,險資投資將如何乘風破浪,化險為夷?同時張劍穎指出,未來保險資管公司可在加強與銀行理財子公司的全方位合作、引導養老資金加大保險資產管理產品的配置力度及抓住國內資本市場的對外開放契機這三大領域做好提前布局。
  • 構建新發展格局 資管大咖暢談新機遇
    國壽資管於泳:挑戰和機遇並存  中國人壽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副總裁於泳表示,開放格局下與全球資管公司競爭等挑戰,迎來了市場對資管業務的需求不斷增加,資本市場健全完善等帶來的更多投資機遇。  於泳認為,巨大的發展機遇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市場對資管業務的需求將不斷增加。
  • 2017資管行業十大事件 哪些影響著你我?
    基本面上,經濟L型底部窄幅波動,表現出較強的韌性,雖然三季度略有下行,但下行幅度小於市場預期,同時由於美聯儲加息,導致國內利率跟隨上行。監管方面,為了配合金融去槓桿,今年以來貨幣政策始終維持緊平衡,而資管新規、銀監會檢查等都引起了市場對債市的過度悲觀情緒。由於債市走熊,今年以來債券基金的平均漲幅僅1.73%,而這一數字在2015年債券牛市期間曾達到過14.33%。
  • 大資管時代:券商資管「馬太效應」凸顯
    所有這些政策均指向金融機構監管套利的「影子銀行」行為,而過去幾年野蠻生長的券商資管自然是首當其衝。  隨著資管新規出臺,監管層明確對資管產品分類型統一規制,至此資管行業統一監管的大幕逐漸拉開。短期看會有一定的衝擊,但長期看,將為證券公司資產管理業務健康發展奠定基礎,且有利於回歸資產管理業務本源。
  • 機構:資管行業發展出現新趨勢 未來發展空間更大
    ·第十一屆中國私募金牛獎頒獎典禮、第四屆中國海外基金金牛獎頒獎典禮」在上海舉行。行業發展出現新趨勢何慧芬表示,隨著外資機構陸續進入中國市場,資管行業的競爭會更激烈,大型機構的市場佔比水平會繼續提升。隨著越來越多的外資機構進入中國市場,也會促使中國與國際市場日益接軌,外資機構可以憑藉其海外投資經驗為國內投資者提供更加多元化的產品。富達國際非常重視與中國本土資管機構的合作。
  • 期貨資管:「麻雀」變「鳳凰」不是夢
    若期貨公司能夠進入銀行『白名單』,期貨資管募集優先資金髮行結構化產品將暢通無阻,這將成為期貨公司資管規模的一大增量。」阿巴馬資產管理公司董事總經理詹海滔說。  「銀行對期貨公司的考核包括資管規模是否足夠大、在業內市場佔有率如何、風控及估值等系統管理能力是否過關,以及產品運行、淨值跟蹤等後臺服務是否到位。」
  • 華泰證券子公司「換帥」 資管「老將」王錦海加盟華泰資管
    同時,中信證券的資管業務一直在業內較為領先,隨著各類機構業務牌照逐一向券商放開,中信證券資管部都以較快的速度拿下,例如社保基金轉持股份管理資格、企業年金投資管理人資格、社保基金境內投資管理人資格等,這使得中信證券成為全行業牌照最為完備的資產管理機構,而在中信證券任職的王錦海也隨著職位的升遷在各個維度參與了對全國社保、銀行、保險公司及其他各類大型機構的資管合作。
  • 泰康保險資管規模逾1.7萬億安聯入股3.96%將協同互補
    該筆股權轉讓完成後,高盛集團仍然持有泰康保險集團超過8%的股份,位列公司第四大股東,而安聯集團持股比將位列第十大股東。長江商報記者注意到,泰康保險集團董事會成員已經出現調整,根據償付能力報告披露,截至2019年末,泰康保險集團董事會有8名董事,其中執行董事1人,獨立董事3人,高盛合伙人安武(Andrew Wolff)已經退出泰康保險集團非執行董事行列。
  • 資管「遊戲規則」大統一 保險資產配置或現四大變化
    來自保險資管公司高管的普遍觀點認為,從資產配置結構看,資管新規實施後,保險資金的大類資產配置結構整體有望保持穩定,預計未來可能會出現四大變化。而為積極把握資管新規帶來的機遇,保險資管公司亦需在加大組合類資管產品創新力度等方面練好內功。
  • 50萬億資管巨頭大動作,拿下首家外資100%控股公募!首任總...
    首家外資全資控股公募牌照,花落管理50萬億資產的全球資管巨頭貝萊德。證監會最新公告顯示,核准設立貝萊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貝萊德基金」),公司註冊地為上海市,核准貝萊德基金註冊資本為3億元人民幣,前泰康資管副總經理張弛出任總經理。
  • 中信建投享保薦盛宴 頭部券商資管備戰
    招商證券指出,以科創板為代表的政策刺激是證券板塊全年最大催化劑,科創板相關政策、推出節奏、情緒將直接影響券商板塊走向。  首現中止審核  在108家企業中,狀態為「已受理」的企業有21家,「已問詢」狀態企業有86家企業,同時,排隊列表中首次出現「中止」審核的企業。  5月12日晚,在被上交所受理25天後,九號機器人的新審核狀態呈現為「中止」。
  • 滬新合作加速,這家新加坡資管巨頭如何在上海布局?
    例如,當時國內首家期貨公司東證期貨「出海」新加坡,設立新加坡子公司;同時,新加坡最大的資產管理公司富敦資金管理有限公司(Fullerton FundManagement,下稱「富敦」)加速開拓中國資管市場,此前其在上海設立的「洋私募」富敦投資管理(上海)有限公司(下稱「富敦上海」)已發行多隻A股產品,東方證券是其在上海重要的合作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