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家具公司賣吃的一年賣了18億!現在它終於考慮進軍餐飲業

2020-12-26 21世紀經濟報導

走進經濟生活裡的一切

導讀:可以說,宜家已經成長為餐飲業的一匹黑馬。

一直以來,人們習慣了在逛宜家商場時順帶去它的餐廳裡歇歇腳、吃點或喝點什麼。由於生意不錯,如今這個瑞典家居巨頭或許已經做好了全面推廣這一餐飲形式的準備。

近日,宜家美國食品部主管GerdDiewald表示,現在他們在認真考慮,下一階段,把宜家餐廳發展成一個獨立的小餐廳,專門開在市中心地段。「我希望過個幾年我們的顧客會這樣說,『宜家是個不錯的吃飯的地兒,對了,他們還賣家具』。」

實際上,不光是宜家對餐飲行業感興趣,Gucci、無印良品、奔馳等諸多企業都跨界涉足食品餐飲行業,大公司們為何對舌尖文化與生意有興致?

宜家餐廳的銷售額僅此於達美樂

1957年,全世界第一家宜家商場在瑞典開業。宜家的商業模式要求店鋪中有大量的庫存,倉儲會佔用很大面積,只有在郊區才能有地價優勢。所以宜家商場都會選址在距離市中心偏遠的地區,消費者的就餐問題就很突出。

在公司創始人IngvarKamprad看來,「餓著肚子促不成好生意」,為顧客提供食物,他們就能在商場逗留更久,從而促進商場的銷量。

從第二年開始,宜家在出口處設立了小茶座供應飲料和點心。後來小茶座逐漸演變為餐廳,再後來,餐廳被挪進商場內部,不必付款出門就可以用餐。對於顧客來說,身處郊區,除了宜家餐廳,似乎也沒有別的選擇,何況宜家餐廳提供的食物味道還不錯。

到了2016年,宜家食品部的銷售額約為18億美元,只佔公司374億美元總銷售額的5%。但在體量上卻可以和美國第二大披薩連鎖店達美樂2016年24.72億美元營收相提並論。

最近5年,宜家餐廳的營收都保持了不錯的增長勢頭,2013年和2014年的增幅還一度是總營收增幅的2倍以上。自從2015年宜家餐廳重新裝修以來,食品銷售額增長了大約8%。如今,宜家每年會服務來自全球48個國家的6.5億人次的食客。可以說,宜家已經成長為餐飲業的一匹黑馬。

如果上面提到的數字過於抽象,那麼看看宜家餐廳工作日的中午和周末全天一座難求的場面就知道了。在宜家大賣場,通常排隊最長的並不是家居廳,而是餐廳和瑞典食品屋。宜家也發現,30%的顧客來宜家只是為了去其餐廳吃飯。人們為什麼愛去宜家吃飯?

一方面是,宜家餐廳的食物性價比高。幾塊錢的小吃比比皆是:1元的甜筒、3元的熱狗和烤翅、5元無限續杯的各種飲料、9元的三文魚卷餅和麋鹿肉千層餅、15元的瑞典式肉圓……網上有人分享出「30元吃好」的宜家餐廳用餐攻略。

這樣做真的不會虧本嗎?宜家餐廳的價格優勢一方面來自租金成本較低,另一方面也與盡力節約的運營成本有關。

另一方面,宜家的環境比較優雅。既有為匆忙吃飯的人準備的吧檯桌椅,又有專門的兒童座椅和活動區域,還有咖啡休閒區。去年10月,宜家上海徐匯商場甚至成為眾多老人的相親角。宜家徐匯店貼出告示:從10月5日起實行先就餐後入座的模式。

宜家家居中的餐廳

跨界餐飲的企業遠不止宜家

實際上,不光是宜家對餐飲行業感興趣,Gucci、無印良品、奔馳等諸多企業都紛紛跨界涉足食品餐飲行業。

早在2014年,奢侈品牌就開始跨界開餐廳。2015年7月,Gucci在中國上海開設的全球首家餐廳1921Gucci,引起很多人的興趣。實際上,這並非Gucci首次涉足餐飲。此前,Gucci在義大利、日本都開了Gucci咖啡館,不過在上海開業的這家是Gucci首次以餐廳的形式出現。

與一個價格不菲的Gucci包包相比,Gucci餐廳價格還算親民,午餐人均150元,晚餐人均300元。也就是說,買個Gucci包包的價錢,可以一個月每天都去Gucci餐廳吃頓飯。

而LV、Prada、愛馬仕、RalphLauren等奢侈品牌都曾涉足食品餐飲業務,通過自己開設、入股併購、品牌合作等方式進入甜點店、咖啡店、巧克力店、餐廳等領域。

除了奢侈品,以快時尚品牌為大眾熟知的無印良品也玩起了跨界的戲碼。目前,無印良品在中國開了三家餐廳,分別位於成都、上海、臺灣。餐廳保持了MUJI一貫的「素之食」概念,通過優選食材,以更自然的烹飪方式,少油、少糖、少鹽,還原食物最本真的味道。同時,餐廳還採用全透明的廚房設計,可親見料理的整個製作過程。

汽車界的奢侈品也開始跨界開餐廳。2016年5月,奔馳在北京三裡屯開了一家創意餐廳——Mercedesme,集餐飲娛樂、精品購物、產品展示和試乘試駕於一身,可以說是奔馳在品牌體驗方面的跨界力作。

該餐廳一樓是奔馳品牌展廳和MeCafé,MeCafé主打簡餐和咖啡,採用東南亞高品質食材,以現代方式詮釋出東南亞的經典味道。二樓則是中餐廳,主打雲貴川菜系,人均200元,倡導少鹽少油的健康創新烹飪理念。

為什麼紛紛跨界餐飲?

世界級大牌「扎堆兒」開餐廳的背後,遠不止用概念花樣吸睛這麼簡單。

一方面,企業可以在餐廳中強化品牌文化。市場營銷學者發現,品牌社區能強化品牌體驗,從而提升品牌忠誠度。跨界企業顯然是想通過餐廳這個載體營造品牌社區。從無印良品餐廳中,我們可看到它所傳遞出的環保素食主義,從奔馳創意餐廳中,能感受到汽車的大方尊貴。

Prada第三代掌門人MiucciaPrada表示:「奢侈品對於現代人,最重要的不再只是商品,而是生活態度。」通過開餐廳,企業可以達到販賣生活方式概念的目的,巧妙地宣傳了其品牌文化。

無印良品的相關負責人則表示,「MUJI餐廳內的桌椅、餐具、水杯都是不對外銷售的。非餐飲品牌來開餐廳,看似跨過界,其實是品牌增加與消費者接觸的頻率最好的方法之一,同時也是品牌概念的傳遞。」

另一方面,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消費觀已經從「餓了用餐」轉變追求更加個性、健康的餐廳。

《2016年中國餐飲業年度報告》指出:在餐飲各個業態成本中,人力成本、房租、原材料成本仍然是持續增加的態勢,如何在有限資源下擴大營業額、增加利潤是行業的重要課題。有餐飲人士分析,大量複合餐廳的出現,是餐飲業態增加營業額的方法之一。

相比於傳統的餐飲企業,跨界餐飲的企業更多是在原有業務的基礎上,將餐飲融合進去。對於大牌企業來說,開餐飲店能俘獲到了另一部分人:那些暫時還買不起它們產品的消費者。買不起Gucci包包的人,卻喝得起Gucci餐廳的咖啡。這樣,不僅可以提升跨界企業餐廳的客流量,還能降低消費者與該品牌的接觸成本。

隨著中產消費群規模擴大,人們消費觀也在發生悄悄變化,使得環境、藝術、人文、健康飲食、潮流的邊界越來越模糊。

中國飯店協會會長韓明曾表示,「未來餐飲業不僅是傳統的吃喝這麼簡單,更可能是餐飲服務的基本功能+主題文化+消費體驗的平臺型行業,跨界合作、跨界發展將成為通行做法。」

不過,跨界不是救星,而是一門高深的學問。宜家如果真的開獨立餐廳,生意會像之前一樣火爆嗎?或許應該留一個問號。

21君

你對宜家餐廳的印象如何?若宜家真的開設獨立餐廳,會成為你的常去之處嗎?

推薦

閱讀

比裸貸套路更深的培訓貸:學生以為在面試,其實是在申請貸款

微信又一功能關閉!蘋果如此「封殺」微信的原因竟是...

相關焦點

  • 宜家是家不錯的餐廳,它順便賣賣家具
    沒想到據說宜家餐廳生意太好,宜家真的要開餐廳,從賣家具的宜家變成開餐館的宜家了。宜家開餐廳的初衷,只是為了給那些逛家具城的消費者累了有個歇腳的地方,最初只是家居業務的一個輔助,正如宜家創始人Ingvar Kamprad說的,宜家的肉丸子才是「最好的沙發銷售員」,畢竟當一個人飢腸轆轆的時候,誰也沒心思來考慮客廳的沙發究竟是布藝的好,還是真皮的好。
  • 靠賣一道酸菜魚,一年利潤超4億,成立5年香港上市,它憑什麼?
    01一碗酸菜魚靠賣一道酸菜魚,一年利潤超4億,成立5年香港上市,它憑什麼?,僅僅是為了吃一道酸菜魚。2016年,從一家門店變成了13家門店,2019年變成了128家門店,一年狂賣13億,淨利潤4億元。2020年1月15日,這家酸菜魚和兄弟品牌九毛九麵館一起合併在香港上市,到今天總市值突破了180億元。
  • 賣豆腐的也要上市了,幾毛錢的生意,他一年賣出10個億
    近日,一家賣豆腐的公司就傳來好消息,剛通過了證監會發審會的審核,雖然接下來還要等批文,但實際上已經可以算是正式登陸深交所了。 也許有人會問,菜市場最多2塊錢1斤的豆腐,能賣多少啊,居然也能上市?
  • 五糧液進軍香港餐飲業?曾在紐約賣川菜,營收增速超茅臺
    文| AI財經社 趙怡然編| 張澤繼11月5日市值突破萬億大關,近日,五糧液又傳出進軍香港餐飲業消息。在財新網報導中,五糧液下設餐飲子公司,五糧液國際餐飲(香港)有限公司在港租下不少樓面,並在香港招聘網站發出招聘信息。股價收入齊漲的五糧液,要重提多元化,進軍餐飲業了嗎?實際上,五糧液做餐飲不是新鮮事。
  • 37年只賣一道菜,卻能年入71億,這家餐廳憑什麼?
    一家有數十道風格口味各異的菜色任君挑選,另一家就永遠只賣一道菜。30年後,你覺得哪家能做大最強?在大部分人看來,後者估計怎麼看都沒戲。現在就連街邊的包子鋪都有至少十種包子可選,一家只賣一道菜的餐廳哪有前途可言呢?但無忌哥今天說的這家餐廳就是這個例外,它就是日本餐飲業巨頭——牛舌根岸。
  • 又一家賣滷味的要上市 「夫妻肺片」一年賣了16億
    為了開拓更大的市場,鍾懷軍在1997年帶領骨幹團隊從徐州進軍南京市場,成立了南京紫燕食品有限公司。公司改名為「紫燕」的原因是每年都有燕子來家裡築巢,這被認為是吉兆。很快「百味雞」後來居上,取代了「油燙鴨」成為公司的招牌菜。
  • 一年賣50億日元!這家豆腐店憑什麼?
    其它一般豆腐店會賣的周邊豆製品也都有,像是豆乳的搖滾樂、厚炸豆腐隊長、豆腐丸隊長等等種類可以說是應有盡有,甚至連用來沾豆腐吃的柚子醋和納豆等都有在賣。如果你以為男前豆腐只是擺酷,那就錯了,男前豆腐選擇的原料是用高於一般4倍價格的北海道大豆以及衝繩島的苦汁製作的,吃過的人都表示從未吃過這麼濃厚味道的豆腐。而且包裝還特別在豆腐盒底層設計了隔水板,讓豆腐和所滲出的水可以分開。
  • 鞋當白菜賣一年賣1億雙 「新一代鞋王」如何逆勢而上?
    目前它已經在全國開店約 9000 家店,年銷量達 1 億雙,並計劃在 2030 年實現銷售額 1000 億的目標,被媒體評為新一代的溫州鞋王。和溫州其它鞋企不同,大東選擇深耕四五線城市,在它的身上你能看到網際網路常說的「下沉市場」的影子。但大東的成功又遠非便宜那麼簡單,這家雄心勃勃的企業除了和 IBM、奧美等一流的公司合作外,還已經開始試水智能物流。
  • 完美世界的「瘋狂遊戲」:郵箱靚號賣20萬 老闆一年套現26億
    原標題:完美世界的「瘋狂遊戲」:郵箱靚號賣20萬 老闆一年套現26億   近日,手機靚號「189***88888」被拍出225萬元天價引發熱議。
  • 把鞋當白菜賣,一年賣1億雙,「新一代鞋王」怎麼做到逆勢而上的?
    目前它已經在全國開店約 9000 家店,年銷量達 1 億雙,並計劃在 2030 年實現銷售額 1000 億的目標,被媒體評為新一代的溫州鞋王。 目前它已經在全國開店約 9000 家店,年銷量達 1 億雙,並計劃在 2030 年實現銷售額 1000 億的目標,被媒體評為新一代的溫州鞋王。 和溫州其它鞋企不同,大東選擇深耕四五線城市,在它的身上你能看到網際網路常說的「下沉市場」的影子。但大東的成功又遠非便宜那麼簡單,這家雄心勃勃的企業除了和 IBM、奧美等一流的公司合作外,還已經開始試水智能物流。
  • 馬雲投資肯德基,進軍餐飲業背後的邏輯是什麼?
    一直懸而未決的百勝集團中國事業部拆分後尋找投資者一事,在9月2晚周末來臨前終於一錘定音。百勝餐飲集團宣布,與春華資本集團及螞蟻金融服務集團達成協議,二者共同向百勝中國投資4.60億美元。百勝中國 2 日晚也發出了新聞稿,向餐飲O2O介紹了本次交易的更多細節。百勝中國業務的分拆上市和春華資本及螞蟻金服的投資預計將於2016年10月31日同步完成。
  • 百麗退市富貴鳥破產,它卻一年賣1億雙鞋!究竟有什麼致勝秘訣?
    當時賣的最火的是富貴鳥的一款男士套包鞋,仿造的人很多,陳光敏和別人不同的是把這款暢銷鞋改成了女鞋,這款鞋子一上市就被瘋搶一空,連續賣了兩年。在陳光敏看來改做女鞋並不複雜,難的是勇於嘗試。如今大東已經在全國開店約9000家店,年銷量達1億雙,並計劃在2030年實現銷售額1000億的目標,被媒體評為新一代的溫州鞋王。
  • 靠一顆豆子每年賣出近10億,賣豆腐的祖名也要上市了
    近日,證監會公布了最新一批上市申請企業,杭州祖名豆製品名列其中,公司擬A股上市,預計募集資金總額為4.27億元。靠著賣豆腐、豆漿、豆腐乾和休閒豆製品等,祖名豆製品2018年銷售9.39億元,利潤6394.18萬元。A股上市公司中,賣面的、賣榨菜的、賣醬油的、賣醋的、賣鴨脖的都有公司上市,並且股價表現很堅挺。如果祖名豆製品上市,A股的吃貨大軍又將擴容。
  • 一個包子賣到24元,一碟花生米58元的公司,現在終於退市了!
    餐飲公司上市給人的感覺總是怪怪的,目前,中國上市的餐飲公司有全聚德、唐宮中國、海底撈、百花村、西安飲食股份有限公司。全聚德公司是以經營烤鴨為代表的全鴨席系列菜品的百年老字號,採取高端連鎖經營的發展模式。
  • 一個魚頭一年賣2個億,旺順閣「一招鮮」為何火了18年
    一個魚頭,一年賣2個億。一個魚頭泡餅,一火就火了18年。魚頭泡餅的當家人,如何在無意中聚焦這個品類,並最終上升為戰略指導。跟著紅餐網,一起走近旺順閣魚頭泡餅創始人——張雅青。在北京的正餐裡,除了全聚德烤鴨,東來順涮羊肉,你可能還會想起旺順閣魚頭泡餅。
  • 這家賣假肉的公司上市後漲「瘋了」!
    賣假肉的在美國上市了!近日,有一家叫 Beyond Meat 的公司在納斯達克上市了,更讓人側目的是:它是一家賣人造肉的公司,這得讓李大嘴情何以堪啊!肥肉橫長的小李子因為要減體重不吃肉可以理解,賣著貨正價實雞肉的前麥當勞前CEO投資人造肉公司,這種感覺,就像濃眉大眼的朱時茂也叛變了一樣。而比爾·蓋茨所以投資Beyond Meat,是因為2013年的一次偶然試吃。
  • 年過半百地攤創業,從賣蜂蜜到10億美元美妝品牌的成功秘訣
    於是Roxanne將蜂蠟搜集起來做成蠟燭賣,由此誕生了Burt's Bees這個品牌。一開始他們的蠟燭銷售的目標是一年賣2萬美金。沒想到他們一款脖子綁著蝴蝶結的泰迪熊造型的蠟燭,非常受歡迎。幾年後,他們居然每年能賣100萬美金。
  • 這家火鍋你也學不會,它現在是海底撈的勁敵
    他想過賣服裝,賣電器,跑到全國各地參加展銷會。   最後,他還是選擇做火鍋,這是因為他自己太愛吃火鍋了,在常州做生意時,每周都要去吃幾次,而且帶著老婆孩子親戚朋友一起去吃。   剛入行,他還有點玩票的心態,去重慶考察了幾次。結果一開張,發現這事兒不是自己想像的這麼簡單,開餐館,比賣焦炭複雜多了。
  • 賣豆腐一年賺9000多萬元!杭州這家公司要上市
    昨天,杭州人家門口的豆製品公司祖名股份通過深交所網下發行電子平臺和交易系統發行新股,發行價格15.18元/股。  對於這家公司,老杭州人大多有點感情,它的上市讓不少人發出感慨:「都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豆腐做得好,同樣可以上市。」據公司公告,祖名股份昨日正式開始申購。登陸深圳中小板後,祖名股份有望成為「中國豆製品第一股」。
  • 麥當勞不為人知的秘密,賣洋快餐只是表面偽裝,它的身份很複雜
    作為一種外來文化,無疑,它是非常成功的,麥當勞文化已經植入中國各個年齡段人群的內心。對這樣一種文化、一種品牌,相信很多人都想了解更多,你知道的或者不知道的,今天都會告訴大家。如果問你「麥當勞是一家什麼公司」,你會怎麼回答?食品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