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約:1626字
閱讀需:5分鐘
衣索比亞是世界第六大咖啡生產國,也是非洲最大的生產國。相傳在公元6世紀,衣索比亞咖法地區的牧羊人最先發現咖啡,而咖啡的名字也由咖法演變而來。對當地人來說,咖啡是大自然賜予的寶貴禮物,也是他們賴以生存的資源。記者走訪了衣索比亞的咖啡種植園,詳細了解埃塞咖啡的種植、採摘過程和加工工藝。
在衣索比亞,人們至今一直保持著採收野生咖啡豆的傳統。海拔超過1500米的咖啡園,經過千年的演變與適應,形成了獨特的咖啡風味。在自然野生環境下生長的衣索比亞咖啡保留著咖啡豆最原始、最自然的味道。
記者吳婷:
目前在衣索比亞記錄在冊的咖啡品種多達2000餘個,其中90%都是原生品種。咖啡品種的多樣性極大豐富了衣索比亞咖啡的口感和風味,這成為了衣索比亞咖啡的獨特優勢。
衣索比亞咖啡可以說是世界咖啡的基因庫,許多知名的咖啡品種都起源於此。隨意走入一片野生咖啡林,就像走入咖啡樹「大觀園」,高矮胖瘦各種顏值應有盡有。衣索比亞南部的西達摩產區,是咖啡品質最為出眾的產區之一。每年10月到次年1月是西達摩產區的收穫季,從海拔1500米向上延伸至2200米,鮮紅飽滿的咖啡果實漸次成熟掛滿枝頭。每到這個時節,咖農們全家老少齊出動,穿行在野生咖啡林中,將採摘下來的紅果送往各個處理廠,換取一年的收入。
衣索比亞布諾咖啡貿易公司總經理阿比約:
每天大約要僱傭1000個工人,對每個工人來說,一個產季的收入差不多4950比爾(約合180美元)。
在整個衣索比亞,約有400多萬小農種植咖啡,整個行業僱傭1500萬人,約佔全國人口的15%。
衣索比亞境內,有九大咖啡產區,其中南部海拔約2000米的西達摩,是咖啡品質最為出眾的產區之一。而埃塞咖啡除了種植技術獨特外,加工工藝也略有不同。
西達摩的咖啡風味非常多元,這和產區境內地形的多樣化,不同的土壤種類、氣候、高海拔以及數不清的原生咖啡種類都有極大關係。三年前,中國咖啡貿易商李林來到衣索比亞,一下就被這裡的咖啡所吸引。
中國咖啡貿易商李林:
埃塞咖啡大部分屬於野生、半野生狀態。像我們所在的處理廠,海拔2100米,成片的野生咖啡森林只有在這個區域存在,海拔越高,咖啡果實就長得越小,含糖量越高,它的風味、豐富度就越好。
埃塞咖啡的加工方法主要分為日曬和水洗兩種,不同加工方法加工出的咖啡風味差異很大。
在水洗處理廠,經過人工挑揀的咖啡紅果被送入去果皮機,剝離果肉。在發酵24到36小時後,工人們將咖啡豆放進水渠中,不停翻動,咖啡豆的果膠漸漸脫殼,融入水中。水洗後的咖啡豆需要進行乾燥處理。工人們不停翻動著一排排曬床上的咖啡豆,在高原強烈的日照下,水分逐漸蒸發。15天後,外殼裂開,露出一顆顆含水量在10-12%,淡青色、光滑乾淨的咖啡豆。
用日曬法處理咖啡豆時,將鮮甜的果肉保留在殼內,完整地平鋪在曬床上。挑揀剔除過青的果子後,由工人們每日不停地翻曬。在陽光和微風作用下,果肉自然發酵。21天的時間裡,咖啡果漸漸由鮮紅變成蜜色,果皮開始皴皺,產生細小的裂口,散發出明亮的果香和酒香。
總的來說,日曬處理的西達摩咖啡口感更加濃鬱狂野,水洗則顯得清淡綿長一些,而兩者的共同之處則是有著順滑的口感和粘度,擁有適度的酸度和香氣,得到眾多咖啡愛好者的喜愛。
由於咖啡產量的大幅增加,咖啡價格在2018年下降了10%以上。越來越多在衣索比亞的貿易商開始關注那些受大宗商品價格影響較小的高品質、小批次精品咖啡。同時,更多的貿易商們也開始關注中國市場。
衣索比亞咖啡協會會長米尼力克·哈布圖:
現在很多中國人已經成為了咖啡愛好者,因此我們希望能夠將咖啡直接銷往中國,中國的經濟一直在不斷增長,我們也希望能在中國咖啡市場,佔據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