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2800字,閱讀約5分鐘
上周六,由挖財旗下錢堂社區和力哥說理財聯合主辦的線下理財講座上海站活動成功舉辦,財友們和荔枝們歡聚一堂,幸福滿滿,今天是有乾貨的新聞稿。
先送上精美的活動視頻
還有美美噠活動現場圖片
首先,錢堂社區主編大紅袍老師介紹了品牌升級後的錢堂社區,將繼續聚焦大眾財商提升,為廣大理財愛好者提供更專業的理財服務和理財經驗知識交流平臺。
錢堂社區的Slogan叫「有人·有錢·有故事」,力哥說理財的Slogan叫「簡單·好玩·有乾貨」,學習理財的道路上,既需要達人引導,也需要社區互助。
話說挖財今年年初還出版了一本理財書,名叫《挖財,理財就是身邊事》,講述了眾多財友自己精彩的理財故事,既生動接地氣,又能開拓大家的理財思路,力哥作為特邀嘉賓,也給其中幾個理財故事做了專業的「達人點評」,比如開篇第一個故事《什麼才是正確的攢錢方法?》後的第一個理財達人點評就是力哥做的。
點擊查看大圖
大家如果有興趣的話,不妨可以買來配合力哥的書一起看一下,噹噹、京東、亞馬遜均有銷售。
另外為了解答大家的個性化理財疑惑,錢堂社區還上線了「錦囊」功能,力哥也會在「錦囊」上回答大家的理財提問哈。
隨後就是力哥的「個人演唱會」啦。
今天力哥特意摘取我在「演唱會」上第一次提出的買房理論和大家分享。
在中東地區,有所謂的「肥沃新月」一說,意思是有一塊非常肥沃的適合人類農耕文明發展的新月形狀的地帶。
人類文明最初的兩大古文明是古埃及和古巴比倫,並由此衍生而來的古希伯來文明、古希臘文明、古西臺文明和古腓尼基文明。
相比而言,東方的古印度文明要比古埃及晚上千年,更東方的古中國也要比古巴比倫晚上千年,當中國還處於至今沒有出土過同時期確切文字記載的傳說與信史過渡階段的夏朝初期,亞伯拉罕就開啟了古希伯來文明的歷史,當中國處於殷商時代時,摩西就已帶領以色列子民出埃及並上西奈山領受十誡了。
所以中東是人類文明的起源地,而「肥沃新月」則把尼羅河-約旦河-兩河連在一起,也就是古埃及-古希伯來-古巴比倫文明連在一起的。
換成現代國家語境,那就是埃及(尼羅河三角洲地區)-以色列-約旦(約旦河東岸地區)-黎巴嫩-敘利亞-伊拉克-科威特一線。
「肥沃新月」的地理面貌決定了人類歷史上所有橫跨亞非歐三大洲交界地帶的大帝國,包括波斯帝國、亞歷山大帝國、羅馬帝國、拜佔庭帝國、奧斯曼帝國等在中東地區的發展都止步於「肥沃新月」,因為再往南拓展到荒蕪的阿拉伯半島沙漠地帶。
雖然沒有打到非洲,但史上面積最大的蒙古帝國在中東地區同樣止步於「肥沃新月」,再往南,寸草不生,氣候炎熱,蒙古鐵騎的馬匹沒法生存。
為什麼蒙古鐵騎最西只能打到匈牙利草原就無法繼續推進到羅馬巴黎?
原因有很多,但從地理決定論上看,也是因為養馬的關係。
古代社會,戰馬就是飛機坦克,草場就是石油。
唯一的例外是阿拉伯帝國,因為穆罕默德老家就在半島。
參照「肥沃新月」,我在上海灘畫出了一條買房的「黃金新月」。
新月的一頭連著我多次說過的未來整個長三角地區的中心——大虹橋地區。
新月的另一頭連著中國未來唯一有可能媲美紐約曼哈頓的的金融中心區域——陸家嘴地區。
新月的中間,向南彎曲,連接了上海的昨天和今天的城市文脈和精髓——原法租界地區和世博濱江地區。
抗戰以前的上海發展史就是租界開拓史。
當年上海房價貴得離譜,遠遠超過北京、天津、南京等其他大城市。
當年在三線城市一套兩層小別墅只需要幾百大洋,北京能賣2000-3000大洋,而上海尼瑪可以賣到幾萬大洋!
魯迅先生當年在上海居住期間就時常感嘆上海居不易。
北洋政府時期,普通老百姓工資才幾個大洋,比如黃包車夫一般5-8個大洋,住家保姆一般3-5個大洋,大家都知道毛主席年輕屌絲時代在北大圖書館當管理員(非事業單位編制,出事背黑鍋的臨時工),算是高知分子,工資也才8塊大洋,相當於今天的三千多塊軟妹幣。
魯迅先生當時拿著教育部發的300大洋工資,和北大李大釗一個級別,屬於遠遠脫離人民群眾的巨壕。後來教育總長章士釗免了魯迅的職,等於砸了每月雷打不動入帳300大洋的體制內鐵飯碗,魯迅衝冠一怒打官司——這麼多錢,換我也打啊!
北京混不下去了,後來魯迅來了上海,考慮到人家是IP、大V、KOL,蔡元培照顧他依然給每月300大洋,但沒有安排什麼繁重公務,相當於魯迅吃空餉。當時有人說魯迅怎麼拿了政府的錢還整天罵政府呢?都說屁股決定腦袋,你屁股腦袋分離太不厚道。
魯迅說放屁,真的勇士就敢一邊在國內拿政府的錢一邊罵政府,比那些拿了綠卡跑國外再叨叨叨罵中國政府的有出息多了!
魯迅有個學生李秉中當時是個國軍軍官,不滿體制想辭職走人,魯迅說別介,飯碗和理想要分開,先把飯吃飽再談理想,眼下中國謀生越來越難,能在體制內混下去就別輕易撕糧票,業餘時間再去追求理想嘛。
你們同意魯迅先生說的嗎?反正我同意。
魯迅當年在上海住在今天虹口和閘北交接地帶,這裡文化名人薈萃(多倫路文化名人街,魯迅公園都在虹口),虹口當時主要是公共租界北區(日本人比較多),後來跨界修路到閘北,導致魯迅住的那個亭子間成了半個租界,魯迅愛國心切,於是把自己當年在這個亭子間裡寫的針砭時弊的雜文集取名《且介亭雜文》,「且介」各取「租界」二字的一半,表示對這種屈辱的憎恨!
當然,我不知道魯迅先生當年的這種憤怒有沒有租界擴張,導致自己所租住的亭子間租金上漲,生活壓力更大的因素。
但其實魯迅先生住在上海的北區,屬於「下只角」,房價不算高,蘇州河南邊的英美租界,也就是南京路這裡要貴得多,但最貴的是更南邊的法租界,因為做生意法國人不如英美人,但要說生活情趣,建築美感,逼格文藝範小清新啥的,英美人完全不是法國人對手。
所以哪怕是魯迅這種高收入階層,想在法租界核心區(北徐匯和西盧灣),也就是霞飛路(淮海路)、貝當路(衡山路)或者我黨誕生地新天地買房,也一樣壓力山大,更別說普通百姓了。這裡的房子就是賣給全世界最有錢的資本家和冒險家。
因為房價貴得離譜,上海又是金融中心,所以當時在上海已經有房貸業務了,只不過沒有限購限貸啥的……
時光飛逝,今天的新天地,翠湖天地,單價15萬,親,要不要煎餅果子來一套?
所以當年盧灣區被黃浦區合併時,盧灣人民一百個不爽,感覺自己掉身價了。
一個城市的歷史文脈是不會輕易改變的,當年的法租界,就是上海這座城市的文脈所在。
而到了2010年世博會後,上海這座城市的重心明顯轉移到了過去一直沒怎麼開發的黃浦江兩岸。
黃浦江外灘地區100年前就開發出來了,陸家嘴地區20多年前浦東開發開放時也發展起來了,所以把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選址放在盧浦大橋和南浦大橋之間的南十六鋪地區,其實需要很大的勇氣——如果說陸家嘴是上海浦江龍脈的「龍眼」,那這裡就是龍脈的「腰眼」!
以世博濱江為中心,向南拓展到徐匯濱江,向北過十六鋪地區連接到上海的金融中心(外灘-陸家嘴濱江),另外再向西北方向連接到北徐匯(原法租界)並進一步拉伸到大虹橋。
沒錯,這就是上海灘買房最抗跌的「黃金新月」!
力哥上海「演唱會」有3個多小時,除了「黃金新月」,更多乾貨都已發布在各大音頻平臺,只要點擊文末「閱讀原文」,沒機會親臨現場又錯過直播的小夥伴也一樣能享受到這場理財思想饕餮大餐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