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日系三強」之一,日產在國內市場似乎並不像它的兩位戰友那樣擁有鮮明的辨識度——它不學豐田大談均衡之道,也不像本田主打運動格調,但卻絲毫不影響它在市場和用戶心中長期佔據一席之地。
時刻保持產品的更新進步與技術領先,正是以「技術日產,人·車·生活」為Slogan的東風日產「馳騁江湖」多年的獨門秘訣。2020年是東風日產品牌煥新元年,在不久前的NEW NISSAN品牌之夜,東風日產不僅推出了全新的品牌LOGO,並且在形象、態度、技術和產品四大緯度都進行了全面煥新。
作為先行技術中的核心動力系統,VC-TURBO超變擎、e-POWER、Zero Emission日產純電所組成的日產動力天團正式與公眾見面。
其中VC-TURBO超變擎技術大家都很熟悉,第七代天籟搭載的那臺2.0T可變壓縮比渦輪增壓發動機便應用了這一先進技術,成功實現強勁動力與超低油耗的完美結合,於2019、2020年連續兩年獲得沃德十佳發動機的稱號。
相比之下,e-POWER對於不少人來說或許比較陌生,但它的到來卻很有可能使得國內新能源車市場迎來新的競爭階段。
No.1
e-POWER面世,「大象」跳入國內混動車市場
如果去審視今天的國內混動車市場格局,我們會發現插電混動車型依舊受青睞,豐田、本田混動獨佔一方,看似風平浪靜。但隨著日系品牌另一技術擔當的日產發力,推進e-POWER關鍵動力總成國產化加速,格局正在悄然發生轉變。
如何去理解e-POWER?作為日產最新推出的融合創新動力,e-POWER混合動力採用全時電驅的形式,通過燃油機發電給電池供電,既能保證電動車強勁且平順的動力輸出,以及出色的行駛靜謐性,同時在長途旅行時無需充電,消除裡程焦慮。
通俗來講,就是給汽車配上一個充電寶。與純電動車型相比,搭載e-POWER技術的車型可以完全不依賴充電樁,通過燃油機提供電池電量,同時用於發電的燃油機能夠一直保持在高效率區間運轉,維持低油耗的同時又免去用戶的裡程焦慮,避免了純電動車跑長途「提心弔膽」的煩惱。
與現有的一些增程式混動技術相比,日產e-POWER技術則像是「進階版」,兩者運作原理大致相同,但e-POWER混合動力的電池容量相對而言更小,不需要佔據太多車內空間,保證車內充裕的乘坐空間和實用性。與此同時還可以降低造車成本,大幅減少車輛電池購置成本,使其能夠應有在更多平民車型上。
而與豐田的「THS」、本田的「i-MMD」混合動力相比,日產e-POWER混合動力則在以下方面會擁有優勢:
一是更平順的動力輸出和更好的靜謐性。
豐田THS大部分工況為並聯式結構,發動機的部分功率用來發電,在大多數工況下還是需要發動機進行動力輸出的;本田i-MMD大部分工況為串聯式結構,高速巡航(部分時間)發動機直接驅動車輪;而日產e-POWER 則是100%串聯結構,發動機只發電,驅動全部由電動機負責,動力輸出更加平順,發動機運轉時間比傳統HEV減少50%,提供平順靜謐的駕乘感受。
二是更具潛力的動力性表現。
相比於豐田THS從設計之初就偏向省油而弱於動力性,本田i-MMD與日產e-POWER由於更多地採用電驅動系統,電動機的快速響應性以及爆發力在先天上就要更具優勢。不過e-POWER由於相比本田i-MMD結構要簡單,所以留給電驅動系統的空間會大很多,能夠裝下更大功率和扭矩的電驅動系統,潛力更大。
事實上,e-POWER研發團隊已經根據GT-R渦輪加速驅動力特性對動力系統進行調校,使得e-POWER擁有強大的動力加速性能。
三是日常駕駛時更低的油耗表現和易駕特性。
豐田THS在行進過程中,發動機很多時候是作為主要動力輸出來源的,所以在更多工況下發動機需要啟動,運行工況就變得很複雜,這會使得其比較難一直保持高效率工作點;本田i-MMD則大部分時間是串聯結構,在低車速工況,發動機啟動只進行發電不參與驅動,理論上發動機可以長時間運行在高效轉速。
日產e-POWER則是100%串聯結構,除了發動機需要高功率輸出時,日常中低速駕駛絕大部分時間發動機都能保證在高效區間運行。再加上e-POWER系統結構相對最簡單,電驅動優化的空間更大,日產在聆風車型上多年的電驅動技術積累得以展現。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日產e-POWER車型都導入了e-Pedal電子踏板技術,單一踏板實現加速及減速功能,能量回收強度比其他車型更大,在能量回收速度和回收車速區間都更具優勢,也能帶來更好的油耗表現和易駕特性。
No.2
瞄準下一個時代
這是一個當局者迷,旁觀者也看不清的時代。時代猶如一條奔流向前的河流,我們都是裡面的遊魚。其中大多數魚選擇逆流穩住,走自己熟悉的路;但偶然間也有魚躍出水面,窺探了前面的一段河面,奔赴往前。
東風日產無疑已經窺見了未來趨勢,將在中國市場開啟電動化攻勢。東風日產計劃到2025年,將向中國市場引入搭載日產e-POWER技術的6款新車型。
對於國內消費者而言,e-POWER或許還比較陌生,但其實這項技術早已在2016年率先於日本市場推出,搭載在日本市場銷售的日產Note和Serena兩款車型上,並且都取得了不錯的銷量成績和市場口碑。其中,Note連續三年成為日本市場最暢銷的緊湊車型,Serena則連續兩年成為日本市場最暢銷的小型MPV車型。
可以說,e-POWER已經獲得了日本汽車市場的認可,而作為一項成熟且先進的技術,它在中國市場也將迎來更多可能。
另一方面,國內新能源車市場發展到今天,消費者對一臺新能源車的期望和需求,已經不僅僅是單純的節能與環保,舒適、智能、操控、實用等等,都是消費者所追求的。而這些,恰好正是在傳統燃油車市場叱吒風雲超過80年的日產汽車所擅長的,也是國內消費者所認可的。
至於這大片的新興市場將要如何打開,日產已經規劃好了清晰的藍圖,e-POWER正在成為「大象」,作為最有力的競爭者進入中國市場,迎來更多新機遇。
而這也意味著,經歷幾年時間的格局固化之後,混合動力汽車市場的階段性變革與競爭就要來了,e-POWER已然佔得了先機,更有可能改寫國內混動市場兩田獨大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