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在農曆正月十五這天吃湯圓(元宵)是傳統習俗。
民間相傳,湯圓起源於春秋時期。楚昭王正月十五之夜經過長江,見有外白內紅之物飄於江上,不知為何物,便詢問孔子。子曰:「此浮萍果也,得之者主復興之兆。」楚昭王大喜,命人仿製,寓意團圓和美。
醪糟又稱為酒釀、米酒,歷史久遠。在蒸好的糯米中加入酒麴,在微生物的作用下經過糖化、酒化過程,形成美味、醇香的米酒。
醪糟湯圓以湯圓、醪糟為主要原料,口味偏甜,兼有酒香、桂花香、糯米香,是中國民間歷史悠久的小吃,可以追溯到宋代。在長江流域,醪糟湯圓是百姓四季都食用的小吃。
一份醪糟湯圓約含能量774千焦(185千卡)、蛋白質4克(佔成人每日推薦攝入總能量的8%)、脂肪0.4克(佔總能量的2%)、碳水化合物42克(佔總能量的90%)。
湯圓通常用糯米麵製成。糯米味甘性溫,歸脾、胃、肺經,具有補益脾胃、益肺氣的功效,可用於脾胃虛弱、食少便溏、久洩、氣虛自汗、體倦乏力者。糯米酒甘甜芳醇,有健脾開胃、舒筋活血、祛溼消痰、補血養顏的功效,是中老年人、孕產婦和體弱者補氣養血之佳品。
需注意的是,雖然醪糟湯圓益處頗多,但不宜過多食用。糯米含有較多支鏈澱粉,脾胃功能弱者食後不易消化,每天食用量以50克左右為宜。
醪糟湯圓的原料獲得容易、製作方法簡單,可以在家中自己製作。自製醪糟湯圓,可將傳統的白糯米用黑糯米替換一部分。糖尿病患者可少加桂花醬,用適量木糖醇等甜味劑替代。
糯米湯圓150克,醪糟500克,葡萄乾10克,枸杞子5克,白糖10克,幹桂花少許(以上為六人份)。
1. 幹桂花用熱水泡開。
2. 鍋中加水,放入葡萄乾、枸杞子,煮開盛出。
3. 鍋內加水,煮湯圓。湯圓漂浮起來時,放入醪糟,煮開後用藕粉或澱粉勾芡,加入煮好的葡萄乾、枸杞子、調好的桂花和白糖。
本文作者
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營養科主任醫師 李豔玲
價值40元的《大眾醫學》創刊70周年
筆記本1本
+
價值30元的 《大眾醫學》
原創限量版帆布袋1個
《中國脂肪肝防治指南科普版(第2版)》
定價:36元
中國脂肪肝診治領域的「國家隊」主編,通俗易懂,書中附有原創科普視頻及科普動漫。
每天學習一個護理技能,80天後成為護理達人!內附原創視頻,不用擔心學不會!
《健康之城——新時代健康上海典型案例彙編》
定價:58元
本書是「健康融入萬策」的生動展現、健康上海建設的凝鍊總結、推進《健康上海行動》的啟示思考,有助於全方位提升健康上海建設能級。
本書從數千篇健康科普作品中回顧、梳理上海市疫情防控健康科普全過程,是上海疫情防控健康科普集錦之作,為常態化疫情防控提供科普指南,為大健康時代書寫生活啟示。
《大眾醫學》創刊70周年筆記本1本
+
《大眾醫學》原創限量版帆布袋1個
欲購買單本圖書,直接點擊圖書封面,即可跳轉至購買頁面。訂閱2021年《大眾醫學》雜誌(掛號寄送),請點下圖↓
點擊圖片,立即購買新刊
▸ 微信號:popularmedicine
▸ 快速關注:點擊題目下方小字「大眾醫學」
▸ 投稿合作:744673767@qq.com
▸ 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網上訂閱全年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