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承諾投入30億歐元支持汽車產業

2020-12-07 新浪財經

原標題:德國承諾投入30億歐元支持汽車產業 來源:駐歐盟使團經濟商務處

路透社11月17日消息。德國政府表示,汽車工業正面對新冠疫情及全球氣候危機帶來的挑戰,德國將投入30億歐元(約合35.6億美元)支持氣候友好型汽車的研發與生產。該計劃的核心內容是撥款10億歐元,將原定於明年結束的消費者電動汽車購買回扣延長至2025年。消息人士告訴路透社,另有10億歐元將用於廢舊卡車的報廢計劃,以幫助私營物流公司和市政當局實現車隊現代化。政府還將設立10億歐元基金,為汽車產業的創新和轉型提供支持。

相關焦點

  • 德國政府將投資15億歐元用於支持本國的動力電池研究和生產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作為歐洲的汽車工業中心,德國希望在歐洲動力電池產業中佔據更重要的地位。外媒報導稱,德國政府將投資15億歐元(約合人民幣119億元)用於支持本國的動力電池研究和生產,並首先向傳統電池製造商瓦爾塔提供3億歐元(約合人民幣24億元)的贈款。瓦爾塔將用這筆資金在巴伐利亞南部各州和巴登-符騰堡州建設研究和生產動力鋰電池的基地。
  • 德國汽車製造商認為中國擁有汽車的未來
    原標題:德國汽車製造商認為中國擁有汽車的未來   德國的汽車製造商們知道,他們行業的未來是電動汽車、自主汽車和中國汽車。   據CNN旗下財經網站報導稱,包括寶馬(BMW)和大眾(Volkswagen)在內的德國知名汽車製造商本周已經和中國達成了一系列合作協議,將進一步加快在中國開發電動和自動駕駛汽車的步伐。   外媒指出,這表明大家都認為,中國手握著通向汽車產業未來的鑰匙。
  • 德媒:德國擬投入500億歐元改造升級國家鐵路網
    德國媒體近日報導說,德國聯邦政府擬於未來10年投資約500億歐元,改進陳舊落後的國家鐵路網。 據報導,德國財政部推出了一項總額約500億歐元的投資計劃,從2020年開始總共為期10年。但德國財政部並未就此作出回應。
  • 借鑑德國經驗 促進氫能產業發展
    德國對氫能產業發展高度重視,將氫能產業提升到國家戰略高度,積極出臺各項政策支持產業發展,搶佔氫能技術發展的制高點。    一、德國促進氫能產業發展的主要措施    (一)出臺國家層面的戰略,明確發展思路    氫能作為清潔、安全的能源,可以實現低碳甚至零排放,是促進全球能源轉型的重要路徑。
  • 90億歐元用於氫能,德國大手筆實現綠氫戰略!
    該戰略的出臺將可再生能源制氫放到了重點發展方向上,不僅為德國氫能產業確認了「綠氫」的優先發展地位,確保了德國在氫能源技術的開發和出口方面的領導作用,同時也展現了德國大力支持和發展氫能的壯志雄心。此外,近幾年德國使用氫燃料電池驅動電動汽車的需求正保持增長的態勢,戰略預計到2050年,德國對氫燃料的需求將增加到110 TWh至380 TWh之間。
  • 拯救德國汽車
    一直以來,德國汽車產業被視為德國經濟增長的保障,而汽車工業佔德國工業增加值的10%,並對金屬製造、電氣設備、機械製造、玻璃、陶瓷和電信等許多行業提供支持,大約有93.6萬人直接或間接以汽車產業為生。毫無疑問,汽車業不景氣,將直接影響到整個歐洲經濟火車頭的復甦。
  • 盤點德國全球領先的六大科技產業:除了汽車,還有這些頂尖領域
    據德國聯邦統計局數據顯示,2019年德國的GDP總量為34359.9億歐元,約為3.85萬億美元,在全球僅次於美國、中國和日本,位列第四,同時德國也是歐洲GDP總量最高的國家。在人們的印象中,德國產品一向以可靠、耐用、質量過硬著稱,德國人認真、負責、守時、嚴謹的特性也已深入人心。接下來,我們就來盤點一下德國有哪些頂尖水平的科技產業吧!
  • 德國加強文化產業扶持力度
    德國聯邦政府日前批准了一項援助計劃,將在未來兩年投入10億歐元,扶持受到疫情影響的文化產業。德國文化部希望這項計劃能夠幫助保留「德國獨特的文化景觀」,為從業者創造就業機會,促進文化產業振興。援助計劃中的2.5億歐元將用於文化機構的防疫設施,保證文化機構安全開放;4.8億歐元將用於中小型和私營文化機構,幫助其恢復藝術創作和運營。其餘資金將用於推廣數位化項目,如「博物館4.0」等在線交互式展覽,支持聯邦政府定期資助的公共文化機構等。據德國《商報》報導,德國有近25萬家文化和創意相關企業,從業人員超過百萬。
  • 德國汽車產業徹底恢復還需時日
    德國三大汽車廠商近期也準備恢復生產,大眾、寶馬和戴姆勒三大汽車廠商將於近兩周內逐步恢復在德國各地的生產。但是,復工復產並不意味著德國汽車工業就能迅速重回常態。據德國汽車工業協會估計,德國汽車生產要想徹底恢復可能需要數周甚至數月時間。 目前,德國汽車工業面臨的困境也相對複雜。一方面,受疫情影響德國車企供應鏈尚未完全恢復。
  • 先聲周報|三大唱片推反種族歧視基金 德國10億歐元重啟文化產業
    以每股25.00美元計算,2億美元的股份將轉化為約1.6%的市值股本。· 6月3日,華納音樂集團(Warner Music Group)和Blavatnik家族基金會宣布設立1億美元的基金,用於支持與音樂產業、社會正義以及反對暴力和種族主義運動有關的慈善事業。
  • 特斯拉進駐德國給老牌汽車強國帶來電動旋風
    特斯拉是美國電動汽車製造商「老大」,而德國這個老牌汽車強國近年電動汽車發展不及預期。特斯拉此時進軍德國,是上門「踢館」,還是盤活機遇?分析人士認為,德國積極迎接挑戰,特斯拉進駐德國給老牌汽車強國帶來電動旋風,更加彰顯了全球汽車業界對未來電動汽車發展趨勢的認同和期待。
  • 德國外貿發展情況
    據德國汽車工業協會(VDA)數據,2012年、2013年德國汽車廠商總產量分別為1362萬輛、1408萬輛,其中德國國內產量分別為539萬輛、544萬輛,海外產量分別為823萬輛、864萬輛。2013年德汽車產業產值為3617億歐元。近5年,德國汽車產業研發投入約千億歐元,佔整個工業研發投入的三分之一。
  • 2.1億歐元買下德國私人銀行 復星還收購了哪些金融機構?
    歐洲央行和德國聯邦金融監管局已批准中國復星對德國私人銀行Hauck & Aufhäuser的收購計劃。專注於投資健康、快樂、財富的復星又為自己的跨產業併購圖譜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歐盟和德國向中國企業收購德國銀行開綠燈!」
  • 阿迪達斯獲30億歐元政府貸款、全球奢侈品市場預計損失700億歐元
    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3月31日的第一季度,RealReal預計GMV總額為2.58億美元,3月初,GMV的同比增長超過30%,而3月第二周,這一數字下降到12%左右。報告指出,儘管新冠病毒爆發以來,RealReal已經採取相關措施,但GMV仍呈直線下降的態勢,從3月17日至4月初,同比下降40%至45%。
  • 法國重視文化遺產保護 每年投入7.76億歐元
    其次,政府注重加強在文化遺產保護方面的投入。2013年,法國政府在編制預算時,計劃為文化、科研及傳媒產業共投入35.5億歐元(1歐元約合8.18元人民幣),其中文化遺產保護7.76億歐元,屬於文化遺產保護之列的歷史性建築保護3.33億歐元。     此外,法國政府出臺政策,鼓勵有實力的基金會、企業和個人出資支持文化遺產保護事業。
  • 徐冰與周杰倫將首度合作|德國500億歐元資助文化藝術
    2德國500億歐元資助文化藝術在英國宣布對於文化產業的援助計劃後,德國也有所行動,據artnet報導,德國聯邦政府正在介入為該國的藝術和文化部門提供全面的援助方案。根據文化部發布的一份新聞稿和德國媒體的報導,政府將提供500億歐元(約4000億人民幣)的驚人資助。
  • 車企博弈:德國600億歐元大研發,中國「紅旗小鎮」現象大開發
    德國不缺少名牌,8110萬人的小國,擁有2300個世界品牌。但是,我們也要看到,德國科技的起步並不早。英、法完成工業革命時,德國還是個農業國。19世紀90年代初,德國科學家跑到美國一看才發現,人家工業品的科技含金量最高,於是才開始發力追趕。德國人憑什麼後來居上?珍視「身後名」,不貪「眼前利」。
  • 奧迪將在2025年之前將電動汽車投資增加至120億歐元
    早在2018年,奧迪就宣布了到2025年將售出80萬輛純電動或混合動力汽車的打算,現在它通過宣布計劃投資多少來實現這一目標,從而重申了這一承諾。它剛剛宣布將僅在電動汽車上投資120億歐元,這是其2020年至2024年計劃總支出370億歐元的很大一部分。
  • 通過領先的德國科技,德國馬牌輪胎再證「成就每一程」的品牌承諾
    德國馬牌輪胎致力於為亞太地區,尤其是中國消費者提供安全、舒適的駕乘體驗 在每一程的人生道路上,德國馬牌輪胎都將是消費者們堅實且值得信賴的夥伴,支持他們闊步向前,成就他們的每一程 上海2018年8月8日電 /美通社/ -- 今日,全球領先的輪胎製造商德國馬牌輪胎於紐西蘭SHPG國際測試場舉行「科技成就未來·德國馬牌輪胎科技體驗日活動
  • 交付量暴跌94% 德國汽車業幾近冰凍
    1885年,第一輛汽車在德國曼海姆誕生。135年過去了,德國經受住了時間的考驗,依然在全球汽車工業中位居榜首,但在疫情的襲擊之下,德國這個最引以為豪的產業遭遇了近30年來最大的危機。產業鏈中斷、數月停工、銷量狂跌、利潤驟降,從大眾到戴姆勒,各大巨頭的現金流都快承受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