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人真真真系有料

2021-03-05 羊城攻略


不只梅州,在整個廣東,

以及福建、江西、廣西、四川、臺灣等省份

幾乎都有客家人的身影。

客家人也不是外地人

「逢山必有客、有客必住山」,

客家人有著上千年的遷徙歷史。

目前廣州地區的客家人數有戶籍在冊的不少於200萬

尤其是天河區鳳凰街的柯木塱村和漁沙坦村

更是廣州近郊最純正的客家村落

居民和村民98%以上是客人。


客家人特別能吃鹹是真的

不誇張的講,客家人的鹽是靈魂

一提起鹽焗雞,鹽焗雞爪

臘鴨臘肉腊味

一定會有客家人的一席之地

客家人能吃辣

但不常吃

客家人釀豆腐出名

但是他們還會釀苦瓜、釀辣椒

還有釀春(把肉釀入蛋黃還不碎)

廣東的語言分為三大類

粵語、潮汕話、客家話

對於不會客家話的人來說

客家話自帶加密功能

客家人以客為家

所以很多客家話都會不一樣

甚至是隔壁市

也聽不懂隔壁的客家話

客家人用粄(bǎn)來稱呼米製品類

似於閩語中的粿

「粄」在客家人心中的地位大致

和「粿」在潮汕人心中的地位一樣

客家稱為「粄」的食品非常多

常見的有「甜粄」「老鼠粄」「憶子粄」「捆粄」

「艾粄」「簸箕粄」「仙人粄」「發粄」

客家人待人非常熱情

去客家人做客沒有不吃的道理

餐前餐中餐後

都會安排的明明白白

客家人還喜歡回禮

去做客完你還會收穫幾袋東西

總之

去客家人家做客

只有胖幾斤和等同於

去了一趟超市的收穫感

家人性格溫和

不爭不搶又友善

但是客家人也有「髒話」

可能只是因為

你聽不懂

客家的長輩都很友善

就算是不知道你的名字

他們也會親切的叫一聲阿妹

如果是碰到逢年過節回家

就好像搬家一樣

每年回家的客家人

絕對不會空手回城

可能未來一個月都不用買菜了

拿的都是家鄉的土特產

幾乎應有盡有

而梅州是客家人較集中的聚居地之一 

被譽為「世界客都」

除了有趣且好客的客家人

梅州更是一個令人嚮往的城市



它是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面積15876.06平方公裡

兼有臺地、丘陵、山地、階地和平原五大類地貌類型

戶籍人口551.40萬,包含2區1市5縣。

它是「華僑之鄉」,旅居海外的華人華僑達700多萬。

它是「客家菜」之鄉

是歷史上客家民系的最終形成地

更是全世界客家華僑的祖籍地和精神家園。

同時它也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中國自駕遊最佳目的地、

廣東首個宜居城鄉示範城市。

最重要的是它有超多平民又特色的美食。


梅城裡醃麵店數不勝數,老字號的店也不少,每個梅城人心裡都有一家最愛的醃麵店。

所花最喜歡的是這家,東廂新村大樹下早點,從來不知道原來醃麵店的名字可以這麼文藝。

醃面一定要趁熱吃,不然面冷了就會結塊了。

麵條勁道彈壓,越吃越香,就是這一口醃面讓梅州人在每個清晨清醒過來。

如果還是醒不了,估計是少了一碗三及第或者番茄牛肉湯吧。

這裡的番茄牛肉湯格外好喝,加了滿滿的香菜。

三及第也是有滿滿的料,最愛吃粉腸,爽口彈牙。

八塊錢,一碗湯+一碗麵,好吃又實惠,很多計程車司機每天都開車過來吃早餐,吃完就好開工了!

店名:東廂新村大叔下早點

地址:梅州市梅江區金山街道赤岌三路東廂新村13棟

人均:13元

一家只有早上開門的燒麥店,每天12點就關門,一天只營業幾個小時而已。

清晨,梅城人開著摩託來到這裡吃燒麥,或吃其他早餐,很多人找不到位置只能打包。

這裡的燒麥好吃到什麼程度,經常有人會點上一大桌,就只是吃燒麥。

一顆小小的燒麥裡有點肥豬肉,有點筍粒,有點冬菇,吃起來好過癮,一口一個不知不覺就吃了好幾碟。

除了燒麥,還有醃面、三及第等等,住在附近的居民都愛跑到這裡吃早餐。

店名:勤燕燒麥店

地址:梅州市梅江區勤力苑(近勤力小學)

人均:9元

尚記鹽焗雞翅是梅城的老字號店,分店遍布全城,外地人來旅遊都要買上很多帶回家。

除了雞翅,還有雞爪等等,肉質結實又有彈性,特別是鹽焗的做法很具風味。

遇到美味的雞翅,小仙女也忍不住走著在街上就吃起來。

店名:尚記西橋分店

地址:梅州市梅縣區梅荷路6-3

人均:10元

大家都說:吃粄食的人就是客家人。確實是,因為客家人逢年過節都要做粄、食粄。

味酵粄有著不同於它外表的爽滑,單吃是沒有味道的喲,一定要跟紅糖薑汁一起吃。

發粄的口感吃起來有點像發糕,白糖、黃糖、紅絲絨,三種口味選擇。

店名:大埔味酵粄發粄

地址:梅州市梅江區仲元西路75號

人均:2元

魚頭煮粉

魚頭煮粉在梅城街頭到處都有,來梅城是一定要嘗一嘗的。

等待的時間很長很長,可是當老闆娘把魚頭煮粉端上桌的時候我都驚呆了!

現點現做,從煎魚頭,到熬魚湯,看這奶白色的魚湯,真想再來一碗!

一整個魚頭,還有幾顆手打魚丸,一整碗魚頭煮粉,硬是所花大容量的胃都hold不住。

店名:阿朱魚頭煮粉

地址:梅州市梅江區東湖路44號

人均:15元

萬秋樓,很霸氣的名字,不過裝修上確實稱得上這個名字,古色古香充滿客家元素。

穿過中間這裡,後面其實是像圍樓一樣,出乎意料的壯觀,而且這裡的客家菜出品也是五星好評。

手撕鹽焗雞,看著賣相就食慾橫流!

雞胸肉部分吃起來會有點幹,不過雞皮真的超級好吃。

客家釀豆腐,梅州三大名菜之一,看起來外表跟其他客家菜館是一樣的。

意外地豆腐跟肉都是帶點爽口的,跟以前吃過的完全不一樣。

梅菜扣肉,肥而不膩是梅菜扣肉的精髓,但是對於愛吃肥肉的所花來說,這點肥都不算什麼。

最佳的吃法是用饃包起兩塊扣肉和一些梅菜,夾起來吃別有風味!

用小茶壺裝著的功夫湯,清甜的味道,感覺怎么喝都喝不夠。

店名:萬秋樓

地址:梅州市梅縣區新城辦事處扶外村98號

人均:73元

五華魚生稱得上是梅州的一大特色美味,而大多數梅城人吃五華魚生,都會選擇長樂酒樓。

配料擺滿了一桌,有辣椒圈、薄荷葉、蔥絲、花生、胡椒粒等等。

切好的魚生鋪滿在一個個篩子上。

首先魚生片要過一下醋和油,這是重要的殺菌過程。

挑上幾種自己喜歡的配料和幾片魚生,大口大口地吃才是正確的吃法,最好配上一杯客家米酒,幫助殺菌。

店名:長樂酒樓

地址:梅州市梅江區大園巷6號

人均:100元

在鬧市裡的一家捆粄店,人流超大,而且老闆娘脾氣也有點大。

捆粄像腸粉又不像腸粉,料都是煮熟配好的,煮好的粉皮放上料子就可以趁熱捲起來了。

2塊錢一捆,選了4個不同的口味。這麼多口味裡,豆角是最好吃的,筍也不錯,爽爽的口感。

店名:豐順捆粄

地址:梅州市梅江區美鳳路4號

人均:4元

梅城的仲元路就是煲仔飯一條街,很多家煲仔飯都聚集在了這條街。

這麼多家裡,最正宗的還是源記煲仔飯,老字號!

煲仔飯的選擇有很多,難以選擇的時候就叫上一份什錦吧,絕對不會出錯。

吃之前戳破雞蛋,沾上蛋液的米飯格外的香。

叉燒、臘腸、滑雞、雞腎都有,米飯裡不僅有蛋液的味道,還有肉的香味,沒有醬油都能吃完。

源記的燉湯也是一流,胡椒豬肚雞超多料,實惠又夠味!

店名:源記煲仔飯

地址:梅州市梅江區仲元東路30號-32號

人均:10元

一家只在晚上營業的腸粉店,在路轉角的位置,非常不起眼的小店,堂食都是在對面馬路。

肉的選擇有很多,一不小心就想來一場腸粉的海鮮盛宴。

最後點了最愛的生蠔腸粉,10塊錢一份。

輕輕掀開薄薄的腸粉皮,裡面全是生蠔,老闆你確定這樣真的不虧嗎?

每隻生蠔都超飽滿,火候掌控得剛剛好,一個字:「鮮」!

店名:阿肥腸粉王

地址:梅州市梅江區中山街7號

人均:10元

羨慕住在老城的梅城人,夜宵也有各種各樣的選擇,侯記炒粉就在阿肥腸粉王附近一條街。

看著老闆炒粉一直在咽口水,夠曬鑊氣!

15元這麼一大份炒粉,三四個人吃都完成沒問題,性價比驚人。

侯記炒粉用的是乾粉,吃起來會比較幹,不過香味也是一流。

店名:候記炒粉

地址:梅州市梅江區中山街29號

人均:15元

海石花炒田螺,很多梅城人初中的回憶。始於1997年,伴隨著一代90後成長。

可能是因為這裡的炒田螺便宜又大份,很多學生都喜歡來這裡吃。

這麼多年變化也很多,菜單多了很多其他的菜式,價格也漲了一丟丟。

可是每次想吃炒田螺了,還是想回來這裡,幾個朋友坐坐。

店名:海石花

地址:梅州市梅江區凌風東路195號

人均:16元

羨慕住在金山的人,總是能吃到金山牛雜,這一家在官井頭的牛雜名氣超高,在梅城地區都享有盛名。

在廣州的梅州人說:吃牛雜,還是喜歡大梅州乾乾爽爽的牛雜。

牛腸牛心牛肚牛蒡牛肝牛皮牛筋等等,一份牛雜裡各式各樣的部位都有。

40元一斤,一般20元兩個人吃已經完全夠份量。

爽脆的牛雜沾上獨家的酸辣醬,是多少梅城人最愛的宵夜,哦,可能還需要一杯啤酒。

只是吃牛雜有點膩,必須要叫上一份這裡的拍黃瓜,與眾不同酸酸甜甜的口味,這麼多年都是這個王牌搭配。

▽認準這個牛頭才是老店!

店名:金山牛雜

地址:梅州市梅江區官井頭5號

人均:20元

榮記湯圓,藏在小巷子裡的湯圓店,可是開了三十幾年依然火爆。

每年元宵節,過來買湯圓的人都會排起長長的隊伍,沒有兩三個小時都買不到。

每碗八塊錢三種口味都有,花生、豆沙、椰蓉。

跟廣州的湯圓有很大的區別,這個嚼勁更大,而且花生湯圓裡有一整顆花生,椰蓉湯圓口味也是很奇妙。

店名:榮記湯圓

地址:梅州市梅江區金山巷18號

人均:9元

一說到吃冰,第一個想到的肯定是它,洪屋雪花,已經開店幾十年了,承包了梅城人的回憶。

很多人從懂事開始就一直吃,人氣超高,冬天依然人滿為患。

芒果雪花是最愛,不過新年的時候總喜歡點上一碗好運雪花,期待新年有好運。

其實好運雪花是沒有水果,是所花貪吃又叫老闆娘加上了雜果。

藏在雪花底下的是清補涼,有蓮子百合花生等等,必須連著清甜的雪花一起吃才好吃。

店名:洪屋雪花

地址:梅州市梅江區凌風西路洪屋巷1號

人均:10元

在老街的這一家鮮奶煮雞蛋做了好幾年了,怪不得老街在修葺還是有很多熟客來打包帶走,老闆娘都不捨得關門,怕客人來到白跑一趟。

鮮奶煮雞蛋真的好簡單,新鮮的牛奶放進專用的牛奶鍋一直不停攪拌,差不多的時候加入雞蛋繼續同一個方向攪拌。

一碗熱騰騰的鮮奶煮雞蛋,才5塊錢。

不會太甜,可是牛奶和雞蛋的香味那麼濃烈,大冬天喝上一碗感覺什麼煩惱都能飛走。

店名:老街鮮奶煮蛋

地址:梅州市梅江區凌風西路86號

人均:5元

大梅州的美食數都數不清

一篇文章根本裝不下

想念那釀酒、煎圓、芋圓

算盤子、掩老鼠粄、肉圓、筍粄

豬腸粉煮腰花、魚燜飯等等

相關焦點

  • 鹽焗雞、番薯葉、釀豆腐……客家人真真真系有料
    我是一個客家人,身邊很多潮汕朋友。 他們叫我客家仔,我叫他們潮汕佬。 我們經常一起吃飯喝酒~ 我也會帶他們去吃很多客家菜, 我最喜歡的鹹菜炒豬腸,醃面。
  • 舌尖上的客家:客家人系有料
    又叫煎堆,客家人過年時的傳統自製年貨,是一種拳頭大小的油炸糯粉團,色澤金黃,外形渾圓中空,口感芳香酥脆體積膨大滾圓,表皮薄脆清香,而又柔軟粘連,餡又香甜可口。有團圓甜蜜的寓意。在過去六七十年代,人民生活過得比較艱苦,一年難以吃上幾頓肉,為了招待到訪的客人,聰明的鬆口客家人用豬肉加木薯粉發明了炸肉丸。客家幾乎家家戶戶都會做,是每到春節必做的年貨。非常有客家特色的澄糖湯圓,有原味,芝麻,陳皮,花生和紅豆餡的,獨具客家韻味。
  • 廣東三大民系之客家人來源(上)
    廣東有三大民系:廣府、客家、潮汕。今天我們來講講歷史悠久的客家民系。客家人分布廣泛,並且不以地域來區分。人口數量也十分的多,目前有兩種說法:國內有5000萬,還有3000萬分布海外,共計8000萬。另一個說法是,國內有8000萬,海外有1500萬。不論是哪一組數據,都證明,客家人都是一個很龐大的群體。
  • 客家人從何處來?從客家民系看中華文明的生命力到底有多能扛!
    作者:金凌冰 智綱智庫廣州戰略中心總經理編者按:客家(英文:Hakka),是南方漢族的一支,是中國漢族一個龐大的民系共同體,是世界上分布範圍廣闊、影響深遠的民系之一。客家民系歷史悠久,人口數量龐大,分布面廣,除了中國外,還分布在亞洲、美洲、歐洲、澳洲。客家人具備強烈的民系意識和勤奮好學的優良傳統。
  • 【涯系客家人】:香菇釀肉丸
    探究客家菜系和客家飲食習俗就會發現,不論是其烹飪技藝諸如「搗珍」、「酒」之類古法的繼承和演變,還是日常習俗中諸多禮儀禮規,都證明了客家人將古代中原文明進行傳承,印證了客家民系歷盡滄桑,多次變遷的歷史。而奇巧的烹飪技術,正是客家人勤勞、聰慧的結晶。「涯系客家人」,這一句帶著濃厚鄉音的古樸話語,更多的是對「客家」的認同與歸屬感。
  • 涯系香港客家人
    ,到處可見客家人創造奇蹟的身影。闖蕩香港的客家人究竟有多少? 恐怕人們只能說一個大概數字。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由於港九本屬廣東省寶安縣,而寶安縣有一半以上人口屬於客家人。因此,九龍新界一帶,如上水、元朗,乃至大埔、沙田就有不少原居民是客家人。300多年前,香港就有許多客家村莊。客家人成群結隊地大批遷入香港地區,大致可分為四個時期:
  • 廣東三大民系文化特徵:廣府人開放,客家人淳樸,潮汕人刻苦耐勞
    一:廣府民系文化特徵廣府民系是廣東省三大民系中的第一大民系,人口所佔比例近60%。同時廣府人在廣東三大民系中分布範圍最廣,珠江三角洲是廣府文化分布的核心地帶。廣府民系文化特徵有如下表現:1.開放性,易於接受外來事物廣府人們的視野寬廣,思路開闊,善於吸收、學習西方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並與傳統文化相融。
  • 客家人—客家人的由來!你知道嗎?
    既然不是原住居民,自然就是客人了,土著與客人區分,然後客家人就這樣稱呼而來了。又稱為客家民系,是一個具有顯著漢族與山區少數民族特徵的特殊民系,也是近代在世界上分布範圍廣闊、影響深遠的民系之一。客家民系形成的標準。其一,客家方言。客家人之所以區別於非客家,其中一個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方面就是語言。客家方言不僅是客家之成為客家的標誌,而且也是客家民系自我認同的內聚紐帶。
  • 涯系客家人,涯愛轉梅州了
    >有中國人的地方就有客家人、聚居地和繁衍地、是全世界最具代表性的客家人聚居地。,客家人取「丸」與「圓」同音,寓意團圓、圓滿。「粄」是客家人用來稱呼米製品的專有名詞,客家稱為「粄」的食品非常多,常見的有「蘿蔔粄」「艾粄」「捆粄」「紅粄」「發粄」「甜粄」「粄條湯」「炒粄」......
  • 潮汕人與客家人
    在中國的廣東地區有三大民系,廣府,客家,潮汕,三大民系都是從古中原南遷而來,經過上千年和當地原住民的同化,形成了今天的三大民系。今天我們就講潮汕人和客家人。潮汕人,古時稱潮州人,隋宋兩次南遷最終定居潮州府形成潮汕文化。
  • 客家人為何叫做客家人?他們從何而來?
    在漫長的歷史發展中,客家人創造了獨屬於他們的文化和信仰,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客家民系的發展。客家人是中華漢族中特殊的一支,在學術界經過了充分討論之後,目前已經達成共識,客家人是漢族中的一個民系,是中華漢族在特定的時空中形成的一支重要的特殊民系。它以其獨特的語言、建築、民俗、民性等等的文化特質而有別於其他漢族民系,是一個獨特的漢族分支。客家人的先祖們在長達數百年的時間裡,走走停停。
  • 客家人的獨家記憶
    作為客家人,我們都很自豪地說「捱嘿客家人」。客家是漢族民系之一,是唯一一個不以地域命名的民系,是世界上分布範圍廣闊、影響深遠的民系之一。它也是世界上影響廣泛,影響深遠的種族之一。客家人是從中原到南部的移民。搬到嶺南山區後,又充分保留了中原的語言和飲食習慣。提到客家菜怎麼能少得了「釀」菜,客家人什麼都拿來釀,豆腐、苦瓜、茄子、青椒等。
  • 什麼是客家人?
    魏晉以來,那些依附在地主豪紳門下充當佃農的流民被稱之為「佃客」;到了宋朝,官府錄入戶籍時會依據有無田產將人口分為「主戶」和「客戶」;明清時期,為了和土著居民加以區分,那些寄居本地的外地人都被稱為「客籍」。與「主」相對,「客」總是一個無所倚恃,又疲於奔忙的形象。一聲「客家」也道出了這個背井離鄉的族群1700多年來顛沛流離的辛酸史。
  • 廣東三大民系,廣府人,潮汕人,客家人,誰最早來到廣東定居?
    民系,一般是指民族內部有同類語言、文化、風俗,並互相認同的分支,最早見於羅香林教授的《客家學導論》,當前對於漢族內部民系的劃分,學術界並無統一的觀點,有學者提出八大民系的說法,但也有人認為應該分為十六個民系更加合理。
  • 廣東三大民系,廣府人,潮州人,客家人,誰最早來到廣東定居?
    民系,一般是指民族內部有同類語言、文化、風俗,並互相認同的分支,最早見於羅香林教授的《客家學導論》,當前對於漢族內部民系的劃分,學術界並無統一的觀點,有學者提出八大民系的說法,但也有人認為應該分為十六個民系更加合理。
  • 客家人是少數民族?
    客家人不是少數民族,他們只是漢族的一個支系而已。客家人就是漢族人!他們是漢族的一個重要民系!客家人是以客家方言為母語的一個漢族民系,是中國南方廣東、廣西、福建、江西、臺灣等省的本地人之一。客家語呢,又簡稱客語,是漢族客家民系使用的主要語言,是漢語七大方言之一。客家古居民客家語在非正式場合又被稱為客家話,按不同口音又可分為梅州話【包含梅縣話、蕉嶺話、興寧話、五華話(長樂腔)等,一般是以梅州市區(含梅江區、梅縣區)的梅縣話作為代表。】、惠陽話、惠州話、河源話、贛南話、汀州話等。
  • 客家人說客家話,為什麼廣東會有客家人,客從何處來
    中國地大物博,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獨特的方言,要是沒有在一個地區長期生活過的人,想要聽懂當地的方言,那是非常難的。那麼,對於廣東人所說的粵語,許多外地人是聽不懂的,但是客家人和潮汕人卻很輕易就能懂客家話被認為漢語七大方言之一。
  • 為什麼客家人不是少數民族?千萬不要惹一個客家人!
    陶淵明仿佛是客家的精神導師——其實陶淵明生活的年代在東晉至南北朝,也恰是客家人第一次大遷徙的時期。「無山不住客,無客不住山」,客家人對山的偏愛,以及對定居點的選擇似乎也是受到了陶公的影響。實際上,正是因為這種避世情結的存在,一個新群落的形成才有了可能。
  • 廣府人與客家人
    一  要論廣東在海外的華僑、華人,廣府人與客家人,均有各自一句口頭禪。廣府人說是:太陽在粵人社會上永遠不落。客家人說是:凡有鹹水的地方,都有客家人。  這就是說,廣府人與客家人,都一樣遍布全世界。當然,由於廣府人瀕海,外出要便捷得多,海外的廣府人自然也比客家人多一半左右。
  • 客家人從何處而來?
    古徽州曾因中原人的到來,孕育出博大精深的徽文化;河西走廊因為中原人的進入,演繹出風起雲湧的五涼文化;有了中原人斷髮紋身的啟蒙,太湖流域才有了豪情萬丈的吳越文化。 在眾多南遷避亂的隊伍裡,客家是性格最沉穩的群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