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瓜西瓜南瓜,為什麼沒有北瓜呢?其實是有的,北瓜就是西葫蘆。只是它不叫北瓜,今天小編要說的主角也並不是北瓜,請看我開頭寫的第一個瓜。沒錯,就是冬瓜。冬瓜是一種耐溫、耐熱的短日照植物。冬瓜的大多數品種對日照時間不敏感。它們通常在日照時間長、日照強、溫溼度適宜的條件下生長良好。
冬瓜幼苗生長發育特點:冬瓜幼苗生長發育緩慢,花芽分化和花芽開花晚,主要生育期女性花節較高,結瓜晚,生長期長。
冬瓜的苗期分為萌發期和育苗期。在萌發階段,從種子萌發到真正的葉露心。子葉通常在播種後5 - 7天出土,幼苗播種後生長緩慢,真葉在播種後7 - 10天破碎。
苗期真葉破碎為4-5片真葉。苗期基本營養生長期較慢。通常早熟品種在第一片真葉展開後開始花芽分化,晚熟品種在第三或第4片真葉展開後開始花芽分化,在短期光照和夜間低溫條件下可減少第一個雌花結。
冬瓜幼苗生長的環境條件需求
種子萌發期:冬瓜屬溫熱型,耐高溫。發芽的最佳溫度為25-30 ℃,小於15℃不能正常發芽,低於20℃萌發緩慢,雖然溫度過高,萌發速度不快,但菌體細長,生長勢不一致,溫度過低,萌發緩慢,不規律。冬瓜根系伸長和根毛生長的最低溫度分別為12攝氏度和16攝氏度。
子葉開挖與幼苗生長階段:適宜溫度為25-32攝氏度,溫度過低、光照不足、溼度過高會嚴重抑制幼苗的生長,甚至死亡。在日照時間長、光照強、溫溼度適宜的條件下,長勢良好。此外,冬瓜幼苗根系較強,吸收水分和肥料的能力較強,抗旱性也較強。對土壤條件的要求不高。鬆軟、肥沃、貧瘠的土壤有利於苗木的培育。
冬瓜育苗技術
1.播種
種子萌發和幼苗生長的最佳溫度為28-30℃、20-25℃適宜小苗移植。通常種植在2-3片真葉或4-5片真葉中。但苗期不宜超過40-50天,應在日照、環境溫度在16度以上的晴天播種。播種日期可根據不同的播種日期和育種方法確定。在長江中下遊,播種日期通常是在二月的前十天。
由於冬瓜籽有較厚的種皮和黏液,在播種前應進行處理。如果處理不當,就會導致種子腐爛。通常用溫水浸泡或藥物治療。冬瓜是蔬菜種子中發芽困難的一種,浸泡時大部分種子會浮在水面上,發芽不均勻。種子可在清水中浸泡半小時,反覆揉搓。除去種皮外的黏液後,種子可以在50-60攝氏度的溫水中浸泡。種子可以在浸泡時攪拌,直到水溫降至30攝氏度左右。因為種子浸泡的時候會浮在水面上,所以必須用什麼東西壓。種子浸泡一天一夜後,即可取出晾乾。種子置於25-30攝氏度的溫度範圍內,促進萌發,用清水反覆洗滌。3-4天後,種子可以發芽。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採用變溫發芽法可以促進發芽率的提高。
冬瓜需要較高的溫度,苗床需要較高的溫度,土壤溫度要適當提高。一般可採用衝泡溫床和電熱邊界育苗。效果更好。通常情況下,電熱可以將低溫控制在20-25攝氏度。當挖出50%以上的頂芽時,應將覆蓋物移開,並撒上一些細土,防止種子「戴帽」。苗期出苗後,土壤溫度可降低至18-20攝氏度,防止苗期生長。
2. 苗木管理
冬瓜子葉由黃變綠時,秧苗通常移動一次。秧苗移栽後,應保持溫暖溼潤。地溫控制在25 - 28攝氏度之間。巖心破碎時,土壤溫度白天保持在25 - 28攝氏度之間,夜間保持在18 - 20攝氏度之間。
從播種到出苗,都要提高邊界溫度。保持25 - 30攝氏度的邊界溫度可以促進幼苗迅速出苗。如果連續幾天溫度低於10攝氏度,就會造成邊界層土壤過溼,種子腐爛。幼苗生長緩慢3-4天後,適當降溫有利於栽培。
培育強大的幼苗。從苗期出苗到第一次真正接觸葉片,邊緣溫度應適當降低。一般來說,邊境地區的氣溫在白天應保持在25-28度之間,晚上應保持在18-20度之間。溫度越高,幼苗越長,尤其是在夜間,下胚軸越長。播種前7-10天,幼苗應進行適當的低溫運動。白天適當增加15-20攝氏度,夜間適當增加10-12攝氏度,使種植後邊界溫度逐漸與環境保持一致。地面溫度每天較長時間高於空氣溫度,有利於根系發育和葉面積擴大,能有效抑制幼苗生長。當幼苗長到一片葉子時,白天的溫度大約是22攝氏度,晚上大約是17攝氏度。
苗期應該保持土壤溼潤,嚴格控制澆水,太多的時候,會減少苗床的溫度,並導致害蟲和疾病的發生,澆水應該光,應該在早上澆水,澆水後保持適當的通風,能減少空氣的溼度。在底肥充足的情況下,苗床一般不需要追肥。
3.種植前和育苗前的鍛鍊
種植前7 - 10天,應鍛鍊幼苗以適應開放的環境。在移植前,幼苗應澆水並切成小塊。切割後通風量可逐漸增加,可在低溫下對幼苗進行精加工。有必要避免下雨和弄溼土塊。土塊基本乾燥不分散時,可以進行移植。在溫室或塑料拱棚內種植的幼苗也應低溫回火。它可以種植,只要三片葉子在一個心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