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曾經生活過的小縣城東明縣歷史悠久,百度上的文字:公元前140年,在此地設置東昏縣。1218年,開封府的東明縣改轄宛亭縣故地,縣城徙治於黃河北岸的東明集鎮,河南省蘭考縣北10公裡的舊東明縣縣城被廢為通安堡,此為今山東省東明縣治縣的開端。1490年才將縣治移於今縣城址。1949年,劃歸平原省;1952平原省撤銷後,屬河南省;1963年,又從河南劃歸山東省。
悠久的歷史和曲折的行政歸屬,讓小縣城和河南地域糾纏不清,許多民俗和方言,包括美食,就打上了河南地域的烙印。
譬如河南美食胡辣湯。糊辣湯在河南還有一個雅致的名字叫八珍湯,叫八珍湯自然誇張,不過這也說明糊辣湯內容之豐厚,最常見的有麵筋、海帶絲、粉絲、千張絲、花生米、香菜、薑末、榨菜、胡椒粉等,根據節令和地域的不同,還會有牛(羊)肉、黃豆、木耳、黃花菜、菠菜、蘿蔔條、蔥花等。做法也很繁瑣,先用淡鹽水和面,揉成麵團,然後不斷加水「洗」出麵筋。
水燒開後下麵筋,麵筋熟後將洗麵筋的水,也就是稀澱粉糊倒入鍋內,小火燒至湯汁黏稠,再放入其他配料,旺火燒沸。盛到碗裡後,加榨菜,淋香油、香醋等,喝著黏乎乎,香噴噴,酸辣可口,於吞咽之餘又有東西可嚼,十分滿足。特別是在冬日的清晨,一碗糊辣湯下肚,額頭上會滲出細細的汗來,身子暖了,胃口也開了。
因為地域的影響,胡辣湯也成了東明小縣城的名吃,你在小縣城生活的那些年,胡辣湯名氣較大的有兩家,一家在西關菜市場南頭,一家在東關菜市場西頭。
西關菜市場在縣城的西城牆上,護城河裡的水已經變成死水,黑黑的水面上飄著爛菜葉、塑膠袋、死貓、死老鼠,夏天會有很難聞的氣味,但這並不影響菜市場的熱鬧。
菜市場南北走向,東西兩邊的攤點和門市一個挨著一個,各類果蔬和肉食滿滿當當,還有活的雞鴨魚蝦,讓西關菜市場人氣爆棚。
西關屬於老城區,老縣委縣政府辦公的地方就靠近菜市場。你在小縣城讀高中的時候縣委縣政府還沒有搬遷,高中的一位同學曾約你去縣政府食堂吃過一次早飯:白面饅頭、白麵湯(有麵筋和雞蛋穗的那種),涼拌黃瓜,這是那個年代豐盛的早餐,很好的味道,讓你回味至今。
小縣城老城區的柏油馬路狹小逼仄,坑窪不平。你騎著一輛破舊的自行車去西關菜市場趕早集。你教書的那所中學在東關,你在逼仄的柏油路上一路向西,路過開水鋪、理髮店、裁縫店、新華書店和老縣委縣政府,就到了菜市場,有點遠的路途上,是熙熙攘攘的趕早集人。
你從菜市場買菜出來的時候,菜市場北頭的那家胡辣湯攤點前已經聚集了許多人,人們或蹲或坐,一人端一碗胡辣湯,就著煎包或油條,吃得正歡;還有一些提著保溫飯桶排隊的人,等著買煎包和胡辣湯回家吃。
菜市場上有許多小吃攤,糖糕、包子、餛飩、小米粥,但吃客稀稀落落,胡辣湯攤點前長長的隊伍就成了西關菜市場上一道獨特的美食風景。
有時候你也會加入到長長的隊伍裡,在焦急的等待中買兩碗胡辣湯帶回家飽飽口福。
因為路途問題,你買菜去得最多的還是東關菜市場。從你教書的中學出來,一路向南,經過一座小橋,沿著東護城河,一會功夫就到東關菜市場了。
東關菜市場規模較小,果蔬和肉食的品種也沒有西關菜市場的齊全,但路途較近,課間十多分鐘就把菜買回來了。
菜市場西頭的那家胡辣湯攤點前同樣聚集著許多人:排長隊的和或蹲或坐喝胡辣湯的。
經營胡辣湯攤點的是一大家人,掌勺的那位老者弓著腰,永遠是那身打扮:藍色遮沿帽,油膩膩的衣服和圍裙。他盛胡辣湯的動作有誇張和表演的成分在裡邊,長長的勺子揚得很高,但湯汁一點都沒有灑在外面。
老太太負責炸面泡(東明的又一美食,你將在另外一篇文字中寫到它),一位女兒負責燒地鍋。面泡又大又軟,口感非常好。
胡辣湯攤點同樣是東關菜市場的一道風景,舌尖上的快感是這道風景的核心。
除了這兩家,小縣城街道的角角落落還有許多胡辣湯攤點,雖然食客稀少,但在小縣城的美食文化中卻不可或缺。
胡辣湯在小縣城的歷史據說有一百多年了,最早是小縣城趙街一家姓胡的首創,其製作方法是:把小麥麵和成面塊後加溫水洗成麵筋,放在清水裡,將海帶絲、粉條下鍋加水,上火,燒至80度時,把洗好的麵筋拉成薄片下鍋,旋轉攪動,拉成穗狀。開鍋後撒上胡椒麵、蔥花、薑絲、菜葉等,盛上碗加香油和陳醋,入口香酸辣,清香爽口。
東明小縣城的胡辣湯屬於白胡辣湯,區別於河南省西華縣的逍遙鎮胡辣湯。逍遙鎮胡辣湯屬於紅胡辣湯,據說源於清代,距今已有兩百多年歷史。胡辣湯用羊肉鮮湯加清水和輔料熬製,鍋大開後,將洗麵筋沉下的麵漿徐徐勾入鍋內,待稀稠適度,再加入胡椒粉、五香粉攪勻。食用時淋入香醋、香油,倍覺酸辣鮮香,風味濃鬱,和白胡辣湯不同。
一碗胡辣湯就這樣融入了小縣城人們的生活,成為小縣城的地方名吃。
好多年過去,東關菜市場路口拓寬改造,那家胡辣湯攤點不知挪到什麼地方去了,宛如你在小縣城度過的青春時光,再也找不到蹤跡。
崔中華,山東省東明縣人,現供職於菏澤市教育局。有文字散見報刊,有散文集《教過書的人》《如果大雪封門》《一抬頭滿天星輝》《天秋月又滿》出版。有作品入選《師心有痕》《師者行吟》《師意盎然》。承辦:教育會議 教師培訓 教育考察 拓展訓練 研學旅行 聯繫電話:13073767302
自2018年9月17日起,在此平臺發表作品(自文章發表日起一個月內)達到一定閱讀量與留言量的作者,可獲贈雞公山門票。閱讀量達到1000次、留言量達到20條,即可獲贈雞公山門票一張,每增加500次閱讀量與10條留言,追加一張。依次類推。
本平臺是多家報刊的重要供稿基地,堅持原創首發,嚴禁一稿多投。打賞費100%歸作者(低於十元和一周後的不再發放)。中學(語文)教學參考河南站微信公眾平臺優秀作品選《師心有痕》《師者行吟》《師意盎然》已公開出版發行。即將出版《師墨飄香》。我們正在精選部分閱讀量大、質量高的已發作品為稿源,擬出版《師興曠遠》(第五季)。
想知道如何投稿,請點我
期刊文章(含論文、學生作品等)發表:15637889883 QQ544545960
主編微信:18137107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