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苦勞作的漁人,在風大浪高的日子裡無法出海捕撈漁貨,只有選擇在避風的港灣等候天氣轉好,也正是這不好的天氣給了他們藉機犒賞自己的機會。漁貨從來都有,而且新鮮,隨手加上能夠搜羅來的調料加以烹製,於是避風塘風格的菜餚就這麼誕生了。香港因為受西餐烹製手法的影響,更是在避風塘菜餚中加入了中餐傳統中不曾使用的麵包屑,炒制好的麵包屑,不但酥脆可口,而且可以更好的將其它調料的味道融合在整個菜品中,於是香港的避風塘菜品做法幾乎成了當今這一菜系的不二代表。
做法其實非常簡單,開背的大白蝦去沙線腸線,用大量粗鹽抓搓一下,放置十五分鐘,用清水徹底衝洗去鹽分,這道工序必不可少,是保證蝦肉蓬鬆、酥脆、彈牙的關鍵,粗鹽也可以用小蘇打/baking soda/鹼水代替,其實小蘇打/baking soda效果更好,但如清洗不乾淨,會有殘留的鹼味,雖然對健康並無影響,但畢竟沒人喜歡苦鹼的味道。然後,用精鹽,料酒給蝦碼味,靜置若干分鐘之後用paper towel包裹住蝦仁,用手擠壓,徹底吸去蝦中水分,乾爽的蝦仁是炒制時不粘鍋,保持良好賣相的關鍵。中火,一半butter一半烹調油,大量,中油溫時,下豆豉、姜、蝦同炒,蝦五成熟時,放入大量的蒜蓉,少許糖,幹辣椒碎,蔥花,繼續翻炒,蒜蓉微微變黃時,放入一杯(或一杯半,看個人喜好)麵包屑,鹽適量繼續翻炒,直至麵包屑全都分開成單獨顆粒,並略微變色,就可擺盤上桌了。整個過程聽起來很費時,實際上是個快手菜,蝦很好熟,整個炒制過程其實是很快的。喜歡麻味的可以在炒蝦時加入花椒顆粒若干。為了擺盤漂亮,可以用新鮮紅色朝天椒代替幹辣椒碎。一道味道奇香,口感超棒的避風塘蝦就做成了。麵包糠可以在店裡買現成的bread crumble, 也可以將家裡的新鮮麵包放冷凍室冷凍後用擦子/grater 擦成自製麵包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