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綱:不當反體制精英 不想傾家蕩產誅滅九族

2020-12-24 手機鳳凰網

郭德綱為《人物》雜誌拍攝照片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核心提示:郭德綱央視蛇年春晚首秀後接受《人物》雜誌訪問,談起相聲的「尺度」,他說:「你得首先知道自己是個藝人,不是拿自己當一個反體制的精英,這太錯誤了啊!很多事情在合適的時機、以合適的技巧展現一下,摸一下就走。非要拿過來賣,有目的。也許會得了名,賺了錢,但也許也會傾家蕩產誅滅九族。」郭德綱,聰明莫過帝王,伶俐莫過江湖。

日前郭德綱登上《人物》雜誌2月號封面並接受專訪,坦言自己作為一個相聲演員面對春晚十分謹慎,並且自己「賣藝有節操」,忠孝仁為先。

雜誌全文:

生活的目標是利益,最優策略是通過道德倫理去實現,次優策略是通過違背道德倫理去實現。如果這是一種思想,政治史上說它是中國自古以來「上農」的結果,生活史上說它是中國生活的主導思想。這思想的頂峰,就在江湖。「江湖」是外部世界,與自家院子相對,土地不夠用了,社會剩餘人口只好走出家門,跑碼頭,混世界。江湖險惡,混不好的,殘酷淘汰,混得好的,成了人精。一是活下去,二是活得好。勇氣,也有,仗義,不可或缺,可是不到萬不得已,不能違背趨利避害的原則。今日的中國生活,什麼樣的思想在起支配作用?也許還是江湖。「超越性」的思想,精神需求超越利益計算,在中國還少。幾千年來,好多「思想」,看似深入,其實潦草。而「郭德綱思想」,不是驚人的獨創,是生活的真相。

2013年1月21日下午1點,2013年央視春節聯歡晚會官方微博宣布:相聲演員郭德綱確定加盟春晚。「誰敢確定?」22日下午,郭德綱反問《人物》記者。經紀人王海跟進:「春晚你們是知道的,不到最後一分鐘什麼事情都有可能發生。」

與以往自信高調的態度不同,面對春晚,郭德綱表現出頑強的謹慎。長期以來,他和春晚的關係在他的人生故事中是極具隱喻意味的一筆:在成名作《我要上春晚》中,他諷刺春晚積弊,講述一個400個主流相聲演員齊上春晚說群口的場面,每人時間只夠說兩句,臺詞剩下「給觀眾拜個年。」

作為中國少數敢於公開戲謔春晚的藝人,郭德綱「反叛」、「草根」的形象和春晚舞臺所秉持的「穩重大氣」格格不入。他和這個中國最重的舞臺的關係長期被視為「廟堂和江湖之爭」。「誰替我起的誓?我什麼時候說過不上春晚?」他挑起眉毛,神情似笑非笑,半真半假。

不談政治

「話題別談那麼大,我就是一個相聲演員。」郭德綱說。

雖然他擅現掛,言語犀利,但多是對生活細微的調侃,諷刺小人物的「聰明反被聰明誤」。作品中,時事熱點只是作為笑料,從不發表正經評論。

作為老派藝人,他嚴格遵守相聲行規:不談政治,不離政治—也就是說,腦子裡老得有政治這根弦。相聲是門語言藝術,與其他曲藝專業比,和意識形態關聯很緊。「師傅尤提醒我們,在劇場說段子時,臨時加的熱點話題,要格外小心。」郭德綱的徒弟嶽雲鵬說。

「過去,相聲演員唱堂會進大宅門還得問『今兒忌什麼,主人姓什麼?屬什麼?』知道了,別沾染上這些字。」郭德綱談起相聲的「尺度」,「你得首先知道自己是個藝人,不是拿自己當一個反體制的精英,這太錯誤了啊!頭天晚上出事,今天在臺上一說,臺下一鼓掌一叫好,錄完傳到網上去,你能紅幾天?這叫譁眾取寵。觀眾不會記得一個相聲演員哪年哪月因為汽車撞死人這事兒在臺上罵過街。終歸,你讓人記住的是你所展現的相聲藝術。很多事情在合適的時機、以合適的技巧展現一下,摸一下就走。非要拿過來賣,有目的。也許會得了名,賺了錢,但也許也會傾家蕩產誅滅九族。」

在接受《人物》記者採訪時,談及敏感話題,郭德綱經常以「這太複雜了,沒法說啊」作為回應。

「郭老師自我審查的尺度比電視臺還高,他是自覺將槍口抬高一寸。」江蘇衛視《非常了得》導演吳瀚俠說,「孟非會就時事發表觀點。郭老師採用迴避態度。比如乾爹成為流行詞後,一個小孩兒認他做乾爹,他立刻接一句:那我還得買個包。大夥一笑,也過去了。」

郭德綱是綜藝節目最為渴求的主持人:既有製造包袱的能力又能準確把握語言尺度。「本子上的包袱看著好,一會兒現場說,可沒有這種效果。」郭德綱常為節目刪改笑料。他基本不看臺本,對「觀眾是否會笑」判斷非常準確。1月份在《非常了得》錄製現場,為烘託氣氛,他講了一些葷段子,隨即立刻提醒:後期記得刪除。

接受《人物》採訪的3檔綜藝節目製片人不約而同表達了同樣的觀點:「要一個笑果,郭德綱能給兩倍的量。」而郭德綱說,對比相聲,綜藝節目對他來說「太淺」:「我一年三分之二的時間放相聲上,其他只是謀生的手段,談不上感情。」

馬上,2013年2月,郭德綱和江蘇衛視將開辦脫口秀節目《郭的秀》,周播每期60分鐘,這檔節目將大量涉及社會熱點,郭德綱被定位為「平民發聲器」。「以調侃吐槽的方式去操作。」《郭的秀》製作人唐嘉說,「我們感覺最近的輿論環境寬鬆一些。」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他是市場的英雄。票房養著他,觀眾是衣食父母,確實活得自在。」段嶸此前是北京電視臺春晚的語言類導演,曾為郭德綱打造過《星夜故事秀》。

成名後,郭德綱被譽為「相聲界的救世主」,一些更為誇張的盛讚認為他至少讓「相聲晚滅亡了50年」。他是當下中國身價最高的相聲演員,前無古人。他的演出費一路上漲,主持費連年翻倍,並受邀出演多部熱門電影。《建國大業》中,他出演為主席照相的師傅,兩分鐘三句臺詞,逗得觀眾哈哈大笑。

2007年3月,郭德綱收購天橋樂劇場,德雲社成為全國第一家擁有自己劇場的民營相聲團體。而後,他將傳統的戲班註冊成文化演出公司,以現代企業的模式在北京新增了4家分社。他擁有一家中餐館和一個專門定製傳統成衣的華服鋪。即便如今他很難有時間再去小劇場演出了,但門下徒弟的常規演出票仍供不應求。

2010年8月因被某電視臺封殺,德雲社停業自查,票房一天損失30萬元。9月12日復演後,演出票更為緊俏。「我以前聽他的相聲,都是從網上聽的,都沒花過錢,出了那個事,我想,可能我以後想花錢也聽不著了,所以一定要為他做點什麼。」郭德綱的粉絲花姐說。實際上,郭德綱絕大部分的粉絲都抱有這樣的態度。為慶祝德雲社復演,9月12日被定為「綱絲節」。

他把「杜絕商業冠名」寫進各地商演的合同中,為證明單憑賣票「郭德綱」三個字也能賺錢。「北京31家小劇場,除德雲社外,剩下八成靠送票為生。比如某文化館演出,演一場區裡給演員3000,市裡為曲藝事業的繁榮再給補一萬塊,家家如此。」郭德綱說,「如果指著這個吃飯絕不能送票,從心理學說,老百姓天天看不花錢的,一天你賣一毛錢,他馬上視你為仇人。如果實在賣不出去,你就得考慮是不是不該幹這行。沒有這個能力你就別跟這兒混了。又不會說相聲,又想說相聲,還想指著說相聲吃飯,你不是破壞市場嗎?觀眾會覺得聽相聲就是得送票,那我們這些真靠票房為生的人怎麼辦?」

從2006年起,德雲社每年舉辦聖誕夜天價相聲晚會,以8萬元一桌創造了中國相聲的票價紀錄。開票20秒前三排告罄。郭德綱對「天價」的一貫態度是「沒有金剛鑽,不攬瓷器活」。

「要年年沒人買票,然後臊眉搭眼演,那我不是吃飽了撐的?誰規定我們就得三毛錢一張票?你查查中國相聲史上門票最高的是誰啊?我這不算給說相聲的露臉嗎?」

他的電視綜藝節目收視率一般維持在同時段前三位,他也是視頻網站最愛合作的藝人。以優酷為例,郭德綱主持的《我是傳奇》點擊量1.3億,單口相聲《濟公傳》1.6億。

「我要不紅,還在北京挨餓,會有人多看我一眼嗎?」郭德綱曾說。2007年,他入選福布斯「中國名人榜」,這份榜單根據公眾人物一年中的收入、曝光率進行綜合排名。郭德綱獲得「名人商業機構」和「文化娛樂體育產業商業人物」兩項大獎,總排名第26。

郭德綱的衣著品牌有紀梵希、LV,購買了聯體別墅。2010年,北京臺主持人春妮訪問郭德綱時說:「我喜歡以前的老郭,現在你腕上的手錶把我晃暈了。」

「我沒變。」郭德綱說,「做官、賺錢都沒多想。」一場演出前,郭德綱躲進車裡躺了10分鐘。他太累了,後臺擠滿探班友人。回去後,他告訴徒弟:「一個人都不想見。」最忙的一天,他日程表上排了17件事情。他開始懷念沒成名前,和妻子一起買菜,「在黃昏,吃口飯,然後高高興興去劇場說相聲」。

相關焦點

  • 古代「誅滅九族」中,「九族」包含哪些人?
    古代「誅滅九族」中,「九族」包含哪些人?文/炎炎談歷史古代的刑法非常殘酷,一人犯法,導致家族被株連,遭受滅頂之災,這就是最讓人害怕的「誅滅九族」,這就意味著人頭滾滾,血流成河。春秋時期伍子胥與吳伐楚就是滅族不徹底導致的楚國之災,所以,秦始皇統治之時,採納商鞅的「連坐」酷法,先是「夷三族」,後來越來越酷,由三族、五族到九族。最為嚴重的就是明成祖殺方孝孺,誅其「十族」。「九族」這個說法來源很早,在《尚書.堯典》裡就有「以罪九族」的說法。「族滅」這樣的刑罰也是很早就出現了。
  • 誅滅九族在中國歷史上發生過多少次?
    《史記·秦本紀》記載,秦文公二十年,開始實行誅三族之罪,在張岱的《夜航船》中,也有「秦文公始族誅,公孫鞅始連坐」的說法。秦國誅滅的三族,有兩種不同的說法,一說指的是:父族、母族、妻族,另外一種說法指的是:父母、妻子、兄弟。(因此誅滅九族也可以指: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但無論是哪一種,對於任何人來說,都是滅門的慘禍。那麼什麼樣的罪行可以構成滅族的後果呢?
  • 別被方孝孺的「滅十族」蒙蔽了,誅滅九族並不是想像的那樣
    滅族一法是於始皇帝時期形成,起初只有夷三族之說,後來才逐漸形成五族、九族,甚至在明朝永樂時期,方孝孺被滅了十族。但要說滅九族的執行標準如何,或是法律界定如何,並無全面的記載,且在歷史上爭論較大。只是到了明清時期,才從律法中確定九族的指向。滅族的主要目的是斬草除根,使受刑者無法擁有復仇的能力。
  • 古代皇帝整天叫著誅九族,真被誅九族的其實只有兩人
    在影視劇中,我們經常能看到這樣場景:當大臣幹下不法之事,或者惹皇帝生氣時,皇帝就會怒吼道:「給朕拉出去誅九族!」然後大臣便會面如死灰,等著被侍衛拖出去。那歷史上真正被誅九族的人有多少呢?說出來你可能不信,僅有兩例而已。是誰這麼倒黴呢?咱們接著往下看。
  • 電視劇中常提到的「誅九族」,九族到底是哪九族呢?
    電視劇中常提到的「誅九族」,九族到底是哪九族呢?文|明明讀歷史「上查三代,下查己身。」在古裝影視劇中相信大家對「誅九族」「滅九族」這種字眼不陌生吧,但大家知道歷史上「誅九族」中的九族到底是哪九族嗎?又為何會有「誅十族」的故事呢?下面聽小編細細道來。在隋唐時期時,那時的法律規定只是「滅三族」並無「滅九族」的規定,到了明朝以後法律就修改了這一規定,改成了株連九族。
  • 古代誅九族,是哪九族?其中嫁出去的女兒和女婿誅不誅?
    在古代往往有誅九族那麼一說。那麼這九族到底是哪九族呢?其實這件事還真的需要好好的說道說道。 誅九族的由來 一開始的時候沒有誅九族這麼重的刑罰,最嚴重的也就是對其進行夷三族。夷三族的興起還是秦始皇率先使用的。當時的秦過是武力統一了六國之後。原六國的人對秦始皇就沒有真心的臣服過。在這種情況之下秦始皇沒有辦法只得採用重典治理國家。
  • 咩九族?滅九族?
    一般是誅滅九族。誅滅九族究竟是哪九族?其實很多人有各種說法。誅滅九族實際上是非常殘暴而非常不人道的。在先秦的時候是夷三族,只有三族,但是到了後來一直沿革下來,最後變成五族、七族,一直發展到明清,就成了九族。而這個九族滅完以後,整個的家族基本上就解決掉了。這是非常慘絕人寰的事。九族,簡單地說實際上就是父系的四族,母系的三族,再加上自己的妻子的兩族,這樣加起來就是九族。
  • 誅滅九族是哪九族?大多數人都不知道
    誅滅九族是古代的一種刑罰,如一個大臣犯了重罪,可能會被皇帝誅滅九族,洪武年間的胡惟庸,就因犯法被朱元璋誅九族。九族指一個人的親屬,具體指哪些親屬,大致有二種說法: 一是指一個人上自高祖、下至玄孫的九代人,分別是玄孫、曾孫、仍孫、子、身、父、祖父、曾祖父、高祖父。
  • 「誅九族」是古代最殘酷的刑罰,那誅九族會殺多少人
    「誅九族」是古代最嚴厲的刑罰,只因為一個人犯錯,而連累成百上千的人被殺頭,那場面是非常的殘忍。有些被株連的人更是冤,因為他們平時跟犯人都沒有來往,好事沒沾上,倒是沾上砍頭的災難。在實施「誅九族」刑罰的時候,也有跟犯人非常親近的人能夠僥倖逃脫。
  • 古代誅九族如此殘忍,被列入九族名單的人,為什麼不提前逃跑
    古代被誅滅九族的人,都是一些朝廷重臣和地方豪強,這些人都有穩固的家業,親屬朋友大多都在朝廷做官,很容易被官府捕獲。而且朝廷在誅滅大臣的九族之前,都會先把跟大臣有關係的人抓起來,等到判決誅滅九族的時候,大臣的家屬都已經被關押在監獄中,根本來不及逃脫。
  • 古代的「誅九族」,究竟是哪九族?嫁出去的女兒算在內嗎?
    其中,「誅九族」就是帝王常用的殘酷手段,相信大家在影視劇上都聽到過這個罪名。那麼這「誅九族」到底是誅哪九族呢?嫁出去的女兒或者上門女婿會不會受到牽連呢?圖片:誅九族劇照最初,在秦始皇統治時期,還沒有「誅九族」這一說。
  • 歷史上「誅九族」誅的都是哪九族?史上承受誅九族酷刑的都有誰?
    經常看古裝劇的,肯定對這麼一個場景不陌生:每當有人造反失敗,被皇帝擒拿,皇帝有時候就會憤怒地下旨抄其家,滅其九族,然後畫面一轉,數百位穿著囚衣,被腳鐐拷著的人,就被士兵押著前往法場斬首示眾。至春秋戰國時期,各國開始通行族誅之刑,一般用於懲罰謀大逆之人,而這之中尤以秦國使用最為泛濫,武王四年「族孟說」;《史記·商君列傳》:「商君反,反兵捕之,滅其家」。且秦國不但常用族誅來懲罰「有罪」之人,還第一次使用了夷三族之刑,《史記秦本紀》載:「文公二十年,初有夷三族之罪」 ,自秦文公二十年,秦國開始實行誅三族之刑,武公三年「誅三父等而夷三族」。
  • 「誅九族」誅的是哪些人?為何被稱為世界上最殘酷的刑罰?
    九族即是指和自己息息相關的親屬,這麼來看就是一個社會學概念;但又有「滅九族」的說法,從這方面來看,「滅九族」就成了一個司法概念。平時我們基本不會用到這個概念,即便在皇權時代,只有那些犯了十惡不赦罪行之人才會被「滅九族」。
  • 慘烈莫如「夷三族」「滅九族」,但卻偏偏發生過「誅十族」的奇案
    明成祖朱棣歷史上大臣違法,往往是實行殘酷的「夷三族」「誅九族」的株連法,但在大明王朝,卻出現了「滅十族」的事件,可謂是千古奇聞朱棣果真勃然大怒,「今天朕就要滅朱棣要誅滅你十族。」自古以來,最嚴厲的莫過於誅九族,從來也沒有誅十族的先例。聽完此言,滿朝文武大臣目瞪口呆。
  • 皇帝常說誅九族,那歷史上被誅九族的人有多少?其實只有2人
    影視劇中,我們經常見到這樣一幕,就是大臣犯罪後,皇帝龍顏大怒,讓人推出去將其誅九族。但實際上,在我們的歷史長河中,真正被誅九族的人很少,有歷史記錄的被誅九族的人,只有兩人。誅九族是古代的一項重罪,雖然古代有凌遲、車裂、腰斬等眾多酷刑,但這些刑罰主要針對犯罪者本人的,而誅九族,除了犯罪者本人外,還會牽扯到犯罪者的親屬,它的血腥程度超過了車裂、凌遲等酷刑,這是一種非常殘忍的刑罰。古代皇帝對誅九族的刑罰使用也是慎之又慎,除了謀反、謀逆等重罪外,很少會對大臣施行誅九族的重罪,所以歷史上被誅九族的人非常少。
  • 誅九族的範圍包括哪些?這人更慘被誅十族,七天七夜才殺完!
    看電視劇的時候,我們經常能夠聽到誅九族,除了誅九族之外,還有誅三族,誅七族等,不過後面兩種的慘烈程度都遠遠比不上誅九族。那麼到底是犯了什麼樣的大罪,才會被誅九族呢?中國人一直都比較注重親緣血統,誅九族堪稱最慘烈的刑罰。這項刑罰,會將犯罪者所在的大家族中從高祖,曾祖,祖父,父親,本人,子,孫,重孫,玄孫這九輩人全部殺光。
  • 古代動不動就誅滅九族,別再被電視劇騙了,真實記載只有一例
    最著名的就有「誅九族」,我們在電視劇《甄嬛傳》中看到,瓜爾佳祺嬪陷害甄嬛未果,惹怒雍正皇帝,皇帝一怒之下將其九族誅滅,鑲黃旗瓜爾佳一族就此衰敗。其實在電視劇中,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但是,歷史上的皇帝真的這樣殘暴,動不動就誅九族嗎?答案是否定的,別再被電視劇騙了,歷史上記載的「誅九族」案例,僅僅只有一例。說道誅九族,我們就得先了解一下,九族是哪九族。
  • 古代誅九族的範圍有多大?
    大家看古代的電視或者是書籍多了就能夠經常發現,如果某些人犯了非常嚴重的罪行,例如謀反的話,就會被罪誅九族。也就是說一個人謀反的話,到時候受難的不是他一家人,而是跟他相關的很多很多人。
  • 中華歷史五千年,被誅九族的有多少?其實僅有兩例而已
    在影視劇中,我們經常能看到這樣場景:當大臣幹下不法之事,或者惹皇帝生氣時,皇帝就會怒吼道:「給朕拉出去誅九族!」然後大臣便會面如死灰,等著被侍衛拖出去。那歷史上真正被誅九族的人有多少呢?說出來你可能不信,僅有兩例而已。是誰這麼倒黴呢?咱們接著往下看。
  • 聽了那麼多年的誅九族,那麼你們都知道這九族到底是哪些親戚?
    經常看中國古代電視都會看到「 誅九族 」這個名詞「抄家」和「滅族」經常是伴隨使用的,目的在斬草除根--完全除去復仇的實力和人脈。那誅九族到底是哪九族呢?先說說為何要誅九族,要說殘酷,凌遲一類的酷刑不再少數,但是多是針對個人的,頂多賠上子女,所以很多武俠小說裡的主角,都是父母是高官被人陷害死了,然後自己逃出來復仇的。而這誅九族,就是為了從血緣上、社會關係上,把罪人覆滅。說的簡單點,就是要把要殺的那個人的家族、人脈都給滅了,沒有「餘孽」再去復仇。