瀘定橋,由13根鐵鏈組成,有300多年歷史,因戰役聞名中外

2020-12-12 熱愛旅遊的心怡

四川省有一座有著300多年歷史的橋,由康熙帝御賜筆名並立碑,至今矗立在橋頭,這是一座著名的瀘定橋,由13條鐵鏈組成,橫跨大渡河,長徵時,中國工農紅軍經過這裡,在這裡扮演了重要的戰鬥角色,飛奪瀘定橋,成功渡江,從此,瀘定橋名揚天下。

課本裡學過這部《飛奪瀘定橋》,記憶猶新,腦海中瞬間閃現出那飛奪瀘定橋的英勇戰士、長長的鐵鏈和滾滾江水……瀘定橋位於四川省瀘定縣大渡河上,建於清朝康熙44年(1705年),現在,這裡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四川省內的旅遊景點和愛國教育基地,我來到瀘定縣,在大渡河岸邊散步,看著滾滾江水,想起了北宋文學家蘇軾的「大江東去,浪煩盡,千古風流人」,充滿了感慨,當時的長徵經過這裡時也是激烈的戰鬥,英勇的22人突擊隊在鐵索橋上匍匐前進,前方中彈,腳下滔滔不絕,隨時都在犧牲自己。

如今,鐵索橋依然存在,22人突擊隊的英雄事跡也永遠留在這裡,包括生命在內,他們創造了中國革命史和世界軍史上「驚、險、奇、絕」的戰爭奇蹟,第一次看到的鐵橋時,其獨特的結構,深深迷住了,這個鐵索橋,13個鏈組成,每根鏈鐵環相有很多按鈕,這樣,哪個連接固定,兩岸的搖晃是9個鏈,上面鋪上木板,供人或物的通行,兩側各有2個鐵鏈護欄鐵索橋,橋建成後,康熙帝命名為瀘定橋,從那以後,風裡來雨裡去,這座橋在大渡河上風雨飄搖,經歷了300多年歷史的滄桑,見證了這一帶歲月的悠長。

現在,這座橋的中外著名,兩岸的咖啡店城牆作為中國特有的傳統木製舊建築,其建築的風貌,獨特的國內唯一,只要這樣的現代詩人陳運和稱讚,人類也可以看到這座橋,是一個粗糙的橋,非常驚險的橋,是一個超越的激流的橋,一個飛躍峽谷的橋,一個毛澤東詩詞建築一萬一代的紮實的橋,中國新曙光的照耀千秋被永續的橋梁,這座橋的價值就在於此,當我們來到這裡的時候,不僅僅是為了看這座橋,更重要的是了解它的歷史和存在的意義。

大家對這個城市有什麼樣的了解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相關焦點

  • 瀘定橋13根鐵鏈重達40多噸,300多年前的古人太有智慧
    瀘定橋13根鐵鏈重達40多噸,300多年前的古人太有智慧關於大渡河上的瀘定橋,許多人第一反應是關於紅軍飛奪瀘定橋這個令人膽戰心驚的畫面,畢竟想要輕鬆的過瀘定橋並不是那麼容易,畢竟下面是波濤洶湧的河水,一不小心掉入河裡,馬上就會被渾濁的河水吞噬。
  • 重走長徵路 | 飛奪瀘定橋:13根鐵鏈劈開勝利之路
    重走長徵路 | 飛奪瀘定橋:13根鐵鏈劈開勝利之路 2020-11-03 16:2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瀘定橋長103米多,13根鐵鏈重達21噸,康熙帝修建它有什麼目的?
    在中國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瀘定縣瀘橋鎮境內有一座跨大渡河的鐵索橋,現如今已經成為該縣的一個著名風景區,而這座鐵索橋則是這個景區中主要的景觀文物,它就是在中國,乃至世界橋梁史上都有重要意義的——瀘定橋300多年前是如何建造的?
  • 擁有300多年歷史的瀘定橋,鐵索重40噸,古人是如何架到對面的?
    「金沙水排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相信大家對這一句詩並不陌生,它是名叫《七律·長徵》,是一首七言律詩,句中大渡橋就是瀘定橋,飛度瀘定橋中國工農紅軍長徵中的一場重要戰役,發生於1935年,也因為這場戰爭,讓讓瀘定橋聞名世界,如今這裡成為了一處緬懷革命先烈的紅色旅遊勝地。
  • 終於弄清楚,紅軍長徵時飛奪的瀘定橋由12164個鐵鏈組成
    當時,百餘米的瀘定橋已經被敵人拆去了80多米的橋板,只剩下了13根烏青的鐵索橫在怒濤之上。22名紅軍勇士掛槍扛刀在光溜溜的鐵索上冒著槍林彈雨以爬行的姿勢向對岸衝鋒。身後的紅軍勇士則抓住鐵索,抱著木板鋪就了長徵途中最為艱險的生死之路。
  • 瀘定橋13根鐵鏈一萬多鐵環,重達40噸,300年前是如何建造的?
    一座建成於十八世紀初的西南古橋,難度更堪稱升級版:瀘定橋。 二:空前難度的瀘定橋 在中國近現代革命戰爭史上,坐落在今天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瀘定縣瀘橋鎮境大渡河畔的瀘定橋,是一座多次見證重大歷史的橋。
  • 帶您去四川瀘定橋,玉臥佛護佑紅軍飛奪瀘定橋,可你敢走過去嗎
    瀘定橋,全長103.67米、寬3米,由13根鎖鏈組成,為一座歷史悠久古橋,該橋因「飛奪瀘定橋」戰鬥而聞名中外。相傳當時修橋的時候,13根鐵鏈無法牽到對岸,用了許多方法都失敗了。當他運完13根鐵鏈後,力竭而亡,當地人修建此廟,紀念這位修橋英雄。
  • 「飛奪瀘定橋」有多難?這些數據引國人熱議,你可能會不信
    長徵途中,留下了眾所周知的包括四渡赤水、強渡大渡河等戰役在內的許多傳說性戰役, 今天筆者告訴大家在長徵途中飛奪瀘定橋中的千古大橋—瀘定橋。瀘定橋全長103.67米,寬3米,共有13條鐵鏈,兩側橋欄各有2條鐵鏈,其餘九條為橋面, 每條鐵鏈由862至997個鐵環扣件組成,合訂1萬2千個以上的鐵環扣件, 全橋鐵材總重40多噸,一條鐵鏈平均重1.6噸。
  • 瀘定橋的鐵索重達40噸,300年依然穩如泰山,老祖宗是如何建造的
    紅軍長徵中有不少著名戰役,而其中有一場與橋相關的,那就是「飛奪瀘定橋」。1935年5月29日,形式十分嚴峻,紅軍剛完成強渡大渡河的高難度任務,但主力部隊人員極多,按照傳統的船渡方式過河會造成時間的浪費。
  • 四川瀘定橋:重要的歷史紀念地和紅色旅遊景區
    四川瀘定橋是中國工農紅軍在長徵途中最為重要的一場戰役之地,是重要的歷史紀念地和紅色旅遊景區。瀘定橋高架於大渡河之上,河水洶湧奔流不息,大橋簡單狹長,極為險峻。瀘定橋全長103.67米,寬3米。修建此橋時,滎經、漢源、天全等縣的能工巧匠雲集於此,最後採用了索渡的原理,即以粗竹索繫於兩岸,每根竹索上穿有10多個短竹筒,再把鐵鏈系在竹筒上,然後從對岸拉動原己拴好在竹筒上的繩索,如此般巧妙地把竹筒連帶鐵鏈拉到了對岸。橋兩岸的橋頭古堡為木結構古建築,為中國獨有。
  • 歷經300多年的瀘定橋,鐵索有40噸重,古人是如何一年就完工的?
    相信此時大家所想到的一定是趙州橋,它是當今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石拱橋,記得上小學的時候,就有一篇課文專門對趙州橋進行了詳細的描述,所以很多人對它的印象也非常的深刻。當然,課本上除了趙州橋以外,也為我們描繪許多大大小小的橋梁,雖然大部分我都已經忘得差不多了,但還有一座橋同樣也讓我印象深刻,沒錯那就是瀘定橋。
  • 四川省瀘定橋13根重約21噸鐵索,你知道是如何架設過大渡河的?
    我從學生那時候就從電影中知道了紅軍衝過瀘定橋的故事。那時,沒有電視,只有幾本書。我不知道瀘定橋在哪裡。 1981年,我參軍進入了西藏自治區林芝的一個部門。軍事學院畢業後,來到川藏線工作的一部分,經常參觀瀘定橋,瀘定橋的歷史和「紅軍奪取盧定橋」的故事,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 大渡河瀘定橋
    瀘定橋(Luding Chain Bridge),又名大渡橋,是中國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瀘定縣瀘橋鎮境內的一座跨大渡河鐵索橋,為瀘定橋風景區的主要景觀文物。瀘定橋始建於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九月,於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四月投入使用;於1961年3月4日被納入中國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於2003年納入景區管理。
  • 飛奪瀘定橋:中國革命史上的不朽篇章
    間或有一隊隊身著紅軍服的學員隊伍走過。鐵索橋晃晃悠悠,有些站不穩。橋上執勤的工作人員,不時地大聲提醒遊人注意安全。瀘定橋,康熙年間所建的一座橫跨大渡河上的鐵索橋,因為紅軍飛奪瀘定橋而聞名遐邇。瀘定橋橋長103.67米, 寬3米,是由13根粗粗的鐵鏈構架。橋身9根鐵鏈,光滑黝黑,每每相距1尺; 兩側各2根鐵鏈做橋欄。
  • 稻城亞丁之旅一一瀘定橋
    毛澤東主席的這首《七律.長徵》詩是我課本上,非常的有氣勢,難以忘懷的紅色革命教育詩,這次「稻城亞丁之旅」路過瀘定橋,怎麼也不能錯過的景點了。 瀘定橋座落在甘孜洲瀘定縣大渡河上,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該橋始建於清朝康熙44年。建成於1706年,「瀘定橋」三字由康熙皇帝御筆題寫,並立御碑於橋頭。瀘定橋橋長103米,寬3米,13根鐵鏈固定在兩岸。風貌獨特,為我國國內獨有。
  • 你知道四川省瀘定橋,13根重約21噸鐵索,是如何架設過大渡河的?
    不然大家在上學的時候有沒有看過這樣的一部電影,叫做紅軍飛奪瀘定橋這樣的一個故事,在那個時候雖然說沒有電視,而且書記也是非常的少的,所以說有很多人根本就不知道瀘定橋這樣的一個地方到底是位於哪裡的!但其實當你真正了解過之後,就可以發現這樣的一個地方是位於整個四川當中的。
  • 摩旅瀘定縣,領略瀘定橋的天險
    相關歷史飛奪瀘定橋,是中國工農紅軍長徵中的一場重要戰役,發生於1935年5月29日。據當地人所講述,在修建此橋時,滎經、漢源、天全等縣的能工巧匠雲集於此,共商牽鏈渡江之計,最後採用了索渡的原理,即以粗竹索繫於兩岸,每根竹索上穿有
  • 偉大的建築瀘定橋
    在1955進行橋梁基礎勘察時,六根石柱下仍有78根樁和樹完整,每根石柱下的滾輪也都是實心的,可以連續使用。它可以被稱為一千多年來的「核心技術」。明清時期,同樣僵硬的明清橋梁,也就是當時訪華的外國人,屢屢睜開眼睛:明朝萬曆年間,西班牙瓦洛卡造訪泉州,驚嘆泉州的橋梁。幾年後,走過江西贛州浮橋的葡萄牙人佩雷拉也感嘆,「中國應該在世界建築工人中名列前茅」。
  • 300年前,古人是如何成功架設瀘定橋的?40噸鐵索是如何送到對岸的?
    在甘孜藏族的瀘定橋,當年因為一場驚險的戰役,而被世人所熟知。其實在康熙年間,它已經是西藏地區與四川地區最重要的物資交流通道了。當時因為康熙改變了對外徵戰的計劃,漢族與藏族的交流逐漸頻繁起來,此地就成了漢藏兩族重要的物資交換通道。
  • 瀘定橋的故事
    進藏第一站:瀘定,這裡有一座著名的橋。 這是中國工農紅軍長徵中的一場戰役,發生於1935年5月25日,當年中央紅軍部隊在四川省安順場強渡大渡河成功,沿大渡河左岸北上,主力由安順場沿大渡河右岸北上,紅四團官兵在天下大雨的情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