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鬼這首詩,前二句就被王安石批判,但是楊慎卻說:王安石不懂

2020-12-19 詩詞曲精品齋

唐朝中後期,藩鎮割據勢力漸漸坐大,各地之間經常發生戰亂,導致國家動蕩、民不聊生。詩鬼李賀便生活在這樣的一個時代背景下,在李賀生活的年代,其實已經開始出現大規模的藩鎮割據戰爭了。

比如說元和四年,即公元809年,王承宗的叛亂軍隊攻打定州、易州地區,爆發了大規模的戰鬥。下面要介紹的這首李賀的《雁門太守行》詩,從內容和一些材料的記載來看,應該描述的是藩鎮割據戰爭的內容。

雁門太守行李賀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角聲滿天秋色裡,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全詩共八句,可以分為兩個層面,前四句為一層,寫戰鬥,後四句為另一層,寫軍隊活動。

首二句寫景又敘事,「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以豐富的色彩渲染了兵臨城下、戰前披甲的緊張局勢和氣氛,其中最妙的一個字是「壓」字,將敵人那種來勢洶洶、敵眾我寡的軍事力量對比淋漓盡致的表現了出來。

據說王安石當年讀完這首詩之後,曾經批評說:「方黑雲壓城,豈有向日之甲光?」對李賀詩句的真實性進行了質疑,但是後來大才子楊慎聲稱自己就看見過這樣的景象,反過來又譏諷王安石說:「宋老頭巾不知詩」。其實,我們也不必那麼較真,要知道藝術和生活畢竟還是有點差距的,二者不能等同,我們只要欣賞作者用來營造這種意境的手段便可以了。

三、四句著重聽覺和視覺的描寫,寫戰爭之激烈,戰鬥之慘烈。「角聲滿天秋色裡,塞上燕脂凝夜紫」,正值深秋,落葉滿地,在這一片肅殺之中,號角嗚嗚地響起了,一場激烈的戰鬥即將打響。但是李賀奇詭之處在於,並沒有直接寫戰鬥之激烈,而是通過寫戰後所見來烘託,鏖戰之後的地面上,鮮血凝結成了紫色,可見戰鬥之悲壯、慘烈,這種視覺上的衝擊,更能給人以震撼!

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黑夜之中,部隊將紅旗半卷,艱難前進,「易水」既是表明地點,也大有「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悲壯,夜寒霜重,戰鼓也都擊不響了。

可是即便面對艱難的環境,這些無謂的戰士們,仍然「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黃金臺,是戰國時期燕昭王招攬天下才士的地方,李賀採用這個典故,表現了戰士們大無畏的報國精神。

一般來說,寫慘烈的戰鬥場景,以白描的手法更容易震撼人心,但是李賀這裡卻反其道而行,以豐富的色彩,構成斑斕五彩的戰鬥畫面,以金色、胭脂紫與黑色、白色等交織在一起,極具衝擊力,畫面感很強,完全沒有違和的地方,可見詩人「詩鬼」的名號,確實足當。

相關焦點

  • 李賀寫一首戰爭詩,詩中戰場奇幻無比,王安石卻說前兩句「不通」
    「詩鬼」李賀的作品,向來以詭異奇特而著稱。元和二年(公元807年)李賀曾以一詩夜謁韓愈,得到對方的極力讚賞,王安石卻說詩的頭兩句寫得「不通」。 宋人為了解決詩中的「BUG」,特地為李賀搗鼓出了一個「新版本」。明朝的大才子楊慎為了力挺李賀,直接罵王安石是個不懂詩的老古董。
  • 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楊慎說王安石不懂詩妄評李賀
    這首詩在古人眼裡,還是有些爭議的,例如王安石就是認為,既然黑雲壓城,哪裡來的日光呢?一、兩種押韻方式李賀的這首詩,是一首八句換韻的古體詩。這種換韻的方式在八句的詩中不算太多見。二、王安石的異議,與楊慎的批評這首詩按照內容來分,也可以分成兩個部分,前面四句寫戰場的環境:黑雲壓城城欲摧 ,甲光向日金鱗開 。角聲滿天秋色裡,塞上燕脂凝夜紫。
  • 李賀寫詩夜謁韓愈,詩中場面奇幻無比,王安石卻說前兩句「不通」
    元和二年(公元807年)李賀曾以一詩夜謁韓愈,得到對方的極力讚賞,王安石卻說詩的頭兩句寫得「不通」。宋人為了解決詩中的「BUG」,特地為李賀搗鼓出了一個「新版本」。明朝的大才子楊慎為了力挺李賀,直接罵王安石是個不懂詩的老古董。
  • 王安石的這首詩意境高遠,雖然只有短短四句,卻是寫得氣勢恢宏!
    王安石不僅人品好,同時他的學識也是一等一。據說王安石當年參加科舉考試時,還把自己的詩文呈現給歐陽修看,當時的歐陽修已是一代文宗,他讀到了王安石的詩作後,可謂是驚為天人,於是回了一首詩給王安石,在裡面把王安石給狠狠地誇獎了一通。認為他的詩比李白寫得好,文章更是可與韓愈相媲美。
  • 李賀最經典的一首詩,開篇便是千古妙語,卻被王安石批評不合理
    其中李賀可以說是文學史上少有的天才,他跟另一位天才詩人王勃一樣,只活了二十六歲便死了,但是卻留下了眾多經典詩篇,成為名垂千古的著名詩人,被稱為「詩鬼」「詩鬼」李賀的詩,我們最熟悉的,恐怕就是《雁門太守行》了。雁門太守行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
  • 王安石批評李賀:「此兒誤矣!」楊慎怒懟:老東西你不懂詩!
    詩鬼李賀,一個命運多舛的天才,因父親李晉肅名諱與「進」同音,在講究避諱的古代社會,李賀學而優則仕這條路從他出生那天起就被斷絕了,又從小體弱多病,年僅27歲就去世了,人生雖然短暫,但李賀留下了許多浪漫奇絕的詩歌,我喜歡李賀的浪漫,但我真不太願意讀李賀詩,不是不愛,是真難懂,儘是些「奇形怪狀」的想像。
  • 韓愈困了正要睡覺,17歲的李賀呈上這首詩,韓愈困意全無命人迎他
    在唐代詩壇,詩鬼李賀是不容忽視的存在。對他,後世一直有「太白仙才,長吉鬼才」之稱,雖然只活了27歲,但卻能與李白並稱,可見他的影響力。李賀是繼屈原和李白後的另一位浪漫主義巨匠,他的經典名句不少,無論是「天若有情天亦老」,還是「雄雞一聲天下白」,都令人印象深刻。
  • 詠物寓理,這是王安石詩歌的一大特色
    魚兒 王安石繞岸車鳴水欲幹,魚兒相逐尚相歡。無人摯入滄江去,汝死那知世界寬?詠物寓理,這是王安石詩歌的一大特色,也是宋代文人好發議論在詠物詩中的體現。一代大名鼎鼎的政治家兼學者王安石作起詠魚兒的小詩,與他的詠杏花、詠梅花等詩同樣值得玩味。這首詩寫得極其簡樸。
  • 王安石一首比較冷門詠梅詩,但是很顯然被低估了,同樣是經典之作
    那麼最經典的詠梅詩當屬於王安石的五言絕句《梅花》,這首詩通篇寫得生動有趣,詩人並沒有在其中有一句議論,但是卻寫出了梅花高尚的品格,還有自己對於梅花的喜愛,而這首詩也被稱為詠梅裡的千古名篇,可以說是達到了很高的藝術水準。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
  • 而立之年的王安石寫下一首詩,不僅氣勢磅礴,同時還寫出了大道理
    而在這一年他在文學上也是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特別是他的一首《登飛來峰》,那更是膾炙人口,成為了一首難得的千古名篇,整首詩氣勢磅礴,不僅充滿了詩情畫意,也表明了詩人遠大的人生理想。《登飛來峰》宋代:王安石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
  • 王安石第一次拜相,為了表達遠大的志向,為此寫下一首詩以此言志
    王安石本人並不想成為文學家,他只要當宰相,想要成就一番偉大的事業,這也就是為什麼他一當上宰相之後,便開始致力於改革,也就是歷史上著名的」熙寧變法「,但是後來我們知道這一場原本轟轟烈烈的改革運動最終是無疾而終,他本人也是遭到了很多人的排擠。
  • 王安石的這首詩被嚴重低估了,開篇驚豔,結尾耐人尋味
    王安石是和蘇軾等等人並稱的「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散文短小精悍,有著「瘦硬通神」的獨特風格。他在詩歌上更是獨創了「王荊公體」,嚴羽在《滄浪詩話》中曾盛讚他的詩作,「公絕句最高,其得意處,高出蘇、黃、陳之上,而與唐人尚隔一關」。
  • 王安石的這首詩很冷門,最後5個字卻畫龍點睛,令人叫絕!
    王安石,字介甫,號半山,是我國北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其詩以丰神遠韻的風格在北宋詩壇自成一家,世稱「王荊公體」。其代表作,有《泊船瓜洲》、《元日》、《登飛來峰》等。小編今天要向大家介紹的這首詩,便是王安石的一首詩作《歲晚》。
  • 王安石的這首詩很冷門,最後14字卻是離別經典贈言,如今仍然適用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詩《送項判官》,就是王安石筆下一首動人心弦的送別詩。不過相較於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李白的《贈汪倫》等送別名篇,這首《送項判官》就要冷門很多了。但王安石這首詩的最後14字,卻是離別經典贈言,即便千年後的今天看來,也依然適用。
  • 每日詩話:王安石最美五言詩,首首精品,字字珠璣
    認為他們三人分別代表了魏晉、唐、宋,這三個中國詩歌輝煌時期的最高水平。但是也有他們代表不了的人物,在魏晉是王粲,在唐代是杜甫,在宋代則是王安石。當年,年長王安石14歲,已經是一代文壇領袖的歐陽修,曾贈詩讚賞王安石說「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後來誰與子爭先。」
  • 王安石罷相後寫下一首詩,通篇格調高遠,更是表達了遠大的志向!
    雖然王安石早年間的作品文學性不強,但是他後期的作品絕對是了不起的佳作,特別是他在罷相之後,由於閒居在江寧,他寫下的這首《梅花》,更是詠梅詩裡的經典名篇,我們從這首詩中,不僅僅讀到了一首唯美的詩作,更多的還是感受到了詩人那種遠大的理想,以及冰清玉潔的精神,所以這樣的作品,那也是最不容錯過。
  • 年輕時的王安石一揮而就,寫下這首狂詩,註定了一生光彩
    說起王安石,我們往往會想到他的變法。雖然最終失敗,但他卻無愧於改革家的稱號,也以巨大的勇氣,激烈後人開拓進取。其實,王安石以21歲考上進士,自然是人中龍鳳,文學才能非比尋常,被列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詩歌自成一派,世稱「王荊公體」,當時人就評價「如鄧艾縋兵入蜀,要以險絕為功」。
  • 王安石的這首詩,僅僅開頭兩句便很壯觀,通篇描寫得氣勢磅礴!
    王安石可能是中國歷史上最具爭議的一位偉人,由於在他主持下的變法,從而使得他招來了各種各樣的非議,有一些欣賞他的人,認為他是一位了不起的政治家,一位謙謙君子;但是討厭他的人,則是認為他就是一位奸臣;這種完全呈出兩極的評論,一直始終了幾百年,直到民國初期著名的學者梁啓超先生,為王安石寫了一部傳記
  • 王安石夜裡出門散步,看到夜色中的美景,即興寫下一首唯美的詩!
    王安石是一位比較含蓄的人,儘管做事情雷厲風行,可是在現實生活中沉默寡言,所以晚年他時常是一個人出門遊玩,每到一個地方,還要題寫一詩;這個時期在文學上迎來了爆發期,接連寫下了無數經典的名篇佳作,以這首《鐘山晚步》來說,那就是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作品,雖然這首詩不如那首《梅花》有名,但也是寫得生動有趣,寥寥數語之間便是營造出了一種獨特的美。
  • 王安石這首描寫夏天的詩,雖然只有短短幾句,但寫得很唯美!
    雖然這幾百年來王安石一直是褒貶不一,但是人們對於他的人品,以及他在文學上的成就,卻是始終保持一致,並且還把他列入了唐宋八大家,這足以說明他在文學上過人的天賦,以及他對於中國文學的貢獻。先不去評價他的變法運動如何,僅僅是以他的文學成就來說,那便是足以令人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