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三大古羅馬競技場說,角鬥士不會和野獸搏鬥,我們被誤導了

2020-12-06 那敢情好了

我看過很多古羅馬露天劇場,土耳其的以弗所古城、約旦安曼城堡山腳下的古羅馬劇場、安曼北邊的傑拉什古城、羅馬鬥獸場、突尼西亞北部的杜迦古城、迦太基古城遺址……我們從馬特馬他一路驅車往東北部的海邊行進,路上在傑姆停下,徒步穿過曲折的小路,恍然間一座巨型古羅馬露天劇場展現在眼前,這就是震驚世界的埃爾傑姆鬥獸場,突尼西亞必打卡的世界文化遺產。

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古羅馬競技場

古羅馬時代的鬥獸場修建了很多,遍及地中海周邊沿岸城市,但是留存下來保存完整的屈指可數。四層的鬥獸場全世界只有一座,就是提到鬥獸場人們條件反射出的義大利羅馬的古羅馬競技場,俗稱羅馬鬥獸場。但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鬥獸場卻不是它,正是眼前這座建於公元前3世紀的突尼西亞「傑姆的圓形競技場」,El Jem Colosseum。

埃爾傑姆競技場的規模僅次於古羅馬鬥獸場,與義大利維羅納競技場並稱為世界三大古羅馬競技場。站在它的牆外抬頭望去,巍峨壯觀,36米高的石牆是故宮城牆的五倍。因為它太大了,從人的渺小角度看以為是個圓形,其實是個橢圓形。沿著遊人的行進路線前行,穿過層層疊疊的拱廊石門,走進大操場似的競技場中央,我並沒有感受到突如其來的震撼,因為時值午後,陽光刺眼,加之局部角度不能領略它的全部風貌。待到我走完全場,逡巡於各個角落,我用憎惡和同情,悲哀與憐憫,惶恐與絕望,何種詞彙也盡述不了我的心情。

這座建有500個門,最多可容納近4萬人的羅馬大劇場,可不是看戲的地方,不論是觀眾還是「表演者」也都無心欣賞與讚嘆它的精美雕刻、幾何設計和典雅構造。龐大的無情石牆內坐著的是幾萬比石頭更無情的「人」,這裡的引號使用了否定了意思。也有的說可容納5-7萬觀眾,但不管容納多少,這些人的血恐怕都是冷的,無論他們觀看表示時多麼「熱血沸騰」。

古羅馬人好徵戰,不然也不可能有稱霸亞非歐的版圖,不徵戰的時候他們還要好觀戰。從公元前146年到公元439年的將近600年間,羅馬統治了突尼西亞,同時也將歐洲文明、他們的習俗帶到了這片淨土。羅馬人在突尼西亞修建了無數古城、競技場、神殿、露天劇場……在之前的內容中我寫到過突尼西亞古國迦太基與古羅馬的三次布匿戰爭,公元前146年,古羅馬攻破了迦太基城,古迦太基自此滅亡。而這座鬥獸場的建立年份很多資料都寫著公元前三世紀初期,也就是第一次布匿戰爭時期就開始建造了。

建造競技場的巨石並非來自本地,因為傑姆並不生產巨石,這些沉重的建築材料都來自於30公裡外的薩拉塔,也有人說是靠奴隸從200公裡外的加貝斯開採並運來的。最終建造成了長軸188米、短軸156米,總佔地16萬平方米的龐大競技場。

後來蒂斯杜斯就是現在的傑姆,成為了羅馬帝國在北非地區的第二大城市。公元238年發生反叛後,忠於馬克西米努斯皇帝的軍隊摧毀了這座城市,傑姆一蹶不振,就再沒恢復。競技場失卻了它的功能,有一些巨石被拆下去修築造別的建築了,其中就包括凱魯萬的奧克巴大清真寺,其餘基本保存完好。直到17世紀(也有說19世紀),無知的人們炮轟了競技場,為了將被土耳其統治者驅趕出來不同政見者,炸出了一個大洞……

19世紀中葉,法國大作家福樓拜將稱埃爾傑姆鬥獸場為「羅馬帝國在非洲存在的標誌和象徵」。不少法國著名作家,像莫泊桑就曾專程來此參觀。突尼西亞獨立後,在外國專家幫助下,政府對競技場進行了修復。除供遊人參觀外,每年夏天還用於藝術節演出。歷經風雨的競技場在兩千多年後的今天上演著一場接一場的音樂會,歌聲悠揚,旋律在劇場上空盤旋迴蕩,它見證了人類由野蠻邁向文明的進程。

歷史學家和社會學家讓古羅馬競技場成為人間煉獄

這種競技場最初只是人們用來觀看獸與獸鬥的場所,直到古羅馬時期的著名歷史學家提圖斯李維的出現。他在研究中發現,一些特殊宗教場合原本只是讓動物與動物廝殺來祭祀,後來居然讓人來替代動物,覺得太不人道,就找了一個社會學家朋友討論下有沒有好辦法解決,誰知,我原以為是好心的初衷,卻帶來了後世多少人的人間地獄。

李維記起曾經在一本記錄古代軍事史的書上看到古代處置戰俘的方法,就想,反正這些人都是死,還不如用他們來替代那些「僅僅是因為欠富豪的錢還不上而被迫參加角鬥的健壯青年」。社會學家朋友也點頭稱是,並且建議把罪犯也列進去作為角鬥的候選。他們就選了一些社會最底層的人,像什麼暴力殺人犯、小偷、縱火犯等,在帕埃斯圖姆一個富商的葬禮上「表演」角鬥。

然而讓他們沒想到的事情出現了,人們相當喜歡這種表演活動,到羅馬帝國時期,一場角鬥甚至涉及數百人,持續長達100天之久。人們津津樂道地觀看著場內的廝殺,反正死的不是自己,事不關己高高掛起。

王公貴族、冷血人民,居然要拿別人的生死作為娛樂,作為賺錢的工具。埃爾傑姆競技場有數以萬計的觀眾包間,許多地下機關,為了身份高貴的觀眾能更好地觀看決殺,讓這些身份和行為不匹配的人們更好地享受。

我們走進了當年關押動物和人的「房間」和坑道內,現在的人們為了地下採光,將原本的地面用一條玻璃代替,可以想見原來是多麼暗無天日。角鬥士們就是在這樣陰暗又狹長的坑道中備戰,在像窯洞一樣的土窩中生存,數著生命中的最後時光。他們並不知道將要到來的對手是誰,直到打開門的剎那,可能是猛獸、猛將,也可能就是他們自己的父親或親兄弟。

觀眾的呼聲和意見可以決定是否殺死戰敗者,即使是觀眾不願意戰敗者死,也只是讓他多活兩天而已……結果都是一樣的慘絕人寰。這時我不禁想起一句話:果實成熟了,腐爛是它唯一的命運。當上了角鬥士,結果就是死。

有關羅馬角鬥士格鬥的最早紀錄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世紀,當時是將戰俘作為角鬥士。據英國《泰晤士報》報導,義大利考古學家發現了古羅馬戰功赫赫的將軍馬庫斯·諾尼烏斯·馬裡努斯的大理石墳墓。馬裡努斯正是好萊塢影帝拉塞爾·克勞在史詩巨片《角鬥士》中所飾演的馬克西默斯的原型。

我相信很多人都看過這部2000年上映的榮獲73屆奧斯卡最佳電影獎的《角鬥士》,溫情的硬漢,超人生父羅素·克勞主演的古羅馬將軍所向披靡,老國王託國於他,卻被兒子殺害,將軍也被下令處死,所幸逃脫,而妻兒難逃蹂躪滅殺……馬克西姆斯被當做逃兵賣到了突尼西亞,與在迦太基找到的黑奴Juba一起被買作角鬥士,又回到羅馬為篡位皇帝表演的戲劇性輪迴。

這部電影太深入人心,同時也帶來了一些誤解。角鬥士是不會跟動物對戰的,跟動物搏鬥的表演者叫「鬥獸士」。在羅馬人眼中,鬥獸士和角鬥士是兩種完全不同的職業。角鬥士有時可以在戰鬥中投降,失敗者也不一定會被殺死。電影裡康茂德皇帝伸出大拇指來水平放置,最後通過指向上或下來決定角鬥士的生死,而現實中則應該是皇帝希望角鬥士活下去時會用四個手指遮住拇指,希望角鬥士死時露出拇指。

千年輪轉,依舊盪氣迴腸

兩千多年後的我們可以輕鬆自在地以參觀者的身份置身事外,小貓悠然自得地睡在競技場的土地上曬太陽,小商販們利用競技場的盛名招徠的遊客售賣紀念品,學生們在此創作臨摹這座建築奇蹟……曾經的歷史,好像從沒有發生過一樣。

我想如果那時的人們能夠穿越到和平年代,再返回頭去看他們當時的處境會是怎樣的心情。很多年前一檔廣播節目的片花說過這麼一段話:是英雄創造了歷史,還是歷史創造了英雄?當歷史還原為歲月,當英雄還原為人的時候,我們會發現複雜的世界其實很簡單。

即便是戰爭俘虜,在這個社會畸形產物中上演的人生最後的表演,也是英雄悲情主義綻放的最燦爛的生命之花。複雜的生活只化作一個詞:生存。

記得2010年看過的一部俄羅斯電影叫《古墓迷途》,講四個年輕人挖出了二戰時的一個保險柜,裡邊的士兵證寫著他們的名字還貼著他們的照片。當他們跳到附近的湖中再潛出時,已身處1942年的前線地帶……其實,在21世紀的豔陽天刨出來了就是自己的遺骸。

「我們會再見的,只是時候未到」。馬克西姆斯和他的難兄難弟朱巴說著這句話,影片最後朱巴奇蹟般地活了下來,悼念著給他活下去希望的將軍,笑著,學會了說這句:Not yet……

鋼鐵俠在為自己錄製的最後一段影像中說道:

「Everybody wants a happy ending, right?But it doesn't always roll that way. "

是的,我就是這種人,我喜歡美滿的大結局,在我心裡,馬克西姆斯殺死了篡權弒父的禽獸皇帝康茂德,與露西亞公主結婚,登上本應屬於他的皇位,仁愛地治理國家……

而現實,我不願再多看一眼這部電影,即便它盪氣迴腸。

參考文獻:《這群社會畸形產物,為何令古羅馬人如此瘋狂與痴迷?》石亞明

作者:那敢情好了

文藝範兒獨立攝影師,旅行、美食、生活方式撰稿人

多平臺認證、籤約旅行家,美食達人

雙微:那敢情好了

圖文未經許可,禁止任何主體轉載或商用

相關焦點

  • 古羅馬:我們的血腥遊戲——角鬥士比賽
    熟悉古羅馬社會的朋友對角鬥士這個名詞肯定不會陌生,也許是由於羅馬人太尚武嗜殺了,連他們的娛樂活動都充滿了血腥味。古最具特色的娛樂活動當數角鬥士的角鬥賽,這可是一項地地道道的「血服運動」。羅馬的角鬥士主要由奴隸、戰俘和囚犯組成,偶爾也會有一些自由人自賣為角鬥士。羅馬有專門訓練角鬥士的學校,學校的老闆往往也就是角鬥士的主人角鬥士在剛開始接受訓練時,十八般兵刃,樣樣都要學。
  • 空中飛人、燃燒手臂、海戰格鬥,古羅馬競技場真的很「精彩」
    電影裡的角鬥士評判歷史,不能總是拿現代的道德觀點說事兒,不然你能被活活氣死。古羅馬人對於競技場表演,和我們看一場明星演唱會的心態沒有太大的差別——就算過了兩千年,人們依然會為娛樂而瘋狂。在影視劇當中,競技場是角鬥士的舞臺。他們在這裡拼殺,用高超的搏鬥技巧打倒對方,然後等待觀眾裁決,要不要殺死已經倒地的對手。講真的,影視劇總是喜歡誇張。想想也知道,真實的角鬥士表演,很難像電影中那麼激動人心。所以,競技場節目策劃者,必須豐富節目才行。
  • 去過羅馬旅遊的都知道,古羅馬的競技場曾被稱為「血腥的遊戲」…
    在競技場舉行的血腥比賽中,也有即將被判處死刑的罪犯和戰俘被送往競技場進行殊死決鬥,直到一方被殺。角鬥士的表演包括人與動物的鬥爭,或者是動物與動物之間的鬥爭。一種是用野獸來執行死刑;另一種是讓人們與野獸戰鬥。至於野獸之間的戰鬥,就是把獅子、豹、犀牛和熊聚集在一起,讓它們戰鬥,戰鬥中野獸的吼聲令人興奮和滿足。
  • 古羅馬競技場,是文明,還是血腥
    競技場佔地面積約2萬平方米,圍牆高約57米,從外觀上看,它呈正圓形,俯瞰時,它是橢圓形的。這座龐大的建築可以容納近九萬人數的觀眾,當時是古羅馬帝國專供奴隸主、貴族和自由民觀看鬥獸或奴隸角鬥的地方。古羅馬文明通常指從公元前10世紀初在義大利半島中部興起的文明,歷經羅馬王政時代、羅馬共和國,於1世紀前後擴張成為橫跨歐洲、亞洲、非洲的龐大羅馬帝國。
  • 角鬥娛樂一般都是男角鬥士,女角鬥士為何能出現在古羅馬競技場?
    在尤維納利斯的記載中,我們隱約看到女角鬥士的身影:"但誰見過有女人,躲在護身鐵盾後,謹遵角鬥之規則,頻頻劍擊練習樁。"當然,除了這樣零零散散的文獻記錄,最讓人信服的就是考古學家的發現了。在大量銘文的研究中,結合現當代的研究證明材料,最終可以得出女角鬥士確實在古羅馬時代存在過一段時間,她們角鬥內容豐富,在吸引觀眾方面絲毫不遜色於男角鬥士。
  • 古羅馬鬥獸場,世界上最大的競技場
    古羅馬帝國強盛,領地遍及北非及中東,不乏兇猛的野獸,也不乏大量的戰俘、奴隸和囚犯,兩樣都不乏,就有人提出光看獸與獸的打鬥沒意思,不如安排獸與人鬥,再後來這種競技遊戲進一步升級,加入了「人與人」鬥。而且,入場的角鬥士,也不光是被壓迫的人了,還有搏擊學院派的自由人作為西方歷史上最強大,也是最野蠻的帝國之一,羅馬帝國崇尚戰鬥與死亡。這座鬥獸場正是興建於帝國岌岌可危之時,作為皇族賜予人民的獎賞籠絡民心。
  • 是徵服的烙印,是血腥的狂歡——2000年前古羅馬競技文化的詮釋
    引言如果今天我們去義大利旅遊,有一個景點不可不去,那就是聞名遐邇的古羅馬圓形鬥獸場。鬥獸場全名是克洛西姆鬥獸場,位於義大利羅馬市中心,是公元82年由8萬名戰俘歷時10年建造起來的,是當時全國規模最大的角鬥場。歷經風吹日曬,很多磚牆早已坍塌風化,今天我們只能看到它的遺址了。
  • 古羅馬鬥獸場:殘缺而雄偉的古羅馬競技場會讓你仿若隔世
    進入羅馬城,到處是古羅馬時代留下來的斷壁殘垣,一下就給人以一種歷史、文化、藝術的厚重感。羅馬有許多的廣場,許多的凱旋門,這都昭示我們這裡曾是羅馬帝國的首都,這裡有曾經的輝煌。我們來到了舉世聞名的羅馬大角鬥場(又叫競技場),這個建於公元80年、至今快有2000年歷史的遺址,是當年貴族們看奴隸們人與人決鬥、人與野獸決鬥、很血腥的地方。這地兒我不陌生,和電視上、網絡上和明信片上所見的一模一樣。
  • 非洲象剛踏過木地板,戰船又撲面而來,羅馬競技場遠比你想的精彩
    有人曾說,當競技場竣工時,羅馬將雄起;當競技場坍塌時,羅馬將倒下。羅馬競技場始建於公元72年,被評為世界七大奇蹟之一的它完整見證了羅馬帝國的興衰。這座由弗拉維安王朝的皇帝維斯帕先安建造的鬥獸場,是世界上最大的圓形劇場,所以又稱弗拉維安露天劇場。
  • 血腥的娛樂:淺談古羅馬的角鬥士文化
    在古羅馬文化中,角鬥士文化是其主要組成部分。其內容豐富,特點鮮明,滲透到古羅馬生活的各個角落,從奴隸到皇帝,人們都十分熱衷於這種血腥的競技活動。以下我來簡單介紹一下古羅馬的角鬥士文化。奴隸是角鬥比賽中主要的人員,可以說幾乎所有的角鬥比賽中都少不了奴隸的參與。據記載,羅馬帝國初期屋大維時代,羅馬的奴隸人數就有90萬之多,佔當時羅馬城人口的60%。公元前264年,在羅馬的一場葬禮上進行了角鬥士的搏鬥。這是第一場角鬥士比賽,這六名角鬥士就是真正的奴隸,他們成為了剛剛死去的貴族的祭品。
  • 古羅馬藝術-帶你解析羅馬競技場的建築藝術
    羅馬帝國始於公元前27年,這個時候的古羅馬迎來了執政的高光時刻,尤其在圖拉真領導時期,古羅馬的版圖達到了有史以來的最大範圍,在全勝時期,羅馬帝國的版圖可達500萬平方公裡,為世界第一。之前我們提到的「羅馬五賢」,也就是羅馬帝國時期出現的五個皇帝,分別是涅爾瓦、圖拉真、哈德良、安敦尼、馬可·奧勒,他們由於在古羅馬時代執政期間做出了卓越的貢獻,所以被後世稱之為「五賢帝」。
  • 古羅馬競技文化:貴族的門面、帝國的性格、永不停息的徵服旅途
    競技慶典是一個非常龐大的儀式,包括了競技、宗教慶祝、勝利遊行和血腥表演等內容。其中血腥表演有大規模俘虜的處決,人獸搏鬥場面,角鬥士的對決,非常的野蠻,但是這種競技慶典在歷史上幾百年間都是非常流行的全民娛樂方式。在其他的文化方面都展現了高度文明的古羅馬民族,為什麼如此痴迷於死亡的視覺感受呢?
  • 古羅馬競技場是如何舉辦海戰角鬥的
    都只是表現了古羅馬角鬥生活的小規模步戰,或者說陸戰場景而古羅馬搏殺表演真正的巔峰模擬海戰至今無人嘗試所以,今天我們就來講講被定罪的犯人和戰俘,就像我們傳統認識的角鬥士一樣打鬥搏殺,以此娛樂觀眾。「演出」需要周密的計劃和執行,因此只有得到皇帝批准下才能執行。有記載的最早的海戰角鬥是公元前三世紀,由於海戰角鬥的舉辦不一定要在封閉的競技場,天然湖泊等擁有大片水域的場所也能舉辦。在Suetonius的《羅馬十二帝王傳》裡,經常提到凱撒、奧古斯都、尼祿等皇帝關於安排角鬥海戰的記載。
  • 你知道古羅馬競技場的內部有哪些奧秘嗎?
    比如作為世界八大名勝之一的義大利羅馬圓形競技場,你一定已經在圖片上見過它雄偉的圓形外觀,但你想知道它的內部是怎樣的,有哪些設計上的奧秘嗎?那就隨小月一起來看看吧。羅馬圓形競技場,也叫羅馬大角鬥場或是羅馬鬥獸場,它是羅馬帝國和羅馬城的象徵,也是羅馬古蹟中最著名的代表。
  • 古羅馬鬥獸場:古羅馬文明的象徵
    當時的奴隸角鬥非常殘忍,當然也有專門為了賺錢而前往的專業角鬥士,時至今日,這種角鬥士已經成為世襲職業,只有他們才能夠在競技場裡表演,而且與他們合影也需要支付一定的費用!鬥獸場,古羅馬時期劇場建築,位於羅馬的威尼斯廣場南面,是古羅馬建築的典型代表,也是古羅馬帝國的象徵。這座橢圓形的建築物是由維斯帕西安皇帝於72年開始修建,其子提圖斯皇帝於80年隆重揭幕。
  • 專家還原古羅馬競技場真實角鬥 對抗其實很紳士
    第1頁:專家還原古羅馬競技場真實角鬥第2頁:對抗其實很紳士第3頁:角鬥士因裝備不同分成很多種第4頁:是「不流血勝出」的藝術>第5頁:專家還原古羅馬競技場的真實角鬥    在好萊塢電影中,古羅馬競技場上血腥殘忍的角鬥場面似乎告訴人們,角鬥士沒有任何規則,如果說有規則,那麼只有一條,拼命殺死對方,為下一場角鬥贏得生存的機會。
  • 古羅馬城市之古羅馬大鬥獸場
    古羅馬共和時期(公元前509-前30年)的城市建築,是在羅馬統義大利以後興盛和發展起來的。早在公元前3世紀,羅馬人率先把天然混凝土用在建築上,在羅馬帝國期間,羅馬城市建築如萬神廟、大鬥獸場等建築,天然混凝土大顯身手。
  • 這些古羅馬競技場2000多年後仍可使用
    兩千年前,強大的羅馬帝國統治歐洲的大部分,他們建造了大型娛樂場所,稱為圓形劇場或者是競技場。其中有許多直到今天也在使用,歷經2000多年仍在使用狀態,真是奇蹟!維羅納競技場,建於公元1世紀,位於義大利維羅納的布拉廣場,競技場有64個入口,可容納3萬人,現在被用來舉辦音樂會、演唱會等文藝表演。普拉競技場,位於克羅埃西亞的普拉,建於公元前27年至公元68年之間,它是世界上六大最大的羅馬競技場之一。它132米,寬105米,可容納23000名觀眾,現在多用來承辦音樂節、演唱會和電影節等活動。
  • 古羅馬競技文化特性研究-評《古羅馬競技文化研究》
    >摘要:楊弢教授所著《古羅馬競技文化研究》是一本關於古羅馬競技文化溯源的一本研究性著作,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和史學價值。關鍵詞:古羅馬;競技文化;角鬥競技前言:在世界古老文明體系中,古代羅馬文明是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其不僅為現代體育文化發展提供了借鑑,也是西方燦爛文明的發源地。
  • 建築風情:古羅馬文明的象徵,羅馬鬥獸場
    羅馬鬥獸場名列在中古世界七大奇蹟及世界新七大奇蹟中。可以說,古羅馬鬥獸場是義大利的一個代表符號,不管是烈日炎炎還是秋風瑟瑟,甚至是下雨下雪,都會有很多遊客來這裡觀賞。這座古羅馬時期最大的圓形角鬥場,建於公元72年-82年間,現僅存遺蹟位於羅馬市中心,採用卵形的圓形劇場形式設計建造而成,使用材料包括洞石、凝灰巖及磚飾面的混凝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