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名老阿姨在蒲廟堅守了十多年,一直用傳統方式做包子

2021-02-17 嗨南寧

作者:現在超想吃饅頭的嘴哥

-尋訪002-

這段時間

嘴哥寫了幾次包子店

有網友推薦說

在蒲廟有一家特別的包子店

是怎麼個特別法呢?

我很好奇

麵包店

地址:蒲津路132號飲食公司宿舍

包子:1元一個

▲深藏小巷的麵包店

說起蒲廟

大家可能第一個想起生榨米粉

可是嘴哥要說的

是一家開了十幾年的麵包店

名字就叫麵包店

店主是兩名老阿姨

十幾年來

她們一直堅持

用最傳統的方式做包子

▲麵包店

店面小而簡陋

如果不是門口寫著「麵包店」

嘴哥還真找不到

而且這三個字還不是招牌哦

就是告訴大家

這裡是賣包子的

僅此而已

▲簡陋的招牌

可能不少老蒲廟人還記得

國營飲食服務公司的早點

饅頭包子豆漿油條

早上不過來買一點吃

總覺得這一天就白過了

簡單的包子豆漿

不知溫暖了幾代人的胃

▲老面做的饅頭

前些年

飲食公司解散了

幸好這好味道得以保留

吳姨和梁姨曾在飲食公司做零工

從公司老師傅身上

學會了包包子的手藝

公司解散後

她倆就自己出來做點小生意賣包子了

每天就家做好包子

再推著小車到街上賣

▲還有包賣

剛開始時

來買包子的大多是熟人和街坊

生意不算很好

但這並不影響

阿姨們繼續用心的做包子

「我們這包子啊

和別人的不一樣」

她倆用老面發酵

每一個包子和饅頭

都是純手工揉捏的

▲兩阿姨

和現在新型的發酵手法相比

傳統的酵頭髮面

等待時間長、技巧難以把握

所以想要把這包子饅頭做好

還真不是件容易的事

但好在阿姨們勤奮

很快就掌握了技巧

傳統的老麵包子

風味好、面香濃鬱

鬆軟而又不失筋道

慢慢的吸引了不少人來買

▲被阿姨告知還有很多包

嘴哥吃了一個饅頭

感覺很驚豔

不僅比一般的饅頭更香

而且甜很多

不是加了糖的甜

而是食材自然的清甜

▲賣相不好,但好吃的饅頭

一個蒸籠

兩個木案板

因為顧客多了

2009年

阿姨們在飲食公司宿舍樓下

開了這家小店

每天11點半左右

第一籠包子出籠

小店就開門營業了

▲麵包店

包子和饅頭的賣相不算得好看

但憑藉其傳統老面的味道優勢

贏得了不少顧客的心

一名老奶奶說

自從她發現這家小店後

幾乎天天都要來買饅頭或包子

▲深藏小巷的麵包店

店裡有

饅頭、水晶包、豆沙包、花生包

品種不多

但勝在價格便宜

幾乎都是一塊一個

嘴哥很好奇滴問:

「阿姨你們賣這麼便宜有得賺嗎?」

▲包子種類不多,但貴在便宜

梁姨笑笑說

這種方法做出的包子

量不多利潤也不高

但她們現在老了

也不會做別的

只是想靠賣點包子

賺點生活費而已

做的量不多

賣完就收攤

▲飲食公司宿舍的藍天

一個樸實無華的饅頭

或許並沒有太多的訣竅

少了一點泡打粉的蓬鬆

少了一些甜蜜素的添加

多幾分原始的手工

多一點對本真味道的尊重

換來的

或許就是眾多食客的追捧

同意的點zan

嘴哥每周都會挖掘比較偏遠的美食哦

如果大家有好推薦

別忘了在文末留言告訴我

最後嗨仔安利一個新奇的小玩意

很適合經常網購的你

因為它可以用你網購花掉的錢賺錢

試一下你就知道了

-end-

|內容來源:南寧吃吃吃

|公眾號聯絡、爆料:18878871800(手機)、loli1800(微信)

相關焦點

  • 一個老麵包子的堅守與創新
    「譚得來」品牌創始人譚新華的想法很簡單,但這背後,是他30年技藝的打磨與傳統手藝的傳承,也是他大膽試、大膽闖形成的一套創新性經營模式。文/圖莫瑜彭紅霞「包點是一個入門輕鬆、卻不容易堅持下來的行業,沒想到我這一幹就是30多年!」坐在譚得來手工館,譚新華講述起他與包點的緣分。「我家有四兄妹,家庭條件不好,1986年,我15歲時就分家出來了。」
  • 她主外他主內 堅守37年 留住呼市最傳統的老滋味!
    如今,交通工具的改變,讓這道菜的原材料——馬板腸逐漸減少,如今這口老味兒,也很難品嘗得到! 馬板腸入口,不腥卻唇齒留香,有嚼勁兒卻不費力,如此精彩絕倫的口感,歸功於馬板腸爆炒前的加工。
  • 匠心堅守,40年只為做好一個包子
    煎包賣了兩年,王鳳芝又做起了蒸包,五分錢一個的老面蒸包很快就吸引了一大批回頭客,索性,她就一門心思做起了包子,沒想到,這一做就是40年。如今,王鳳芝將包子鋪交給了3個孩子一起經營,40年間,趙家兩代人把這三分案板七分手藝的營生,做得小有名氣。「一年365天,除了過年歇幾天,其餘時候天天開店,每天4000個包子,來晚了就沒有了。」
  • 榨菜肉餡包子?慈谿有個老鋪子賣了30多年
    許師傅一直在天元十甲村(十甲路288號)賣包子,三十多年了。一個人守著一間小平房,早上賣焦餅、小籠包、餛飩,下午2點半左右開始忙活,3點不到,第一籠榨菜肉包就可以出爐了。對,上午來了也吃不到的。上午走之前,把下午要用的麵團準備好,是許師傅30多年來的習慣。「我用的還是最傳統的方法,麵團要發酵兩三個小時,時間要足。」做包子的老手藝,一絲一毫,都不能差。
  • 路邊街社區十多年的包子鋪,生意紅火,每天5袋面不夠用
    路邊街社區十多年的包子鋪,生意紅火,每天5袋面不夠用市場上總有特色小吃讓你一見傾心,傳統的中國早餐桌上,包子豆漿,豆漿油條,粥包子,煎餅果子,肉夾饃等等,都是中國的傳統特色。今天話題來了#早上吃什麼#小編早上一般喝粥吃包子,簡單方便,再來個雞蛋,一早上就正能量滿滿。如果你也喜歡吃包子,那麼小編我不得不告訴在濟南有一家包子老好吃了。人家都開了好幾家分店了,有的靠街,有的在社區裡,開一家火一家,同行都被幹掉了!
  • 南京這家80多年的老麵館,招牌卻是小籠包,不蘸醋也好吃
    這家80多年的老麵館,招牌卻是小籠包,南京人有一種說法,「吃包子不蘸醋,好像吃抹布」,意思就是說小籠包離開醋味道會變差,但是他家的小籠包不蘸醋也好吃,曾經是南京人心目中最好吃的小籠包。這家80多年的老麵館,就是鼎鼎大名的包順興麵館,這家只有十幾張桌子的小店,卻是名副其實的老字號,走進店裡就看見牆上掛著各種榮譽證書以及南京老字號的牌子,亮明身份,這裡可是正宗的百年老字號老店。
  • 蒸饅頭包子,到底用開水還是冷水?包子鋪阿姨:看蒸鍋的材料而定
    包子饅頭是中國最傳統的兩種麵食,以小麵粉為主要原料,用麵粉發酵蒸成的食品,無餡的為饅頭,有餡的為包子。這兩種麵食看似普通,卻是人人都喜歡,怎麼吃也吃不膩的食物,早中晚三餐皆可食用,而且可是做主食也可以做零食,反正就是怎麼吃都可以啦!而且它還價格便宜,一個只要5毛錢,是一種最為平民而且家家都離不了的食物。
  • 南寧的蒲廟與蒲津公園
    邕寧區駐地蒲廟鎮,蒲廟緊挨第一富區青秀區!要地給地,要人給人!蒲廟肯定是有廟了哦!蒲廟街道狹窄,畢竟是原來的鄉鎮!沿江是蒲廟街,蒲廟街旁就是這個五聖宮了!感覺此門是後門,進門就是臺階一直向上了,到頂有座新修的廟!大概就叫財神廟吧!也沒有明示!
  • 「平昌舌尖上的老字號」天津包子店:20年的堅守!
    >和五花八門的菜品每天生意卻異常火爆大家所追尋的僅是那一口忘不了的老味道這家在平昌開了20年的天津包子店牢牢地拴住了平昌人的胃它的名字雖叫「天津包子」但老闆卻是地地道道的平昌人20年,什麼都在變化唯一不變的只有味道這家店的麵皮選用傳統的老面不加發泡粉和增白劑做出來的包子質地細膩
  • 平潭最火包子鋪「阿華包店」!二十多年老字號,買包子要搶!
    不論你何時進店,總能看到包子鋪的老闆高誠華樂呵呵地站在收銀臺前,迎來送往,用包子暖住顧客的胃。 用良心做包子 不出半日便銷售一空 「每年的四月到八月人最多 ,店裡最繁忙的時候大概在早晨五點半到九點左右,一般都是幾十個人搶著買。」
  • 別再老用麵粉做包子啦,加上它包子變水晶樣,配方簡單,訣竅在這
    我們平常吃的包子都是用普通的麵粉做的,今天菜菜要教會大家包子的新做法,巧用水晶餃的製作技巧來做包子,顏值又高,味道也贊!很多人說,我每次做的水晶餃子或者水晶包子,麵皮老容易破。這是因為大家和面的時候,沒有把握好小技巧,所以才會出現這種情況。話不多說,接下來菜菜會為您介紹水晶包的詳細做法,吃貨們,可要收藏好了哦!
  • 福建泉州「十音銅鑼」製作技藝傳承人堅守四百年傳統手藝
    【解說】在福建省泉州市洛江區,有一家「泉州雙溪銅鑼廠」,一直以來堅守著傳統工藝,為泉州的戲曲藝術發展默默貢獻力量。10月28日,記者驅車前往洛江區羅溪鎮八峰工業區,探訪這一「泉州老字號」。  【解說】在銅鑼廠的廠房內記者看到,幾位工人師傅頂著高溫操作空氣錘,對燒得通紅的銅片進行鍛打。
  • 學做網紅卡通包子龍裡包子培訓
    學做網紅卡通包子龍裡包子培訓一、包子饅頭技術培訓介紹: 傳授全技術(包子、饅頭、花卷),核心調料配方,包子饅頭餡料、調料採購渠道,包子饅頭開店經營問題的解答等等。 -------------- 廚煌餐飲招生聯繫人:李經理鄭重承若:中途不收任何費用!
  • 十二中、紅星包子、河北照相館!藏在中山路的範光胡同,火了100年!
    這些矮小且只有十平米的小平房,你可別小看了它們,每一間都是有房產證的!而且價值兩萬一平,這可真是人不可貌相,「平房」不可估量啊!這家西安牛羊肉泡饃好像已經在這開了有十多年了,吃過的人都說地道,經常還沒到飯點,店裡就已經坐滿了人。在吃過了各種山珍海味之後,再回過頭來嘗嘗這碗泡饃,依舊能被這味道所感動。
  • 中國包子品牌排名(前十名)
    2013年習近平主席到北京西城區月壇路的慶豐包子鋪就餐,這一事件讓慶豐包子鋪的知名度從北京迅速蔓延至全國,也讓慶豐包子鋪成為中國包子的代名詞!作為民族快餐品牌,慶豐包子鋪不僅代表的是老北京的記憶,更代表著中國傳統品牌在世界的深遠影響。
  • 天津這家30多年包子鋪,開在破爛老屋裡沒招牌,有人從年輕吃到老
    天津是美食的聚集場所,這座城市裡有太多的美食,數也不數不清,不過天津的美食大多很接地氣,最有名的就是包子,包子是我們日常常吃的,但是天津的包子要比其他地方的包子更好吃,我國最早也是最有名的美食品牌,就是因來自天津的包子。
  • 六旬阿姨的牛肉煎包勾起許多老衢州人的回憶
    「最早的時候是用糧票買的,一兩糧票可買四個煎包。」即便這樣,市民還是願意等上十幾二十分鐘吃上一口熱乎乎的牛肉煎包。「農村裡的人也都會跑來買,可想而知當時的火爆程度。」韓阿姨驕傲地說。 九十年代將回民菜館承包下來1989年,第二飲食服務公司將回民菜館對外承包,考慮這是整個衢州僅有的一家回民菜館,當時還是會計身份的韓玉梅二話沒說就將回民菜館承包了下來。
  • 僅靠一個包子,湘潭這家1986年開的店,火了32年!你吃過嗎?
    這一做又是17年了,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天天準備四大袋,25公斤的麵粉,看著就十分壯觀。每天的生活就圍繞著包子轉,忙碌而充實。早上六點四十準時出包子,一直到十點;下午四點半又出一攤包子,六點左右收攤。從金庭小賣部到風車坪社區,這家1986年開的包子店,它見證了無數人的成長。也一直是在堅持著傳統工藝,手工製作。
  • 品讀·原創|老阿姨身上,正是從歲月裡沉澱的從容慈悲啊
    她看到新鮮的菜薹,眼神一亮,說這菜薹真水靈,炒的時候要用大火,快一點出鍋,否則就炒老了。謝謝阿姨。我笑著說,我倆廚藝都一般,在學著做飯。說著我回頭看一眼好友,她也笑著靠近過來彎下身請教阿姨做菜的小技巧。阿姨便細緻地講給我們聽。
  • 我們用17952小時,探訪了77家老味道.
    老味道:糖環、油角、麻扭、蛋散點評:十多年歷史的老店,每一份惠州傳統小食都是純手工製作。老味道:燉盅,腸粉點評:在惠州堅守了30多年。30年磨一劍,每天早晨,這裡總是車水馬龍,門庭若市。下角的小夥伴們提起橫瀝湯粉就一定會想到順發,十多年時間的沉澱讓它在下角人的記憶裡生了根,發了芽,自此枝葉長青到如今。地址:惠城區下角市場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