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時刻
2016年11月7日 07:47:38
農曆十月初八 星期一
「北風潛入悄無聲,未品濃秋已立冬。」
立冬三候
水始冰:
立冬之日「水始冰」,冰寒於水,所以是水與凍的結合,冬寒水結,是為伏陰。孟冬始冰,仲冬冰壯,季冬冰盛。
地始凍:
立冬後五日「地始凍」,冰壯曰「凍」,地凍為凝結,「藹藹野浮陽,暉暉水披凍」。
雉入大水為蜃:
再五日「雉入大水為蜃」,與「雀入大水為蛤」對應,蜃是大蛤,古人認為,海市蜃樓便是蜃吐氣而成。
立冬飲食
北京:涮羊肉
老北京的涮鍋講究銅鍋炭火,湯底澄清,只需加入薑片、蔥段等。炭火燒得鍋裡清湯滾熱,拿著筷子夾著紅白相間、薄而不散的羊肉片,在湯裡這麼一涮,肉色一白就放在冷的麻醬料裡那麼一蘸,入口即化,醬香肉香合二為一。
南京:吃生蔥
南京有句諺語:「一日半根蔥,入冬腿帶風。
」一立冬,老南京人就特別注意吃生蔥,以抵抗冬季溼寒,減少疾病發生。按老人的講法,蔥性溫味辛,能發散讓人出汗,使體內鬱滯不通的陽氣隨著汗液排出,陽氣運行便通暢了,病邪也就隨汗被驅除了。
南方:立冬食蔗齒不痛
在福建的潮汕地區,立冬要吃甘蔗、炒香飯。甘蔗能成為「補冬」的食物之一,是因為民間素來有「立冬食蔗齒不痛」的說法,意思是「立冬」的甘蔗已經成熟,吃了不上火,這個時候「食蔗」既可以保護牙齒,還可以起到滋補的功效。
北方:餃子
在北方,立冬的規矩是吃水餃。老話說,立冬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因為水餃外形似耳朵,人們認為吃了它,冬天耳朵就不受凍。立冬處於秋冬兩季之交,又有秋收冬藏的寓意,在「交」之時不能不吃。
上述不論火鍋羊肉還是大蔥,在傳統養生學中都屬於溫熱的食物,常吃容易上火,中醫講究「熱則寒之」的食療方法。因此,吃羊肉時要搭配涼性和甘平性的蔬菜,能起到清涼、解毒、去火的作用。涼性蔬菜一般有冬瓜、絲瓜、油菜、菠菜、白菜、蘑菇、蓮藕、茭白、筍、菜心等。
餃子似乎能滿足你對所有營養的需求。
餃子的製作原料營養素種類齊全,蒸煮法保證營養較少流失,並且符合中國色香味飲食文化的內涵。餃子又是一種歷史悠久的民間吃食,深受老百姓的歡迎,民間有「好吃不過餃子」的俗語。
隨著歲月的流淌,其實,一個餃子皮包起來的不僅僅是營養與美味,也是一種遠去的情結.
物質匱乏的年代,餃子不僅是美味的追求,更是心裡的最大犒賞。大家圍坐在灶臺前吃著熱乎乎的餃子,冒著熱氣騰騰的蒸氣,往嘴巴裡一放,鮮,香,美一起湧上心頭,不約而同的暖徹一冬。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升,餃子的外形和味道也有了很大變大。蘸碟之外,餡料是餃子的美味所在。不論葷餡和素餡,加入蘑菇都是不錯的調味,複合口感,助力營養。
(圖為:農眾家部分「藥食同源」蘑菇)
比起餡料的內斂,此款玫瑰花瓣餃子在外形上就讓人垂涎三尺啊!
有木有?
取四張餃子皮,依次疊放(疊合處可以塗一點水),將餃子餡直線排開。將餃子皮沿著餡的位置摺疊,捲成花朵的樣子,把邊緣卷好,用水將摺疊處粘好。熱鍋,倒油,將玫瑰花餃放入鍋中。
煎一會後放入適量清水;至少放三次水,每次水快幹的時候再倒入;
燜煮,大火收汁即可。
在西式快餐主義橫行的時代,餃子似乎肩負起中式快餐頂梁柱的責任,速凍餃子固然很省時,還是希望您能和家人一起,認真揉一次面,做一頓餃子,做一次慢食主義者,傳承一種味道,一種美好。
冬天來了,你準備好了嗎?
冬天來了,春天也快了呢!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可了解農眾物聯植物工廠當季在售「藥食同源」菌菜。
編輯:潘潘。如需要轉載請註明來自微信公眾號:農眾物聯植物工廠,nzwlw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