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仙人眾多,為何發展不如佛教、基督教?真是痛心疾首!

2020-12-18 指點江山

(指點江山談「儒釋道」第七期)

道教和其他的宗教非常不一樣的一點就在於,它首先讓你信的不是神明,而是自己。

即使道教有自己的經文,自己的典籍,但這些只是幫助你去探詢自己內心的工具,並非必做的無意義的功課。讀經並不是純粹無意識的嘴部運動,也不是茫然地讀出那些不會激起你半點共鳴的音節,讀經的目的在於了解文中所表達的含義,不看前人的解釋,不聽後人的附會,只是單純地照著自己的想法去思考、理解。如此,在探求真知的道路上才不會為他人左右,也不會讓自己陷入唯心主義的怪圈之中。也就是說,你要相信的是你自己,只有自己把自己說服,相信自己內心的感覺,才能試著全身心地去理解、去接受祖師傳授的真諦。

很多宗教都會給教徒們樹立一個標杆,上面寫著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他們把遵守死板的行為規範叫做修行,把一些完全不是自己能夠左右的事情歸結於自己的罪孽,這是不公平也不公正的。人不能為不是自己的錯承擔責任,也不能無緣無故就給自己設下這樣或那樣的規約來約束自己的人性。真正的人性不需要壓制,而需要挖掘、升華。道教的出發點就在教導信徒這樣一個道理:從你自己的內心出發,去到達你的內心。也即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都不要迷失自己,任何修行都應該以自我為根基,這樣的超脫才有意義。道教的觀點和古希臘哲人頗有共通之處,都主張認識你自己,告訴你向上的姿態是最好的姿態,相信自己就是超脫的基石。

雖然道教的思想內核在諸多宗教之中有不可忽視的優越性,但現今社會,其發展勢頭並不如其他宗教如佛教、基督教等強勁,這其中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其是一個多神崇拜的宗教團體。

道教的神仙體系紛繁複雜,仙人十分眾多。這些仙人並非生來仙胎,而是經過了漫長的修煉由凡人進階而成。這些凡人的修仙沒有固定的修行模式,而是根據自身的根基,不斷完善自我,將自己的一切發展到極致之後就會成為神明。所以成仙其實並不是將自己和仙這一種群同化,而是將自我彰顯到極致。仙並不是一個模板和行為規範的主體,而是每一個極具個性的人到達最高水準後的個體,是不具不合理的規約性的,是自由的、充滿生機與活力的。仙和存在就是人和人的個性存在的彰顯和證明。神仙眾多,也就說明成仙的凡人眾多,這不就是在說人人都可以通過自我完善到達人生新境界的嗎?

然而,很多人卻並不能理解道教多神背後的內在涵義。他們通常會感到十分茫然不解:道教的神仙如此之眾,教派更是數量繁多,我該選擇哪一個呢?這樣的選擇通常很難,這就讓他們最終還是喪失了修道的決心,轉投一神教的懷抱。而有的一神教為了達到統治教眾的目的,大力宣揚絕對的真理。教徒們深陷其中,喪失了選擇和判斷的能力,產生聽從別人的惰性,從而陷入被愚弄、被洗腦的泥沼不能自拔。

信仰其實是可以有選擇的,是可以被允許多樣化的。道教就是這樣,它之所以有這麼多的神仙,就是為了給你更多選擇的餘地,讓你能夠根據自己的需要、根據自己的內在基石合理選擇信仰,最大限度地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完善途徑。只有對自己的信仰打心眼裡接受和認可,才能對自己的修行產生最大的幫助。其實修道最講究隨緣,合拍的、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這就是最高程度的善,也即道。

道教不像其他一神教一樣,將眼前的問題推給前世或來世,它關注的就是純粹的現世,著眼於解決現實問題。做自己該做的事,走自己該走的路,一切其實都沒有定數,相信自己才是唯一正確的修行途徑。道教追求的是真實,是今生的自我完善,是幫助人達到自我的最好狀態。道教並不會積極招引人們出家,相反,很多時候都在主張教眾們積極入世,在凡世磨練自我,因為這才是得道的最佳途徑。那些神仙們並不是因為內心虔誠而終成正果,而是因為他們都完成了他們該做的事,他們不是相互之間的複製品,而是有著不同經歷不同性情的個人,只是都成了仙而已。

道教存在的目的不是為了引導人們到達極樂,也絕不給予人們不切實際的幻想,而是讓人們將自己的根深深扎在大地之中,積極改善自我,通過自己的努力探求到世間真理。通往真理的道路不僅有一條,這給我們帶來了無數的選擇空間,也帶來了無數的迷茫。這是道教的優越之處,亦是可悲之處,因為這必將帶來無數的論爭,也會使得教派之間分化更甚。但是我相信,論爭的存在恰恰證明了道教存在著的活力,終有一天,道教會讓越來越多的現代人理解,開啟民智,呈現出古時的繁茂之勢。

文|江山

相關焦點

  • 歷史上,道教為什麼不如佛教興盛?
    其中,儒家作為官方意識形態,無論在思想、文化還是政治、社會等領域,都居於主流地位;釋(佛教)、道(道教)兩家作為宗教信仰,對中國民眾也有巨大的影響。歷史上,佛教與道教長期互相競爭,也互相融合。道教曾有過興盛時期;但總體上看,其勢力卻遠不如佛教。直到今天也仍是如此。
  • 都是勸人向善,為何佛教被滅4次,道教卻沒事?
    道教歷來都是救苦救難,佛教盛世開山門迎香客,亂世而閉關修行。北魏太武帝,就看穿佛教當時國家有戰爭招的僧兵,在戰場上都當了逃兵,所以號召滅佛運動。印度佛教發源地都滅了佛教改信印度教,就是因為佛教徒貪財。不管信什麼宗教,都勸人向善,佛教勸人向善沒有錯。信佛,主要是清淨自己的內心,而不是通過信佛得到什麼好處。
  • 世界最強悍國家,既是伊斯蘭教禁地,為何也是基督教禁地?
    而除此之外,日本不光是伊斯蘭教禁地,其實還是基督教禁地。為何這麼說呢?因為日本不光排斥伊斯蘭教,其實也排斥基督教。只不過因為美國的關係,日本並不會跟伊斯蘭教那麼排斥的明顯。 所以基督教在日本發展200年,而且還有日本脫亞入歐,但是發展到現在,基督教人口佔比不足2%,而且還在不斷的下降。所以日本那是名副其實的兩大教派禁地,既是伊斯蘭教禁地,也是基督教禁地。
  • 歷史上為什麼多次打壓佛教,而同為萬人信仰的道教卻相安無事?
    摘要:其實說到信仰,大家應該會想到聞名世界的三大宗教基督教、伊斯蘭教、佛教吧。而佛教在國歷史上是發展的應該說是相當不錯的一個宗教,可似乎在每個大朝代的更替都會經歷一次打壓,而同為歷史悠久的本土宗教道教卻為何相安無事呢?今天小編跟大家簡單說一下。
  • 道教與佛教的差別
    留心觀察我國宗教狀況的朋友們會發現,我們身邊有五大合法宗教,道教,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天主教,而其中佛教實力最為強大,全國各地都遍布著佛教寺廟,每天數以百萬計的信眾們出入著各種佛廟並留下「香火錢」。
  • 為什麼中國北方農村的基督教如此流行?基督教是如何滲透進的?
    查閱了資料,震驚的是,基督教在中國北方農村,尤其是華北的農村十分興盛,尤其是河南和河北、陝西的山村,甚至有的村子裡面有5-10個基督教堂,每一個村都有基督徒上百人,這些人大多是農村的老人,甚至是文盲。這真是令人十分震驚但是疑惑的發現,為什麼中國北方農村的基督教如此流行?基督教是如何滲透進最保守的中國北方農村的?
  • 道教為何無法成為世界性宗教
    眾所周知,世界三大公認的普世宗教為基督教、伊斯蘭教和佛教。那為何在中華大地流傳生息的道教,沒有成長為世界性宗教呢?道教的符咒法篆的濫觴1、普世宗教的特質3、道教無法成為普世宗教的緣由至此,我們基本可以明了為何流傳千古的道教無法像同樣流傳千古的佛教一樣,成長為普世宗教的緣由,就是長期過分的巫術化,而少義理。以致到了近代科學昌明的時代,道教是毫無懸念地沒落了。
  • 佛教都傳入中國,為何強勢的印度教沒有東傳?佛教更適合我國嗎?
    關於我國的古代,主要有三種,一個是土生土長的道教,起源於漢朝,對中國影響深遠;一個同樣是漢代傳入的佛教;還有一個是明朝時期傳入的基督教,這三個宗教中,屬佛教佔據的影響較大,道教次之,基督教最少。那麼這裡又個疑問,佛教起源於古印度,也就是現在的尼珀爾,在印度壯大,隨後才開始的東傳。而印度教一直都是印度本地的宗教,甚至在後來的時候把佛教擠了出去,既然在印度如此受歡迎,為何沒有東傳呢?關於這個問題,首先要看看佛教傳入我國的情況。
  • 太上老君作為道教始祖,為何要向玉帝俯首稱臣?真相少有人知
    (蝸牛看西遊第2866期)文/蝸牛眾所周知,在西遊世界裡,太上老君的職位是很高的,他屬於道教始祖,就好比釋迦牟尼之於佛教,上帝耶和華之於基督教,安拉之於伊斯蘭教。可以這麼說,太上老君就是道教的開拓者,他的地位肯定是高於玉帝的,那麼,為何太上老君還要向玉帝俯首稱臣呢?其實,西遊神話世界架構是這個樣子的,它擁有三界,包括了人,鬼,神。而玉帝又統管著這三界,不論是道教還是佛教,甚至三界的萬物都屬於玉皇大帝統管,所以說玉皇大帝才是名正言順的三界內的領導者,統領著天上與人間的神仙。
  • 皖南三大山系之一,也是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九華山的道教為何衰落
    皖南三大山系之一,也是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九華山的道教為何衰落在中國的名山大川之中,大多是有宗教潛居於此,當然,一些佛教的寺廟也有修建在鬧市之中,在滾滾紅塵裡渡人渡己。只是現今儒教式微,沒有往昔的輝煌,倒是佛教最為鼎盛,畢竟當今的中國發展很是迅速,在和平年代中佛教總是能力壓其他宗教。九華山,這是皖南的三大山系之一,也是中國佛教的四大名山,其位於安徽池州的青陽縣境內,原先這座山的名字是陵陽山,後來因為大詩人李白的一句詩,後人就將其更名為「九華山」了。
  • 佛教與基督教教義異同-來自朋友聊天的轉述
    佛教、基督教教義有很多相同之處,比如基本戒律。佛教求實精神是修行出發點,佛教不承認世界有主宰。認為一切有為的事物包括生命本身都是緣起的,因而性空。如果把神當作具有主宰力量的存存在,那麼,佛法就是無神論。佛教中的神,和基督教的神,同一個漢字,字義完全不同。基督教的神是超越性的存在,佛教裡的神,就是天道或阿修羅道眾生罷了,依然在輪迴中。
  • 如果東漢時期傳入中國的是基督教而不是佛教,會怎樣?
    (指點江山談「儒釋道」第二十五期)眾所周知,自從佛教傳入我國後,便開始迅速的傳播發展,不久就成為了能夠影響這個國家的大教,崛起速度讓人稱奇,它不僅一躍成為了我國的主流宗教之一,更將其地位穩定的保障到了今天,可以說實在是不可思議。
  • 四大天王到底是佛教的還是道教的?為何法力一樣?主要是這個原因
    去過寺廟的人都會拜一拜四大天王,不少人則基本是見到菩薩就拜,秉著心誠則靈,希望菩薩能夠保佑自己,但大多數人並不知道四大天王的來歷,而佛教裡的四大天王與道教四大天王的法力是一樣的,那四大天王到底是佛教的還是道教的?主要是這個原因。
  • 佛教·基督教·摩尼教
    中國最早的佛教徒是外國商人—印度人、帕提亞人和來自中亞的商人,這些人在自己的圈子裡嚴守自己的信仰,漢朝官員們允許他們居住在長安和其他主要的城市裡。在幾個世紀的時間裡,佛教主要是這些遠離家鄉的商人們的信仰,對本土的中國人並沒有產生強烈的吸引力。但是寺廟和傳教的僧人的存在使佛教有了吸引中國皈依者的潛力。
  • 以佛教、道教、儒教社會地位看,為何東晉、南宋與南明結局不一?
    佛教迅速發展,道教以其外衣為農民起義此起彼伏,儒家式微也成為東晉三教的真實寫照。而這種關係也更加有利於統治階級統治,羈縻百姓。佛教南宋又是何種狀態呢?在經歷了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飛速發展之後,佛教也進一步成為社會主流。
  • 兩晉南北朝之佛教大發展,以及道教大演變
    實際上,整個兩晉南北朝都是佛教大發展的時代。 產生於印度的佛教,在西漢末東漢初傳到了中國。魏晉以後,社會動亂,階級矛盾、民族矛盾尖銳,現實生活的苦難成為宗教滋長的土壤。在當時社會條件下,被剝削階級和剝削階級都容易接受佛教。
  • 世界有三大宗教,光基督教信徒就有30億人,中國的三大宗教是什麼
    咱們知道宗教在全世界範圍來說都有很多受眾,世界上目前有三大宗教:基督教、伊斯蘭教和佛教。其中基督教是信徒人數最多的,據統計全世界的基督徒有30億人,三大宗教基本上覆蓋了全世界大部分的人口。然而三大宗教卻在中國發展並不樂觀,如今也僅僅是佛教比較出名。
  • 印尼是世界信奉伊斯蘭教最多的國家,華裔為何不信,而信基督教?
    解析:印尼是全球伊斯蘭教人數最多的國家,為何華人只信基督教?在我們印象中,世界上伊斯蘭教主要在中東和阿拉伯地區,那裡是伊斯蘭教聚集的地方,其實全球信奉伊斯蘭教最多的國家卻不在中東和阿拉伯地區,是在亞洲,但不在中亞,而東南亞,此國就是印度尼西亞。
  • 佛教與道教的因果報應有什麼不同?
    這和道教的「承負」有什麼區別?在道教,為什麼又在講「承負」呢?不論是佛教、道教的信士還是傳統文化愛好者,問起來很多人也都會說點,本人分享一些個人理解,歡迎道教之音網友、道友批評、指正。1、 什麼是因果?說起因果,最常聽到的便是「因果報應」。到底什麼是因果?佛教的《涅盤經?遺教品一》有「善惡之報,如影隨形,三世因果,循環不失」的說法。
  • 戊午之爭,道教輸得一敗塗地,靠什麼和佛教相爭2000年?
    但其實說起中國,很多人還會想到佛教,佛教也算是中國文化的一種體現,但是很多人不知道,道教在中國也是有過一段被重視的時光,即便在每次的道教佛教辯論之時,道教總是不如佛教,尤其是那場戊午之辯,道教更是輸的一塌糊塗,顏面掃地,但是它卻依舊和佛教相爭了2000多年,甚至在現在,其很多思想都融入現代社會,被注入了新的靈魂,讓人不禁要問一句,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