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舍人與中國文化移植日本:長崎——唐人街

2020-12-11 百家號

長崎是日本九州島西岸著名港市,長崎縣首府。長崎位於日本的西端,與我國上海相隔僅800公裡,自古以來就是溝通中國與日本的橋梁。長崎是日本鎖國時代少數對外開放的港口之一,是一個交通樞紐城市。因此長崎市內的各式洋房、教會等都富有濃鬱的歐洲情調。同時,由於歷史原因與中國的長期往來,保留著濃厚的中國氣息。

歷代東渡華人都在傳播中國文化中發揮巨大作用,清代亦復如此,其中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定居長崎的中國天及其後裔在移植中國文化方面所做出的廣泛貢獻。

1635年長崎被定為日本對華唯一貿易港之後,隨著中國商船入港數量的增加,一出入長崎的華人也日見增多。康熙二十七年 (1688年)一年中抵達長崎的中國人就有9109餘人之眾,長崎由是出現了唐人街,建有住宅、庫房、店鏡、關帝廟、佛寺等等。有些人經幕府批准,由僑民變成定居長崎市內的日籍華人,被稱為」住宅唐人」。據木宮泰彥的統計,明清之際這種住宅唐人見子記載者有40餘人(不算其家屬),他們大都通曉日漢兩種語言,受幕府之聘擔任唐通事、唐年行事等職,參與日本對華貿易工作,子孫亦世襲父祖之職(《日中文化交流史》第698-702頁)。元祿年間(1688-1703年)以後,幕府又從住宅唐人的子弟中選任學習通事,而自享保元年(1716年)起即在長崎聖堂內設立唐韻勤學會,讓他們學習漢語。所以,他們當中有很多人博得了漢語學者的聲譽。住宅唐人及其後裔的主要貢獻,除了表現在發展日清貿易事業方面以外,便是表現在傳播市國語言文字、文學、書法,醫學等方面。

貞享、元祿年間(1684--1703年)最為著名的漢語學家彭城宣義,是萬治先年(1658年)任小通事的住宅唐人劉一水的後代,他甚至連方言土語也無不通曉。當時凡欲學習唐音漢語的日本學者都到長崎向宣義等專家請教,直接促使以主張直讀唐音(漢語讀音)為特色的長崎學派的形成,象狄生徂來(1669-1728年)那樣的大學者也是其中之一。在住宅唐人的影響下, 《水滸傳》、《紅樓夢》、《金瓶梅》等漢文稗史小說很快便在日本讀書界流行起來,促進了江戶時代日本文學的發展。

住宅唐人陳明德,原籍浙江金華,最精於小兒科。他於清初流寓長崎,因醫道高明而被長崎人留住入籍,改名穎川入德,在長崎行醫,著有《心醫錄》,子孫承繼其業,遂為醫藥世家。著名醫師北山道長(? -1701年)是明末任長崎通率的馬榮宇之子,從黃檗宗化外、獨立學醫,仕於小倉藩主,曾在大阪開業,蜚聲醫學界,著有《北山友松子醫案》、《北山醫話》、《方考評議》等醫書多種。漳州人高壽覺曾任長崎唐通事,其後代高天漪(深見玄岱)亦從獨立學醫道及書法,學識淵博,曾應太上天皇之召獻上《養生編》一篇,並被幕府聘為儒官。他所寫的江戶淺草觀音堂「施無畏」匾額,為書法家公認之精品。高善草書,而與之並稱為」黃璧二妙」的林道榮(任唐通事)則兼善楷行草隸各體。江戶中期的著名書法家趙陶齋也是住宅唐人趙氏之後。

除了住宅唐人,曾在長崎離居過的清人中也有許多擅長書畫醫術者,如大畫家伊孚九、沈南孩和大書法家俞立德等。伊於1720年至長崎,教授畫家清水逸等數人,著名畫家池大雅、與謝蕪村均學其南宗山水清雅畫風,促進了日本南宗畫的發展。沈為寫生畫大師,1731年至日,留近二載,長崎譯官熊代斐等多人拜他為師,致使日本也產生了號稱南蘋派的寫生畫。俞善文徵明體書法,1661——1872年間三入長崎,教出了北島雪山那樣的大書法家,其後胡兆新、徐荷舟、劉洛泉等互日,對日本書法發展均有貢獻,而以俞氏對日本近代「唐式」書法發展最有影響。

果然書法是是中國及深受中國文化影響過的周邊國家和地區特有的一種文字美的藝術表現形式,是中國漢字特有的一種傳統藝術。不得不說中國書法真是一流!

相關焦點

  • 日本長崎高掛紅色宮燈透出中國傳統文化風情
    海都閩南網訊 漫步日本本土最西端省會城市長崎街頭,隨處可見中國歷史文化和中日交流的蹤跡。  這裡散布著古代到近代的中式建築和聚落,有中國高僧督造的日本最古老拱形石橋「眼鏡橋」,有數處喚作「唐寺」的中國漢唐古風寺廟,有百多年前中國人修建的海外唯一一處純正孔子廟,有日本三大唐人街之一的「長崎新地中華街」,有300多年來形成的中國人聚居點「唐人屋敷」遺蹟,有至今留存的福建華人所建媽祖廟和福建會館,有名為「福建路」的交通要道。
  • 通訊:日本城市長崎的中國情懷
    這裡散布著古代到近代的中式建築和聚落,有中國高僧督造的日本最古老拱形石橋「眼鏡橋」,有數處喚作「唐寺」的中國漢唐古風寺廟,有百多年前中國人修建的海外唯一一處純正孔子廟,有日本三大唐人街之一的「長崎新地中華街」,有300多年來形成的中國人聚居點「唐人屋敷」遺蹟,有至今留存的福建華人所建媽祖廟和福建會館,有名為「福建路」的交通要道。這裡保留了諸多中國傳統節日活動的舊影。
  • 走近長崎新地中華街:體會原汁原味的中國風情(圖)
    如果說歐美的唐人街是一扇向西方人民展示遠東文化的神秘窗口,那麼東亞地區的唐人街則像是一座供親友近鄰們促膝言歡的溫馨館驛。在中國文化的輻射下,日本地區的唐人街通常具有更加鮮明的華夏傳統特色。帶著一種敬意,「中華街」的新名稱便在這種文化薰染交流的大背景下被日本人民廣為接受了。  在日本乃至東亞地區,長崎新地中華街都赫赫有名。
  • 日本的三條唐人街,《唐人街探案3》也在這取景,想去的要趁早
    >生活在這裡的華人大部分都是廣東省的人橫濱中華街是亞洲地區所存在的最大的一條唐人街這條唐人街所存在的中國餐廳就有200多家全街道長300多米,大約居住了有4000名華人來到這條唐人街幾乎就跟在中國是一樣的感覺
  • 街道如同南方小鎮 在日本長崎隨處可見中國的影子(圖)
    日前,記者在長崎採訪時發現,中國文化的痕跡隨處可見,中國文化對其影響由來已久。  長崎人也舞龍燈  近年來,中國的節日和文化活動逐漸融入到當地社會中。過春節、鬧元宵、祭媽祖、賽龍舟、紀念關帝誕辰、皇帝出巡、祭奠孔子等已不僅是華僑華人的重大活動,也成了長崎人的活動。
  • 世界遺產長崎哥拉巴園,原來是英國商人在長崎的住宅完美保留至今
    作者/飄雪 1859年長崎和橫濱對外開放港口,日本結束了鎖國的200年,也因為長崎是日本最先開放的港口城市,整個城市街道充滿了歐式風情,其中位於山手町的哥拉巴園就是長崎開放時英國商人湯瑪士
  • 長崎
    1635年,日本的對外貿易被限定只準許在長崎港進行,使長崎成為了當時唯一的對外窗口。1859年,開放門戶以後,南山手和東山手以作為外國人居留地而繁華起來。1945年8月9日在長崎原子彈被投下的一瞬間奪走了7萬5000人的生命。當時的爆炸中心地建立了「平和公園」。包含著絕不能再重覆戰爭的盟誓和為了孩子們的將來維護世界和平的願望。
  • 日本西川口的唐人街比中國還「中國」?
    唐人街本是海外華人尋找家鄉味的地方,但有些唐人街卻變成「外國人的唐人街」——跑味了。最近,日本西川口的新型唐人街頗受媒體矚目,與日本在橫濱、神戶和長崎的傳統三大唐人街有的一拼。今天我們特別邀請日本記者石川雄介,帶我們看一看西川口的「神奇魅力」。
  • 長崎:漢化和西化並行,蝴蝶夫人的故鄉 ,世上最後一個原爆城市
    長崎是日本九州島上的重要城市之一。雖然今日並非日本最主要的城市,但日本近代史上的幾個重要轉捩點事件都與長崎有關。長崎開港於16世紀後半,成為日本與葡萄牙以及中國的主要貿易口岸。到了17世紀中,日本開始實施鎖國,在將近兩百年的鎖國時期長崎成為了日本唯一進行國際貿易的港口,出島成為那時管理外國人的集中之地。當時日本幕府僅容許荷蘭人與中國人在長崎進行貿易,因此來自荷蘭與中國的影響就特別明顯。長崎的唐人街是日本幾個最大的唐人街之一。而專供荷蘭人居住與經商的出島更是一大歷史要地,是日本人學習當時他們稱為」蘭學」的西方知識的門戶。
  • 日本橫濱最大「唐人街」 一條街都是中國元素
    橫濱中華街位於日本神奈川縣橫濱市中區山下町一帶,1859年至今具有161年歷史的華人居住區,屬於俗稱的「唐人街」。居住在這裡的約三、四千華僑中,以祖籍為中國廣東省為主。橫濱中華街是日本乃至亞洲最大的唐人街,與神戶南京町、長崎新地中華街一起並稱為日本的三大中華街。
  • 長崎元宵節:日本街頭如何掛起紅燈籠
    本文選擇編譯的兩篇外刊文章討論了恩施土家族的年夜飯與日本長崎的元宵節。元宵節如何遠渡重洋,在長崎街頭掛起紅燈籠?土家人又如何通過吃年夜飯表達不同的自我身份?大紅燈籠高高掛:長崎颳起的最炫民族風元宵節作為中國的傳統節日,不僅對中華民族有特殊的民族凝聚力,而且對於移居日本的華人社區來說,熱烈慶祝元宵節不僅成為長崎社區民族情感的重要表達渠道,也為當地社區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 中國春節in日本長崎
    中國春節期間的長崎正被一萬五千盞來自中國的彩燈點綴得分外妖嬈。月光如水,花燈如山,熙熙攘攘的人群夾雜著街道兩旁店家的叫賣聲,熱氣騰騰的角煮饅頭散發著誘人的香氣,每個人的臉上都被五彩的燈火映襯的喜氣洋洋,恍惚間人們猶如身處中國某地,此情此景一派喜慶祥和。
  • 被炸毀後的的日本長崎:保存大量中國文化遺產,經濟增長飛快
    日本之旅,談起日本鎖國時代對外開放的港口,一定少不了長崎。長崎日本的西端,與上海僅相隔800公裡,自古以來是日本的對外門戶,先後有中國、英國、葡萄牙、荷蘭通過這裡,與日本有了密切的文化、商貿等往來。在我國隋唐時期,日本的遣唐使和僧人中的不少人就是從長崎出發到中國的。到宋、明和清朝時期,我國福建、浙江等大批商人來到日本經商。據史料記載,最多時有萬人左右。他們在長崎的平戶、福江等地建有唐人町,成為中國人集中居住的地方。除了中國文化,後來的西洋文化也是經過長崎傳入日本的,特別是中國文化對日本產生極深的影響。
  • 日本的三大唐人街,你知道都在哪嗎?
    1.橫濱中華街橫濱中華街的歷史要追溯到1859年了,在橫濱開港的時候,在橫濱市設立了外國人居留地,後來橫濱和上海、香港之間開通航路之後,有一些中國商人也開始往來於中國和日本之間,後來就在山下町的周圍建了關帝廟、學校等,這算是橫濱中華街的雛形了
  • 日本長崎探討醫療觀光 為吸引中國富裕階層旅遊
    據「日本新華僑報網」消息,5月16日,日本長崎縣產業界、學術界與政府機構各界人士聚集一堂,召開了「醫療觀光促進協會」第16次大會,探討將醫療和旅遊相結合,以吸引更多東亞遊客到長崎旅遊
  • 【黃檗文化】長崎石橋,見證中國黃檗帶給日本的先進橋梁技術
    在古代中國,僧人就經常廣受布施、鋪路修橋,許多古橋也都是僧人發起營造的。南明時期,大批的明朝遺民東渡日本,其中不乏各界精英包括實業界的能工巧匠。以隱元禪師為代表的福清黃檗僧人東渡日本弘揚佛學經義,也帶去了樂善好施的風氣,傳播了橋梁建築等中國先進的文化技術。如今來到日本長崎,人們還可以看到雄踞在中島川上的幾座石橋,眼鏡橋、中川橋是其中的代表。
  • "PANDA成都"走進長崎 天府文化"驚豔"日本對外開放門戶
    日本長崎各界嘉賓近距離體驗了天府文化魅力  一個是享譽世界的「天府之國」,一個是地處日本南端的國際貿易港口城市,中國成都與日本長崎雖相隔山海之遠,卻因「PANDA成都」緊密地「相擁」在了一起。  志合者,不以山海為遠。
  • 去《唐人街探案3》取景地,領略中華街的魅力,想去要趁早!
    ,橫濱中華街是日本乃至亞洲最大的唐人街,這條唐人街所存在的中國餐廳就有200多家,全街道長300多米,大約居住了有4000名華人,來到這條唐人街幾乎就跟在中國是一樣的感覺。中國話中國美食中國文化,在這裡展現的淋漓盡致,橫濱中華街還被譽為「中國名菜飯館街」,這裡有大約百餘間中菜館分為廣東、江蘇、上海和四川等菜系,各自保持著菜系的原汁原味。
  • 日本有條奇怪的「中國街」,不叫唐人街,卻叫南京町
    華人遍天下,很多地方建了「中國街」,這類街道通常稱「唐人街」或「中華街」,日本也有幾條,最著名的是橫濱中華街、長崎新地中華街和神戶南京町。三大中華街只有神戶是異類,既不叫「中華」,也不叫「唐人」,而是以我國的江蘇省會南京市命名,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 中國駐長崎總領事:日本處理中國漁民的背後
    眾所周知的日本弘法大師空海,當年作為遣唐使去中國的時候,就是從長崎縣的五島出發,那裡距離中國上海只有650公裡。空海離開五島的時候,寫下「辭本涯」三個字,一種解釋就是我這一輩子就到這裡,從這裡開始冒著生命危險去唐朝追求新知識。當時,遣唐使冒險越海,死亡率在一半左右。他們回來的時候,也是先在長崎登陸,結果把中國的文化也帶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