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新機遇、新挑戰、新發展,近年來,青原區提出實施「人才強區」戰略,確立「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理念,大力實施「引智入區、送智下鄉、留智在村」系列活動,人才工作機制不斷優化、人才創業平臺不斷拓展,人才隊伍素質不斷提高、人才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率不斷提升……
激勵人才下鄉助力鄉村振興
青原區設立了2000萬元的人才發展專項資金,全方位激勵各類人才到鄉村幹事創業。通過開展「三請三回」、粵港澳大灣區招才引智等系列活動,彌補急需緊缺人才。近3年來,該區聘請了16位專家為區政府智庫成員,引進相關產業博士15人、碩士56人、緊缺專業技術人才228人和返鄉創業人員257人。通過公務員、事業單位、三支一扶等公開招聘考試,每年招募400餘名大學生到鄉鎮學校、衛生院等鄉村振興和脫貧攻堅一線崗位貢獻智慧。
該區調研梳理出急需的63項技術需求,充分爭取掛點幫扶單位省科協等部門支持,組織68名農業、鄉村旅遊、醫療等領域省內頂尖專家和12個團隊85名省級科技特派員以及267名專業技術人員,赴鄉鎮村組開展科技人才服務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對接技術指導系列活動;充分發揮專業合作社、電商、種養協會等平臺,為鄉土人才提供發展、交流和合作的平臺;鼓勵鄉土人才牽頭興辦種植、養殖等項目,支持鄉土人才創業,通過協會帶人才、人才帶群眾,把人才技術優勢結合起來,整合農村優勢資源,打造「黨建+合作社+黨員致富能人+農戶」「支部+電商+貧困戶」模式,帶動農民發展富民產業;連續兩年組織評選並資助區技能大師工作室10家。
引進技能人才創新驅動發展
青原區開展了科技特派團技術培訓、創新平臺載體建設、「一村一品」申報、科技項目服務等活動,持續加強全區技能型人才引進、創新驅動發展,助推各類科技型企業快速發展;摸排支持園區13家符合條件企業申請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全區高企數達到28家,區內29家企業申報科技型中小企業。
該區組織晉瑞醫療、北京微應科技吉安分公司參加省「雙千計劃」申報評審系統申報高層次創新團隊項目;組織10餘家企業參加粵港澳大灣區招聘會等各類線上線下活動15場,引進相關產業緊缺專業技術人才86人。江西澤發公司參加第十六屆中博會「專精特新」展區專場活動新品發布會,公司選送的「手機3D後蓋」新品入圍全國15強。近兩年來,該區先後與8個省級科技特派團62名成員籤訂了三方協議,開展了12次「技術訂單」對接活動,指導現代農業企業解決技術難題120餘件,800多人次受益。
充實教育隊伍促進均衡發展
青原區財政局優先保障教育經費,區人社局、編辦為教師招聘、人才引進、機構設置開闢綠色通道。2019年,該區打破編制局限,加大教師補充力度,補充中小學教師250人,通過政府購買非在編幼兒園教職工126人,去年又招聘教師257人;保障中小學校教師待遇,特別對連續在村小及教學點任教分別滿8年和15年的教師進行獎勵,穩定了農村優質教師隊伍。
該區採取城鄉雙向交流、強弱搭配、職務晉升等措施,推動中小學校長、教師合理流動,促進城鄉師資隊伍均衡發展。近兩年,該區投入近400萬元用於師資培訓,選派169名校長、骨幹教師赴省、市名校培訓及跟班學習,組織市級以上名師到各中小學進行送教送培活動,並分期分批派農村中小學教師到城區中小學跟班學習,全區省、市、區學科帶頭人和骨幹教師達450名。
培育衛健人才建設健康家園
青原區採取專兼職結合、醫聯體、合作交流等多種形式,引進各類副高層次以上的衛生人才36名。吉安中西醫結合醫院通過提供住房政策、優厚的薪酬待遇、購進高精尖設備,發展團隊,搭建平臺,給專家提供一個良好工作環境,先後從上海、廣州等地引進人才,讓青原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一線城市的醫療資源。
該區全面推行聘用制度和崗位管理制度,堅持按需設崗、競聘上崗、按崗聘用、合同管理,變身份管理為崗位管理,重新核定全區各公立醫療機構人員崗位總量及備案編制數416名,開展備案制專業技術人員招聘工作。2019年,該區首次招聘備案制專業技術人員59名,充實了醫療衛生隊伍。
打造孵化基地服務人才創業
位於青原區工業園的青原區人才創業孵化基地是該區重點打造的一家為入孵企業提供高質量創業服務的示範基地,以社交空間、工作空間、資源空間和精神空間四個功能為導向,多功能會議室、商務洽談室、創客咖啡、黨建書吧、實訓室、共享職業培訓學校、創業人才市場等多功能空間區域齊全。近一年內就吸引了26個創新創業團隊落地生根,帶動就業182人,行業涵蓋影視傳媒、創意美工、電商平臺、網絡雲平臺等。
該基地孵化對象主要以大學生創業者為主,且突出全程公益性服務。孵化期兩年內場地租金、水電、物業等費用全部免費,向入駐企業無償提供項目論證、開業指導、創業培訓等,並積極落實小額擔保貸款、創業扶持資金、社會保險補貼等優惠政策落實。該區整合區人社、人才辦、就業等部門職能作用,在創新創業企業的政策落實、公共服務、生活服務以及科學評價考量等方面,提供全過程、全要素、全方位的"一站式"服務及綠色通道。(彭生苟、袁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